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体位对盆腔照射野内小肠受照体积的影响。方法选择A、B两例盆腔肿瘤患者的腹、盆腔连续性增强CT扫描图像(A患者俯卧于塑形成腹板模型的负压真空气垫,B患者仰卧于负压真空气垫对背、腰、臀部等体表轮廓塑形)。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system,TPS)对两例盆腔肿瘤患者增强CT扫描图像模拟设计出相同条件的放射野及放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评价模拟设计的放疗计划中盆腔照射野内A、B两例患者小肠接受放射线照射体积占各自全部肠管体积的百分比并进行比较。结果在TPS下模拟设计的放疗计划中,A患者小肠受照体积占自身总肠管体积的33.67%,B患者小肠受照体积占自身总肠管体积的46.16%。结论盆腔肿瘤放疗中患者采取俯卧于负压真空气垫腹板模型的治疗体位可明显减少小肠接受放射线照射的体积,进而有可能减轻肠道急性放射反应及晚期放射性损伤,提高患者放疗耐受性及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鼻咽癌自适应放疗中颌下腺的体积、位置及受照剂量变化情况和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自适应放疗的4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放疗前及放疗第11次、第22次和放疗结束时患者颌下腺体积、位置的变化及颌下腺的实际受照剂量与初始计划的受照剂量。结果:放疗第11次、第22次和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前相比,颌下腺的体积逐渐减小,腺体中心点位移逐渐增大,实际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均小于初始计划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P<0.01),其中患侧颌下腺的变化较健侧更为显著(P<0.01)。结论:自适应放疗技术能根据鼻咽癌治疗过程中肿瘤及颌下腺体积、位置变化情况调整放疗计划,降低腺体实际受照剂量,在优化颌下腺功能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优劣性,探讨如何更准确地使用真空袋固定直肠癌放疗摆位的方法.方法 将46例直肠癌放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3例.A组采取传统的用真空袋固定患者臀部和腰部法;B组采取用真空袋固定双下肢法.放疗前以患者定位正、侧位XR像片或治疗计划系统(TPS)输出的3D数字重建图像(DRR)为参照,并与治疗过程中存有射野影像系统(EPID)实时采集的同样大小的验证图像对比,通过计算机专用对比软件测量摆位误差.结果 2组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头脚方向、前后方向及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在盆腔野放疗摆位中,真空袋固定双下肢法明显减少了直肠癌患者盆腔野头脚和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且简捷方便、所用时间较短,是一种较好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靶区及肺受照剂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52例患者保乳术后接受3D-CRT.所有患者在同一CT定位片上进行CRT的设计。结果3D-CRT的V95%(处方剂量)和CRT接近(t=1.9090,P=0.0591);而V105%、V110%、V115%等高剂量区则明显降低(P=0.0000)。3D-CRT和CRT计划中H1分别为(1.07±0.01)和(1.17±0.11),3D-CRT明显低于CRT(t=6.5286,P=0.0000,P〈0.01)。3D-CRT组患侧肺的V20和V30值分别高于CRT:Dmean、D5、V20平均值患侧肺分别是1.96、9.26Gy和1.59%。健侧肺分别是0.19、0.86Gy和0。结论3D-CRT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其剂量分布均匀度比较高,同时治疗效果良好,未病变组织受照量比较低,美容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位固定系统在放疗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 将体位固定材料放置于固体水模上,固体水模中心放置剂量测量仪的电离室,分别用6MV和15MV X线进行照射,得到一组剂量仪读数,然后拿掉体位固定材料,其他条件不变,再去照射,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可得出体位固定材料对X线的穿透因子,结果对不同能量的X线与不同体位固定材料所得的穿透因子也不同.结论 对于相同的体位同定材料,穿透因子随着X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增加,要确保放射治疗定位和剂量的精度,对于体位固定材料要合理使用,在临床中需对处方剂量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补偿.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调查我国核试验场下风向地区辐射剂量水平和居民健康状况。方法以土壤中^137Cs为主要研究核素,通过对土壤中^137Cs沉积密度和分布的分析测定。估算我国核试验产生的裂变产物和活化产物所致下风向地区居民受内、外照射累积剂量。采用辐射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该地区4个县的10个乡1987-200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居民细胞遗传学分析。比较该地区不同时期观察指标以及该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甘肃省的调查结果。结果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在正常范围,它们的变化与照射剂量大小无相关性。结论在我国大气层核试验停止20年后。核试验放射性落下灰造成的附加辐射剂量对下风向地区居民健康未见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郑倩倩  高文超  陈文彰 《重庆医学》2023,(23):3626-3631
