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进行高原民族药(藏药)生发复方"扎颉俄色"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ZJESF)醇质体的制备工艺优化研究。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ZJESF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及最佳制备工艺;同时对其形态、Zeta电位、粒径大小进行分析;结果:所得ZJESF醇质体外观呈球状或类球型,平均包封率为72.2%,平均粒径为(296.6±5.8)nm,(PDI值0.26),Zeta电位值为(-14.4±2.3)mV。结论:优选得到的ZJESF醇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成功制得了质量稳定可控的ZJESF醇质体。  相似文献   

2.
李秀英  李学涛  王颖莉 《中草药》2019,50(7):1569-1575
目的优选氨基蝶呤修饰的蒿甲醚脂质体的最佳处方配比和制备工艺,并进行理化性质评价。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优选氨基蝶呤修饰蒿甲醚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及工艺;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评价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及外观形态;利用透析法研究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结果制备的氨基蝶呤修饰的蒿甲醚脂质体的最优处方为卵磷脂-胆固醇-TPGS物质的量比95∶0.5∶3,5%氨基蝶呤修饰率,蒿甲醚与脂材的比例为1∶20,30℃下旋转成膜,水化后,探头超声8 min。所得的氨基蝶呤修饰蒿甲醚脂质体的粒径为(99.97±1.67)nm;多分散度为0.185±0.021;Zeta电位为(-0.023±0.080)m V。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蒿甲醚脂质体形态圆整;包封率为(90.06±1.15)%;在模拟血液中,蒿甲醚脂质体的48 h累积释放率为(57.07±6.09)%。结论正交试验优选的氨基蝶呤修饰的蒿甲醚脂质体形态圆整、粒径小且均一、药物包封率较高、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优选去甲斑蝥素/粉防己碱双载药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该实验以去甲斑蝥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NCTD)及粉防己碱(Tet)为药物,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双载药脂质体,以粒径和包封率为综合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磷脂胆固醇用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处方工艺的影响;采用透析法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去甲斑蝥素/粉防己碱双载药脂质体,最佳处方工艺为磷脂、胆固醇比2.5∶1,超声时间4 min,超声功率40%;NCTD与Tet的包封率分别为86.62%,79.19%;透射显微镜下可见脂质体外形良好,平均粒径(207.5±3.6)nm,Zeta电位(1.345±0.173)m V;NCTD与Tet的48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5.14%,85.00%。实验结果证明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双载药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均匀,具有体外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载体材料进行斑蝥素囊泡的制备考察,并评价其特性表征。方法:建立了注入法制备斑蝥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的制备工艺;采用离心法和HPLC法测定斑蝥素囊泡的包封率;考察不同处方因素对囊泡体外表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对最佳处方囊泡的形态学、粒径、Zeta电位等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注入法获得的CTD-NS的包封率为(27.5±2.0)%,粒径(209.8±0.5)nm,Zeta电位(41.5±0.65)mV。结论: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和B联用为载体材料,注入法制备斑蝥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制备方法简单,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5.
