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朗杰  赵春燕  战丽彬 《中草药》2021,52(4):1049-105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和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药对治疗宫颈癌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和STITCH数据库搜集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药对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在DisGeNET网站下载宫颈癌疾病靶点;以String平台数据为基础,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药对与宫颈癌共同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网络;利用CytoHubba筛选信号通路关键基因(hub基因),构建靶点的拓扑网络图;绘制"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采用Schrodinger软件对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显示,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药对有25个主要活性成分,38个主要靶点,与18个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药对25个活性成分与38个靶点部分或全部对接成功。结论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药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参与宫颈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的有效成分及相应的靶蛋白,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出乳腺癌的靶点,利用Venn在线软件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半枝莲化合物29个,白花蛇舌草化合物7个,有效作用靶点109个。通过Venn图获得59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PPI网络发现MYC,CCND1,EGFR,ESR1,CASP3,VEGFA等可能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疗乳腺癌的关键靶点。GO功能分析发现88个条目,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受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酶活性及生物合成过程的调控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发现37个条目,涉及到癌症、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血管生成等通路,其中包括p53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抗乳腺癌的关键靶点和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发现其作用是多靶点、多通路的,为今后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白花蛇舌草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黄芪-白花蛇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基因;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NSCLC靶点基因;绘制韦恩图得到疾病和活性成分共同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靶蛋白-疾病靶蛋白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及成分;DAVID数据库及Bioinformatics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PyMol软件和AotoDock软件绘制相应的分子对接图。结果:经筛选共得到653个黄芪-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靶点和6178个疾病靶点,两者交集靶点154个。GO功能富集到747个生物过程、83个分子功能和150个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67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TGS1蛋白与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均结合稳定。结论:黄芪-白花蛇舌草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治疗胃癌(GC)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选取"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中含有的131个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挖掘GC疾病靶点;结合化合物及疾病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并进行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中含有34个活性成分,对应GC161个靶点;主要通过调控RNA聚合酶II启动子、胞质、胞外间隙、血管生成、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等治疗胃癌,主要涉及肿瘤信号通路、蛋白聚糖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结论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确切,这为临床中医治疗胃癌提供了客观依据,亦可指导"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陆小宇  罗慧  何鸳  胡鑫洁  周瑞  朱虹丽  李楠  陈梅 《陕西中医》2021,(12):1808-181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凤香洗液中“丁香-苦参”配伍治疗子宫内膜癌(EC)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对丁香-苦参的活性成分进行检索和筛选,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筛选EC相关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将筛选到的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构建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结果:共筛选到31个潜在活性分子,690个中药成分靶点,1627个EC相关靶点,药物-疾病的共同靶点146个,共同靶点以多种方式参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595个生物过程,并参与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乙肝通路、癌症蛋白聚糖信号通路等115条信号通路。结论:丁香-苦参通过作用于PTGS2、Akt1、PTGS1、RELA、PRSS1、MAPK1等靶点调控癌症、PI3K/Akt、乙肝、癌症蛋白聚糖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干预EC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筛选黄精-百合药对中的有效成分,预测治疗癌症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进一步探讨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全称为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筛选黄精-百合药对中的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Dis Ge NET)与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预测与筛选药对中有效的中药成分作用的疾病靶点。选择生物信息分析学习平台(Omicshare)匹配药物和疾病的靶点,借助复杂网络可视化平台(Cytoscape3. 7. 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网络。采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String)构建黄精-百合药对治疗癌症的靶点相互作用的网络。最后通过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DAVID)对黄精-百合药对中关键作用的节点进行生物功能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19个黄精-百合药对的活性成分,根据靶点预测技术预测出相关靶点234个,与疾病靶点有关的活性成分为6个,主要通过调控丝氨酸(Akt)/苏氨酸激酶1(Akt1),Jun原癌基因,AP-1转录因子亚基(JU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等靶蛋白,以及癌症中的蛋白多糖,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人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癌症中的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s)等通路发挥抗癌作用。结论:黄精-百合药对治疗癌症的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阐释其抗癌治疗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治疗胃癌前病变(PLGC)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药对主要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得PLGC相关靶点;通过映射获得药对-疾病共有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共有靶点"网络;通过STRING平台建立共同靶蛋白互作网络(PPI);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将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将度值较高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预测得到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治疗PLGC的主要活性成分28个,通过230条信号通路作用于133个共同靶点而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表明主要活性成分可与核心靶点自发结合.结论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中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多个PLGC相关靶点,可能通过抑制胃黏膜炎症、抗氧化、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恢复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平衡状态,从而治疗PLGC.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女贞子-黄芪药对抗癌治疗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药物成分-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进一步探讨女贞子-黄芪药对抗癌治疗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中筛选女贞子-黄芪的潜在活性成分,采用Dis Ge NET数据库与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预测和筛选其治疗癌症的作用靶点,采用omicshare平台(http://www. omicshare. com/)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匹配。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女贞子-黄芪关键作用靶点进行生物功能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33个药物活性成分,共涉及203个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有关的活性成分为14个,主要通过调控ERBB2,AR,SRC,EGFR,ESR1等靶蛋白及癌症中的蛋白多糖通路、癌症通路、癌症中的微小mRNA(micro RNA)等通路等发挥抗癌治疗作用。结论:女贞子-黄芪药对对癌症的治疗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阐释其抗癌治疗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复方蛇龙胶囊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复方蛇龙胶囊中三味组成药材白花蛇舌草、穿山龙、鬼箭羽的靶基因,通过基因组注释数据库平台(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膜性肾病的靶基因。将复方蛇龙胶囊和膜性肾病的靶基因在Venny 2.1中取交集,通过STRING和Cytoscape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关键共有靶点筛选,并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获得符合标准有效活性成分5个,复方蛇龙胶囊-膜性肾病交集靶点84个,通过Cytoscape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18个,主要富集于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及164条信号通路上,主要表现在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Subunit Alpha, HIF-1α)信号通路、核...  相似文献   

10.
