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比四维超声空间相关成像(STIC)和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应用价值,以期获得更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1~2020年12月收治的157例孕中期胎儿心脏异常孕妇,分别进行四维超声STIC技术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引产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方式在胎儿心脏畸形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57例孕中期胎儿心脏异常孕妇中,有108例经引产后病理解剖确诊为心脏畸形;四维超声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来说,四维超声STIC技术更能准确显示胎儿心脏结构,将其用于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中,能为产前诊断提供更有效精确的信息,提高正确诊断率,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四维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畸形辅助诊断中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6月本院行产前检查孕妇资料,均二维超声检查后行STIC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及正常胎儿各切面状况满意率。结果:单胎胎儿筛查时间和图像采集时间STIC技术检查低于二维超声检查(P0.05)。160例受检新生儿中,经病理或活产胎儿超声诊断确诊先天性心脏畸形7名,二维超声心动图检出5例(检出率71.4%),漏诊2例(漏诊率28.6%),误诊为0例;STIC技术检出7例(检出率100%),漏诊0例,误诊0例;两组检查方式误诊率无差异(P0.05),STIC技术检出率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P0.05)。正常胎儿的STIC技术检查四腔心、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等整体满意度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无差异(P0.05)。结论:STIC技术用于胎儿心脏畸形辅助诊断中有较好的心脏畸形检出率,可得到较高满意度的胎儿心脏标准诊断切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联合胎心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前检查的孕妇48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对照组行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及胎心心动图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四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筛查准确率,比较二维超声及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胎儿心脏所用时间参数。结果观察组产前筛查显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8例,产后证实诊断准确15例;对照组产前筛查显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3例,产后证实诊断准确15例。观察组筛查准确率为83.33%,对照组为65.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胎心筛查中,观察组在每例样本耗时及每幅图像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二维超声及四维超声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筛查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超声动态直观,提升了超声成像时间,缩短了诊断时间。四维超声联合胎心心动图检查有效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8,(2):143-144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应用于产前诊断中对胎儿畸形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产前超声筛查的孕妇87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筛查,以终止妊娠或胎儿出生后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判定并比较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在产前诊断中对胎儿畸形筛查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符合率。结果 879例产前筛查孕妇,经"金标准"明确诊断38名先天性畸形胎儿,发生率为4.32%。二维超声诊断灵敏度为60.53%,特异性为99.05%,阳性符合率为97.38%;四维超声诊断灵敏度为89.47%,特异性为99.64%,阳性符合率为99.20%。四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灵敏度、阳性符合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P<0.05),四维超声和二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维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较二维超声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阳性符合率,临床中对于二维超声筛查异常者应采取四维超声进一步筛查,以提高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在胎儿心脏畸形(CH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CHD早期筛查提供新的诊断方案及客观依据,以降低误诊及漏诊率。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该院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孕妇35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接受常规二维超声及STIC技术检查,产前诊断为CHD的胎儿选择引产或继续妊娠,针对引产胎儿,在征求胎儿父母同意书后进行尸体解剖,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核对。继续妊娠的胎儿,每间隔4周进行1次超声检查直至分娩,并对出生新生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新生儿出生后的超声心动图及手术治疗结果进行跟踪。以引产胎儿尸检结果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传统二维超声与STIC技术应用于CHD的诊断效能。结果 358例孕妇,经过引产后尸检及随访诊断结果证实共26例(7. 26%) CHD胎儿,其中以单纯间隔缺损占比最高(23. 08%)。358例受检孕妇,经二维超声诊断共检出29例,漏诊3例,误诊3例; STIC技术诊断检出25例,漏诊1例,未出现误诊。STIC技术诊断CHD的灵敏度略高于二维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STIC技术诊断CHD特异度及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STIC技术在CHD筛查中具有相对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传统超声检查的补充诊断方案,更加直观、立体的显示心脏结构,以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心动图联合二维彩超用于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的价值,以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的准确率。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产检的15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单活胎,胎儿均高度疑似先天性心脏畸形,接受二维彩超检查与四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仔细阅览孕产妇病历资料,记录其随访结果及病理诊断结果,将其作为金标准,判定并对比二维彩超及四维超声心动图单独及联合用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的价值。结果经随访与病理诊断结果证实,150例高度疑似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中31例确诊先天性心脏畸形,畸形率为20. 67%。心脏畸形诊断包括室间隔缺损8例、心内膜垫缺损5例、左心发育不良4例、右心发育不良3例、主动脉弓狭窄3例、法洛四联症2例、大动脉转位2例、肺动脉发育不良2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其他1例。二维彩超、四维超声心动图单独、联合检测对心脏畸形诊断率分别为16. 67%(25/150)、19. 33%(29/150)、20. 00%(30/150),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 007,P=0. 082)。