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2019,(1)
本文统计《中国药典》《傣医方剂学》《民族药成方制剂》收载的227个傣医方剂,对方剂名称、批准文号、类别、剂型、药味数、药物类别及数量、常用药及使用频率、主治、送服物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方剂命名采用"药材名+功效+剂型""药材名+主治+剂型""功效+剂型"等11种形式; 26个方剂获得国药准字批文,主要由云南省18家医药企业所生产;方剂主要分为水塔不足方、土塔壅塞过盛方、调四塔总方等14种类别;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等17种;方剂的药味数最多达30味,最少为单味,药味数为3、4味的最多;使用432味药物,其中植物药404味,动物药17味,矿物药5味,辅料3味,成药2种,其他1味;用药频率排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红花丹、姜黄、胡椒、百样解、水菖蒲、山大黄、腊肠树、小姜、旱莲草、宽筋藤;送服物质有水、蜂蜜、姜汁、胡椒、米汤、淘米水、猪油、芝麻油等10种;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特色用药方法有睡药法、坐药法、磨药法等。由此可知,傣医方剂分类方式独特,特色剂型丰富,临床应用广泛,对其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有利于促进傣医药及中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挖掘道家医方渊源、分类、功效主治、用药特点,为辨治疑难疾病提供借鉴。方法 统计宋代《云笈七签》、明代《正统道藏》、清代《道藏1要》、民国《道藏精华》、现代《道家医方》收载的715首道家医方,对方剂出处渊源、八卦分类、方药剂型、功能主治、药物类别、使用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方剂来源于《肘后备急方》《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清宫秘方大全》等57部医籍,晋、唐、明、清代收载较多,分为补益剂、清热剂、理血剂等17类,剂型为汤、散、丸等15种;方剂命名除常用的“主药+剂型”等形式外,经常采用“古代神仙名+剂型”“太极八卦+剂型”“道教名山+剂型”“四方神名+剂型”等10种形式;方剂组成药味数在20味以内的占比95.32%,药味数在10味以内的占比67.85%,最多30味,最少单味;送服物主要为酒、姜汤、醋汤、盐汤等24种;涉及475味药,包括植物药366味、动物药56味、矿物药35味等;使用频次前十的药味依次为茯苓、甘草、生地、人参、当归、熟地、牛膝、肉苁蓉、菟丝子、肉桂;主要治疗传染瘟疫、中风胸痹、遗精阳痿等证。结论 道家医方来源广泛,剂型丰富,种类繁多,在辨治疑难杂症、养生延年等方面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整理邹伯奇家传手抄本所记载跌打损伤验方,分析其用药特点。方法发掘整理手抄本记载方剂,形成统计数据库,获得全书方剂的剂型、药味数、药物使用频次及药性。结果经过统计全书记载方剂共计94首,其中内服方65首,外服方29首;内服方和外用方均有7种剂型,内服以汤剂、散剂和酒剂为主,外用以散剂、膏剂和糊剂为主;药味数以3~13味最多,占65.60%;手抄本共记用药257种,其中动物药29种,矿物药25种,植物药203种;21种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中,温热药有11种,寒凉药有3种,平性药有7种。结论该手抄本所录跌打损伤验方属于"平补派"用药特点,其特点以善用动物药及广泛使用活血化瘀药,并运用酒的升提之性提高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蒙药制剂的品种、组方和用药特点,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法定药品标准中蒙药制剂,检索制剂数量、生产企业、批准文号,统计制剂药味数和药材的类型、使用频率、药用部位,分析制剂的剂型、名称、主治特点。结果:纳入164个制剂,12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获得国药准字的蒙药制剂共有125个,其余39个制剂为医院制剂或协定处方;制剂的命名方式多采用"主要药材名+药味数目"、"主要功能+药味数目"、"蒙语音译+药味数目"的形式;共涉及6类剂型,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丸剂、散剂、胶囊剂、膏剂、片剂、颗粒剂;药味数适中,以7味的制剂数量最多;蒙药制剂主治具有多元化特点,临床常用于治疗胃肠道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蒙医特色病种、感染性疾病等;蒙药制剂共涉及使用268味药物,其中植物药210味,动物药30味,矿物药22味;常用药用部位依次为果实、根、花、矿物药、心材、全草、胆囊、树脂、粪便、茎、地上部分等;使用频率排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诃子、红花、栀子、石膏、肉豆蔻、牛黄、荜茇、丁香、川楝子、草乌等,与中药、藏药在使用药物中出现交叉现象。结论:蒙药制剂的品种丰富、药味数适中、固体制剂为主、临床应用广泛、植物药占多数,但是缺乏国内知名的大品种,在用药特点上受到藏药和中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8,(12)
