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槐属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10年来从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新分得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和多环系黄酮等,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雄性激素样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合欢属植物茎皮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迄今研究的15种合欢属植物中获得的三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及吡啶衍生物等各种化合物,总结了该属植物粗提物与部分单体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10年来从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度其药理活性,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新分得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和多环系黄酮等,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雄性激素样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张琳婧  周文娟  倪林  黄鸣清  张小琴  徐会有 《中草药》2021,52(14):4433-4442
豆科红豆属Ormosia Jacks.植物共有135种,中国有35种,2变种,2变型,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目前,红豆属植物中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黄酮类、三萜类及其他类型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癌、杀虫、抑菌等药理活性。对红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该属药用植物资源和有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总结有关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献,综述鳞毛蕨属植物所合化学成分的种类、数量、结构、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鉴定。结果:到目前为止已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分离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58种,菇类化合物13种,黄酮类化合物4种,而且该属植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结论:我国鳞毛蕨属植物资源丰富,应将化学成分的研究与药理活性的研究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开发利用该属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总结有关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文献57篇,对鳞毛蕨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种类、结构进行综述.至今已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81个,萜类化合物18个,黄酮类化合物4个,其他类型化合物2个,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多样,而且大部分具有生物活性.我国鳞毛蕨属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化学的研究工作应与生物活性的研究工作相结合,对鳞毛蕨属植物的研究虽有很大进展,但对该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还不够深入,大多都集中在提取物的活性研究上,如能把化合物的筛选和其药理活性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将能很好地促进鳞毛蕨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姜玥  刘洋洋  田海涛  邓志鹏 《中草药》2022,53(21):6948-6958
桑科桑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其枝、叶、根皮、果实均可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从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生物碱、香豆素、萜类、多糖等,其中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为其特征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对桑属植物中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桑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和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番荔枝科植物之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梅  吴久鸿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9):765-770
在过去20余年从番荔枝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新化合物50余个。这些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强。由于该科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新颖性和药理活性的广泛性,使得对该科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成为热点。为此,对该科植物黄酮类化合物20余年的研究进行总结,对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特别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7,(4)
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在国内外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醌类、环烯醚萜类、脂肪类、黄酮类等,该属植物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系统综述巴戟天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新进展,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苜蓿属植物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豆科苜蓿属植物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查阅国内外资料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苜蓿属含有8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有黄酮及其苷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异黄酮类、异黄烷、查耳酮、二氢黄酮、二氢异黄酮和紫檀烷类等。结论苜蓿属植物含有大量的黄酮类成分,其结构多样,药理活性较明确,临床应用方面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黄精属(Polygonatum)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多数植物为"药食同源"类中药材,多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等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口干食少、内热消渴"等证,临床广泛用于糖尿病、高血脂及肿瘤康复。随着黄精属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及产业化开发的发展,其防治糖尿病的效应成分群与作用机制不断被揭示。该文通过梳理古代本草及现代文献,对黄精属植物抗糖尿病的本草学、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黄精属在古代本草文献和现代研究中的相关证据支持其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其物质基础主要为多糖、黄酮和皂苷类成分。