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下肢浅静脉曲张发生的年龄、性别差异,探讨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57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高频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本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1~70岁与其他年龄段存在显著差异;多伴有深静脉瓣功能障碍,其中又以Ⅳ级最为多见;可伴发血栓形成,以大隐静脉内血栓形成最为多见。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尤其好发于51~70岁,无性别差异,可能与生活质量提高和地域差异有关。下肢深静脉瓣功能障碍(尤其是Ⅳ级)是下肢浅静脉曲张发生的重要原因,血栓形成是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常见并发征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检侧尤其是血栓的检出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浅静脉曲张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0年10月治疗的84例(114条肢体)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资料.结果 下肢深静脉造影对三种可引起下肢浅静脉曲张疾病(单纯浅静脉曲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诊断率分别为28.1%(32/114)、65.8%(75/114)、6.1%(7/11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率分别为31.6%(36/114)、63.2%(72/114)、5.3%(6/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诊断的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下肢深静脉造影在对引起下肢浅静脉曲张疾病的诊断率方面无差异,且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很好地判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且为无创性检查,应作为下肢静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彩声对我院收治的87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26条患肢)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检测,观察管腔形态、管壁回声、管腔内血流充盈状况、有无血栓形成,并测量管腔内径及静脉管壁、瓣膜厚度。结果本组126条患肢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而深静脉血流正常30条,占总数的23.81%。其余96条患肢均并发有血流或瓣膜异常,其中伴交通支静脉瓣功能不全29条,占总数的23.02%;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4条,占总数的66.67%;伴深静脉血栓6条,占总数的4.76%。所有患肢都存在静脉反流,股浅静脉瓣反流速度显著快于隐-股静脉瓣、腘浅静脉瓣、小腿交通静脉瓣(分别t=6.2576、8.3126、10.7914,均P0.01),股浅静脉瓣反流时间也显著长于隐-股静脉瓣、腘浅静脉瓣、小腿交通静脉瓣(分别t=11.0147、13.0900、15.2640,均P0.01)。结论大隐静脉曲张的下肢深静脉状况复杂,而彩超可以迅速、直观、准确的反映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及瓣膜功能,对于检测病变性质、选择手术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隐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由于其为浅静脉病变,与下肢深静脉关系密切,术前了解下肢深静脉瓣的功能对临床准确选择术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选取2008年2月—2010年6在我院住院接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术前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旨在评价深静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定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7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静脉曲张分级标准再分为C1~C2级组、C3~C4级组和C5~C6级组),同期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完成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静脉曲张情况。将超声诊断结果与X射线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超声对功能不全的穿静脉形态及功能的诊断效能。结果:(1)C5~C6级患者大隐静脉内径宽于C1~C2级、C3~C4级患者,LSD-t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分级患者大隐静脉及股静脉反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C5~C6级患者患肢穿静脉内径均宽于C1~C2级、C3~C4级患者,LSD-t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5-C6级组患者穿静脉瓣膜反流所占比例高于C1~C2级组、C3~C4级组患者,LSDt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超声诊断功能不全穿静脉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86.67%、82.35%和85.11%;(5)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穿静脉开放数目与肢体远端挤压试验反流、穿静脉内径均呈正相关(r=0.276,r=0.367;P<0.05);穿静脉瓣膜功能与大隐静脉瓣膜功能则呈负相关(r=-0.244,P<0.05);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反流速度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呈正相关(r=0.295,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下肢功能不全的穿静脉诊断与X射线造影一致度高,可作为一种灵敏度及特异度都很高的诊断穿静脉功能不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曲张病因分析、血管损害及判断阻塞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行下肢静脉曲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病因主要有3种,而以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占多数(28例),单纯浅静脉曲张占少数(12例),与下肢静脉造影相比,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等特点,是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观察68例88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浅深静脉、穿静脉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的特点。结果:68例88条大隐静脉曲张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22条,占25%,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6条,占75%,伴穿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5条,占17%,发生深静脉血栓4条,占4.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检查能够方便准确评价下肢深静脉、浅静脉、穿静脉的血流及瓣膜功能情况,对术前明确病因、确定手术方案、评估疗效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下肢静脉血管病变是血管外科常见病症,以往主要靠X线静脉造影诊断.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多普勒超声显像对疑有下肢静脉疾病患者36例进行检查,并经X线造影确诊.笔者就应用高频超声诊断正常下肢静脉、深静脉血栓、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年龄(60.2±9.5)岁,其中男23例,女13例,36例中20例大隐静脉曲张,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12例因外伤、肿瘤手术及其他原因引起下肢静脉栓塞;4例血栓性静脉炎,伴上有肢体疼痛,下肢局部皮肤红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位结扎剥脱联合点式切除及电凝法(以下称联合手术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对照分析采用两种手术方法(即联合手术法与单纯电凝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接受两种方式手术的患者,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病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无下肢深静脉损伤.