本文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民族药成方制剂》收载的94种维医制剂,对制剂的命名、剂型、主治、配伍、生产情况及药材的类型和数量、常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全国有51家药企的45个维医制剂获得125个国药准字号,其中新疆的10家企业仅获得39%的批文数量;制剂的命名方式多采用"主治+主药名+剂型名"的形式;共涉及16类剂型,常见者为片剂、颗粒剂、煎膏剂,特色剂型如露剂、茶剂;制剂的药材数多为2~14味,单味药制剂的数量最多;共涉及使用264味药物,其中植物药229味,动物药18味,矿物药14味;使用频率排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西红花、玫瑰花、肉桂、胡椒、诃子肉、干姜、荜茇、丁香、芦荟、高良姜;常见配伍如西红花-肉桂、诃子肉-毛诃子肉-西青果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等多种疾病。维医制剂中植物药占多数,药材品种有地域特色,且受阿拉伯医学和印度传统医学等影响较深;制剂类型以固体制剂为主。由此可知,主治皮肤病和白内障的制剂批准文号最多,但需开发国药准字号品种新药,以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备急千金要方》中含附子方剂的记载,探讨孙思邈对附子的应用规律。方法对《备急千金要方》中311条使用附子的方剂进行统计整理,从孙思邈应用含附子方剂治疗疾病的种类、与附子配伍药物分类、附子用法用量、方剂剂型与药味组成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备急千金要方》中收载的311首含附子的方剂治疗疾病种类丰富含妇人诸病、七窍病、诸风、各类脏腑疾病等。与附子配伍频次排名前20味的药材包括补虚药、温里药、解表药等九类药物。内服方剂占总方剂数的86%,方剂剂型集中在丸剂、散剂、汤剂,方剂药味组成以复方为主有306首,占总方数的98%。结论《备急千金要方》中附子应用普遍,治疗疾病种类多样,其独特的用药方式值得我们去深入分析与学习。  相似文献   

7.
《脾胃论》是李杲的代表作,包含了李杲治疗脾胃疾病的相关观点及治疗方剂。《脾胃论》方剂剂型包括汤剂及丸散剂,无膏剂;方剂药味数量从2味至21味药物。《脾胃论》中共使用中药103味,以植物药为主;药物使用频次来看,甘草、人参、黄芪、白术的次数最多,其次为陈皮、柴胡、升麻等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还包括:滋阴养血药、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等,从药物使用频次可以体现李东垣用药以益气健脾类中药为主,重视补益脾胃,用药中配合陈皮、柴胡、升麻等理气升提的药物,调理脾胃虚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古方中桃仁药对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和《普济方》为数据采集源,收集整理2264首含有桃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网络图谱分析挖掘桃仁古方药物数量、主治疾病、方剂剂型、常用药对及其配伍规律。结果:桃仁古方药物累计668种,主治疾病819种,涉及汤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等剂型,核心配伍组合为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药等活血行气中药。结论: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揭示桃仁在方剂中用药规律,为桃仁组方临床运用提供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外科真诠》所载方剂,探讨其用药特点.方法:列出全书所载方剂,建立数据库,分析其剂型、药性及药味数.结果:全书共载方剂352首,其中内服方224首,外用方128首.内服方记载9种剂型,实际制成6种,以汤剂、散剂和丸剂为主;外用方记载12种剂型,实际制成9种,以散剂、油剂和膏剂为主.全书共使用343种药物,其中寒凉药149种,温热药124种,平性药58种,药性不详者12种,含毒性药33种,动物药44种,引经药20种和药引12种.寒凉药使用715次,温热药使用1 058次,平性药使用432次.药味数以4~8味最多,占40.63%.结论:《外科真诠》属于“全生派”著作,擅长使用毒性药、动物药和引经药是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9,(8)
本文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国产药品数据库中已批准上市的中成药为研究对象,参考《新编国家中成药》,对中成药品种批文、生产地域、命名、剂型、药味数、药物类别、作用类别以及主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批文共59 270个,涉及2 856家企业;制剂品种9 629个,其中371个收录于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 126个收录于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六味地黄丸的批文最多;近5年区域年销售额中,广东省、北京市、浙江省排名靠前;命名方式涵盖8个大类;涉及42种剂型;药味数集中在1~140味,平均38.09味;共使用药材2 653种,其中植物药1 941种,动物药349种,矿物药117种;功能类别包括内科、妇科、骨伤科等8个主类;临床应用涵盖了中医病证名和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常用于治疗内科病类、脏腑经络证候,现代医学系统主要用于治疗"症状、体征、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由此可知,中国上市中成药品种繁多,剂型多样,产业发展平稳,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在普药、医保市场占比依旧不高,命名方式也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统计分析《档哈雅》的方剂用药特点。