其中,多糖类成分是其降血糖的主要化学成分,其在抗糖尿病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虽然目前已有学者对黄精属植物抗糖尿病药效和物质基础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缺乏系统性,且药效、作用机制、代谢途径等尚不清楚。因此,进一步加强黄精属植物相关研究,特别是从中筛选出显著的活性物质,并对其物质基础、药效学和作用机制开展研究,将对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和黄精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精作为我国传统常用的补肾固精中药,主要含有多糖、皂苷和黄酮等成分,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类风湿、抗糖尿病、抗衰老、抗老年痴呆、抗脑血管性疾病、抗精神病、调血脂、免疫调节和治疗不孕不育等作用。通过系统地整理和分析该属植物治疗肾精亏虚相关疾病的本草学、药理作用和物质基础,以期为其功能性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psbA-trnH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辽宁省12个地区及省外2个地区黄精药材样本进行鉴别分析,为辽宁省黄精药材的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DNA试剂盒提取法,从38个黄精样本的药用部位中提取DNA,对psbA-trnH部分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双向测序,并从GenBank下载药用植物黄精的不同来源和外群序列,运用Seq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使用MEG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并采用邻接法(NJ)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NJ系统发育树结果可知,不同来源的所有黄精样品聚为一大支,外群猪牙花聚为一支,区别较明显;辽宁省、湖北省及贵州省黄精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所下载的黄精聚为一支,并且结合变异位点与遗传距离可知,辽宁省、湖北省及贵州省的黄精物种为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种间差异较小,辽宁省所收集的黄精有4个样品出现了变异位点,其余样本碱基序列均相同。结论 使用psbA-trnH序列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对黄精药材不同的基原植物进行区分鉴别且成功率较高,可用于对黄精属物种进行种内和种间鉴别,为保障辽宁省黄精药材来源的准确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严东  夏伯候  李春  刘莎  李亚梅  廖端芳  林丽美  吴萍 《中草药》2016,47(24):4456-4471
千斤拔入药始载于清朝吴其濬所编《植物名实图考》,是我国多民族使用、多基原药材。主要从千斤拔属药用植物的应用概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综述,为以后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千斤拔属药用植物提供依据,并且对其发展的市场潜力能有更直观的认识。迄今为止,千斤拔属植物中共有197个化合物被分离鉴定,结构类型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及三萜类、蒽醌类和挥发油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千斤拔属植物(主要为黄酮类)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镇痛与抗炎、抗菌、雌激素样、皮肤保护、神经保护、保肝等方面作用。千斤拔资源丰富,但其种质资源复杂,质量控制指标目前仍未统一,对千斤拔属植物进行更深入的多成分综合研究,将对进一步开发千斤拔属植物药用价值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阳  杨黎彬  赵长琦 《中草药》2015,46(11):1692-1703
鸢尾属的许多植物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用于治疗癌症、炎症、细菌和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该属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以黄酮类成分的数量最多且最为重要。现对近5年来从19种鸢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18种黄酮类化合物,包括18个全新化合物进行了归纳整理,并详尽阐述了它们的来源、结构特点、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盐肤木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肤木属植物是一类很重要的资源植物,具有很大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潜力,在许多国家都长久的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也具有十分广泛的工业应用,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且盐肤木R. chinensis 的虫瘿俗称"五倍子",是一种化工原料和药用原料。为了对盐肤木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从植物种类和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归纳了盐肤木属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盐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包括三萜类、 黄酮类、鞣质与酚酸类等;药理活性方面的报道集中在以抗HIV病毒为主的抗病毒活性为主,同时也有关于抗肿瘤、抗腹泻、抗炎、抗龋齿和保肝等其他活性的研究报道,其活性方面的研究还具有很大的空间。结果对深入开展盐肤木属植物的研究和对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百合科(Liliaceae)藜芦属(Veratrum)植物的化学成分包括甾体生物碱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二肽类及其它类化合物,其中甾体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其抗肿瘤活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分离得到的新异甾体生物碱,及在化合物单体层面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包括在细胞水平上的抗肿瘤活性筛选、化合物结构修饰、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等,并结合蒙药藜芦“泻痞”应用的文献研究,提出了其中甾体生物碱可能是其抗肿瘤药效物质基础。该文献研究为藜芦甾体生物碱的抗肿瘤作用提供研究思路,并为蒙药藜芦抗肿瘤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瑞香科Thymelaeaceae狼毒属Stellera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萜类、香豆素、黄酮、木脂素及挥发油等化合物;药理学研究表明狼毒属植物中二萜及双黄酮成分具有抗肿瘤、抗HIV病毒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的活性。该文对狼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活性物质的深入研究、药用价值的提升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鹿蹄草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各区域,主要含有醌类、酚苷、萜类、黄酮类及挥发油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抗心肌缺血、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在广泛检索文献基础上对鹿蹄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鹿蹄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乌头属藏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毛茛科乌头属藏药植物达60种15变种,该属植物中含有多种类型的的化学成分,其中大部分为二萜生物碱,此外还有黄酮、酚酸以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乌头属藏药中分离得到了339个化合物。该文将对乌头属藏药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