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洋参根的形态发育与主要药用成分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胡正海  苏红文 《中草药》1996,27(A09):162-164
西洋参主根的结构及其生长发育类似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肉质根。不同年生西洋参主根随着参龄增加,周皮、次生韧部和木质部面积均呈增长。但韧皮部与木质部面积的比自5:1下降至1:1。韧皮部的次生分泌道每年增加一轮,至每4年开始趋势。组织化学实验表明根的薄壁组织细胞中贮藏丰富的淀粉粒和人参皂甙,其中人参皂甙在分泌道和靠近维管形成层的维管射线中含量最高。随着参龄增加,淀粉的含量降低,而人参皂甙的含量则逐步上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杭白芷茎、叶显微特征及分泌道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徒手切片、表面制片、半薄切片等,使用显微照相技术获取组织图及部分显微特征。从非腺毛、皮层厚角组织、维管束排列、木质部纤维束位置及分泌道的分布等方面对茎进行观察;从非腺毛、气孔、主脉维管束类型、排列及分泌道的分布等方面对叶片进行观察,同时找出杭白芷茎、叶分泌道的分布规律。结果:白芷茎由三部分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束:表皮由一到多列类长方形细胞组成,有非腺毛;皮层较宽,薄壁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内含物,茎的棱角处存在有厚角组织;维管束为外韧型,木质部和韧皮部相对处均有分泌道分布。叶为异面叶,气孔多为不定式,主脉上薄壁组织中散在分泌道。结论:分泌道散在于茎的皮层、韧皮部和髓部的薄壁组织及叶脉、叶柄中,分泌物含量与其分布及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茎、叶、花序中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的积累规律,旨在为丹参的规范化种植、适时采收、药用部位的扩展、药材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时期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丹参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茎、叶、花序中均含有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这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随发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3种有效成分在根、茎、叶中呈现不同的积累规律;就同一部位而言,同一种有效成分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中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总体上白花丹参各药用成分含量大于紫花丹参.结论 丹参根、茎、叶、花序中均含有较高的总丹参酮、总酚酸和总黄酮,在不同生长时期,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可在药用成分含量较高时期分别采收.  相似文献   

4.
草珊瑚植物叶、茎显微结构与黄酮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药用植物草珊瑚叶、茎为材料,研究黄酮类物质在其中的分布。方法:在观察草珊瑚植物叶、茎显微结构的基础上,用NaOH显色和醋酸镁甲醇液显色的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黄酮类化合物定位。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在叶中主要分布在表皮和位于上下表皮内的厚角组织、类栅栏组织、维管束、分泌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厚角组织、分泌细胞、韧皮部。结论:黄酮类化合物的NaOH显色法,相对其他以醇类为显色剂溶剂的荧光显色法是较为简便可行、定性迅速的组织化学鉴定方法。叶中黄酮含量高于茎部。因此,若以总黄酮为草珊瑚有效成分,可以只采收叶,保留其根部和茎部,以达到可持续性地有效利用中药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0,(6)
目的:对肿节风及其近缘种海南草珊瑚的显微结构进行鉴别。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徒手切片法、粉末制片法,对肿节风、海南草珊瑚的地上茎、叶进行组织和粉末结构观察。结果:肿节风叶表皮由1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薄,气孔只分布于下表皮;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脉不发达;茎的中柱鞘纤维束呈新月形,环状排列,木质部多管胞,髓部发达;粉末特征含有淀粉粒较多,具菊糖、腺毛、棕色块、石细胞等粉末结构。海南草珊瑚叶纸质,气孔小、密度较大,叶肉分布大量石细胞。结论:该显微特征可为肿节风资源培育与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桔梗中苦味物质的分布和动态积累进行研究,为桔梗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桔梗植株1年生长过程中不同器官、根系不同部位、主根不同组织结构中总皂苷、总黄酮、总氨基酸以及去芹糖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D、远志皂苷D的含量。结果苦味物质含量分布的顺序如下:皂苷为叶花根茎,黄酮为叶花茎根,氨基酸为花叶茎根。桔梗根系中,皂苷、黄酮类成分在芦头、主根、侧根、须根中分布比较均匀,氨基酸在主根中分布最多。在主根的不同组织结构中,皂苷的分布为周皮韧皮部木质部,黄酮的分布为周皮韧皮部≈木质部,氨基酸的分布为木质部韧皮部周皮。不同生长时期,苦味物质含量发生动态变化,其中1月份含量最高。结论本研究明确了桔梗最佳采收期为11月份至第2年1月份。桔梗的地上部分和须根中含有丰富的皂苷、黄酮和氨基酸,可作为提取相应成分的原料。