黄芩苷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制备黄芩苷柔性纳米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柔性纳米脂质体混悬液,以黄芩苷的含量作为工艺研究中包封率的评价指标,以粒径、粒径分散系数,Zeta电位及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并考察其物理化学性质。结果: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为卵磷脂与胆酸钠的质量比6∶1,卵磷脂与黄芩苷的质量比10∶1,探头超声时间15 min。包封率60.11%,所得的柔性纳米脂质体为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175 nm,平均Zeta电位-78.9 mV。结论:黄芩苷柔性纳米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盐酸川芎嗪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为川芎嗪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盐酸川芎嗪含量,流动相甲醇-0.2%三乙胺水溶液(加冰乙酸调节p H 5.0)(60∶40),检测波长295 nm。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盐酸川芎嗪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水合时间、胆固醇和磷脂质量比、盐酸川芎嗪和磷脂质量比、磷脂质量分数对制备工艺的影响,考察脂质体包封率、形态、粒径、稳定性和Zeta电位。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水合时间30 min,胆固醇-磷脂(1∶2),盐酸川芎嗪-磷脂(1∶15),磷脂质量分数3%;盐酸川芎嗪脂质体包封率(70.27±0.58)%,外观接近球形,粒径(22.9±6.8)nm,Zeta电位(-29.79±1.24)m V,于4℃保存2周后稳定性良好。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可促进盐酸川芎嗪的体内吸收并延长其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宁双成  周莉莉  王敏  朱坤  邹蔓姝  夏新华 《中草药》2019,50(17):4114-4122
目的将斑蝥毒性成分斑蝥素(CTD)整合在新型纳米载体(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中,并优化斑蝥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CTD-NLC)处方工艺,从而降低斑蝥素的毒性并增强其靶向性。方法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CTD-NLC,建立透析法测定其包封率,以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与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优化CTD-NLC的处方工艺,多元二次项拟合评价指标与因素间的模型方程,对拟合方程进行方差分析,效应面法预测最优处方。结果优化后的CTD-NLC处方工艺:脂质总量为453.66mg、固体脂质与液体脂质的比例为1∶2、总稳定剂质量浓度为16.9 mg/mL、Pluronic F68与蛋黄卵磷脂(Lipoid E PC S)的比例为3.88∶1、超声30 min(工作2 s、停2 s);所制得的CTD-NLC外观为澄清透明伴有淡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85.99±0.49)nm,PDI为0.280±0.002,Zeta电位为(-8.21±0.24)m V,包封率为(98.57±0.05)%,载药量为(0.65±0.01)%。结论 CCD-RSM建立的拟合模型精准可靠,优化后处方制备的CTD-NLC分布集中,包封率高,物理稳定性好,为CTD-NLC的后续体内外研究奠定了制剂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GA)-丹参酮ⅡA(Tan ⅡA)复方脂质体(GT-Lip)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大豆卵磷脂(SPC)和胆固醇(Ch)为膜材,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GT-Lip.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水合温度和探头超声功率,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工艺;低速离心法测定脂质体中GA与Tan ⅡA包封率,动态光散射粒径仪测定脂质体粒径与Zeta电位,透射电镜测定脂质体形态.结果 优化处方工艺为SPC-Ch质量比6∶1,SPC-TanⅡA物质的量之比30∶1,SPC-GA物质的量之比24∶1,水合温度为30℃,探头超声条件为380 W超声5min;制备得到的GT-Lip中Tan ⅡA、GA的包封率分别为(81.50±0.76)%、(98.63±0.90)%(n=3),平均Zeta电位为(-19.00±0.98)mV(n=3),平均粒径为(120.5±1.62) nm(n=3).结论 优化的GT-Lip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Zhang DQ  Cheng Y  Bai CL  Wu Q  Pang GH 《中药材》2011,34(5):786-789
目的:研究苦参素空间稳定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乙醇注入法制备苦参素空间稳定脂质体;用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空间稳定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用HPLC法测定包封率;用透射电镜观察空间稳定脂质体的外观形态,并用粒径分析仪测定空间稳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进一步考察空间稳定脂质体的释放规律。结果:所得空间稳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5.39±1.21)%;形态为粒径均匀的球形和类球形,粒径为(156±10)nm,Zeta电位为(-39.0±3.06)mV;空间稳定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优选得到的空间稳定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其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川木香主要药效成分木香烃内酯(Cos)与去氢木香内酯(DL)共包封的聚乙二醇(PEG)化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Cos与DL共包封的PEG化长循环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及表面电位、包封率、稳定性和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药脂比0.14∶1、胆固醇与磷脂比0.05∶1、m PEG-2000-DSPE添加量6%、水化时间30 min、探头超声时间4 min。所得脂质体外观圆整、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104.80±2.48)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45±0.031,Zeta电位(-9.70±0.23)m V,Cos包封率(91.9±2.6)%,DL的包封率(94.41±1.23)%。结论工艺和处方优化后制得外观形态良好、配伍药物包封率均较高的PEG化脂质体。  相似文献   

11.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20.
脾阴论是明代医家在继承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对东垣的脾胃学说的一次创新,由于后世胃阴学说的兴起,这部分理论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系统整理这部分理论,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致中和的治疗理念,以期能被合理地应用到某些疾病证候的治疗当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