目的 研究碳纤维体位固定板对宫颈癌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在RayStation计划系统中创建碳纤维体位固定板模型,比较计划系统中模型板和实际测量中真实板2种情况下得到的衰减系数差异,验证体位固定板模型准确性;选取10例宫颈癌患者,在不添加体位固定板模型的CT图像上设计无板模型计划,计算剂量;无板模型计划完成后将此计划移植到添加体位固定板模型的CT图像上得到有板模型计划,计算剂量,比较无板模型计划、有板模型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RayStation计划系统中建立2个ArcCHECK验证模体,分别为添加体位固定板模型ArcCHECK验证模体和不添加体位固定板模型ArcCHECK验证模体,将10例宫颈癌计划分别移植到2种验证模体中进行剂量计算,在新华加速器下将ArcCHECK验证模体置于体位固定板上,执行验证计划,比较计划系统中体位固定板模型的添加与否,对验证计划伽马通过率的影响。结果 对于计划系统中创建的体位固定板模型准确性:计划系统和实际测量2种情况下得到的衰减系数偏差(d)<0.3%;对于宫颈癌计划:与无板模型计划比较,有板模型计划PTV和OAR的受...  相似文献   

10.
PET-CT中心注射护士受照剂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ET-CT中心注射护士在工作中的受照剂量,加强防护以减少其职业照射。方法: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测量注射护士躯体年吸收剂量及手指皮肤的最大年吸收剂量。用个人剂量仪测量在注射18F-FDG过程中护士皮肤、甲状腺、肝脏?胃?双侧卵巢等重要器官和在监护室所在位置的平均空气比释动能率,并估算各器官年吸收剂量。结果:注射护士工作中一年所受照射的平均值约为8.04mGy,手指的最大年累计吸收剂量平均值约为170mGy(工作量为750人次)。当有1例检查者时监护室护士体表年吸收剂量约为0.11~0.42mGy,2例时约为0.30~1.18mGy。结论:注射护士一年受照剂量低于职业人员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但是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超过限值的可能性很大。注射占年受照剂量的大部分,加强此期间的防护可以明显降低年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放疗技术对直肠癌长期存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7例手术一放化疗的Ⅱ、Ⅲ期直肠癌无瘤生存3年以上患者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所有功能得分普遍较高,症状量表得分除性功能外其他均较低,总体健康状况中位数72分;调强放疗组的所有功能得分和总体健康状况均较常规放疗组高.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和失眠较常规放疗组轻(P〈0.05)。结论调强放疗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放疗,性功能障碍足直肠癌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医护人员更好的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改进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直肠癌病人的局部控制率。方法  42例直肠癌病人均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先行大野治疗 40Gy ,每次 1 8~ 2 0Gy ,每天 1次 ;后缩野加量 2 4~ 2 7Gy ,每次 3 0~4 0Gy ,隔日 1次 ,累积剂量 6 4~ 6 7Gy。 结果  2年生存率 6 4 3% ,局部复发率 1 1 9%。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提高了病人生存率 ,改善了直肠癌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谢占宏 《西部医学》2011,23(4):673-674,676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放疗对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建议。方法将138例直肠癌患者分为手术联合放疗(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共有4例患者失访,总随访率为97.10%。综合治疗组的复发率仅为7.04%,远低于单纯手术组的59.15%(P〈0.05)。此外,综合治疗组的转移率也远低于单纯手术组(p〈0.01)。综合治疗组未出现术后吻合口瘘及腹部伤口延期愈合,单纯手术组发生2例。综合治疗组出现放射性肠炎5例。综合治疗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7.32%,高于单纯手术组的73.13%(P〈0.05)。结论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可以大大提高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防止和减少复发率和转移率,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欧定武 《吉林医学》2012,33(4):692-694
目的:探讨术前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术前单纯给予化疗治疗,手术后继续进行原化疗方案;试验组术前给予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手术后继续进行原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降级率、复发率、保肛率、5年生存率、病理完全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能够提高肿瘤降级率、病理完全缓解率、保肛率(P<0.05);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放疗联合化疗能够明显提高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降级率、保肛率以及病理完全缓解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新辅助单纯放疗和新辅助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Ⅱ、Ⅲ期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45例,其中新辅助单纯放疗组14例,新辅助同期放化疗组3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盆腔外照射,总量50 Gy/5周,新辅助同期放化疗组同时给予口服卡培他滨,放疗结束后4-6周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所有术后标本行直肠癌肿瘤消退分级评价(Tumor Regression Grading,TRG).