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CT灌注(CTP)与MR灌注(PWI)加权成像评价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短期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47例经DSA证实的单侧血管重建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血管重建术治疗,术前术后接受CTP、PWI检查,获得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比较手术前、手术后大脑中动脉(MCA)分布和同侧小脑对照区灌注参数(r CBF、r CBV、r MTT、r TTP),比较术前、术后CTP与PWI灌注参数相对值差异。结果术后CT灌注图可见右侧MCA分布区CBF、CBV、MTT、TTP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变,术后PWI灌注图CBF、CBV、MTT、TTP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变;术后术侧MCA分布区与对照区r CBF、r CBV值与术前比较显著较高(P0.05),r MTT、r TTP与术前比较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CT灌注与MR灌注加权成像均为行血管重建术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变化的有效观察方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评价单侧颈内动脉(ICA)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术(CAS)前后脑灌注的变化。方法选择29例单侧ICA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行CT灌注检查,在双侧半球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选择对称的感兴趣区,测量手术前后相对CT灌注参数: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相对达峰时间(r TTP)、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狭窄率从术前(82.45±9.26)%改善至(18.35±4.67)%(P0.01),术后90 d r CBF从术前(0.92±0.03)改善至(0.97±0.02)(P=0.019);r CBV从术前(1.06±0.05)改善至(1.01±0.05)(P=0.047);r MTT从术前(1.12±0.04)改善至(1.04±0.03)(P=0.012);r TTP从术前(1.30±0.10)改善至(1.12±0.04)(P=0.000)。结论 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脑灌注,DSA结合CTP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选择手术适应证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9,(5):603-606
目的:探讨磁灌注加权(PWI)、扩散张量纤维束(DTI)、氢质子共振波谱(~1H-MRS)成像扫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术前行PWI、DTI、~1H-MRS扫描检查,测量瘤实质区、瘤周围水肿区及健侧CBV、CBF、FA、代谢物质成分及比值,并进行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DTT),依据术前三种功能成像结果对胶质瘤级别进行判断。结果:48例胶质瘤瘤实质区及周围水肿区CBV、CBF值显著高于健侧白质区,FA值低于健侧白质区;瘤实质区CBV、CBF值显著高于瘤周围水肿区,FA值低于瘤周围水肿区(P<0.05)。高级别瘤实质区和周围水肿区rCBV、rCBF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P<0.05);但rFA值在高低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级别患侧Cho/Cr、Cho/NAA值均显著高于健侧,NAA/Cr值显著低于健侧,且高级别患侧Cho/Cr、Cho/NAA显著高于低级别,NAA/Cr值显著低于低级别(P<0.05)。综合三种功能成像对脑胶质瘤诊断的正确率达93.75%。结论:PWI、DTI、~1H-MRS在脑胶质瘤诊断中各有优势,术前联合应用三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更准确的判断胶质瘤级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64层CT脑灌注成像(CTP)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治疗(CAS)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4月200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并于我院行CAS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的CTP灌注图像(分别在CAS术前1d及术后5d行64层CTP检查),取半卵圆中心层面白质区前、中、后3点为参考,测量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对应部位白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然后根据患侧值比对侧对应部位值计算相对值rCBF、rCBV、rMTT。结果 CAS术前患侧CBV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术前患侧CBF较对侧显著降低,MT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术后rCBF显著增加,rMTT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可较为敏感的反映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是评价CAS治疗疗效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共计10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定狭窄程度后接受PWI检查,获取双侧大脑半球各灌注参数,如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SA显示本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有20例、32例、28例、20例,PWI检出率依次为85.00%、93.75%、96.43%、100.00%;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PWI异常灌注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相比,除了轻度狭窄以外,其余患者患侧CBF明显降低,MTT、TTP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狭窄程度增加,患侧、健侧CBF明显降低,MTT、TTP明显延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AC狭窄程度与CBF患侧/健侧比值负相关(P0.05),与MTT患侧/健侧比值、TTP患侧/健侧比值正相关(P0.05),与CBV患侧/健侧比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灌注参数与MCA狭窄程度密切相关,PWI检查还可通过灌注参数的变化反映MCA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继而有助于评估病变区侧枝循环建立情况,为临床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单侧颈内动脉(ICA)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影像学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单侧ICA重度狭窄的TIA患者,对其进行常规头颅MR、MRS及DTI检查。