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究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对缩短DNT的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行常规救护模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行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DNT时间、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CT检查时间、CT检查-用药时间及DNT总时间均短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护可有效缩短DNT时间,同时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一站式溶栓模式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急诊科就诊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10例,选取2019年6—8月QCC活动前56例溶栓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9—11月QCC活动后的54例溶栓患者为观察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T用时、知情同意书签署用时、到院至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用时及合格率、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CT用时(7.44±1.31)min、知情同意书签署用时(15.51±10.02)min、DNT用时(14.98±3.56)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患者满意度98.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次QCC活动,可以有效缩短AIS患者诊疗流程中DNT时间,为AIS患者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4.
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HAIS)是全部AIS的重要组成部分。IHAIS与院外AIS(OHAIS)在发病机制、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方面皆有明显差异。IHAIS患者较OH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这导致IHAIS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住院期间病死率更高,住院期间发生的脑梗死并发症更多,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更差以及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脑卒中合并症、代谢性疾病和血液病、脑卒中严重程度是IHAIS不良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诊断延迟、转诊延迟、专科评估以及溶栓治疗延误也是IHAIS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品管圈护理,观察2组护理不同阶段抑郁程度,评价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并评价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护理后抑郁程度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改良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评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尽快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及运动功能,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超过半数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存在高血压,但其预后价值尚未研究得十分清楚。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咎于把几种截然不同的高血压情况进行了联合分析,如慢性高血压和卒中急性期出现的过去未知的高血压(新发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2)男性和女性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方面的表现有差异.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女性患者尤为突出,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正> 急性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心脏病及癌症,但却是病残的主要原因,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引起一系列心电图(EKG)及心脏功能改变。本文就50例本院住院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KG进行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1年6月至2002年5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高血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过半数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存在高血压,但其预后价值尚未研究得十分清楚。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咎于把几种截然不同的高血压情况进行了联合分析,如慢性高血压和卒中急性期出现的过去未知的高血压(新发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突破性系列(breakthrough series,BTS)质量改进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20年6月至9月未采用BTS质量改进模式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3月至7月采用BTS质量改进模式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压疮发生率、住院天数、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营养指标及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应用BTS质量改进模式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mRS评分(2.31±0.43)低于对照组(4.6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营养指标及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S质量改进模型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摆放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主题选定、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检讨与改进等措施管理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患者良肢位的准确率、满意度分别为90.9%和98.2%,均显著高于活动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成员的综合素质也明显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良肢位摆放的错误率,并且圈员的综合能力亦得到了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成立品管圈,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各40例,观察比较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5.0%、90.0%,高于对照组的80.0%、67.5%;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品管圈的工作模式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在大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1 065例,分为观察组(546例)和对照组(51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工作模式进行程序化治疗、护理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开展品管圈工作模式,确定工作主题,拟定工作计划表,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和标准化工作流程,分析效果.将观察组和对照组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 vs.15.4%,P<0.05).结论 应用品管圈的工作模式能够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促进了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控制院内延迟时间(DNT)对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台州市9家基层医院168例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统计DNT和各控制因素的平均时间;采用滚动平均时间追踪法,以2014年10月为界对可控因素进行质量管理,分析质量管理前后基线数据、DNT相关因素,并作疗效评估。结果质量管理后,DNT从(79.50±26.97)min缩短为(68.64±24.30)min(P<0.05),DNT≤60min的比例从35.29%上升至40.91%,90d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的比例从48.0%上升至60.6%。“到院至谈话”“到院至病房”“完成CT检查至用药”等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对影响静脉溶栓DNT的可控因素进行质量管理,能明显缩短DNT、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可在基层医院实施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使用阿替普酶的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共28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28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同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方式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7 d时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快速改善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相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患者未增加其出血风险。但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住院7 d时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无差别。  相似文献   

17.
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及与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缺血性脑卒中115例和正常人50例Hcy水平,同时测定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蛋白C活性、D-二聚体、GMP-140、TXB2、6-K-PGF1α等的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卒中患者之间血清Hcy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并与卒中严重程度一致。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清Hcy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性别无关,与血浆蛋白C活性、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浆GMP-140、TXB2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一致;Hcy导致缺血性脑卒中与影响抗凝、纤溶机制和刺激血小板活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4-8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和丰田生产方式(TPS)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NT)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8年6月启用QCC和TPS改善溶栓流程后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70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DNT时间及DNT≤60 min比例。并将所有纳入患者按DNT≤60 min与DNT60 min分为院内非延误组和延误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24 h、14 d的NIHSS评分及溶栓后90 d的mRS评分的差异。结果使用QCC及TPS的方法有效优化了溶栓流程,使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DNT由81 min缩短为59 min(P=0.002),DNT≤60 min的比例从20.3%提高至62.7%(P0.001),预后良好(90 d的mRS评分0~2分)比例从23.2%提高至71.1%(P0.001);与延误组相比,非延误组患者溶栓后24 h、14 d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预后良好比例显著提高(P0.05),即非延误组预后较好。结论使用QCC及TPS的方法可有效缩短门-针时间,使患者能尽早实施静脉溶栓治疗,从而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20万U)静脉滴注,连续7d。观察组18例,行全脑血管DSA造影,明确责任血管后超选择插至病变血管,应用尿激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h,3d,14d后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测定分析,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2.0+9.0)分和(8.0±8.0)分,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0±10.0)分和(15.0±9.0)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进步)为88.9%(16/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1/3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静脉溶栓更为确切,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