在电凝损伤和一年复发两项指标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手术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与单纯电凝法比较具有电凝副损伤发生率低、不易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季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观察患者发病季节和超声情况,分析患者发病与季节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类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春夏、秋冬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季节发病患者与秋冬季节发病患者中,60岁以上的患者明显多于60岁以下的患者,两者各个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与季节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把控此病季节性发病特点,以便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宏丽  张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875-4878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30例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9例、卵巢癌6例、子宫内膜癌8例),5例子宫肌瘤患者、1例腺肌瘤、1例输卵管妊娠及58例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妇科恶性肿瘤40例、子宫肌瘤18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与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和妇科盆腔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FIB、D-dimer水平与正常体检者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与术后未发生栓塞的患者术前D-dimer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TT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盆腔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与未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及对照组的FIB、D-dimer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APTT、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经抗凝、溶栓、抗炎治疗后,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后查凝血功能显示PT、APTT、TT、Fib、D-dimer与正常体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特别是FIB、D-dimer检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患者的治疗、恢复程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静脉瓣膜重建术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7例患者56条肢体,仅行浅静脉手术的患者为A组(31条肢体),行股浅静脉外瓣膜包窄术加浅静脉手术的患者为B组(25条肢体),利用彩超、流速剖面图彩超技术和空气体积描记仪(APG)等方法,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术前经彩超和下肢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返流均为Ⅲ~Ⅳ度(kistner分级),CEAP临床分级为C2~C4级。术后1个月和1年随访,B组患肢在静脉返流度、静脉返流量及各项指标均较A组患肢明显改善。结论深静脉瓣膜重建术与下肢浅静脉手术联合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比单行浅静脉手术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下肢静脉疾病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和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我们应用二维(2-DE)及彩色多谱勒(CDFl)超声技术,对71例门诊及住院下肢静脉病变患者进行检测,利用2-DE、CDFl和脉冲多谱勒(PDl)3种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此项技术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过临床证实的7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状况.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内径明显变宽,血栓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图像,慢性血栓回声较高,血栓部位管腔无血流显示或血流充盈缺损,并可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的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可动态观察血栓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活动下肢对股静脉血流的影响,为肺大泡持续负压吸引患者寻求新的活动下肢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测手术前后静止状态下、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中股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静止、术后静止及活动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卧床较术前静卧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减慢(P<0.05);两组比较,2 min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min、3 min和4 min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锻炼各时点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活动前均明显加快(P<0.05);各时点被动与主动锻炼下肢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活动中及活动后手术创面无明显出血.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期间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被动与主动活动下肢均能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在临床十分常见,常常累及穿支静脉、深静脉、浅静脉等三个系统,尤其是在人体下肢穿支静脉发生功能不全情况时,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液向浅静脉进行逆流,导致患者皮肤营养供给障碍,若患者症状较轻,容易发生疼痛、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等情况,严重时容易导致静脉性溃疡或者静脉曲张,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早期实施诊断十分重要,目前彩超在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另选择同期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变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临床检查,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信息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内侧腓肠静脉、颈周围静脉脉测试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的股总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值为(8. 35±0. 87) mm,股浅静脉CDFI值为(4. 95±1.62) mm,腘静脉CDFI值为(7.20±1.52) mm;对照组患者股总静脉CDFI值为(24.02±6.04) mm,股浅静脉CDFI值为(13.05±2.05) mm,腘静脉CDFI值为(9.40±1.32) mm;实验组患者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探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应用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瓣膜包窄术治疗中重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瓣膜包窄术治疗中重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膜功能不全进行评估。方法:对54例中重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顺逆行造影,提示倒流程度均为2-4级,通过分析,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深静脉显著增粗但瓣膜瓣叶的游离缘并未严重受损;另一类是瓣膜瓣叶的游离缘严重受损,并对第一类深静脉显著增粗但瓣膜瓣叶的游离缘并未严重受损32例进行瓣膜包窄术。结果:疗效良好29例占90.6%,好转者3例占9.4%,全部患者症状消失,溃疡愈合,多普勒超声示静脉无明显血液倒流。结论:对原始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只要瓣膜瓣叶并未严重受损,不论其倒流程度如何,都可采用瓣膜包窄术。  相似文献   

19.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6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该26例均同时存在浅静脉倒流、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性溃疡.手术方式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和小腿曲张的浅静脉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26例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外包窄术.结果: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10例静脉性溃疡短期内愈合,16例明显缩小.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小,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例采用下肢静脉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2例,均为我院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均就应用下肢静脉造影后诊断深静脉瓣膜返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造影后均准确反映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诊断情况,全部患者经下肢静脉造影确定返流0级11条,占34%;1级返流9条,占29%;2级返流5条,占16%;3级返流3条,占9%;4级返流3条,占9%.其中单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5条,占47%;髂静脉受压7条,占22%;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条,占28%.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下肢静脉造影,诊断结果利于为临床手术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可显著缩短病程,保障临床安全,在减缓病症上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