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我们实验室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检测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确保其适用于临床。方法按照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28-A2推荐方法要求进行验证,各验证项目标本健康参考个体标本20名,采集符合要求的标本,按照相关项目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采用性能指标符合要求的Roche E601电化学发光仪检测标本。结果参与验证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20名健康参考个体100%结果落在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之内。结论参与验证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检测项目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适用于本实验室,可以继续使用,但要定期评审。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本实验室建立适合本地区人群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生物参考区间。方法收集4740例长沙城区健康参考个体测定TP和ALB值,与本实验室原有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对于验证不通过的项目,再建立适用于本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定期进行临床评审。结果 TP、ALB现用生物参考区间验证不通过,不适用,须自建生物参考区间,自建参考区间为TP:68.2~85.0g/L;ALB:42.2~54.3g/L。同时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TP和ALB值有一定差异,随着年龄增长有降低趋势;且与季节变换有一定相关性,呈现冬季高于夏季的变化趋势。结论长沙市区健康人群血清蛋白质水平与原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参考值已不能很好的用来评价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给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应重新确定可靠、准确的生物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慢性肺曲霉病发病隐蔽易被其基础疾病掩盖不易诊断,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高。指南建议将曲霉IgG抗体检测作为诊断慢性肺曲霉病的关键指标。但是目前大多数曲霉IgG抗体临床数据来自欧洲国家,中国人的曲霉特异性IgG抗体的生物参考区间仍有待确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曲霉IgG抗体的生物参考区间。 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0月至12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人,收集血清,采用丹娜曲霉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28-A3c的方法,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本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 结果最终纳入291名患者健康个体,中位年龄37岁(19岁~82岁),其中男141名,中位年龄38岁(19岁~82岁),女150名,中位年龄38岁(20岁~78岁)。男性和女性健康成年人血清曲霉IgG抗体水平分别为20.579(43.618) AU/mL 28.387(48.158) 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因此依据男女性别差异分别建立参考区间。最终,曲霉IgG抗体水平参考区间为男性<111.405 AU/mL,女性<181.888 AU/mL。 结论根据不同性别初步建立了该实验室血清中曲霉IgG抗体的生物学参考区间,为临床的相关疾病诊断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间接法建立杭州地区血清钾、钠、氯、钙、镁、磷的参考区间,与行业标准推荐的参考区间进行比较,探究间接法的可靠性,并为地区人群参考区间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选用2016年本院体检人群数据,利用偏度-峰度值检验数据的正态性,若非正态则使用BOX-COX转换成近似正态,四分位距法剔除离群值后用Hoffmann法获得参考区间,计算同直接法的偏差,与各项目参考变化值(RCV)进行比较,并用20例体检结果正常的个体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结果间接法建立6个项目钾、钠、氯、钙、镁、磷的参考区间相对偏差均RCV(13. 13%、2. 87%、4. 17%、8. 16%、11. 99%、23. 50%),通过20例健康个体验证了间接法得到的参考区间。结论运用间接法建立的参考区间同直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考虑到地区因素,间接法可用于地区实验室对该地区的人群建立适合自身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抗凝血活酶Ⅲ活性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者51例,对照组30例,采用发色底物方法、凝固法、凝血酶比浊法分别进行检测,分析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Fg)含量;另外选择30例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AT-Ⅲ活性为(87.2±12.9)%,对照组为(95.9±1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F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Ⅲ可作为一种诊断脑梗死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S(PS)、蛋白C(PC)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在肺血栓栓塞症(PTE)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7例PTE患者为研究组、同期4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其PS、PC和AT-Ⅲ活性。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PS、PC和AT-Ⅲ活性,并分析血浆PS、PC和AT-Ⅲ活性与PTE病情相关性。结果研究组PS活性(83.20±13.17)%、PC活性(82.43±10.41)%及AT-Ⅲ活性(79.71±11.40)%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程度PTE患者PS、PC或AT-Ⅲ活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加重,血浆PS、PC和AT-Ⅲ活性均逐渐降低,PS、PC或AT-Ⅲ活性与PTE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浆PS、PC和AT-Ⅲ活性,可评估PTE病情程度,并且各指标与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正确的贵阳地区健康人群胃蛋白酶原参考区间值范围。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9171例,空腹经肘静脉采血,以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数据统计应用SPSS17.0软件,采用百分位数法分析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检测结果,计算出PGI、PGII的参考区间值范围。结果:本次调查显示PGI均值60.89范围(21.57~100.21)ng/ml,PGII均值11.53范围(0.59~22.47)ng/ml,与现行的常用标准存在差异,特别是PGI完全不相符。结论:现行参考区间值范围不适用于本地区人群,各地区应该对新开展的检测项目制定适应于本地区正常人群的参考区间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其适用性。