新鲜桔梗直接切成饮片后干燥,不宜去皮,以提高桔梗饮片中苦味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虎杖根状茎与根不同组织结构中虎杖苷、白藜芦醇、蒽苷B、大黄素、大黄素甲醚5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布积累规律,在植物解剖的基础上,采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虎杖中的蒽醌类、白藜芦醇、苷类活性成分进行显色反应,同时采用HPLC测定虎杖根状茎及根的不同组织结构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虎杖根状茎和根直径的增大,其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所占比例增大。白藜芦醇及其苷类化合物主要集中在根状茎的髓部、次生韧皮部、周皮中以及根的次生韧皮部和周皮中;大黄素、蒽苷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虎杖根状茎的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和髓部以及根的次生韧皮部。不同粗细虎杖根状茎和根中,较细的根状茎和根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总和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岭南民间草药篱栏网的形态和显微结构进行鉴别,为其鉴别及深层次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资料。方法采用经典分类学方法进行基源鉴别、以石蜡切片法及水装片分别观察其根、茎、叶组织结构,以水合氯醛透化法观察药材地上部分粉末特征。结果篱栏网的根木质部为五角形,韧皮部常受挤压,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有较大空腔;茎最外一层皮层细胞呈栅栏状,具有叶绿体。在其皮层、韧皮部和髓部均可见分泌腔;维管束双韧型,外侧韧皮部、形成层及木质部均连接成环,内侧韧皮部分离;叶栅栏组织2到3列,几乎穿过主脉;气孔平轴式,副卫细胞2个;表皮细胞具角质层纹理;根、茎、叶及叶柄均含簇晶;可见腺鳞、非腺毛。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作为篱栏网的主要鉴别特征,用于其质量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广藿香药用部位成熟结构及有效成分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冯承浩  姚辉  吴鸿  赵晟  孙同兴 《中草药》2003,34(2):174-176
目的:揭示广藿香根、茎和叶的成熟结构及挥发油在其内的分布部位,为合理的评价和采收该药用植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组织化学法。结果:在根的成熟结构中,挥发油主要分布在木薄壁组织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在叶中,主要分布在叶肉组织和叶脉的韧皮部薄壁细胞中。结论:广藿香全草均含挥发油;另外,根内木质部的粗度、茎皮和叶片的厚度可作为评价广藿香品种优良的3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菱叶红景天的显微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毅  程艳芹  詹亚华  程莲银 《中药材》2001,24(9):633-635
目的:弄清菱叶红景天的根茎、根、茎、叶及粉末的显微特征。方法:显微鉴定。结果:菱叶红景天根和根茎的薄壁细胞内常含棕色物质;茎中形成层部位有纤维环,且有纤维束包绕在韧皮部周围;叶上、下表皮细胞大小不一,间有大型细胞;粉末中可见气孔多为不等式,花粉粒圆球形成或扁球形,有3个萌发孔沟,外壁具不规则网纹。结论:上述显微特征可作为菱叶红景天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民间草药六叶龙胆的生药学结构,为其拟定质量标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奥林巴斯双目显微镜对六叶龙胆的根、茎、叶横切面;表皮撕片;粉末进行生药学辨别和研究。结果:六叶龙胆根由表皮、内皮层、韧皮部、木质部构成,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木质部导管主要为螺纹导管。茎由木栓层、皮层、木射线构成,中央髓部较明显。花粉粒表面具有细小的犹状突起,萌发孔。气孔不定式。结论:六叶龙胆根、茎、叶横切面、表皮撕片具有双子叶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横切面及花粉粒可作为其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滇桂艾纳香的显微特征。方法:对滇桂艾纳香的根、茎、叶横切面及全草粉末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根内皮层明显;在皮层及韧皮部薄壁细胞处多见分泌腔。茎横切面木质部连成环,中柱鞘明显,髓部宽广。叶主脉上突明显。粉末中菊糖结晶、分泌物碎块、非腺毛等易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有关红子仔和双花蟛蜞菊的显微结构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对二者进行显微特征研究,为二者的鉴别、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石蜡切片法对茎、叶进行切片,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结果:红子仔根横切面皮层较窄,韧皮部宽广,导管小型,散在;茎横切面韧皮部较宽,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宽广,导管较多,髓部宽广;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外被角质层,海绵组织排列较疏松;粉末中淀粉多为复粒,脐点呈点状,草酸钙方晶少量。双花蟛蜞菊根横切面皮层宽广,导管大型,散在;茎横切面皮层较窄,韧皮部较窄,韧皮部具韧皮纤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少而大型,髓部宽广;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外侧被角质层及稀疏非腺毛,中脉维管束圆形;粉末非腺毛较少,石细胞方形或椭圆形。结论:以上显微特征可作为红子仔和双花蟛蜞菊的主要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六棱菊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六棱菊根的韧皮部有大型分泌腔,茎有帽状中柱鞘纤维束,叶表面有短腺毛,这些及黄酮类化合物理化鉴别结果均可作为其鉴别特征。