侯雪楠  张苗  崔赛男  杨蕾  李强 《新中医》2020,52(11):26-3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四逆散"一方多效"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进行四逆散主要活性成分、相关作用靶点的预测和筛选。借助检索相互作用的基因/蛋白质搜索工具平台(STRING)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利用BiNGO和MCODE插件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富集和聚类分析,运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的数据库(DAVID)平台对关键靶点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从四逆散中共筛选出121种活性成分,并作用于248个潜在靶点,参与炎症免疫调控、体内物质代谢、信号转导等54个主要GO生物过程,调控癌症、免疫炎症、细胞信号转导等137条信号通路。结论:四逆散有"一方多效"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不仅对多种免疫炎症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具有很好的疗效,同时也可以有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癌症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eczema)的作用机制。首先利用TCMSP数据库挖掘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各个药物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借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蛋白名称标准化。然后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DrugBank等数据库获得湿疹的疾病靶点。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共同作用的潜在靶点制作韦恩图,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筛选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R语言对核心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得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的活性成分74个及靶点103个,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山柰酚等,主要靶点为PTGS1,ESR1,PPARG,MAPK3等,PPI网络主要计算出MAPK8,MAPK3,JUN,MAPK14,TP53,MAPK1,ESR1,RELA等8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共涉及到生物过程2 024个,细胞组分81个,分子功能14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58条与湿疹相关通路,主要作用于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病毒相关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化合物能够分别与代表性的靶点结合并展现出较好的亲和力。该研究表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及生物学过程,其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山柰酚与关键靶点MAPK8,MAPK3,JUN,MAPK14,TP53,MAPK1,ESR1,RELA结合可能是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二至丸抗肝纤维化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利用ADME计算方法,并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等数据库、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预测二至丸的活性成分及抗肝纤维化的潜在靶点,通过与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 Cards)中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二至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二至丸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二至丸中筛选得到18个活性成分,作用于114个靶点,主要涉及8个信号通路,参与10个生物过程。结论:二至丸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PI3K/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等信号通路以及蛋白磷酸化、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二至丸抗肝纤维化药效基础研究和阐释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穿心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穿心莲的活性成分及相关的药物靶点,同时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疾病靶点,交集基因即为穿心莲治疗新冠肺炎的核心靶点。随后利用Cytoscape3.7.2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的网络图。最后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结果:筛选出穿心莲的活性成分24个及作用靶点53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靶点259个,交集靶点14个。KEGG富集分析涉及通路17条,主要包括癌症、细胞凋亡、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MAPK信号通路、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等。结论:穿心莲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介导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参附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Pubchem、Swiss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参附汤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得疾病的致病靶点,在Veney2.1.0数据库中将药物的作用靶点和疾病的致病靶点进行交集得到核心靶点。结合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连接度排名前10的靶蛋白,借助网络拓扑属性分析软件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活性成分-CHF靶标网络。利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中代谢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从参附汤中筛选出活性成分43个,与CHF相关的共同作用靶点143个,核心靶点主要包括白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肿瘤坏死因子(TNF)、MAP激酶(MAPK1)、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3)等;GO生物过程结果显示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信号转导、蛋白质结合、ATP结合、蛋白同源二聚体化活性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PI3K-Akt、cGMP-PKG、MAPK、cAMP、RAS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参附汤治疗CHF的主要靶标和通路,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白芍主要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为白芍新药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收集白芍的化学成分信息,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活性成分,并找出活性成分对应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提取作用靶点基因,运用Cytoscape 3.6.1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获得山奈酚、儿茶素、芍药苷、β-谷甾醇、苯甲酰芍药苷等18个主要活性成分及与其相关的94个靶点,关键靶点有AKT1、PTGS2、TNF、JUN、VCAM1、CASP3、ICAM1、IL-6、MAPK8、MAPK1等,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关键基因主要参与分子功能正调节、细胞凋亡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细胞死亡调控、细胞增殖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关键通路包括癌症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前列腺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细胞肺癌、Ⅱ型糖尿病等信号通路。