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79-182
目的:研究白香丹胶囊对焦虑模型大鼠血清及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及焦虑症发病相关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足底电击法(Foot Shock,FS)诱发大鼠焦虑样行为,以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对其进行行为学检测、ELISA检测大鼠血清BDNF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区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总路程增加(P0.0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数(OE%)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数(OT%)均降低(P0.01),ELISA实验所测大鼠血清BDNF水平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各脑区(左海马、右海马、额叶、下丘脑)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香丹组和地西泮组大鼠运动总路程均降低(P0.05),OE%和OT%均升高(P0.05),BDNF水平均升高(P0.05),各脑区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中药白香丹胶囊对足底电击法诱导大鼠焦虑样行为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BDNF是其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6,(6)
目的探讨藜欢解郁胶囊(蒺藜、合欢花、石菖蒲、甘草)抗抑郁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运用慢性应激性刺激加孤养法造成大鼠抑郁模型,观察大鼠体质量、皮毛、饮食、排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观察藜欢解郁胶囊对大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皮质酮(CORT)含有量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法观察藜欢解郁胶囊对大鼠脑内海马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动物造模后体质量增长缓慢(P0.01),动物皮毛出现干枯、斑秃、不思饮食、不喜活动等情况。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动物体质量增加明显(P0.05),饮食、皮毛等较正常。藜欢解郁胶囊低、高剂量组能明显缩短大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或P0.01),升高抑郁大鼠血清中NE、DA、5-HT的含有量及脑内海马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降低血清中CORT的含有量(P0.01)。结论藜欢解郁胶囊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提高脑内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升高5-HT含有量,保护5-HT能神经元功能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百合地黄汤联合酸枣仁汤干预失眠模型大鼠,为防治该病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客观的实验数据。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百合地黄汤合酸枣仁汤)西药组(艾司唑仑)。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通过腹腔注射PCPA复制失眠大鼠模型。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大鼠血象、脑中5-HT、NE含量变化。结果:中药组体重较模型组、西药组高,差异显著(P0.01)。中药组外周血象有所提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西药组血象改善情况不明显。中药组脑内5-HT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较空白组差异不明显(P0.05);西药组脑内5-HT含量比模型组有所升高,但与中药组比,差异显著。中药组脑内NE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百合地黄汤联合酸枣仁汤对失眠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后,大鼠一般情况良好,外周血象有所提高,脑内NE含量降低,5-HT含量升高,睡眠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舒肝解郁胶囊(贯叶金丝桃、刺五加)对抑郁大鼠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axis)分泌因子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法制作抑郁大鼠模型,对各组动物的体质量和行为学表现进行评测,以确认模型有效以及各药物组的抑郁症状得到改善;采用酶联免疫法分析5-HT、CRH和CORT的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测量BDNF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减少(P0.01),直立次数和穿格数明显减少(P0.01),强迫游泳静止时间显著延长(P0.01),糖水消耗减少(P0.01),说明抑郁模型有效;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和舒肝解郁胶囊组的上述检测指标均显著改变(P0.05或P0.01);ELISA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CUMS大鼠血清5-HT水平降低(P0.01),CRH和CORT水平升高(P0.01),BDNF mRNA表达减少(P0.01),使用氟西汀或舒肝解郁胶囊后,5-HT和BDN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CRH和CORT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突触间隙单胺递质5-HT浓度进一步调节HPA轴功能,同时提升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保护神经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穴位对癫痫大鼠行为学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1O只;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均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治疗15天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空间记忆行为学测试;采用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空白组显著短于模型组(P0.01);针刺组、西药组均短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测试显示:空白组低于模型(P0.05);针刺组、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与西药均能够显著改善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针刺组与西药组在治疗癫痫方面作用接近,其机理可能与减少癫痫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循经选穴针刺对失眠大鼠外周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及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会+神门组、百会+三阴交组和百会+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混悬液制作大鼠失眠模型,各针刺组针刺相应腧穴,每次30 min,连续7 d。ELISA检测大鼠血清NE、DA、5-H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5-HT、DA、NE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血清DA、NE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百会+三阴交组大鼠血清5-HT含量明显降低(P0.05);各针刺组间比较,百会+神门组总体疗效优于百会+三阴交组及百会+非经非穴组。