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慧  谢丹  周南  于洋  任利东 《解剖科学进展》2021,27(1):95-98,102
目的 探讨长托宁对脑缺血性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性再灌注(I/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长托宁治疗组(PH);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以及脑含水量;Nissl染色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的数量;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1 β、IL-6及TNF-α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p-JAK2、JAK2、p-STAT3和STAT3蛋白表达.结果 长托宁明显改善I/R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含水量,增强脑内神经元的数量,显著降低IL-1β、IL-6及TNF-o蛋白表达水平,抑制p-JAK2和p-STAT3的蛋白表达.结论 长托宁抑制I/R大鼠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元的存活,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山麦冬皂苷B 通过调节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2 (JAK2) /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 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前10 min 和造模后2 h, 尾静脉注射山麦冬皂苷B 10、20、40 mg/ kg, 尼莫地平1 mg/ kg 或AG490 3 mg/ kg。HE、Nissl和TUNEL 染色观察神经细胞损伤, 蛋白印迹检测JAK2 和STAT3 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 40 mg/ kg 山麦冬皂苷B 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含水量, 增加尼氏小体数, 减少凋亡率, 并显著上调p-JAK2/ JAK2 和p-STAT3/ STAT3 蛋白表达(P均<0. 05)。STAT3 siRNA 和JAK2/ STAT3 通路阻断剂AG490 均逆转了山麦冬皂苷B 对脑I/ R 大鼠的上述作用(P<0. 01)。结论 山麦冬皂苷B 激活JAK2/ STAT3 通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EVO)调节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所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造模组,造模组大鼠通过改良线栓法进行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但不插入线栓;将造模组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EVO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为10、20、40 mg/kg EVO)(EVO-L、M、H组),EVO-H+AG490组(40 mg/kg EVO+5 mg/kg AG490)。干预结束后,Zea Longa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缺损;干湿法测定脑水肿;TCC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TUNEL检测细胞凋亡;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损伤;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CyclinD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尼氏体染色较浅,数目减少,神经元形态不一,Zea Longa评分、脑水肿、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p-JAK2/JAK2、p-STAT3/STAT3、CyclinD1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JAK/STAT通路是否在介导康复训练促进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善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制备12只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的急性脑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根据是否给予康复训练分为自然康复组(12只)和康复训练组(12只),康复训练组给予平衡木、滚筒等训练措施,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IHC)检测脑组织JAK/STAT蛋白家族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大鼠记忆和学习功能。结果康复训练组p-JAK1和p-STAT3的表达明显下降,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增加,切片HE染色可见康复训练组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细胞水肿减轻,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康复训练组大鼠120s穿越平台次数和运动功能评分改善亦明显自然康复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后可降低p-JAK1和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介导缺血大鼠脑结构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不同时间段缺血侧皮层p-JAK2、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按区组随机化法将15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分别于缺血后2 h,1、3、7 d和21 d后取材,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侧皮层p-JAK2、p-STAT3的表达变化。结果:(1)在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未发现明显p-JAK2、p-STAT3表达;(2)模型组p-JAK2、p-STAT3与同时间段假手术组比较表达量均增多(P<0.05),其中以1 d组表达量增高最为显著;(3)电针治疗组中,1、3、7 d组与同时段模型组相比p-JAK2和p-STAT3的表达量均减少(P<0.05)。结论:脑缺血后磷酸化JAK2、STAT3的超量表达,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激活,可能为脑损伤加重的机制之一。脑缺血后电针治疗可下调p-JAK2、p-STAT3的表达水平,降低其磷酸化活性,阻断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JAK/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2),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n=12),高压氧治疗组(n=12)。采用Rice法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分离左颈总动脉后不结扎直接缝合皮肤,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给予高压氧治疗,1h/d,连续7d。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与左/右脑重量比值;应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与real 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新生大鼠脑组织JAK与STAT3蛋白与mRNA的表达。结果高压氧治疗可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和左/右脑重量比值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凋亡数目、JAK与STAT3蛋白与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相比,高压氧治疗组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凋亡数目、JAK与STAT3蛋白与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压氧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脑组织损伤可能与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毛蕊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毛蕊异黄酮组(calycosin,20 mg/kg)和尼莫地平组(nimodipine,0.7 mg/kg,阳性对照药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在体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环境.Zea Longa评分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盐酸2,3,5-三苯基四氮(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尼氏染色观察尼氏小体变化;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关键蛋白细胞色素C(Cyt C)、凋亡酶激活因子1(Apaf-1)、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el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5),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神经细胞出现胞体收缩,胞核深染、固缩,细胞生长状态较差,尼氏小体明显减少或消失(P<0.05),凋亡神经细胞明显增多(P<0.05),凋亡关键蛋白Cyt C、Apaf-1、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calycosin组和nimodipine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减轻(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神经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尼氏小体表达明显增多(P<0.05),凋亡神经细胞明显减少(P<0.05),凋亡关键蛋白Cyt C、Apaf-1、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毛蕊异黄酮可明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毛蕊异黄酮有效调控Cyt C/Apaf-1凋亡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观察白花丹参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氧化应激功能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白花丹参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线栓阻断法(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白花丹参组及丁苯酞治疗对照组,按照6.5g/kg BW白花丹参生药及15mg丁苯酞的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分别于再灌注后12h、24h及48h取损伤侧大脑,应用电镜观察脑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比色法检测脑组织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脑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细胞内出现大量高电子密度中毒颗粒及空泡,线粒体膜崩解、内嵴消失;MDA含量明显增高(P0.05);GSH-Px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脑细胞大量凋亡。