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白芍药效物质基础及多维药理作用机制,体现了白芍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白芍再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交泰丸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潇  高耀  向欢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7,48(8):1584-1590
目的筛选交泰丸抗抑郁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DME/T计算方法筛选交泰丸活性成分,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文本挖掘工具(CooLGeN)预测和筛选交泰丸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抑郁作用靶点。借助Gephi软件构建交泰丸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交泰丸中筛选得到28个活性成分,涉及靶点38个,主要通过参与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轴突导向因子从而改善神经元细胞的生长发育状况;调控MAPK、Wnt以及Erb B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交泰丸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雷公藤肾毒性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雷公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蛋白相互作用、靶点相应的生物功能和通路网络,以及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雷公藤肾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筛选出雷公藤有毒候选化合物。用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Pub Chem数据库,将所有的候选化合物都转化为标准的Canonical SMILES格式,将SMILES格式文件导入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靶点预测,将TCMSP中相应化合物的靶点作为补充,用uniprot将蛋白转换为对应的基因名称,与从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 Cards)中寻找到的肾脏相关基因蛋白进行比对,筛选出重合的蛋白作为雷公藤潜在的肾脏毒性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雷公藤毒性候选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用DAVID生物信息资源对靶点生物功能及涉及的通路进行分析,最后用Glide软件对关键蛋白与雷公藤毒性候选成分的结合进行验证。结果:雷公藤中筛选得到30种有毒候选成分,涉及209个肾脏毒性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雷公藤可通过氨基酸代谢、磷脂代谢、儿茶酚胺类物质代谢,抑制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l,Oat2,Oat3的功能,以及诱导凋亡,并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FcεRI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等对肾脏产生毒性。结论:利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探究了雷公藤肾脏毒性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雷公藤肾脏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治疗大肠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通过设置口服利用度(OB)≥ 30%、类药性(DL)≥ 0.18为条件并结合文献筛选出候选化合物,并通过该数据库检索与活性成分相关的作用靶点;通过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检索出大肠癌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 3.6.1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和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通过DAVID进行通路注释和分析,预测该药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结肠癌相关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中包含19种成分、33个靶点及25条信号通路。其度值度值前3的候选化合物分子为槲皮素、黄芩素、黄芩苷,度值前3的靶点为蛋白激酶B1(AKT1)、肿瘤抑制蛋白(TP5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涉及结肠癌、P53信号通路、凋亡等25条信号通路。[结论]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中活性成分可作用于AKT1、TP53、MMP-2等靶点,通过调节结肠癌、P53信号通路、凋亡等多条信号通路,协同治疗大肠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强心胶囊所含有效成分和相关靶标蛋白。根据药代动力学ADME参数,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药物相似性(DL)≥0.18,生物半衰期(HL)≥4.00为条件筛选出活性成分。从数据库Uniprot中获得预测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CTD、TTD、DrugBanK数据库挖掘疾病相关的作用靶点。通过基因注释工具Matescape分析强心胶囊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结果:获得强心胶囊活性成分108个,作用靶点267个,疾病相关靶点32 730个,最终获得强心胶囊干预心力衰竭关键靶点264个。PPI网络构建筛选出关键靶点47个。富集分析强心胶囊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靶点主要参与MAPK、HIF-1、TNF、FoxO、PI3K-AKT、促性腺激素、癌症、T细胞受体和钙离子信号通路等。结论:强心胶囊不仅可直接对慢性心力衰竭起到治疗作用,还可通过激素、细胞代谢、炎性机制及免疫因子等间接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桃红四物汤药物活性成分和靶点。根据Gene Cards、OMIM数据库筛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靶点基因,构建韦恩图,得到桃红四物汤治疗DPN的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应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东京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桃红四物汤43种有效成分,212个作用靶点,4662个DPN相关靶点,桃红四物汤干预DPN主要涉及150个靶点基因。富集出生物过程155条、信号通路166条。结论:桃红四物汤可能通过调节AKT1、JUN、MAPK1等靶点,调控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IL-17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治疗D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