结论针刺改善大鼠睡眠结构可能与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循经选穴针刺可能是影响腧穴配伍效应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逍遥抗癌解郁方对乳腺癌并发抑郁症模型小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BALB/c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腋下注射4T1炎性乳腺癌细胞联合腹腔注射皮质酮(CORT)建立乳腺癌并发抑郁症模型小鼠。根据糖水消耗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紫杉醇组、逍遥抗癌解郁方组、化疗+氟西汀组、化疗+逍遥抗癌解郁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21 d后,采用糖水偏好实验、Open-field实验和新奇摄食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ELISA检测小鼠血浆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CORT,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53、CA125和癌胚抗原(CE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度、水平与垂直运动明显降低(P0.01,P0.05),摄食潜伏期明显增加(P0.01,P0.05),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和CEA含量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指标显著升高(P0.01);单胺神经递质NE、DA和5-HT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化疗+逍遥抗癌解郁方组小鼠糖水消耗量显著升高,自主行为活动增加,行为绝望状态改善(P0.01,P0.05);肿瘤标物及HPA轴相关指标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5-HT、DA和NE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逍遥抗癌解郁方联合紫杉醇可有效缓解乳腺癌并发抑郁症的抑郁样指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血清NE、5-HT、BDNF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观察组行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行丁螺环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NE、5-HT、BDNF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85.71%,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血清NE、5-HT、BDNF指标值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值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为28.5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具有良好疗效,对患者血清NE、5-HT、BDNF指标改善效果较单纯西药治疗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高、中、低剂量灌胃干预7 d,以苯甲酸利扎曲普坦为西药阳性对照药物,并予空白组、模型组进行对照。运用RT-PCR检测5羟色胺1B、1D(5-HT1B/1D)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 1)对5-HT1B受体表达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中药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及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及联合用药组较模型组升高,但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2)对5-HT1D受体表达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中药中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组,与空白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中药中剂量组相比,空白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联合用药组较中药中剂量组显著升高(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中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5-HT1B/1D受体调节异常为偏头痛的发病环节之一。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可以提高偏头痛大鼠脑组织5-HT1B受体的基因表达,对5-HT1D受体的基因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临床运用,剂量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参芪解郁方对产后抑郁(PPD)大鼠单胺递质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变化的干预机制.方法 选用雌性2~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假手术、模型、中药、西药组,每组另设第1、2、4、6周观察时点.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脑前额皮质、海马单胺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 模型组各时点前额皮质、海马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均较空白、假手术组减少(P<0.01,P<0.05).中药组第2、4、6周及西药组各时点前额皮质,中、西药组各时点海马5-HT、NE均较模型组增加(P<0.01,P<0.05),中药组第4、6周及西药组第2、4、6周前额皮质与中药组1、6周及西药组第1周海马DA均较模型组增加(P <0.01,P<0.05).模型组1周前额皮质、海马5-羟基吲哚乙酸(5-HIAA)较空白、假手术组增加(P <0.01,P<0.05),其他时点2部位5-HIAA及各时点2部位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含量均较空白、假手术组减少(P<0.01,P<0.05).中、西药组第1周前额皮质、海马5-HIAA较模型组减少(P <0.01,P<0.05);2组第4、6周前额皮质5-HIAA,第2、4、6周海马5-HIAA及前额皮质DOPAC均较模型组增加(P<0.01,P<0.05).结论 参芪解郁方能明显提升PPD大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同时可改善其代谢产物的紊乱失衡状态,对上述神经递质与代谢产物的平衡调节可能是该方效应发挥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和触发点局部组织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和注射组,每组6只。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建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8周。注射组、针刀组进行相应方法干预。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触发点局部肌肉组织5-HT、NE的含量,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局部组织5-HT、NE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大鼠血清和组织中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注射组大鼠血清5-HT、NE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局部肌肉组织5-HT含量与之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NE含量显著下降(P0.05);针刀组大鼠血清和局部肌肉组织5-HT、NE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和局部组织5-HT、NE含量比正常大鼠显著升高,针刀干预可以降低血清和局部组织5-HT、NE含量,注射利多卡因可以降低血清NE、5-HT及局部组织NE含量;针刀及利多卡因注射对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及局部组织5-HT、NE含量有关;且针刀对于局部组织5-HT的调节作用优于药物注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龟羚帕安丸联合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6-OHDA)腹腔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移植对照组、美多芭组和龟羚帕安丸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5μl PBS移植,其余各组给予5μl NSCs悬液移植。