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明栀子豉汤的方义,探讨"得吐者,止后服"的含义,并从该方探讨仲景护胃气、就近逐邪的用药心法,以及同温病学三焦、卫气营血辨证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尹太阳 《河南中医》2010,30(10):941-942
栀子豉汤是由栀子、淡豆豉二药组成的名方,二药性味皆为苦寒,栀子清热除烦,淡豆豉宣泄条达,二药一升一降,共奏清上焦烦热之功。其服法为"得吐者,止后服",除证治所示外,现代可应用于多种病症。  相似文献   

3.
栀子豉汤证在仲景书中凡八见。一是在《伤寒论》“太阳病中篇”的第78、79、80、83条,“阳明病篇”的第226、231条,“厥明病篇”的374条;二是在《金匮要略方论”“呕吐哕下利病篇”的第44条。这8条原文,表面上看,前7条为外感病而设,后1条为杂病而立。但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其8条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兹剖析如下。一、原文解说《伤寒论》“太阳病中篇”第78条说:“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  相似文献   

4.
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为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懊憹不得眼、胸中窒、心下结痛而设。功能清热除烦,宣泄郁热。笔者临床上治疗多种病证,不论有无经过汗、吐、下,只要有热邪烦扰所致的胸中烦热懊憹,均以本方加味,井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兹举数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栀子豉汤的水提工艺。方法:以栀子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栀子豉汤水提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水提工艺是加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0 min。结论:该优选的提取工艺效率高、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栀子豉汤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栀子豉汤口服液中的栀子和淡豆豉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和栀子苷含量。结果:总黄酮在3.62~10.8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2%,RSD为2.72%;栀子苷在24~12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7%,RSD为2.28%。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栀子豉汤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氨茶碱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等症,偶有恶心、呕吐、心烦、心悸甚至惊厥等不良反应。笔者临床中曾见一患者静脉推注此药后,其反应有如《伤寒论》所描述的“懊憹”及“反复颠倒”症状,试投以栀子  相似文献   

8.
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阳明篇中。本方为汗、吐、下后热扰胸膈而设。由栀子、豆豉组成。笔者多年在此方基础上,辨证加味治疗多种病证,颇有验效而举例如下。例1:美尼氏综合症:张某某,女,48岁,1997年5月3日初诊。患者自述:已患眩晕3年余,多伴有情绪不畅或经前则复发。此次眩晕加重,头晕如坐舟车、视物翻动视房屋翻动则恶心呕吐十余次,吐多为淡黄苦水,口干欲饮,但怕饮后再吐,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血压130/80mmHg。血、尿、便常规均正常。多年来多家医院诊为美尼氏综合症。据其脉症为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热扰胸膈、胃失和降则眩…  相似文献   

9.
方证对应对于提高经方的疗效意义深远。《伤寒论》《金匮要略》言简理奥,后学者用之不易,药王孙思邈亦引张湛之言感叹经方之难用。栀子豉汤为经方之一,然后世对于该方及其类方的运用和研究不多。导师张立山教授,上溯仲景,擅用经方,察色按脉,临证处方,用思精细。现结合张师门诊医案,总结张师学术经验,从临床角度探析栀子豉汤类方。  相似文献   

10.
栀子豉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经典方剂,但临床应用频次不及桂枝汤、小柴胡汤。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对栀子豉汤及其加减临床应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刁吉祥 《中医研究》2014,(11):64-66
通过分析和探讨《临症指南医案》中叶天士运用栀子豉汤的案例,了解叶天士对其方证的深刻理解,对病因病机的全面认识,使经方活变,引伸触类,拓展治疗范围.既用于外感病,如风温、暑湿、秋燥;又用于杂病,如眩晕、脘痞、心痛、咯血、吐血等;还用于上、中焦病,甚至邪势弥漫三焦病.叶氏还博采众长,引用吴鞠通清肺燥、利湿热法,朱丹溪的辛润自上宣下法,以栀子豉汤化裁治疗肺燥咳嗽、湿热溺赤、二便不通等疾病.为增强栀子豉汤的疗效,每佐入微苦微辛的药物,意取“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实属匠心独运.这些宝贵的经验,对启迪后学、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选栀子豉汤的最佳水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栀子苷含量,以提取物中栀子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对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确定的最佳水提工艺是加8倍量水,提取2 次,每次20 min。结论: 该提取工艺提取效率高,简便、安全,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3.
胡钟姣  郑露露  许光亚  郭晓恒  时政 《中草药》2022,53(7):1973-198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栀子豉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构建并验证栀子豉汤提取工艺的设计空间。方法 通过TCMSP、PharmMapper、Drugbank、GeneCards、TherapeuticTarget Database、OMIM等数据库获取栀子豉汤的成分和对应靶点;利用STRING、DAVID数据库和分子对接技术对栀子豉汤治疗失眠的潜在靶点进行分析。以栀子豉汤提取物中的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提取率及干膏得率作为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s),Box-Behnken实验对CPPs进行优化,并构建栀子豉汤提取工艺的设计空间。结果 栀子豉汤的主要活性成分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等,通过作用于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相似文献   

14.
卢岚英  王萍 《陕西中医》2013,34(4):473-475
目的:考察闪式提取与回流提取方法对栀子提取工艺的影响。方法:以栀子苷的含量和出膏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HPLC法,以Agilent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8nm,考察闪式与回流提取对栀子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闪式提取所得栀子苷含量和出膏率高于回流法提取。结论:闪式提取栀子不仅提取率高,而且耗时短,节省能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药栀子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涂盛辉  邱祖民  刘燕燕  吴琴芬 《中成药》2006,28(10):1519-1521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 ionidesE ills)的干燥果实,性味苦寒,入心、肺、胃、三焦,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病热心烦,黄胆尿赤等症[1],为临床常用中药。栀子所含化学成分有栀子苷、栀子素、去羟栀子苷等[2],栀子苷是主要的环烯醚萜苷化合物,是栀子的重要有效成分[3]。为了充分利用药材资源,减少浪费,确保临床疗效,本实验以栀子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栀子的不同提取工艺进行比较,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出栀了苷的最佳提取工艺。1实验材料本实验所用的栀子药材购于江西省樟树中药饮片厂,经江西省樟树市药品检验所鉴定符合《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6.
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有清宣郁热的功效,叶天士认为栀子豉汤气味俱薄,属于上焦药,可清透上焦热结、开宣肺气、清肝理胃止痛、清利湿热畅气机等功效。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把该方广泛应用于肿胀、痞证、风温、温热、暑、湿、呕吐、肠闭、肺闭、疸、燥、肝火、疟、胃脘痛、腹痛、诸痛等多种疾病中,对临床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董焘 《河南中医》2016,(5):867-868
目的:观察加味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栀子豉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96%)显著高于对照组(77.46%)(P0.05);两组HAMD评分治疗6周、12周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6周、12周后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SDS评分治疗6周、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SDS评分治疗6周、治疗12周后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笔者多年来在此方基础上,辨证加味。治疗多种病证,颇有验效,举例如下: 例一神经官能症李××,女,63岁,86年5月10日初诊。  相似文献   

19.
栀子豉汤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阅古今及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综述了栀子豉汤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现状,为栀子豉汤临床更好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姜建国 《中医杂志》1990,(12):53-54
<正>栀子豉汤证,于太阳病篇作了重点论述,在阳明病篇又重出。但如何看待重出于阳明病篇的此方此证,却存在一定问题,有必要辨而正之。221条云:“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