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姜炭炮制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姜炭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砂烫法以炮制温度、药材厚度、炮制时间为自变量,吸附力、鞣质含量、6-姜辣素含量和6-姜烯酚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筛选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二项式拟合复合相关系数较高,总评“归一值”为0.870,最佳炮制工艺为炮制温度310℃,药材厚度0.55 cm,炮制时间15.5 min.最佳工艺验证结果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值偏差为-2.59%.结论: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姜炭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4.
5.
6.
《中成药》2015,(7)
目的优化青蒿素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青蒿素微囊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以明胶为囊材,单凝聚法制备青蒿素微囊,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对包封率、载药量、微囊的粒径分布、体外溶出进行研究。结果明胶制备青蒿素微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的明胶质量分数为5.06%,囊心囊材质量比为1∶3,搅拌速度为751 r/min。此最佳工艺制备的青蒿素微囊包封率为89.31%,平均粒径69.91μm,载药量为22.25%,体外溶出度测定0.5 h为25.8%,12 h累积释放达到95%以上。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青蒿素微囊工艺稳定,包封率高,同时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陈皮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陈皮多糖提取率为因变量,利用星点设计模型对3个自变量各水平二项式进行拟合,确定陈皮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9,提取温度92 ℃,回流提取时间150 min,陈皮多糖提取率达14.77%,与预测值的偏差0.61%。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陈皮多糖提取工艺简便可靠,为陈皮多糖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双嘧达莫(DIP)肺靶向脂质体的较优处方。方法以薄膜蒸发法制备DIP肺靶向脂质体,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以药/磷脂(%)、胆固醇/磷脂(%)和DIP投药量(mg)为自变量,包封率(%)、收率(%)、粒径(μm)与5μm的差值和径距为因变量,计算总评归一值,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和非线性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较佳处方。结果总评归一值的多元非线性拟合方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根据效应面得到较佳处方范围。以优化处方制备样品,各指标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以准确快速地优化DIP肺靶向脂质体的处方。 相似文献
9.
10.
李木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8,29(1)
目的制备羟基喜树碱长循环纳米粒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制备工艺。方法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m PEG_(2000)-PLGA)作为包封材料,采用改良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长循环纳米粒,以包封率与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 V8.0.6软件进行星点设计,考察羟基喜树碱的浓度、m PEG_(2000)-PLGA的浓度、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并应用效应面法得到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羟基喜树碱长循环纳米粒的最佳工艺为:羟基喜树碱浓度为1.41 mg·m L~(-1),m PEG_(2000)-PLGA浓度为3.86 mg·m L~(-1),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为9.90∶1。制备的长循环纳米粒包封率为35.14%,载药量为2.10%,平均粒径为154.10 nm,电位为-38.61 m V。结论所优化的工艺方法简便、稳定可行,适用于羟基喜树碱长循环纳米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黄芩苷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 以黄芩苷为主药,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凝胶材料,甲基纤维素为黏度调节剂,制备黄芩苷温敏凝胶;考察黄芩苷用量、凝胶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对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UV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结果 所制黄芩苷温敏凝胶胶凝温度为35.3℃.体外释放结果显示黄芩苷温敏凝胶在120min累积释放率为78.06%.结论 将黄芩苷制成温敏凝胶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通过调整黄芩苷用量、温敏凝胶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可制得性状优良的温敏凝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解决银杏内酯B(GB)溶解度小、体内消除快、长期放置稳定性差等缺陷,用一种全新的可生物降解的多糖聚合物作为载体材料,将GB制备成具有缓释作用的冻干纳米制剂。