同时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龟羚帕安丸0.9、1.8、3.6 g/(kg·d)灌胃,美多芭组给予美多芭溶液50 mg/(kg·d)灌胃,移植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连续4周。于移植前(0周)和灌胃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旋转圈数并计算大鼠旋转圈数差值比(K值),检测灌胃4周时各组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4周时旋转圈数及K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中药各剂量组4周时大鼠旋转圈数及K值明显低于移植对照组及美多芭组(P0.05或P0.01);中药中剂量组4周时大鼠旋转圈数较中药高剂量组低,K值低于中药低、高剂量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血清5-HT、DA、NE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中药中、低剂量组血清5-HT、DA、NE均显著高于美多芭组(P0.01);中药中剂量组血清5-HT、DA、NE高于中药低、高剂量组(P0.05或P0.01)。结论龟羚帕安丸可明显改善PD大鼠行为学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5-HT、DA、NE水平有关,以中剂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王勇  邵琴  朱焱霞 《四川中医》2023,(10):49-52
目的:探讨疏脑解郁汤介导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脑卒中抑郁症大鼠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10只,脑卒中抑郁症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中药组给予疏脑解郁汤(1.058g/kg)灌胃,西药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水溶液(0.0017g/kg)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评估结果、海马神经元锥体细胞数目及前额叶皮质去甲肾上腺(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和脑组织中JAK1、STATA3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敞箱水平活动次数、糖水消耗量、敞箱垂直活动次数、海马神经元锥体细胞数目及前额叶皮质NE、DA、5-HT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西药组、中药组敞箱水平活动次数、糖水消耗量、敞箱垂直活动次数、海马神经元锥体细胞数目及前额叶皮质NE、DA、5-HT水平比模型组高(P<0.05);中药组敞箱水平活动次数、糖水消耗量、敞箱垂直活动次数、海马神经元锥体细胞数目及前额叶皮质NE、DA、5-HT水平较西药组无显著差异(P&g...  相似文献   

14.
舒肝方对心理应激肝郁大鼠神经生殖内分泌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保民  王希浩  张关亭 《中成药》2006,28(2):222-225
目的:探讨舒肝方(柴胡、芍药、枳壳等)对心理应激肝郁雌性大鼠神经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以夹尾激怒法建立心理应激肝郁证大鼠模型,检测疏肝补肾中药对大鼠下丘脑垂体和血清NE、DA、5-HT、HVA、DOPAC、5-H IAA以及血清LH、FSH、E2、T、P、PRL水平。结果: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NE减少,DA、5-HT及5-H IAA含量增加,血清FSH、LH、E2、P降低,NE、DA、5-HT、5-H IAA及T水平升高(P<0.05,P<0.01)。舒肝补肾组血清P及LH水平明显升高;舒肝及舒肝补肾方均能升高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NE及血清FSH、E2水平,降低下丘脑垂体DA、5-HT、5-H IAA及血清NE、5-HT、T水平;补肾方亦能抑制下丘脑垂体NE、血清FSH、P水平下降及下丘脑垂体与血清5-HT、血清NE、T水平升高。(P<0.05)。结论:心理应激状态下肝郁证雌性大鼠的神经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舒肝补肾中药具有改善神经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脑同调”法电针对焦虑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BDNF-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焦虑障碍的疗效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针组,每组8只,制备焦虑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风府”“神门”“内关”穴,假针组浅刺上述腧穴旁1 mm处,隔日1次,20 min/次,造模与治疗共计15 d。治疗结束后,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与旷场实验测试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Trk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OE%)、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OT%)明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OE%、OT%值明显升高(P<0.01);与电针组比较,假针组OT%值明显降低(P<0.05),OE%值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明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显著上升(均P<0.01);与电针组比较,假针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显著降低(均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BDNF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电针组大鼠血清BDNF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假针组大鼠血清BDNF水平较电针组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Trk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Trk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与电针组比较,假针组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Trk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焦虑模型大鼠BDNF-TrkB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其焦虑的发病机制之一。“心脑同调”法电针可能通过调控BDNF-TrkB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针刺抗抑郁穴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大鼠10只同笼饲养外,其余各组大鼠单笼孤养并进行28d的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造模同时,针刺一组取"印堂"穴和"百会"穴,针刺二组选用"印堂""百会""风池""肾俞"穴进行针刺并留针30min,西药组予氟西汀0.18mg/kg灌胃,均每日1次,干预28d。于实验开始前及结束后进行旷场实验,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海马5羟色胺(5-HT)、肾上腺皮质醇(CORT)、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显著少于正常组(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提高(P0.01)。