方法:对《档哈雅》所载方剂中常用药物、剂型、主治病症特点等进行分类,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了频数和频率的统计分析;并阐述了其药物使用依据。结果:《档哈雅》的常用药物主要有116种,剂型主要有汤剂、散剂、膏剂、外敷剂、丸剂等,主治病证多为胃肠病、风湿病等。结论:《档哈雅》所载方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其常用药物和主治病症特点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佳玲  周浩  江南  王超 《河南中医》2016,(8):1303-1305
仲景方剂中最为常见的方剂命名方式即以方剂全部药物命名,易读易记,实用性广;另一种常见方剂的命名方式即是以方中主药和功能命名,因方中药物味数较多,不便命以全部药物,故以主药命名;有一类方剂以特殊方式为其命名,即选取方中主药剂量或全部药物的数量命名;还有一种在主药基础上,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药物,重新命以方剂之名;有一类方剂不按照方剂命名的一般规律命名,即以方剂煎煮之后药物所呈现的颜色命名,以区别于其他方剂。仲景所载煎剂以方中主要药物或全部药物命名。仲景对于散剂的方剂命名与众不同,一以植物药为主,动物药、矿物药为辅,植物药常常作为方剂的主药,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二方剂的命名常以药物的增减变化为主,配伍不同,方剂主证千差万别。丸剂命名除遵循汤剂命名一般规律以外,仅有1首方名是依据方剂来源命名,即崔氏八味丸。《金匮要略》仅有1首方剂命名为洗剂,即百合洗方。仲景命名酒剂均以方剂中所有组成药物命名,酒剂用药少,药量大,煎煮时间长,多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用。通观《金匮要略》方剂的命名规律,可以为现代中药制定方剂名称提供有效参考,提高方剂命名的规范化,促进方剂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为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市场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和实现途径,推动中医药方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4 “少而精”、“灵活”的组方原则 所谓“少而精”,“少”就是组成方剂的药味少;“精”就是主攻方向明确,对疾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是《金匮》组方的特点。所谓“灵活”,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组成方剂的药味(物)不变,只是调整主、辅药物,改变其药量,就成为与前者主治证不同的新的方剂;二是药味(物)不变,只是药量增加,方剂名称与主治证亦有改变;三是方剂只增加或减少一味药物,即成为与原主治证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的方剂。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20,(10)
本文从处方组成、功效、配伍规律、用药味数、制剂剂型及开发情况等方面出发,对《中国药典》、古代经典方剂中含羌活制剂进行整理和分析。《中国药典》中含羌活制剂有53种,涉及处方43个,剂型12种,平均用药味数18.28味,出现频率较高的配伍药味为川芎、防风、白芷;古代经典方剂中含羌活制剂有48首,剂型6种,平均用药味数13.44味,出现频率较高的配伍药味为甘草、防风、川芎。《中国药典》含羌活制剂的功效与古代经典方剂基本一致,主要为袪风、解表、止痛、活血,并包括7首古代经典方剂。本文可为羌活及其配伍应用及古代处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5,(10)
目的揭示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中成药的品种、功能、主治及使用药物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药典》和《新编国家中成药》为素材,收录在功能和主治中含有"调经、止血、补血、活血、功血、月经不调、崩漏、经期不准、月经过多"等术语的中成药,统计中成药数量、药味数、生产企业数和批准文号数等情况,分析剂型、功能、主治、使用药物的特点。结果收录治疗功血中成药267个,占中成药总数3.35%~6.21%,其中国家基本药物1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6个、药典品种68个;有2 332个企业生产,并获得2 772个批号,约1/3的中成药为独家品种;处方药味数多在11味以内,约12%为单味药制剂;涉及15种剂型,其中固体制剂的使用比例大于液体制剂者。使用248个功能术语,常见的有补气养血、调经、活血化瘀、补肾、疏肝解郁、凉血止血、健脾益气、止血和调冲任等;使用284种主治术语,常见的为月经不调、崩漏、月经过多等。使用668味药物,其中植物药557种,动物药80种,矿物药28种,化学药3种;常用药材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香附、益母草、黄芪等;常用动物药为阿胶、鹿茸等。结论治疗功血中成药具有品种丰富、剂型多样、药味数适中等特点,涵盖了中医治疗功血"塞流、澄源和复旧"的阶段性治则,可用于功血、月经病和带下病等的治疗,而且以植物药为主,动物药和药食两用品具有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6.