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白花丹参能够减少细胞内高电子密度中毒颗粒及空泡,增强线粒体膜的稳定性,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延缓GSH-Px酶活性的下降并保护其活性(P0.05),显著降低脑细胞凋亡率(再灌注后24h及48h组,P0.05)。结论:白花丹参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线粒体损伤、延缓GSH-Px酶活性下降,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橙皮苷(Hesperidin)治疗急性牙髓炎模型大鼠牙髓组织损伤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法建立SD大鼠急性牙髓炎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橙皮苷组、JAK2激动剂+橙皮苷组及STAT3激动剂+橙皮苷组,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牙髓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牙髓组织炎性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牙髓组织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LPS组大鼠牙髓组织牙髓细胞排列紊乱、空泡性变,血管显著扩张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同时IL-1β、TNF-α、IL-6水平升高,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升高(P<0.05);橙皮苷组大鼠牙髓组织炎性病理改变较LPS组明显改善,同时IL-1β、TNF-α、IL-6水平降低,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下降(P<0.05);与橙皮苷组大鼠相比,JAK2激动剂+橙皮苷组及STAT3激动剂+橙皮苷组牙髓组织炎性病理改变加重,同时IL-1β、TNF-α、IL-6水平升高,p-JAK2/J...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异丙酚减轻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肝冷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异丙酚组(Pro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右侧股静脉给予异丙酚20 mg·kg~(-1)·h~(-1)持续泵注30 min;JAK2抑制剂AG490组(AG490组),于建立模型前30 min腹腔注射AG490 10 mg/kg。再灌注6 h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样和肾组织标本,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检测p-JAK2、p-STAT_1和p-STAT_3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的Cr和BUN浓度、肾组织的MDA含量、肾小管损伤评分及AI均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p-JAK2、p-STAT_1和p-STAT_3的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I/R组相比,Pro组和AG490组的血清BUN和Cr浓度、肾组织的MDA含量、AI和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p-JAK2、p-STAT_1和p-STAT_3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异丙酚可减轻肝冷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溶剂对照组、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自噬抑制剂组、自噬抑制剂组和自噬激活剂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神经缺损症状,根据Zea Longa评分标准挑选模型成功的大鼠;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尼氏染色观察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现象;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缺损症状,未出现脑梗死灶,尼氏体丰富、染色均匀。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组出现明显的脑梗死灶,神经细胞坏死增多,尼氏体数量减少、着色较浅,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自噬体,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和LC3-Ⅱ表达增加(P 0. 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黄芪甲苷组和自噬激活剂组可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尼氏体稍增多,自噬体数量、beclin-1和LC3-Ⅱ表达量均增加(P 0. 05);自噬抑制剂组脑梗死体积增大,神经细胞坏死严重,尼氏体减少,着色变浅,自噬体数量、beclin-1和LC3-Ⅱ表达量均减少(P 0. 05);溶剂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与黄芪甲苷组比较,黄芪甲苷+自噬抑制剂组和自噬抑制剂组脑梗死体积增加,神经细胞坏死增多,尼氏体数量减少,自噬体数量、beclin-1和LC3-Ⅱ表达量降低(P 0. 05)。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激活自噬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 小檗碱(berberine,BBR):是从黄连中提取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多种生化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已有文献证明,小檗碱具有降低高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抑制脂质合成的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遭受一定时间缺血的组织细胞恢复血流(再灌注)后,组织损伤程度迅速增剧的情况。再灌注后有大量钙内流,并生成大量氧自由基,是广泛组织细胞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上多种疾病如迟发性神经元坏死、不可逆性休克、心肌梗死、脑梗死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的发生、发展都与缺血、再灌注有关。 背景:既往研究提示小檗碱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实验方案经海南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每隔1 d大鼠腹腔注射2次,处理8周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选取平均血糖≥11.1 mmol/L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小檗碱组,每组30只。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经生理盐水灌胃,缺血/再灌注+小檗碱组用小檗碱 200 mg/(kg·d)灌胃,处理7 d后,后2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2 h,再灌注12 h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脑梗死体积;采用ELISA检测梗死区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一氧化氮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PI3K、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小檗碱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 <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升高,丙二醛和一氧化氮的表达明显降低;②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小檗碱组脑梗死区细胞凋亡减少,Bcl-2表达增加,cleaved-Caspase3和Bax表达降低;③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小檗碱可使缺血/再灌注+小檗碱组PI3K和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④结果说明,小檗碱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在2型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模型中发挥抗凋亡作用,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ORCID: 0000-0003-3326-2624(符芸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组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CIR)组及CIR+ATRA(10、30和90 mg/kg)组。采用MCAO线栓法建立大鼠CIR损伤模型,缺血1. 