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例1女,44岁,额颞部发际线后移4年,面部多发性肤色小丘疹2年.皮肤科检查:额颞部发际线后移,局部皮肤光滑菲薄,可见残存的细小毛发;眉毛、腋毛和阴毛部分脱落;额颞部、双下颌角处可见弥漫性分布许多粟粒大小的肤色小丘疹.皮肤镜下可见毛囊开口数减少,毛发直径不一,瘢痕性白斑和毛囊周围红斑.例2女,55岁,额颞部毛发稀少2年.皮肤科检查:双侧额颞部发际线后移,眉毛、腋毛和阴毛部分脱落.2例患者的组织病理检查均可见毛囊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毛囊周围有板层状纤维化.2例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均符合前额纤维化性脱发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0岁,前额及两侧颞部毛发脱落8年。皮肤科情况:前额及两侧颞部发际线带状后移,眉毛脱落,部分毛囊口消失。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部分基底细胞空泡变性,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散在淋巴细胞浸润,真皮内可见个别毛囊结构,周围密集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诊断:前额纤维化性脱发。患者拒绝治疗。  相似文献   

3.
【摘要】 报道1例雄秃样纤维性秃发(FAPD)及其临床病理、皮肤镜和TrichoScan特征,以提高对FAPD的认识。患者男,23岁,前额及头顶部进行性脱发10年,伴局部头发变细、软,偶有头皮瘙痒。皮肤科检查:前额至头顶部头发弥漫性稀疏,前额发际线后移,局部发质细软,脱发区可见部分毛囊角化性丘疹、毛囊周围红斑,未见明显鳞屑。TrichoScan检查:毛发密度明显降低,毳毛比例增加。皮肤镜检查:部分毛囊开口消失,融合性白点征。头皮组织病理检查:毛囊漏斗部、峡部淋巴细胞苔藓样浸润,毛囊周围同心层状纤维化,毛囊结构破坏,毛囊性微瘢痕形成,残留毛囊直径变异度明显增加,可见部分毳毛。诊断:FAPD。FAPD临床易误诊为雄激素性秃发,需及早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4.
前额纤维化性秃发(FFA)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淋巴细胞性瘢痕性秃发,由Kossard在1994年首先提出,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为:额颞部发际线后退和眉毛脱落,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女性,所以开始将该病命名为绝经期后女性前额纤维化性秃发。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发现非绝经期妇女以及男性也出现这种脱发,不仅在前额部,枕部及眉毛、胡须等部位也出现这种瘢痕性秃发。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将其命名为前额纤维化性秃发。FFA的发病率不清楚,有人认为它是毛发扁平苔藓的临床异型,其发病率在过去几年明显增长,临床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对比传统纵切片法、横切片法及改良的Ho?Vert切片法对经典型毛发扁平苔藓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经典型毛发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皮肤镜辅助下,头皮皮损标本采用改良Ho?Vert法分别进行横、纵切片,采用单一横、纵切片读片和横、纵切片结合读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经典型毛发扁平苔藓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50.0 ± 13.6)岁,平均病程18个月。患者表现为多灶性或融合性斑片状脱发,其他还可见头皮萎缩、毛周角化过度、毛囊开口消失、纤维性白点、轨道征等。在横切片中,所有患者毛囊漏斗部及峡部均可见苔藓样淋巴细胞浸润,均可见毛囊性微瘢痕,7例可显示真表皮界面。而在纵切片中,只有9例观察到毛囊漏斗部及峡部的淋巴细胞苔藓样浸润,4例观察到毛囊性微瘢痕,所有切片均可显示真表皮界面。横、纵切片中组织病理学结果有差异的表现还有毛囊间皮肤界面皮炎改变、毛囊角栓、皮脂腺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皮脂腺萎缩或消失、毛球周围炎性浸润。结合临床表现,通过单一横切片仅有7例可确诊毛发扁平苔藓,单一纵切片仅9例可确诊,结合纵、横切片组织病理表现,21例均可确诊。结论 皮肤镜辅助下改良的Ho?Vert标本纵横组合切片处理技术,可多维显示组织病理改变,提高病理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毛发扁平苔藓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3例毛发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9岁。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额部、顶部及枕部大面积斑片状脱发,2例表现为头皮不规则斑片状脱发及皮肤萎缩。1例患者除头发外,眉毛、腋毛亦脱落。组织病理均为毛囊壁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及淋巴细胞浸润。1例血管附件周围亦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毛发扁平苔藓可仅累及头皮,亦可累及全身其他部位皮肤,多表现为头皮斑片状脱发伴皮肤萎缩。病理学典型改变为毛囊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7.
