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于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收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对其进行靶向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以及其与近期疗效的关联.结果 有效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EA、CA125、NS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D患者治疗后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有效患者治疗前血清CEA、CA125基线水平显著高于SD患者和PD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中,血清CEA、CA125、Cyfra21-1NSE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进行判定,且上述指标的水平与治疗效果往往呈反比关系,其下降幅度越大,代表靶向治疗效果越好,且检测方便、操作度高,可为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该病的复发提供适当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冯才厚  林万里  陈颖 《当代医学》2021,27(28):145-146
目的 探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应用血清肿瘤标记物评价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血清肿瘤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9例,疾病稳定21例,疾病进展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8.33%.治疗后,部分缓解组患者CA125、CEA、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疾病稳定组和疾病进展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血清肿瘤标记物能有效反映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建彬  王波太  文锋 《当代医学》2021,27(34):15-1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靶向治疗中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单纯靶向治疗(基础治疗+靶向药物治疗),B组采用联合靶向治疗(基础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放疗).比较两组治疗前(T0)、治疗后3个月(T1)、治疗后6个月(T2)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角蛋白19可溶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miR-210指标及临床疗效,并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miR-210对NSCLC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T1、T2时,B组血清NSE、SCCAg、Cyfra21-1、CA125、CEA、miR-210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210预测NSCLC患者治疗效果的AUC为0.863,预测价值较好.结论 miR-210是一种对NSCLC靶向治疗后治疗效果预测价值较好的新型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邢红雨 《黑龙江医学》2019,43(8):930-931
目的分析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9医院收治的10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2例。对照组患者选用放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放射治疗基础上加用靶向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96.1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4,P=0.004);观察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4,P=0.004)。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放射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是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不但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肺癌中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复发转移,因此治疗困难,预后差。尽管传统的细胞毒药物能为NSCL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经过多年的努力,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提高了10%左右。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展以及对一些治疗肿瘤新靶点的发现,靶向治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吴国明  范晔 《西部医学》2012,24(1):1-4,8
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上的地位虽然没有被根本动摇,但化疗的疗效已达到一个平台且毒副反应限制了它的应用,而随着人们对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水平的逐渐深入认识,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从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开始,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EGFR-TKI用于突变患者的治疗,再到ALK抑制剂迅速进入临床。靶向研究正在使肺癌逐渐走上真正意义的个体化治疗道路。本文就晚期NSCLC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及思考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7.
张成文 《海南医学》2014,(15):2273-2274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125例采用靶向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71例患者为A组,采用厄洛替尼治疗的54例患者为B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间质性肺炎、肝功能异常。结果 A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间质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5.21%、59.15%、7.04%、2.82%;B组则分别为33.33%、55.56%、7.41%、1.85%,两种药物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控制率为71.83%,B组为74.0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治疗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常见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发生率最高。加强治疗过程的观察,在不良反应发生早期及时处理,可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血清四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中原医刊》2004,31(23):2-3
目的 :研究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相关的血清中恶性肿瘤相关物质 (TSGF)、癌胚抗原 (CEA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SCC)和细胞角蛋白片段 2 1 1(CYFR2 1 1) 4种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生化比色法 ,AXSYM免疫分析仪 ,IMX微粒子酶免分析仪和Elecsys 2 0 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 64例NSCLC患者 ,3 5例肺良性疾患及 12 0例健康成人血清中的TSGF、CEA、SCC及CYFR2 1 1含量。结果 :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 ,4种肿瘤标志水平均高于正常人和肺良性疾病患者 ,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1)。敏感性TSGF最高达 84 3 %。特异性CYFR2 1 1最高达90 8% ,与TSG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与CEA及SC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有效性TSGF与CYFR2 1 1相近。各种组合检测中 ,以TSGF +SCC +CYFR2 1 1组获得的敏感性和有效性最高。结论 :4种肿瘤标志物在NSCLC诊断治疗中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TSGF +SCC +CYFR2 1 1组合后可明显提高NSCLC诊断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病情、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5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同时对其中51例化疗后和19例手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后标志物水平的监测.结果:初治的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总阳性检出率为62.61%,其中鳞癌79.78%,腺癌55.75%,小细胞肺癌为35.71%.鳞癌患者的血清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病理类型,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YFRA21-1水平随临床TNM分期增加而增高(P<0.05).在Ⅰ~Ⅱ期、Ⅲ期和Ⅳ期测定值中位数分别为3.4、4.69和7.82 ng/ml,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84%、62.5%和79.66%.接受化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和病情稳定者,CYFRA21-1含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无效和病情进展者,CYFRA21-1含量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CYFRA21-1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子靶向药物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本文介绍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几类分子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治疗终末期(PS评分≥3分)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终末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接受厄洛替尼治疗,对照组22例不接受厄洛替尼治疗和其他放化疗,只接受营养支持、控制疼痛、缓解症状等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存期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72.0%(18/25),高于对照组的27.3%(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皮疹发生率84.0%(21/25),腹泻发生率40.0%(10/25),厌食发生率12.0%(3/25),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中位生存期治疗组92d,对照组6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既往化疗次数和化疗方案对疗效影响不大,而病理分型、EGFR突变情况和吸烟史是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厄洛替尼可延长终末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疾病控制率。