5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及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的测定;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 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和ZO-1)、JNK、p-JNK、P38、p-P38和MMP-9的蛋白水平。结果:与CIR模型组相比,ATRA(30 mg/kg)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降低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降低缺血区紧密连接蛋白的降解(P 0. 01),降低缺血脑组织中MMP-9的活性及蛋白的表达(P 0. 01),抑制JNK/P38 MAPK通路中JNK和P38的磷酸化并减少p-JNK和p-P38的蛋白水平(P 0. 01)。结论:ATRA能够减轻CIR对大鼠脑组织的损伤和血脑屏障的破坏,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JNK/P38 MAPK信号通路和MMP-9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明了。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同时设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作对照。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RT-PCR检测缺血周围区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远隔缺血后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梗死范围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 < 0.05)。远隔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缺血周围区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和Bax蛋白表达降低(P < 0.05),Bcl-2蛋白表达升高(P < 0.05)。结果证实,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产生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病变侧缺血至再灌期亚低温(32~33 ℃)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30 min后应用负反馈控温半导体制冷块对大鼠病变侧给予亚低温治疗并持续至再灌期。处死大鼠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T-3表达,末端脱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技术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同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少,NT-3阳性细胞数量增加,凋亡的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均P<0.05)。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亚低温缺血组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常温缺血组(P<0.05或P<0.01)。结论:病变侧亚低温可通过增加脑缺血后NT-3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醒脑静(XNJ)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XNJ组。每组均在缺血再灌注后24 h、48 h和72 h处理。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中水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层的ZO-1蛋白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 h,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XNJ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在缺血再灌注后48 h和72 h,模型组和溶剂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XNJ组和假手术组(P0.05)。缺血再灌注后24 h,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XNJ组大鼠脑组织内EB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再灌注后48 h和72 h,假手术组和XNJ组的EB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缺血再灌注后24h,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XNJ组大鼠脑皮层中的Z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同样缺血再灌注后48 h和72 h,假手术组和XNJ组皮层中ZO-1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血再灌注后的48 h和72 h,醒脑静注射液对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醒脑静注射液上调ZO-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预后的影响。方法 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以及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预处理组,每组20只。以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大鼠均于模型制作前5 d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用药5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灌胃给予阿司匹林50 mg/kg;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预处理组灌胃给予阿司匹林50 mg/kg+尼莫地平10 mg/kg。缺血2 h及再灌注24 h后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1α的含量,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大鼠Notch1、Jagged1和Hes1 mRNA表达以及通过Western blotting 检测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Jagged1及下游物质Hes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和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预处理组脑组织SOD及6-酮-前列腺素1α显著高于模型组,MDA、血栓素B2及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1表达均低于模型组,且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预处理组变化更明显(P<0.05);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和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预处理组的Notch1、Jagged1和Hes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阿司匹林+尼莫地平预处理组表达量低于阿司匹林预处理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两药合用时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单独给药,可显著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这可能是通过影响Notch信号通路达到脑组织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氧化损伤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NBP预处理低剂量组(NBPⅠ)、NBP预处理中剂量组(NBPⅡ)和NBP预处理高剂量组(NBPⅢ),每组18只,制造模型前7d开始灌胃给药,1次/d。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组织梗死的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化学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1)Sham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零,脑组织无梗死情况发生,神经元形态规则,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正常。(2)与IR组比较,NBP预处理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NBPⅠ、Ⅱ、Ⅲ组神经功能评分依次递减(均P0.05)。(3)与IR组比较,NBP预处理各组脑组织梗死体积依次减小(均P0.05),神经元损伤减轻。(4)NBP预处理各组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NBPⅠ、Ⅱ、Ⅲ组SOD、GSH-PX活性依次递增,MDA含量依次递减(均P0.05)。结论丁苯酞预处理可上调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元损伤,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经尾静脉注射胡黄连苷Ⅱ(10mg/kg)和丹参素钠(10mg/kg)干预治疗,Bederson法评价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组织病理学观察神经细胞结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均表现神经行为功能障碍,缺血侧出现脑梗塞病灶,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均高于假手术组。胡黄连苷Ⅱ和丹参素钠治疗后,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脑梗塞体积显著缩小,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明显改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胡黄连苷Ⅱ组脑梗塞体积显著小于丹参素钠组(P0.05)。结论胡黄连苷Ⅱ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缩小梗死体积而改善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