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7):28-30
目的 评价氨磺必利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induced by alcohol,MDI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 年6 月~2017 年5 月66 例男性MDIA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氨磺必利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予氨磺必利治疗,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ANSS 评分逐渐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37,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9.09%,对照组6.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6,P>0.05);两组TE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4,P>0.05)。结论 氨磺必利联合丙戊酸钠可提高治疗MDIA 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别采用氨磺必利与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由酒精性所致的精神障碍(MDIA)患者,观察并比较两组用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3年接收的酒精性精神障碍患者80例,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中有关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按就诊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进行治疗。连续治疗观察8周,在第2周和第8周末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来评定其临床治疗效果,用症状量表(TETT)评定其不良反应。观察并比较两组PANSS及TETT得分,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末两组PANSS和TETT得分以及治疗有效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8周末,观察组PANSS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TETT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人数38例(95%),对照组总有效人数31例(77.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治丙戊酸镁缓释片疗酒精性精神障碍(MDIA)患者均有效,且治疗效果安全确切,但氨磺必利总有效率高于丙戊酸镁缓释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胆汤联合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口服温胆汤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单独口服氨磺必利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末观察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2. 73%,对照组为51. 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PANS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锥外系反应震颤、静坐不能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温胆汤联合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谢光平  刘建飞  秦燕 《当代医学》2016,(32):149-150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和奋乃静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择取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即PANSS,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通过不良反应量表,即TESS,对基线和治疗12周末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末,研究组PANSS阴性评分及TE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阳性评分、病理性症状评分以及总分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6.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磺必利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疗效更好,且氨磺必利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的PANSS阳性减分、PANSS阴性减分、PANSS总减分以及CDSS减分均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都有效,但是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以及抑郁的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利培酮治疗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行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行利培酮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优率为84.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优于利培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50),分别使用氨磺必利(氨磺必利组)和奥氮平(奥氮平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PANSS)量表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8周治疗,氨磺必利组和奥氮平组显效率分别为76.6%和72.9%,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67,P>0.05);但治疗4周末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分较奥氮平组减少更显著(P<0.05).而氨磺必利和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3%和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奥氮平组嗜睡和体质量增加指标显著高于氨磺必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磺必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较适合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11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和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6周时的PAN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6周时的总有效率为87.5%,与利培酮的8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392,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利培酮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00,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2、4、6周时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治疗6周时的PSP评分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利培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上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氨磺必利的安全性更高,且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本院心理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磺必利组与阿立哌唑组,每组39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评定疗效,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和阿立哌唑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74.3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评分高于阿立哌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氨磺必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23%,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9%,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氨磺必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更加安全,且对于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更具有优势,值得精神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应用氨磺必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TES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阴性与阳性综合征量表评分与CDSS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NSS阴性减分(8.24±5.15)分、CDSS评分(6.41±1.52)分与对照组[(5.62±4.13)分、(5.23±2.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显著低于对照组(53.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氨磺必利治疗的效果与利培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属阴性症状,那么可以应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使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治疗组和利培酮治疗组,每组46例,在治疗后第2周、8周末,对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评价临床疗效,并用副反应量表系统(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价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治疗组和利培酮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55%,78.3%。治疗2周后,氨磺必利治疗组的PANSS阴性量表减分[(8.5±4.1)vs(5.8±3.6),P<0.05],明显低于利培酮治疗组;将两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给予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利培酮组为33.77%,氨磺必利组为29.2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临床效果表现良好,对于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氨磺必利的效果明显比利培酮好,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治疗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氯氮平相比,氨磺必利治疗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更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符合入组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及利培酮组,每组35例。分别于入组时、4周末、8周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氨磺必利组完成32例,利培酮组完成31例。氨磺必利组药物剂量(665.63±167.74)mg,利培酮组药物剂量(4.32±0.98)mg。4周末和8周末时氨磺必利组PANSS阴性症状评分及SANS评分均低于利培酮组(P<0.05);两组组内比较,8周末时PANSS、SANS、CGI-S评分均较入组时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25% vs. 67.74%,χ2=0.882,P=0.348),氨磺必利组以便秘、体重增加、震颤、口干等不良反应为主,利培酮组以震颤、静坐不能、便秘、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为主。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均可改善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但氨磺必利改善阴性症状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在该院方便选择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n=30)和利培酮组(n=30),给予氨磺必利组患者氨磺必利治疗,给予利培酮组患者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后PANSS阳性症状评分(20.1±3.9)分、一般病理学症状评分(15.4±2.6)分、总分(54.3±4.8)分与利培酮组阳性症状评分(19.4±4.2)分、一般病理学症状评分(16.8±2.9)分、总分(56.7±5.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后PANSS阴性症状评分(19.1±5.2)分与利培酮组(24.6±5.4)分相比明显较低,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与利培酮组8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与利培酮组2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疗效显著,用药不良反应均较少,但氨磺必利对PANSS阴性症状改善效果更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初治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4例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片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38%(4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5%(3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泌乳素(PRL)、孕酮(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5/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2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利培酮相比,氨磺必利治疗初治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的12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在治疗4周末与8周末阳性症状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8周末阴性症状与一般精神病理症状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可有效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效果优于单纯用奥氮平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氨磺必利组(27例),和利培酮组(2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在阳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病理学症状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阴性症状评分方面,氨磺必利组要比利培酮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分别为14.8%、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均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可靠,但是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相比,在阴性症状的改善方面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联合小剂量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使用氨磺必利合并舍曲林治疗,对照组(39例)单用氨磺必利治疗,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有效率(79.5%)明显高于对照组(53.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7,P<0.05).其中阳性因子分治疗组(11.1±4.2)与对照组(11.5±4.3)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PANSS总分(56.5±11.2)和阴性症状分(25.6±4.3)及一般病理分(19.5±3.4)与对照组PANSS总分(63.7±11.4)和阴性症状分(28.7±2.9)及一般病理分(21.9±4.2)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氨磺必利联合小剂量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比较氨磺必利、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例每组,A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B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PANSS)、不良反应。结果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氨磺必利、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但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相对更少,其用药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陈钰  苏邹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30-31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氨磺必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86.6%,利培酮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83.3%,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的体重增加明显少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两组疗效相当,氨磺必利引起体重增加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