结论六棱菊生药学特征明显,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驱蚊植物蚊净香草叶的解剖结构,特别是叶表皮毛的类型与结构.方法 采用表皮临时装片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法,叶片结构的观察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制片观察.结果 蚊净香草叶为异面叶,由表皮、叶内和叶脉三部分构成、上、下表皮均有多种表皮毛分布,且下表皮明显多于上表皮,其中腺毛有指状、盾状、锥状和头状4种类型,另有一种非腺毛.叶肉组织中有簇晶细胞.结论 叶表皮上4种腺毛与芳香物质的分泌有关,光照强度和温度的适当提高可促进其分泌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刺果藤的显微鉴别特征。方法:用滑走切片法对刺果藤的根、茎、叶进行切片,用常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结果:发现刺果藤根横切面韧皮部和木质部宽广,韧皮部具散在纤维束,木质部外侧导管大而少。茎横切面木质部和髓部宽广,韧皮部纤维束环状排列,髓部具分泌腔。叶横切面上、下表皮被星状毛,中脉维管束5束,环状排列,外围有环状厚壁组织,薄壁细胞散在有分泌腔。结论:以上特征可作为刺果藤的主要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紫菀母根的结构、主要药用成分积累部位及其与根和根茎的含量差异,为母根入药提供显微化学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组织化学法和HPLC法相结合。结果紫菀母根的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有的表皮被后生皮层取代,分泌道散布于皮层当中,束中形成层明显,韧皮部外侧有少量纤维;三萜皂苷成分主要分布于韧皮部;黄酮类成分积累于皮层和髓部;不同器官紫菀酮、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根〉母根〉根茎。结论母根紫菀酮含量符合药典标准,建议种栽后的多余母根入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杨林林  赵钰  韩梅  杨利民 《中草药》2019,50(1):188-194
目的研究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狭叶柴胡B. scorzonerifolium不同组织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关系。方法以北柴胡及狭叶柴胡的根、茎、叶、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组织中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黄酮类成分关键酶基因IFS、F3H、DFR表达量,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北柴胡、狭叶柴胡地上部分(茎、叶、果实)黄酮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根,其中黄酮类成分主要为芦丁,芦丁在北柴胡叶中含量最高可达106.961 mg/g;北柴胡、狭叶柴胡中总黄酮分布有明显的组织差异,含量由高到低为叶≥果实茎根;北柴胡IFS、F3H、DFR基因地上部分表达量远高于根,其中IFS基因表达量与芦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F3H基因和DFR基因的组织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狭叶柴胡各组织IFS、F3H、DFR基因表达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北柴胡、狭叶柴胡黄酮类成分组织含量与关键酶基因的组织表达有一定的一致性,关键酶基因的组织差异表达调控了黄酮类成分在不同组织中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9.
柴胡和狭叶柴胡营养器官结构及其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玲玲  蔡霞  胡正海 《中草药》2010,41(8):1380-1383
目的从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主要药用成分的贮存部位和含量等方面,对柴胡的两种原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共性与区别。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植物各器官的内部结构、组织化学定位法观察各器官中药有效成分的积累结构和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效成分的量。结果柴胡和狭叶柴胡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比较显示其在形态结构上都存在一定差别。其中,柴胡为异面叶结构,而狭叶柴胡为等面叶结构,有显著差别。组织化学定位表明柴胡和狭叶柴胡中的主要药用成分柴胡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在各营养器官中的积累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植物化学研究表明,狭叶柴胡各营养器官中柴胡总皂苷的量都高于柴胡;而柴胡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量则高于狭叶柴胡。结论柴胡和狭叶柴胡形态结构上都存在一定差别。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检测总皂苷的结果表明《中国药典》规定两种柴胡的药用部位为其干燥根是正确的。同时,它们地上部分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提示在采挖其根的同时,可以综合利用其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芭蕉根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结果 芭蕉根横切面可见2~3个根迹维管束、皮层有草酸钙方晶和针晶束;内皮层和中柱鞘明显,韧皮部和木质部相间排列,成多原型,中央有大型分泌腔及纤维束;粉末中含有草酸钙簇晶和柱晶;淀粉粒边缘具有不规则断裂似的棱角,层纹清晰且分布细密.结论 以上显微特征可作为芭蕉根的生药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