结果 新辅助同期放化疗组有效率83%(26/31),新辅助单纯放疗组有效率42%(6/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同期放化疗组和新辅助单纯放疗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2/31)和14%(2/14),P>0.05;保肛率分别为45%(14/31)和28%(4/14),P>0.05.两组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同期放化疗较新辅助单纯放疗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局控率表现出增高的趋势,但保肛率和长期生存率两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直肠癌术前放疗后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pTNM Ⅱ期和Ⅲ期直肠癌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放疗组。每组40例。放疗组使用西门子M6740直线加速器,采用前后对穿射野和等中心剂量,总剂量40Gy,每次剂量为2Gy,共20次,放疗结束后1~2周手术。对照组直接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在直视下分别钳取距癌灶2cm的正常黏膜和肿瘤组织,经常规处理后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放疗组患者中,按直肠癌消退分级(RCRG)分为1级者14例(35.0%)、2级者18例(45.0%)、3级者8例(20.0%)。放疗组Ⅱ级以上癌组织坏死为72.5%,对照组为45.0%(P〈0.01);放疗组Ⅱ级以上间质组织纤维化变性和血管内膜增厚分别为80.0%和77.5%,而对照组分别为20.0%和40.0%(P〈0.01)。结论:直肠癌术前放疗可使癌组织坏死,癌组织和间质产生纤维变性,降低肿瘤分期,有利于肿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放疗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8例小细胞肺癌并发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试验组患者采取伊立替康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采取放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情况以及治疗后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42%,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1年、2年、3年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放疗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正常SD大鼠不同小肠段对血糖控制改变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将20只SD大鼠按数字表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6只,B组和C组各7只.测各大鼠体质量及尾部静脉血空腹血糖.手术探查小肠全长度,并将其分为三等分,用7b丝线结扎每段肠管的两端,保留正常的肠系膜血液循环.A组向近侧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B组向中间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C组向远侧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注射量均为1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分别测定注射葡萄糖后2 min、15 min、45 min、75 min、120 min尾部静脉血血糖.结果 手术过程中有3只大鼠死亡,A组1只死于失血量过多,B组1只死于麻醉药物中毒(麻醉药物注入血管),C组1只大鼠死于空气栓塞,手术存活率为85%.三组SD大鼠空腹血糖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85±1.26) mmol/L vs (7.76 ± 2.19) mmol/L vs (7.83 ± 1.82) mmol/L, P>0.05].术后2 min B组与A组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90±1.51) mmol/L vs (10.56±1.47) mmol/L, P>0.05];而C组[(7.78±1.56) mmol/L]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min、45 min、75 min、120 min血糖比较,B组均低于A组,C组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向不同段SD大鼠小肠注射葡萄糖的研究结果发现,近段小肠控制血糖效果最差,中间段小肠次之,远段小肠效果最好.从本实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越是靠近末端的小肠,越是有控制血糖水平的能力.不同肠段对血糖控制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胃肠道激素分泌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姜滔  艾平  蒋俊 《中外医疗》2012,31(19):63-64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放疗是否减少局部复发率并延长生存率。方法全部病例采用Mile’s和Dixon术式,并随机分为术前放疗组32例和单纯手术组32例;术前放疗组设盆腔后野和两侧野照射,照射总剂量45Gy,每周5次,每次3Gy,放疗结束后2-3周进行手术。结果术前放疗组32例1/2、1、2年的局部复发率为3.13%、9.38%、18.75%;单纯手术组25例为6.25%、28.13%、37.50%,术前放疗组1、2年的病人生存率为93.7%、87.5%;单纯手术组为46.88%、43.75%、两组1、2年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直肠癌手术前放疗组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且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