<正>0074 前额纤维化性秃发的特征及治疗吴园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范卫新//临床皮肤科杂志.-2016,45(4).-312~315前额纤维化性秃发(FFA)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淋巴细胞性瘢痕性秃发,由Kossard在1994年首先提出。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为:额颞部发际线后退和眉毛脱落,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女性,所以开始将该病命名为绝经期后女性前额纤维化性秃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2岁,眉、颊部红斑、毛囊性丘疹7年。以眉部红斑、毛囊性丘疹起病,渐蔓延至颊部、前额,后逐渐出现眉毛脱落,无瘙痒等不适。体检:眉部、前额、颊部暗红色斑片,边界尚清,其上有针头至米粒大小毛囊性丘疹,表面光滑,质稍硬,眉毛大部分脱落。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毛囊口扩大,毛囊角栓,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增粗、硬化,血管、毛囊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根据临床表现及皮肤组织病理,诊断为眉部瘢痕性红斑。治疗:口服维生素A 2.5万U每日1次,维生素E 100 mg每日1次,外用维生素E乳膏每日2次,0.025%维A酸软膏每晚1次。治疗2周后皮损改善。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以颞部受累为主的女性型秃发。患者女,66岁。双侧颞部脱发20余年。皮肤科检查:患者两侧颞部毛发稀疏明显,发质细软,头顶、额部及枕部毛发分布大致正常,拉发试验阴性。皮肤镜检查:患者两侧颞部可见毛干粗细不均,毛发直径异质性增加,毳毛样毛发的比例>50%,可见大量无毛干的毛囊开口,无断发、黑点征及惊叹号样发。患者的头顶部、额部及枕部毛发数量大致正常,毛发粗细一致,毛囊开口数量大致正常。诊断:女性型脱发。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特殊表现的斑秃,患者男,7岁。头部脱发4年,表现为双颞部沿发际呈带状的蛇形脱发和前额沿发际呈W形脱发嵌台分布,经治疗皮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拔毛癖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影像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收集46例拔毛癖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36例患者毛发进行皮肤镜观察并与62例斑秃患者进行比较;对其中5例皮损进行病理活检。结果:46例拔毛癖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88,平均年龄为11.74岁,最常见脱发部位为头顶部。拔毛癖皮肤镜下最常见表现为黑点征(94.44%)和断发(94.44%)。拔毛癖患者病理组织主要表现为退行期毛囊增多、色素管型、毛囊周围出血、毛软化,炎症轻微。结论:皮肤镜是诊断、鉴别诊断拔毛癖的有力工具,组织病理检查则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2.
前额纤维化性秃发是以中老年妇女额部发际后移为特征的一种秃发.临床上易误诊为雄激素性脱发或斑秃.从1994年首次被描述至今,已有100多例患者由于该病的其他临床表现被报道,如眉毛和腋毛脱落,而其毛囊周围炎症有助于与瘢痕性秃发鉴别诊断.组织病理学显示炎症浸润和毛囊周围片状纤维化.对该病虽然尝试了许多治疗方法,包括应用糖皮质激素、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等,但均未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梅毒性脱发合并HIV感染。患者男,44岁,弥漫性斑状脱发伴白发增多11个月余。查体可见前额发际线“M型”上移,全头散在圆形、类圆形脱发斑,边界欠清,白发增多,拉发试验(-),双手掌、足底红斑、鳞屑。头皮脱发斑处皮肤镜检查示:头皮无毛区内毛囊开口存在,毛干变细,少量黑点。实验室检查:TRUST定性(+),TRUST定量(1: 128),TPPA试验>1:1 280,HIV抗体(+)。头皮脱发区病理组织活检示:真皮毛囊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见休止期毛囊,周围纤维包绕,毛球部见浆细胞。诊断:梅毒性脱发合并HIV感染。经青霉素治疗5个月后,脱发斑消退,手足红斑、鳞屑消失,无再发脱发斑。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瘢痕性脱发的临床、组织病理与皮肤镜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的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瘢痕性脱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组织病理、皮肤镜征象、治疗和预后的特点。结果 瘢痕性脱发以脱发、毛囊开口消失、毛囊皮脂腺单位数目减少或消失为共同特征。基底细胞局灶液化变性、毛囊角栓、毛细血管分支状扩张、免疫荧光阳性提示盘状红斑狼疮;界面皮炎提示毛发扁平苔藓;炎症和弹力纤维轻微破坏提示假性斑秃;毛囊间黏蛋白沉积及毛囊口下陷为黏蛋白性脱发的特点;脓疱可见于脱发性毛囊炎和分割性蜂窝织炎或毛囊炎,前者多伴有簇状发,窦道形成则仅见于后者。治疗对淋巴细胞性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对中性粒细胞性患者使用抗生素和维A酸。