方法 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重庆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检测人群),对其IMA值进行检测,并根据不同人群特征计算IMA参考值。另再从健康体检人群中简单随机抽取最少200人作为正常测试人群,以该医院同期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病例组,检测其IMA,分别计算2个人群超过IMA参考值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检测人群544人,男女性别比为1∶0.99,年龄20~78岁。正常测试人群共246人,其中<30岁126人,占51.2%%,≥30岁120人,占48.8%。男女性别比为1.59∶1。病例组共99例,男女性别比为2.3∶1,<30岁50例,占50.5%,≥30岁49例,占49.5%。<30岁健康人群的IMA值参考值为<91.69 U/mL,≥30岁健康人群的IMA值参考值为<83.85 U/mL。适用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超过IMA参考值的例数为96例,超过率为97.0%,正常测试人群超过IMA参考值者11例,超过率为4.5%(11/246),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超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根据重庆地区正常体检人群所得的IMA参考值能较好筛查出重庆地区心肌缺血人群,敏感性较高,对健康体检人群筛查结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根据筛查结果进行进一步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对健康体检者的检测,制定实验室RDW-CV正常参考区间,运用ROC曲线评估此区间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病例来自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出院的,年龄≥18岁的,已经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排除贫血患者)。健康对着组来自此期间的健康体检者,资料收集主要包括一般基本情况、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辅助检查。然后对纳入标准的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组(14.30±1.9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62±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诊断界值13.1,敏感性69.9%,特异性88.5%,对于心功能分级不同的患者,RDW与NT-BNP有相关性,心功能Ⅲ级,心功能Ⅳ级与健康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DW在排除贫血因素后,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值的变化简便易得,便于观察心功能分级与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降钙素原(PCT)免疫荧光定量检测系统进行方法学性能验证和评价。方法对降钙素原(PCT)免疫荧光定量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分析测量范围、检测限和参考范围进行验证,观察这些指标是否符合实验室质量目标或厂商声明的性能要求。并将该检测系统与已得到认可的罗氏E601检测系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个不同浓度的PCT样品(水平1、2、3)批内不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7.68%、3.47%和4.13%;低高水平的质控品批间不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7.11%和5.09%;该检测系统的分析测量范围为0.04 ng/ml~55 ng/ml;检测限为0.031 ng/ml;20例健康体检者的PCT结果中有1个超出正常参考范围;2个检测系统高度相关(r=0.993),线性回归方程为y=0.974x-0.023。结论该PCT检测系统各项性能指标良好,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浙江省5个地区三级医院健康体检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以探讨建立适合浙江省的血常规参考区间。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179 417例体检者分别进行血常规检测。分别依据性别、季节的不同统计分析血常规22项参数,采用95%可信区间建立适应浙江省的血常规参考区间。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季节血常规22项存在差别,男性血常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计数、参考高限低于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行业标准,Hb、Hct及MCHC参考高限高于行业标准;女性血常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高限低于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行业标准,Hb参考高限高于行业标准。结论作为沿海省份浙江省需要建立适应本地区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尿素(Urea)、肌酐(Crea)新的参考区间在本地区健康成人中的适用情况,并探讨这5项指标的年龄特征。方法 按照行业标准要求,筛选在本院体检的20~79岁健康成人6 593名,采用罗氏ROCHE Cobas 6000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分析ALT、GGT、ALP、Crea、Urea的性别、年龄特征,统计超出参考区间的情况。结果 5项指标均有小于10%的参考个体落在新参考区间之外。所有指标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和GGT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达到高峰后下降。男性ALP在不同年龄组变化不大,女性ALP在中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Crea和Urea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WS/T404《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中规定的5个生化常规项目参考区间适用于本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验证使用间接法建立杭州地区妊娠中期孕妇血清微量元素参考区间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2015年1月-2016年12月3 406例妊娠中期孕妇铜、铁、锌检测结果,同时收集151例育龄期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使用非参数排序法获得参考区间。另选择20例健康妊娠中期孕妇验证参考区间。结果妊娠中期孕妇组Cu为(30.44±5.27)μmol/L;Fe为(15.79±6.63)μmol/L;Zn为(9.88±1.67)μmol/L,与对照组比较,Cu、Fe、Z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杜奇法联合非参数排序法计算获得的孕妇微量元素参考区间,Cu:22.16μmol/L~39.53μmol/L、Fe:5.9μmol/L~24.3μmol/L、Zn:7.26μmol/L~12.18μmol/L。间接法建立的参考区间用20例健康孕妇参考个体验证通过。结论通过间接法建立妊娠中期孕妇血清微量元素参考区间,方法简单、可靠,为临床医生对本地区孕妇提供营养保健指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健康参考个体,进行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检测,为建立适合本地区人群的血清胆红素参考区间提供参考.方法 2009年10月至12月本院体检人群通过调查问卷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胆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共选取314例.应用两个不同的检测体系进行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检测.以性别分组计算参考区间,并与现行参考区间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性别间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不同检测体系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Roche试剂,血清总胆红素参考区间为男性7.1~27.2 μmol/L,女性4.8~20.9 μmol/L,直接胆红素参考区间为男性1.4 ~6.8 μmol/L,女性0.9~ 5.7μmol/L;应用Prodia试剂,血清总胆红素参考区间为男性9.5 ~ 35.7 μmol/L,女性6.8~28.9 μmol/L,直接胆红素参考区间为男性1.3~7.0 μmol/L,女性1.0~6.6μmol/L.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现行的参考区间,应修订现行胆红素参考区间,建立各地区、不同性别各自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67-868