各组大鼠垂体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显著下降,肾上腺CORT水平显著上升(P0.01);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大鼠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上升,肾上腺CORT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二组显示出更佳的改善趋势。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自发运动减少,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下调肾上腺CORT水平有关,且针刺"百会""印堂""风池""肾俞"显示出疗效最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脑前额叶皮层,海马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其受体变化角度,探讨具有健脾养心作用参芪解郁方对产后抑郁症(PPD)的干预机制。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2~3月龄,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模型、中药、西药组,每组分设1,2,4,6周观察时点。采用去势后连续雌孕激素注射并突然停撤方法制备PPD模型,并给予药物干预。规定时点取材,选脑前额叶皮层、海马区域,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5-HT,NE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5-羟色胺受体(5-HT_(1A)R),去甲肾上腺素受体(α_(2A)R)蛋白表达。结果:(1)模型组各时点前额叶皮层、海马5-HT,NE含量均较正常、假手术组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2,4,6周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前额叶皮层、海马5-HT,NE含量增加(P0.05,P0.01)。(2)与正常、假手术组各时点比较,模型组前额叶皮层、海马5-HT_(1A)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α_(2A)R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2,4,6周比较,中药组前额叶皮层及海马5-HT_(1A)R蛋白表达增加(P0.01);中药组2周及中、西药组4,6周前额叶皮层α_(2A)R蛋白表达减少,中药组4,6周,西药组2,4,6周海马α_(2A)R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结论:参芪解郁方可明显提升PPD大鼠脑内5-HT,NE含量,并能对其受体表达的异常状态进行有效调整,对上述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平衡调节可能是该方发挥抗抑郁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草安神方对抑郁症失眠大鼠行为学及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制备抑郁症失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三草安神方组给予水煎三草安神方制成的药液(7.8g·kg-1·d-1,1ml·100g-1),西药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合奥氮平制成的溶液(盐酸帕罗西汀片:10mg·kg-1·d-1,奥氮平:3mg·kg-1·d-1,1ml·100g-1),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4天,1次/日。对比观察。结果体重实验结果:造模后,造模组大鼠体重缓慢增加,此后,造模组与空白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大鼠体重均显著上升(P0.01,P0.05)。蔗糖偏好实验结果:造模后,造模组大鼠蔗糖偏好低于空白组大鼠蔗糖偏好(P0.05),给药7d和给药14d后,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大鼠蔗糖偏好较模型组的蔗糖偏好均得到提升(P0.01,P0.05)。ELISA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5-HT含量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NE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5-HT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Glu和GAB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Glu/GABA比值亦有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三草安神方组大鼠血清和脑皮质中Glu和GABA含量都有所降低(P0.01,P0.05)且Glu/GABA比值亦有降低(P0.01)。结论三草安神方有助于改善抑郁症失眠大鼠抑郁和睡眠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椿野  郭蓉娟 《世界中医药》2014,9(12):1633-1635
目的:初步探索醒脾解郁方对抑郁模型大鼠的抗抑郁行为和血清激素、神经递质变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舍曲林对照组、中药(石菖蒲、西洋参、郁金、熟地黄)组,采用21 d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建立抑郁大鼠模型,以糖水偏爱和旷野试验移动距离评价各组大鼠抑郁行为,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5-羟色胺、皮质酮含量,并比较醒脾解郁方对其影响的作用。结果:21 d慢性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重降低明显(P0.01),糖水偏爱率、旷场试验移动距离显著下降(P0.01),同时模型组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增加(P0.01)、5-HT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舍曲林组均能显著改善大鼠抑郁行为(P0.05),并且醒脾解郁方和舍曲林均对抑郁大鼠血清皮质酮、5-HT均有显著逆转作用(P0.05)。结论:醒脾解郁方具有抗抑郁作用,并与舍曲林效果相当,并能逆转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酮、5-HT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抑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芪归银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血清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芪归银方组、中西医结合组5组,运用ELISA检测采用不同干预方法的各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在各时间点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芪归银方组、中西医结合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在3 h、8 h、24 h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芪归银方组、中西医结合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在72 h、5 d较空白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对照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在72 h、5 d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扶正透邪方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在24 h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 d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在24 h较模型组升高,在72 h、5 d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抗生素相比,芪归银方能够在炎性反应早期增强促炎递质的释放,二者联用则作用更明显,有利于积极清除细菌及毒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使促炎递质的释放迅速下降,维持正常炎性反应水平以免太长的过激炎性反应不利于损伤的修复,充分体现了"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