结论 组织病理检查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瘢痕性脱发造成不可逆的毛囊损害,治疗周期长。早期诊断及早期合理用药可控制疾病发展,减少永久性脱发损害。 【关键词】 秃发; 瘢痕; 皮肤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正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一种非瘢痕性秃发,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主要表现为毛发进行性减少和毛囊的微小化。在男性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也称为男性型脱发,在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少部分表现为弥漫性头发变稀,发际线不后移,称为女性型脱发。AGA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男性的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8岁。双侧颞部、背部、双小腿外侧散在萎缩性瘢痕、毛囊角化样丘疹。皮损组织病理表现示:表皮轻度萎缩或局部轻度乳头瘤样增生,可见毛囊角栓。真皮内血管与毛囊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嗜酸性变性,皮脂腺萎缩。诊断:萎缩性毛周角化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女性型脱发的临床、实验室结果及皮肤镜表现的特点。方法:对比分析5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及20例慢性休止期脱发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和皮肤镜表现,同时采集20例年龄相同、无脱发表现健康女性的头皮皮肤镜表现作为对照。结果:与慢性休止期脱发相比,女性型脱发患者中具有雄激素性脱发家族史者较常见,且其发病年龄较早。≤25岁女性型脱发患者的雄激素性脱发家族史阳性率最高、雌激素水平及E2/T值相对最低;25~40岁女性型脱发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最低;〉40岁女性型脱发患者严重脱发的发生率最高。女性型脱发患者的皮肤镜表现特点如头皮色素沉着、局部无毛征、棕色毛周征、白色毛周征和白点征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遗传因素和低雌激素水平可能参与早发型女性型脱发的发病;低血清铁蛋白可能是中青年人发病的诱因之一;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是中老年女性患者出现严重女性型脱发的原因之一。毛周征、头皮色素沉着、局部无毛征和白点征是女性型脱发的常见皮肤镜表现特点,其中白色毛周征不仅是严重脱发的表现,还可能是治疗预后不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4岁.因头皮脓疱、萎缩性瘢痕伴脱发6年.皮肤科检查:头皮弥漫性秃发伴萎缩性瘢痕.头顶仅残留少数头发,发根处有角化性丘疹、脓疱或黑色痂,前额、颞、枕部近发际处尚有部分头发,枕部头发成小簇,发根处见角化性丘疹.眉弓有红斑、鳞屑及毛囊角化性丘疹,眉毛稀疏、脱落.腋毛也稀疏.两颊、腋、胸、腹、后背、四肢均有明显毛囊角化性丘疹.口腔科检查:上下前牙排列间隙过大,上前牙前倾,(+1)先天性缺失,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沟纹舌,丝状乳头消失.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棘层增厚,毛囊周围可见大量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符合棘状秃发性毛囊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毛发疾病     
20140862 53例瘢痕性秃发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戚世玲(中山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赵莹,张小婷…∥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10).-731-735 回顾性分析53例瘢痕性脱发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组织病理、皮肤镜征象、治疗和预后的特点。结果:瘢痕性脱发以脱发、毛囊开口消失、毛囊皮脂腺单位数目减少或消失为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0.
自体细小表皮片密集移植治疗眼眉部白癜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采用自体细小表皮片密集移植治疗眼眉部白癜风5例,3个月后随访,眼眉部皮肤及眉毛颜色恢复正常,疗效稳定,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5例眉毛部白癜风患者均在门诊治疗,男4例,女1例;年龄22~52岁,平均30.6岁;病程1.5~6年,平均3.4年。所有患者均为皮节型稳定期,皮损为单侧,眉部皮肤及眉毛部分或全部变白。治疗方法 采用正常自体细小表皮片密集移植到眉部白斑区。眉部白斑病变区备皮消毒后,用擦皮机清除白斑区的表皮及眉毛毛囊浅层结构,不破坏毛囊根部毛发的再生结构。当创面由点状渗血变为片状渗血时,说明擦皮深度已达真皮乳头层下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