比较狭窄侧及对侧半卵圆中心区脑内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和乳酸(Lac)的浓度值。比较狭窄侧及对侧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内囊前肢、内囊后肢FA值的差异。结果 35例TIA患者半卵圆中心区层面双侧脑代谢存在差异,ICA狭窄侧NAA降低、Cho升高,与对侧相应区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Cr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狭窄侧额叶、顶叶、内囊后肢FA值较对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枕叶、颞叶、内囊前肢FA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MRS、DTI技术可提示TIA患者脑组织生物代谢的改变及脑白质缺血受损情况,为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低剂量头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及全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技术在脑灌注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86例超声检查提示颈动脉狭窄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CTA和CTP检查,比较脑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及CTP参数异常脑功能区分布。结果狭窄组前循环供血动脉CBF、CBV均小于对照组(P<0.01),MTT、TTP均大于对照组(P<0.01)。随着狭窄程度加重,全脑CBF、CBV、MTT、TTP异常区域占全脑容量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结论 低剂量头颈CTA及全脑CTP技术在颈动脉源性脑灌注异常的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兆  张千 《微创医学》2014,(4):414-416
目的研究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 imaging,PWI)联合脑血管造影评估颈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行PWI检查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随访观察90 d脑梗死发生率,分析TIA患者的PWI表现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WI灌注异常的TIA患者90 d发生脑梗死风险明显增加(P0.01);颈动脉狭窄50%TIA者较颈动脉狭窄50%TIA患者90 d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灌注异常合并颈动脉狭窄50%组与PWI灌注正常合并颈动脉狭窄50%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I在评价脑循环的血流动力变化方面有重要的作用,DSA可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做出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不同灌注情况下的白质变化特点及其临床表现。方法 3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根据PWI结果分为三组,对各组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对双侧半卵圆中心DTI及PWI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不同灌注下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sion coefficent,ADC)值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分析灌注及DTI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0例患者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及PWI特点分为Ⅰ期、Ⅱ期、Ⅲ期三组,各组之间临床表现存在统计学意义,Ⅲ期患者以脑梗塞表现居多(P=0.003),Ⅰ期患者以无症状居多(P=0.01),Ⅱ期患者以TIA表现为主(P=0.035)。不同灌注分期情况下,3期间rCBV、rMTT、rTTP(P=0.000,P=0.000,P=0.001)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CBF各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2)。患侧半卵圆中心FA值较对侧半卵圆中心FA值显著减低(P=0.004),双侧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各灌注分期之间F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且随着灌注减低,FA比值减低越明显。各组之间ADC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FA比值与rTTP呈负相关(r=-0.451,P=0.021),与其他灌注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PWI能早期综合性反映脑组织灌注情况,分析不同灌注下FA值能早期反应脑组织低灌注对脑白质损害的情况,且PWI的改变与DTI的改变是一致的,结合两者有利于对此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了解,也有利于临床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单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灌注成像及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该院确诊为单侧ICA/MCA中度以上狭窄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将对侧颈内动脉系统无血管狭窄或仅存在轻度狭窄作为对照组,行颅脑CT灌注成像(CTP)及同步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两组脑灌注成像参数[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狭窄率50%~69%,n=35)、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0%~99%,n=23)和完全闭塞组(狭窄率100%,n=16),比较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的TTP、MTT、CBV、CBF,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TP、MTT、CBV、CBF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MTT、TTP长于对照组,CBV、CBF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闭塞组单侧ICA/MCA狭窄患者MTT、TTP长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CBV、CBF低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单侧ICA/MCA狭窄患者MTT、TTP长于中度狭窄组,CBV、...  相似文献   

11.