滕占理  樊巧玲 《中医杂志》2018,(10):887-889,892
目的总结汉代至清代间含细辛内服散剂中细辛的用量特点。方法收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细辛的内服散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统计整方药量、细辛药量、方药味数、日服量及细辛用量比重。结果细辛入散剂无单独使用案例,常为7~15味药复方形式,常用日服药次数3次,常用细辛药量占比为3.80%~10.39%,治疗外科疾病时药量占比可适当增加,历代平均药量占比呈增加趋势。入散宜小剂量使用,历代常用剂量范围分别为汉唐时期0.33~1.19 g、宋元时期0.61~2.00 g、明朝0.48~1.92 g、清朝0.72~2.71 g,呈增长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1~3 g常用量的标准更符合细辛在散剂中的用量规定。结论用药味数的减少和细辛药量占比的增加是导致历代散剂中细辛日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把控细辛用量时应考虑不同的剂型因素,直言细辛用量范围而忽视剂型条件较为不妥的。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一书用酒的方剂共25首(包括附方),剂型包括汤、丸、散剂,也有酒与药的合成剂和以酒制药的方剂.其用法在不同的方中随配伍不同体现了汗、下、温、消、和、补等法,给后世用酒治病及其剂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含阿胶方剂用药规律,为阿胶临床配伍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索时间范围1995年1月-2012年12月,共检索到含阿胶方剂文献2635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采用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文献中含阿胶方剂常用药物频次、主治疾病、主治证候及常用药物核心组合等。结果 2635首含阿胶方剂中,涉及药味1197种,使用频次200次的药味34种,主治疾病频次20次的疾病30种,主治证候频次20次的证候32种;3味药组合频次最高的是甘草、当归、阿胶(486次),4味药组合最高的是白术、阿胶、党参、黄芪(272次)。结论与阿胶配伍用药以补血补气之品居多;主治疾病以妇科疾病居多;主治证候以气血两虚为主。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统计其中收载的含黄芪成方制剂,归纳整理其中药味数、制剂剂型、功效主治、禁忌事项及主要药对,并对相关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中国药典》2020年版共收载了224种含黄芪的成方制剂,包括40种炙黄芪的成方制剂,处方用药味数以6~10味居多,制剂剂型以颗粒剂居多,功效主治以补益气血为主,禁忌事项则以孕妇禁忌居多。可为黄芪的临床新应用、新功效挖掘、新剂型改良及黄芪成方制剂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中医外科常用方剂的用药特点与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为中医外科临证遣方及方药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证治全生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常用的59首中医外科经典方剂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李冀等人主编的第十版《方剂学》中记载的59首(去除与观察组相同的方剂)方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方剂的用药特点及用药规律。结果:观察组59首方剂中有内服方48首,以汤剂为主,外用方11首,以散剂为主,对照组59首方剂中内服方有57首,以汤剂为主,外用方仅2首,均为散剂,观察组外用方占比远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选取方剂的整体用药规律可将方剂分为开结行滞、行气宽中、疏风清热、理气和中、滋阴降火、散结消肿、补气养血7大类,两组方剂的用药规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方剂的用药规律主要表现为开结行滞和散结消肿,占比分别为39.29%和32.14%,而对照组方剂的用药规律主要表现为理气和中和疏风清热,占比分别为37.50%和30.36%。两组方剂药味数均以4~8味最多,但观察组方剂的平均药味数为(4.73±2.17)味,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