方法采用亲水性聚合物凝聚法制备银杏内酯B纳米粒(GB-NP),以平均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作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 8.0软件进行星点设计,考察GB的浓度、GB与聚合物的质量比、聚合物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应用效应面法得到优化的制备工艺,进一步制备成冻干制剂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等考察。结果优化的处方条件:GB质量浓度为1.5 mg/mL、GB与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1、聚合物溶液p H5.0。包封率为(99.64±0.45)%,载药量为(9.04±0.04)%,粒径为(192.8±2.8)nm,PDI为0.18±0.03。冻干条件为以1%的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GB-NP溶液置-80℃预冻12h,在-40℃、5k Pa(0.05bar)条件下干燥24h。GB-NP的体外释放度结果显示,GB原料药1h累积释药率达到(64.74±3.95)%,而GB-NP1h时累积释药率为(36.90±1.41)%。结论该生物可降解的多糖聚合物可解决GB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不便于制备成静脉注射剂的问题,而且还能使GB-NP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得到具有温敏性和直肠滞留黏附性的苦参碱原位温敏凝胶。方法通过冷法制备,以胶凝温度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对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用量进行优选,采用质构仪测定制剂的凝胶强度、黏附力,通过大鼠直肠给药考察其直肠滞留情况,并以改良桨法考察体外释放度。结果确定的苦参碱原位温敏凝胶最优处方为苦参碱2%、CMC-Na 1.0%、P188 1.3%、P407 16.5%、苯扎溴铵0.02%。该处方凝胶在大鼠直肠给药后不会出现泄漏,且能在体内滞留6 h以上,其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模型。结论优选得到符合直肠给药需求的苦参碱原位温敏凝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口腔原位温敏凝胶。方法采用自由基聚合法首次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NIPAM)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合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羟丙酯)[P(NNIPAM-HPMA)]作为温敏材料;通过冷溶法制备美洲大蠊口腔原位温敏凝胶,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以溶蚀时间、胶凝时间为评价指标,在固定美洲大蠊提取物用量基础上,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P(NNIPAM-HPMA)的用量进行优选。结果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了P(NNIPAM-HPMA)温敏材料;并用响应面法优选了可用于口腔的美洲大蠊原位温敏凝胶的处方,优选的处方为美洲大蠊提取物10%、HPMC 3.0%、PVP K30 9.5%、P(NNIPAM-HPMA) 10.0%,其溶蚀时间为2 h,胶凝时间8~9 s。结论优选得到美洲大蠊口腔原位温敏凝胶,为美洲大蠊提取物的口腔原位局部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微乳在川芪微乳原位凝胶中的作用,为相关眼用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川芪微乳原位凝胶与川芪普通原位凝胶的平行比较确定微乳的作用,包括制剂学表征及组织分布研究。结果:川芪微乳原位凝胶、普通原位凝胶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8. 20±0. 13),(985±37) nm。微乳在微乳原位凝胶复合体系中仍能保持其纳米载体的特性。在大鼠眼组织中,3个指标成分川芎嗪、藁本内酯及黄芪甲苷只有藁本内酯可被检测到;川芪微乳原位凝胶中藁本内酯在角膜、玻璃体及视网膜上均能检测到,而川芪普通原位凝胶的藁本内酯只能在角膜中被检测到,且含量极低。3个指标成分中藁本内酯的油水分配系数常用对数(lg P) 2. 87,在理想的眼用药物油水分配系数范围内(lg P=2. 0~3. 0),同时微乳提高了该成分在角膜各组织的分配浓度。结论:微乳纳米载体的特性可增加藁本内酯类成分的溶解性,使其在角膜外的泪液中有更好的分配,到达角膜时具有较高的浓度,形成角膜浓度梯度,从而通过跨眼屏障将药物由前眼部位输送到到后眼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丹皮酚脂微球(Pae-LM)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平均粒径和离心稳定性常数(K_e)为评价指标,分别对油相以及复合油比例、磷脂(PC)和硬脂酸用量、乳化剂种类、稳定剂种类及用量、PC与CH(胆固醇)的质量比、高速剪切温度及时间、均质压力及时间进行处方工艺筛选。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丹皮酚投药量、高压均质压力对Pae-LM制剂性质的影响,用二项式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评价指标的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经效应面法分析最佳处方。按照优化所得最佳处方制备Pae-LM,并考察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最优处方制得的Pae-LM外观基本圆整,平均粒径为(149.27±0.57)nm,Zeta电位为(-36.01±3.09)mV,包封率为(98.24±0.32)%,载药量为(11.94±0.04)%。K_e与2个考察因素之间存在可信定量关系,且二项式模型较多元线性模型置信度高。丹皮酚原料药12、24、36 h的累积释放量分别为71.84%、85.21%、95.07%,而Pae-LM在12、24、36 h时累积释放量仅为57.21%、59.66%、63.91%,药物释放符合Ritger-peppas模型。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Pae-LM的处方优化。