以病理诊断及随访结果作为参照,四维超声心动图联合二维彩超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且联合检测Kappa值更高。结论二维彩超与四维超声心动图用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早期筛查均有一定价值,但二者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筛查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与随访及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州市长兴县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胎儿产前畸形筛查的1 100例孕中期孕妇资料,对孕妇均行二维超声以及STIC筛查,并分析其随访结果以及各种检测方式对CHD检查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共有19例胎儿确诊为心脏畸形,其中二维超声检出10例(52.63%)、STIC检出15例(78.95%)、联合诊断检出17例(89.47%),联合诊断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出阳性率(P<0.05);STIC技术检查每例样本所需时间与每幅图像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二维超声(P<0.05);STIC对胎儿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的检验合格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P<0.05),而STIC与二维超声检查对四腔心、三血管气管、主动脉弓、心底血管短袖、动脉导管弓的检查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C技术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可以将其作为二维超声检查的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彩超超高细微分辨血流技术(HD-flow)进行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FCHD)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于本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单胎孕妇1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对疑似胎儿宫内心脏发育异常者再行四维彩超HD-flow检查。以分娩后超声诊断结果和引产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FCHD检出情况,并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率。结果:经产后新生儿超声检查和引产病理学检查共发现FCHD 30例(2.7%),二维超声检出率(66.7%)低于二维超声联合四维彩超检查(90.0%)(P0.05),联合检测误诊3例分别为动脉弓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1例和肺动脉瓣闭锁1例。结论:常规二维超声可作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重要初筛手段,对超声提示异常者,建议联合四维彩超HD-flow技术检查,以更准确地对畸形部位、类型等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二维和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筛查的中期孕妇362例,均给予二维、四维超声检查。以终止妊娠或胎儿出生后的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式检查胎儿畸形的阳性检出率,比较两种方法检查胎儿畸形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以终止妊娠或胎儿出生后的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四维超声的阳性检出率为95.65%,高于二维超声的78.26%(P0.05),四维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6.96%、98.24%和97.24%,高于二维超声的39.13%、94.43%和87.29%(P0.05)。结论四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较二维超声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四维超声技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应用价值,为优化早期筛查结果和指导产科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共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聊城市东昌府妇幼保健院门诊建卡行产前检查的587例单胎孕妇,孕周18~28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基础上,采用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胎儿心脏三血管、四腔观、肺动脉分叉、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等切面图像,同时结合胎儿各腔血流、胎心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诊断,以产后随访或引产解剖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常规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诊断胎儿CHD的效果。结果 587例受检孕妇共成功随访578例,金标准确诊CHD共23例,占3. 98%。和金标准诊断结果对照,二维超声产前正确检出15例CHD,漏诊8例,误诊2例,灵敏度、漏诊率、误诊率、特异度分别为65. 22%、34. 78%、8. 70%、99. 64%;四维超声产前正确检出21例CHD,室间隔缺损和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各漏诊1例,误诊室间隔缺损1例,灵敏度、漏诊率、误诊率、特异度分别为91. 30%、8. 70%、4. 35%、99. 82%。2种超声方法诊断CHD结果比较,四维超声的灵敏度更高,漏诊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600,P0. 05)。结论四维超声技术具有常规二维超声不可比拟的优势,能显著提高胎儿CHD的检出效果,降低漏诊风险,可作为产前CHD筛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较困难,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胎儿心脏畸形产前诊断的基本检查方法.近年来,四维超声在胎儿心脏产前筛查中的应用发展迅速,通过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等动态显示模式,可实时动态显示胎儿心脏三维容积信息,更直观显示心房、心室和大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空间关系,并能评估胎儿心脏容积等.作者拟就四维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产前二维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与产后诊断结果的差异,探讨产前超声在筛查胎儿心血管畸形中的临床价值,为胎儿后续诊治处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妇产科建档行孕期保健的孕18~24周孕妇2 127例行超声检查,其中186例胎儿经超声检查疑似为心血管畸形,跟踪186例胎儿的后续处理措施,对于实施流产者或胎死腹中的行病理检查,正常生产的胎儿行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检查进行确诊,产前超声未检出心血管畸形生产的新生儿于3个月内行超声检查。对疑似心血管畸形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或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检查进行确诊,收集上述4种情况的诊断结果,与产前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以病理检查、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产前超声诊断结果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心血管畸形筛查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经流产、死胎、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186例受试者中的164例胎儿确诊为心血管畸形,1 941例产前未检出心血管畸形的新生儿出生后金标准诊断出2例心血管畸形。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特异度为:98.06%,灵敏度为:89.15%,准确度为97.37%。166例心血管畸形患儿的类型为:室间隔缺损34例,房室隔缺损29例,房间隔缺损25例,肺动脉瓣狭窄25例,血管环18例,法洛四联症16例,肺静脉异位连接13例,右心室双出口10例。漏诊的2例心血管畸形患儿为法洛四联症,1例为产前检查时间为孕18周,1例为孕19周。