杨华  王爽  王智平  孙清荣  王文献  杨春艳 《重庆医学》2011,40(2):111-112,114,100
目的评价64层CT脑灌注成像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2月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的40例脑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5%),分别在支架植入1 d前及植入5 d后行64层CT灌注成像,取半卵圆中心层面白质区前、中、后3点测量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对应部位白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容积(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计算患侧和对侧相对值rCBF、rCBV及r MTT,比较术前双侧血流灌注的差异及术后缺血区域的灌注恢复情况。结果支架植入前颈内动脉狭窄侧和对侧的CBF、CBV、MTT分别为(14.86±4.54)mL.(100 g)-1.min-1、(1.08±0.32)mL/100 g、(6.54±1.96)s和(21.06±6.83)mL.100 g-1.min-1、(1.06±0.20)mL/100 g、(4.21±2.10)s,颈内动脉狭窄侧较对侧CBF明显下降,MTT明显延长(P<0.05);支架植入前后rCBF、rCBV及r MTT分别为0.76±0.31、1.04±0.34、1.82±0.64和0.94±0.38、1.07±0.28、1.29±0.57,支架植入后对应供血区脑组织血流灌注明显改善(P<0.05)。结论脑灌注成像能敏感的检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评价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联合使用了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结果22例脑保护装置及支架均成功实施,支架释放前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84±9)%,支架成形术后的平均狭窄率降为(21±8)%(P〈0.01),手术期无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表现,入院后均完成CTA、CT灌注扫描(CTP)检查,分析CTA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价值。结果对照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CBF低于对照组,CBV、MTT、TTP均高于对照组(P0.05);CTA检出正常43支,轻度狭窄9支,中度狭窄12支,重度狭窄23支,闭塞13支,与TCD结果一致性较高(P0.05)。结论 CTA配合CTP检查有助于综合评估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李杰  罗香国 《河北医学》2012,18(9):1205-1209
目的: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脑灌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有61例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接受支架置入术,其中41例有明显症状,20例无明显症状。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接受CTP检查。我们计算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然后分别计算出患侧与正常侧的CBV和CBF比值(rCBV和rCBF)与MTT差值(dMTT)。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脑灌注的影响。结果:在有症状的患者中支架治疗后所有灌注参数都出现显著改善:rCBF值从0.82增加至0.94(P<0.001),rCBV值从1.03下降到0.96(P<0.05),dMTT从1.30下降到0.15(P<0.001)。在无症状患者组,仅rCBF值变化显着从0.93增加至1.04(P<0.05)。支架治疗前rCBF值在有症状的患者组较无症状的患者组显著降低。支架治疗后rCBV值在有症状患者组较无症状患者组显著降低下降。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的患侧脑血流量均有改善。在有症状的患者中,治疗前rCBF显着降低,治疗后rCBV显着降低,治疗前CBF的受损更明显。治疗前代偿性充血的症状(rCBV值>1)变成治疗后低氧血症提示自动调节功能严重受损。CTP参数的分析可以用来识别有症状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血管重建前的差异性,以及他们的治疗反应的差异性。CTP参数的分析有助于支架植入术前患者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的CT灌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技术在评价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血液动力学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病例组)行颅脑平扫和MSCT脑灌注检查,对脑血液动力学状态进行评价。选10例年龄匹配的志愿者作为评价CT灌注异常的标准组。结果正常组脑CT灌注结果显示左右大脑半球灌注对称。病变组颈动脉狭窄侧脑灌注异常17例,均表现为达峰时间延迟,其中7例伴有脑血容量升高,4例伴有脑血流量下降。颈动脉闭塞组(8例)和重度狭窄组(9例)灌注异常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640)。多发狭窄组(14例)和单发组(3例)灌注异常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45)。结论CT灌注技术可以敏感地发现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液动力学的异常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良津 《安徽医学》2008,29(5):542-544
目的分析总结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对41例因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70%的患者进行了支架置入术。其中22例狭窄严重者使用了脑保护装置。结果所有患者均经DSA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50%,手术成功率100%。41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2例出现可逆性小卒中(非脑保护装置支架植入术中)。术后随诊2~24个月(平均随诊12±2.6个月),临床疗效满意。1例发生非支架侧脑梗死。结论血管支架置入术为颈动脉狭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陈莉  秦超  莫雪安  陈娅  邹东华  梁志坚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62-163,166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8例,均行CAS治疗;分析CAS的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窄率〈10%;术中发生高灌注综合征5例,颈动脉窦综合征2例,血管痉挛2例,栓子脱落1例,经积极治疗均好转。2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发现轻度再狭窄。结论掌握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并予以正确的处理,可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angioplasty and stent,CAAS)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在CAAS手术前后分别进行CEUS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计算颈动脉狭窄率和血管内径.分别对CEUS和DSA的检测结果进行狭窄分级,Kappa检验评价两种方法的检测一致性.结果 CEUS检测显示颈动脉平均狭窄率从术前(83.12±16.23)%降至术后(15.32±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6,P<0.01);DSA检测显示颈动脉平均狭窄率从术前(81.32±13.63)%降至术后(13.11±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6,P<0.01).血管内径从术前(1.51±0.61)mm提高至术后(4.36±0.5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9,P<0.01).24处颈内动脉起始段及15处颈动脉分叉段狭窄CEUS和DSA检测狭窄分级一致性均较好(Kappa=0.753、0.779,P<0.01).结论 CEUS可作为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筛查、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的检查方法,对不便接受DSA检查的患者能基本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