优化的Pae-LM粒径适宜,包封率高,可为丹皮酚心血管递送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化线粒体靶向金丝桃苷脂质体(DLD/Hyp-Lip)制备的最佳处方,并研究研究其在胎牛血清中的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行为,考察其线粒体靶向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DLD/Hyp-Lip,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磷脂总量与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用量比、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与DLD用量比等条件对DLD/Hyp-Lip的影响,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DLD/Hyp-Lip处方。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径仪观察测定脂质体粒子外观、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血清稳定性实验和体外释药、线粒体靶向性对该载药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DLD/Hyp-Lip最佳处方为磷脂总量和金丝桃苷用量比为12.50:1,磷脂总量与胆固醇用量比为6.00:1,DSPE-PEG与DLD用量比为3:5;测得金丝桃苷包封率为(95.57±0.56)%,载药量为(8.55±0.57)%。所制备的DLD/Hyp-Lip外观良好,平均粒径为(124.9±3.4)nm,Zeta电位为(-6.2±1.9)mV;在胎牛血清中性状稳定,在体外释放介质中24 h累积释放量达到40%。线粒体靶向实验表明DLD/Hyp-Lip可以促进药物聚集在线粒体部位。结论 采用此方法能够精准有效的优化DLD/Hyp-Lip的制备工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以用于DLD/Hyp-Lip制备与处方的优化,制备的DLD/Hyp-Lip包封率高,粒径小,分布均匀,且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为DLD/Hyp-Lip的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载金丝桃苷的DLD/Hyp-Lip具有良好的肝癌细胞线粒体靶向性,是一种潜在高效的肝癌细胞线粒体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绿原酸-黄芩苷共载纳米粒鼻腔原位凝胶(chlorogenic acid-baicalin co-loaded nanoparticles in situ nasal gel,CA&B-NPs/ISNG),初步考察其对上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低下(upperairwayimmunitydysfunction,UAID)小鼠的影响。方法 以包封率和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制备出CA&B-NPs/ISNG,表征其形态、粒径分布、ζ电位、体外释药量及凝胶溶蚀量;采用牛蛙上颚离体法考察CA&B-NPs/ISNG对纤毛的毒性;建立UAID小鼠模型,测定小鼠唾液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含量和溶菌酶活性,考察CA&B-NPs/ISNG增强鼻黏膜免疫的作用。结果 优选处方:取绿原酸和黄芩苷各11.0 mg,加入10 mL聚乙二醇(PEG)400溶解成CGA-BC溶液,磁力搅拌下缓慢滴入到25 mL 2.72mg/mL壳聚糖溶液中,调节pH至5.0,然后磁力搅拌下缓慢滴加10 mL 1.00 mg/mL三聚磷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制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凝胶剂(GT-NS-gel),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剂(GT-NS),然后进一步制成凝胶剂。以24 h体外累积释放率和24 h后皮肤中的滞留量为指标,通过效应面法优化GT-NS-gel的处方;比较优化后的GT-NS-gel和灵芝三萜凝胶剂(GT-gel)的体外经皮渗透量及滞留量。结果 以最优处方:5 mg/g卡波姆940、30 mg/g GT、47.2 mg/g卵磷脂制得的GT-NS-gel在24 h时的体外累积释放率为(56.28±2.16)%,24 h皮肤滞留量为(472.89±8.74)μg/cm2,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GT-NS-gel 24 h药物累积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分别为(50.73±4.97)和(475.89±10.74)μg/cm2,明显高于GT-gel的(14.79±3.45)和(101.32±7.02)μg/cm2(P<0.05)。结论 将灵芝三萜制成纳米混悬凝胶剂,能够增加药物的皮肤滞留量,提高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优化延胡索乙素(THP)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THP-PLGA-NPs)处方,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THP-PLGA-NPs,以包封率、载药量、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和粒径大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结合BBD-RSM筛选最优处方,采用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备成冻干粉,将最优处方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实验。结果 最佳处方为PLGA用量为491.8 mg、油水体积比1:5.2、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12%。THP-PLGA-NPS包封率为(185.07±1.06)%,载药量为(4.73±0.21)%,粒径为(181.32±7.14)nm,分别与模型预测值接近。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模型:Mt/M∞=0.112 4 t1/2+0.078 0,r=0.987 9。结论 Box-Behnken实验设计可用于THP-PLGA-NPS处方的筛选,且优化后的纳米粒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