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但对于在孕19周前检查疑似心血管畸形胎儿应于24周左右再行超声检查,以期避免漏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超声产前筛查对中孕期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应用产前超声筛查的产妇总计200例归入研究范畴,产妇均处于中孕期,为所有产妇应用超声筛查,并于产妇生产后随访查验新生儿心脏情况,对比超声诊断与产后随访结果并统计诊断效能,记录超声诊断与产后随访疾病分型情况。结果: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100%,准确度为99.50%,特异度为98.44%;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91%,其中超声诊断漏诊1例心外畸形。结论:应用超声产前筛查,能够全面了解胎儿心脏情况,有效筛查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诊断价值较高,可降低心脏畸形胎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四维超声联合二维超声检查对孕中期疑似心脏畸形胎儿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前检查的2250例孕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25例。对照组产妇的检查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彩色超声检查仪器,凸阵式二维超声探头频率为3.5 MHz进行。研究组产妇的检查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RAB2-5四维超声探头,频率为2.5~7.0 MHz。以出生后的复查结果为参照,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胎儿的心脏畸形筛查的准确性、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539,P=0.0012)。研究组诊断特异度与灵敏度(93.31%、95.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特异度与灵敏度(88.54%、8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超声联合二维超声检查在胎儿心脏畸形辅助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对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细节进行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0例中孕期孕妇,对其进行产前筛查,筛查时选择二维超声、四维超声以及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随后和出生诊断结果进行相比对,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00例孕妇经胎儿出生诊断以及引产后,证实30例胎儿产生畸形,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后诊断畸形的例数为19例,诊断正确率经计算后为63.33%,进行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断畸形的例数为28例,诊断正确率经计算后为93.33%,两组数据经对比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选择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可提升诊断正确率,与此同时在对孕妇进行二维超声检查时四维超声检查为主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对产前胎儿肢体畸形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参加产前三级排畸的孕妇5 852例,均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二维超声与二维联合三维超声诊断产前胎儿肢体畸形的效果。结果 5 852例孕妇经产后检查确诊胎儿肢体畸形79例,二维超声检查确诊65例、误诊1例、漏诊13例,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确诊75例、漏诊4例。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二维超声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82.28%,特异度为99.98%;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4.94%,特异度为100%。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检查对产前胎儿肢体畸形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在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 650例实施产前胎儿心脏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对5 650例胎儿心脏做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将三维诊断胎儿心脏后处理图像与二维检查结果作对比,统计学处理.结果 三维超声检查,不同孕周对胎儿心脏各筛查切面显示率有影响,除四腔心切面之外,孕周(28~32)较大时胎儿心脏各筛查切面的显示率较高,在室间隔异常和动脉心室连接异常等畸形胎儿心脏检查方面,三维超声技术的检出率显著优于二维超声技术(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超声技术是二维超声技术检查产前胎儿心脏的有利补充,可以对心脏畸形检查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和评价二维与三维超声时间-空间复合成像(STIC)技术对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的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产前超声诊断的结果与引产后胎儿病理检查结果、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二维超声、三维超声时间-空间复合成像技术诊断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准确性。结果经病理检查及手术结果证实,60例产前诊断为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病例有55例确诊为肺静脉异位引流,其中49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肺静脉异位引流分型:心上型28例、心内型8例、心下型15例、混合型4例。出生后实施手术的有34例患儿,其病理检查结果与手术前的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完全一致。55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病例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肺静脉异常引流的部位,其中8例二维超声未准确显示的肺静脉引流部位而STIC检查均能清晰显示。60例产前诊断为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病例中,二维超声有21例未能正确显示肺静脉连接,三维STIC均能显示出肺静脉连接,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STIC技术较二维超声能更清晰的显示肺静脉异位引流,更准确地显示肺静脉连接信息,提高了APVC产前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肺静脉汇聚、走行和引流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妇产科产前孕妇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儿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畸形进行观察诊断。结果:本组共检查502例胎儿,其中有13例经超声产前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畸形,与产后和尸解诊断结果相比,共有1例漏诊,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2.86%。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胎儿产前心脏畸形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幸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638-3640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胎儿肢体畸形的方法,了解胎儿肢体畸形的特点。方法:采用二维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检测24 350例孕妇的胎儿肢体,规范化存储胎儿肢体标准切面图,发现胎儿肢体畸形或畸形不明显而形态或姿势异常者行三维超声检查,将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引产或产后结果对照。结果:产后发现胎儿肢体畸形42例,产前超声检出33例,诊断符合率78.57%,漏诊9例,漏诊率21.43%。超声诊断畸形顺位为:多指(趾)畸形,足内翻,短肢畸形、手或足姿势异常、手缺如、足外翻。产后发现漏诊最多的畸形为多指(趾)畸形。结论:二维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是筛查胎儿肢体畸形的有效方法,联合三维超声检查可提高胎儿肢体畸形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