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标记物变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NSCLC患者采用NP(长春瑞滨+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观察化疗前后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变化。结果化疗后CEA、CA50、CA125水平显著下降(P<0.05);化疗有效者和肺腺癌患者化疗后CEA、CA50、CA125水平显著下降(P<0.05);鳞癌患者化疗后CA50、CA125显著下降(P<0.05)。结论肿瘤标记物CEA、CA50、CA125的水平变化有助于NSCLC化疗后的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我院的10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后肺功能变化、5年生存率及护理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后与对照组肺功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护理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61-163+168
目的?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胸腔镜手术期间各组护理方式,对照组47例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47例给予传统护理+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护理结果。结果 观察组 FEV1、FVC 以及 FEV1/FVC 分别为(1.73±0.45)L、(65.59±13.53)L 和(61.06±13.42)%,对照组分别为(1.36±0.29)L、(54.13±12.43)L 和(51.39±12.29)%,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生活状态评分分别为(31.55±0.61)分、(35.55±4.59)分、(47.61±1.53)分以及(19.59±0.76)分,对照组分别为(28.89±0.06)分、(25.69±4.06)分、(40.31±1.29)分以及(15.43±1.51)分,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实施胸腔镜手术期间,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采用,在肺功能改善、并发症减少以及生活质量提升方面,效果确切,可对患者预后能力提升以及病情快速好转奠定基础,充分表明针对性护理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28-131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恶性肿瘤组织中定植菌群情况,分析气道定植菌群与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行肺叶切除手术的NSCLC患者212例,肺癌标本采集于癌性病变部位及毗邻癌性病变的正常组织,分析细菌定植情况。根据是否存在定植菌群分为定植组32例和非定植组180例。对两组患者细菌取样培养和SP-D水平检测。结果NSCLC患者中有15.09%(32/212)患者存在定植菌群,而正常组织有3.77%(8/212)存在定植菌群,肺癌组织中定植菌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两组菌群分布以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定植组SP-D水平明显高于非定植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P-D水平与致病性定植菌发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15(P=0.023)。术后定植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定植组(P0.05),而定植组以肺部感染为主要并发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定植组(P0.05)。结论 细菌定植与肺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肺癌患者合并致病性定植菌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血清SP-D水平与患者术前致病菌定植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6.
血清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德义  李炯  俞杞泉 《华中医学杂志》2003,27(6):309-310,312
目的 探讨血清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采用ELISA法、同位素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a微球蛋白(a1MG)、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25)。结果 VEGF、CYFRA21-1、a1MG阳性率显著高于CEA和CAl25(P<0.01)。腺癌CEA阳性率显著高于鳞癌(P<0.05),另4项标记物在腺癌与鳞癌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CYFRA21-l、CAl25阳性率肺癌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P<0.01、P<0.05),a1MG和CE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5项标记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3.3%、64.0%、30.7%和9.3%。结论 VEGF、CYFRA21-l和CAⅢ可作为NSCLC是否转移和预后是否良好的预测指标,a1MG和CEA不能预测肺癌的转移和预后,对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5项标记物联合检测对NSCLC的诊断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游离DNA样本EGFR突变率与临床基线特征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166例.利用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EGFR19和21外显子突变.其中89例同时利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分析突变率与临床基线特征和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166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总突变率19.9%.女性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P =0.037).腺癌突变率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96).CEA、CA153中高表达患者EGFR突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 =0.048,P=0.017),CA199高表达患者仅有高于中低表达者的趋势(P =0.093).多变量Logistic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为腺癌,CA153、CEA中、高表达与EGFR突变率相关.结论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浆EGFR突变率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明显相关.其标志物水平可作为进一步判断EGFR突变优势群体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患者,对患者免疫细胞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EGFR野生型、突变型或突变情况不明患者,应用含铂两药方案(TP)治疗,研究组为EGFR敏感突变患者,单用厄洛替尼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检验免疫细胞及肿瘤标志物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D_4~+、CD_8~+、CD_4~+/CD_8~+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_4~+、CD_8~+、CD_4~+/CD_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YFAR21-1、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YFAR21-1、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对比化疗可以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厄洛替尼对比化疗,对肺癌患者的标志物影响更显著,提示对比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9.
胡萍  高金锋  张海  封革 《中国厂矿医学》2011,(12):1079-1081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复发或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总结接受培美曲塞二线治疗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用药情况分为单药治疗组22例及联合铂类治疗组28例。评价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2组均无CR病例。单药治疗组PR2例,SD10例,PD10例,有效率(CR+PR)9.1%,疾病控制率(CR+PR+SD)54.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8个月;联合治疗组PR3例,SD13例,PD8例,有效率7.1%,疾病控制率71.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8个月。2组比较,有效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铂类治疗组疾病控制率较高(P〈0.05)。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I/II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与联合铂类治疗组比较,单药治疗组的副作用(红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较低(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可选择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安全性相对较好,但是两药联合治疗方案毒副反应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0.
杨新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22):140-141,143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方案化疗治疗.而对照组39例患者仅接受铂类方案化疗。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1.03%,高于对照组的17.95%(χ2=4.994,P=0.025);观察组患者临床获益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64.10%(χ2=4.303,P=0.038)。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与对照组相似(χ2=2.776,P=0.096)。两组毒副反应相似,且均可耐受。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方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