目的对三种快速定量检测NT-pro BNP(POCT)仪器进行分析性能的验证,同时与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系统之间的可比性验证。方法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三台检测NT-pro BNP的POCT仪器进行精密度、正确度和线性范围、参考区间验证,确定其是否适用于本实验室。结果三种检测NT-pro BNP的仪器总不精密度小于厂家声明的CV值的15%;三台仪器测定的浓度与其对应的评价方法测定值,经线性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r2值为0.990、0.992、0920;三种仪器参考区间验证中NT-pro BNP浓度除了一个检测值超出厂商提供的参考区间外,其余均在参考区间内。结论从精密度验证方面,三种仪器总精密度均小于厂家声明的CV值15%。从线性验证方面,2号机的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2最高,与对应评价方法 Roche Cobas间具有可比性,临床上可接受。从参考区间验证表明,三种仪器在不同年龄检测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宁波地区健康成年人PLT及相关参数(MPV、PCT、PDW、P-LCR)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健康体检者21 650例作为调查对象,对上述人群的PLT及相关参数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按x±1. 96s确定参考范围;同时对不同性别、年龄组的血小板参数指标进行比较;并选取健康人群对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 PLT及相关参数为近似正态分布,健康成人参考区间男性PLT(134×109/L~322×109/L)、MPV(8. 8 fl~12. 6 fl)、PCT(0. 15%~0. 33%)、P-LCR (16. 2%~47. 2%)与女性PLT (138×109/L~340×109/L)、MPV (9. 0 fl~12. 8 fl)、PCT(0. 16%~0. 35%)、P-LCR(16. 9%~48. 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DW(8. 6%~17. 3%)性别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男性、女性PLT、PCT在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选取300例健康体检者对新建参考区间进行验证,PLT、MPV、PCT、PDW、P-LCR落在参考区间内分别为98. 3%、99. 3%、100. 0%、99. 7%、99. 0%。结论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参考区间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新建立的参考区间可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3)和狼疮抗凝物(LAC)联合检测对评价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意义。方法:测定40例晚期肺癌患者、27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AT-3、LAC比值、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全血CRP、PLT、MPV和PDW水平,计算AT-3、LAC和二者联合阳性率。结果:肺癌组AT-3显著低于而LAC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肺疾病组(P<0.01)。<60岁组和男性组AT-3水平分别显著高于>60岁组和女性组(P<0.01)。AT-3与FIB和MPV,LAC与CRP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AT-3和LAC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AT-3和LAC对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凝血标志物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原片段1+2(F1+2)、抗凝标志物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及与血小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活动期UC患者、20例缓解期UC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FPA、F1+2、AT-Ⅲ水平。结果血浆FPA、F1+2水平活动期UC患者高于缓解期UC及对照组,缓解期UC患者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活动期UC低于缓解期UC及对照组,缓解期UC患者低于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UC患者随着疾病严重度加重血浆FPA、F1+2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浆AT-Ⅲ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变范围扩大,血浆FPA、F1+2水平升高(P<0.05),血浆AT-Ⅲ水平下降(P<0.01)。结论 UC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FPA、F1+2、AT-Ⅲ水平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疾病严重程度、病变累及范围及血小板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检验项目是健康体检必不可少的部分,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医师对体检者身体状况的分析判断。外出体检标本有别于院内检验“即采即查”的特点,标本需长途转送。回顾我院多年来开展外出体检对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转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奔放  王民强  周剑波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37-283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检测的意义。方法将8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40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42例,入院时采集静脉血,进行vWF、D-D、AT-Ⅲ的检测;并设40例正常对照。结果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中vWF、D-D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中vWF、D-D较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较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D-D、vWF的异常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监测这几项指标对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