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中(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2017年1月至12月间870例住院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真菌G试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β-D-葡聚糖试验的敏感度为73.2%,特异度为88.8%,阳性预测值70.8%,阴性预测值90.0%,(1,3)-β-D-葡聚糖试验与临床诊断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7.65,P 0.01)。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试验方法快速简便,阴性预测值高。较传统真菌培养方法相比,具有取材不受污染,耗时短等优点,建议临床怀疑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时,同时开真菌培养及(1,3)-β-D-葡聚糖试验以提高临床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15例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别在不同临界值情况下计算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两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不同临界值,两实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存在差异,其中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分别以0.5和20×10~3pg/L为临界值时,均得到较好的敏感度(分别为54.5%,63.6%)和特异度(分别为77.9%,69.2%),但阳性预测值较低(分别为20.7%和17.9%),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94.2%和94.7%).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后敏感度提高至90.9%,特异度为52.9%.结论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均可用于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别以0.5和20×10~3pg/L为临界值时可获得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二者联合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在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106年7月疑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541例,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和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其中128例同时留取血液、脑脊液、胸腔或腹腔引流液等体液标本做真菌培养,分析G实验和传统真菌培养的差异。结果在541例患者中G试验阳性标本126例(23.29%),阴性标本415例(76.71%),标本阳性率居前三位的科室为心胸外科、肾病内科、重症医学科。以100.5pg/ml为阴性,151.5pg/ml为阳性阈值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2%和98.2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和98.27%;同时做真菌培养的128例患者中,阳性标本数为12例(9.38%),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4,P0.05)。结论 G实验定量检测1,3-β-D葡聚糖较传统真菌培养简便快速、阳性率和特异性高,可为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合并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372例,根据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草案)(其中G试验不作为诊断标准),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非侵袭性肺真菌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患者分为:确诊(18例),临床诊断(35例),拟诊(70例),将确诊和临床诊断患者作为病例组(5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非侵袭性肺真菌患者作为对照组(249例),分析两组1,3-β-D-葡聚糖的水平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患者的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非侵袭性肺真菌患者(P0.05)。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发现G试验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侵袭肺真菌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3),在1,3-β-D-葡聚糖=93.8 pg/ml时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65(95%置信区间0.56~0.73)、0.87(95%置信区间0.83~0.92)、0.70(95%置信区间0.64~0.81)、0.83(95%置信区间0.79~0.88)。结论 G试验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中(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0例住院患者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真菌G试验)结果.结果:真菌G试验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89.9%,阳性预测值74.8%,阴性预测值91.4%,真菌G试验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25,P<0.01).真菌培养灵敏度为48.9%,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测值71.0%,阴性预测值82.5%,真菌培养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34,P<0.01).结论:真菌G试验的检测方法快速、阴性预示值高.传统的真菌培养耗时长,特异性虽高,但标本取材易受污染.建议临床对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时,同时进行真菌G试验和病原培养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期诊断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108例深部组织真菌感染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并对可疑感染标本进行培养.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5.97±2.94)pg/mL,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99.96±37.04 )pg/mL、(31.27±23.67)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18.49、7.70,P<0.05、P<0.05);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与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11,48,P<0.05).真菌培养法与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对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0%及74.07%,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X2=30.13,P<0.01).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适用于早期诊断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引起的临床深部组织感染,可协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用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侵袭性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1,3-β-D葡聚糖(G试验)联合检测诊断ICU危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ICU危重患者106例作为真菌组,非深部真菌感染者519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PCT和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以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的差异性。结果真菌组血清中PCT和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0.701±0.22) pg/ml和(37.82±18.43)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38±0.12) pg/ml和(14.96±4.37) pg/ml,两者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组血清中PCT阳性检出率为57.5%(61/106),明显低于1,3-β-D葡聚糖阳性检出率[89.6%(9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深部真菌感染危重患者血清中的PCT和1,3-β-D葡聚糖含量均明显高于ICU非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PCT和1,3-β-D葡聚糖联合检测对ICU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 IFI组与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5,P<0.01),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灵敏度(85.7%)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方法的灵敏度(67.9%),且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的阳性检出率(30.9%)也高于真菌培养方法阳性检出率(24.4%)(χ2=2.24,P<0.01),同时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阴性预测值(95.3%)高于真菌培养方法(90.3%)。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可作为早期诊断IFI的检测方法之一,它比真菌培养方法诊断IFI性能更好。当连续监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阴性时,感染IFI的风险较低。但此方法仍存在一定缺点,应结合其他微生物诊断方法,才能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DG]测定(G试验)反应主试剂溶解方式不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北海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肺病科及肿瘤科拟诊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住院患者126例,按照IFI确诊标准分成感染组60例和未感染组66例,比较两组G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5,(20):24-27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水平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呼吸内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19例作为真菌感染组,同期选取肺部细菌感染患者116例作为细菌感染组、健康体检者1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浆(1-3)β-D-葡聚糖(G试验),以真菌培养法作为IPFI的诊断金标准,分析BALF G试验、血浆G试验及联合两者G试验的诊断阳性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真菌感染组BALF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均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BALF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培养阳性99例,真菌培养阴性20例,其中真菌培养阳性者BALF和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分别为(18.45±5.01)ng/L、(90.26±6.25)ng/L;明显高于真菌培养阴性者的(2.03±0.02)ng/L、(77.94±5.01)ng/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1、8.28,P<0.001)。BALF+血浆G试验对IPFI的诊断阳性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独BALF G试验和血浆G试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F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操作简便、快速,且显著提高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阳性率、灵敏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昆明市延安医院临床出现症状疑似真菌感染患者152例,在其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的同时留取血液或痰、中段尿、脓等分泌物标本做真菌培养和涂片分析.有条件时行病理诊断,通过回顾性调查,比较G试验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差异.结果临床或病理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34.7±16.0pg/ml明显高于临界10pg/ml;使用临界值10pg/ml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9%、89.7%、85.7%和72.9%.结论血浆葡聚糖水平用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可靠的临床价值,是一种实用的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以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来诊断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价值。方法以G试验方法定量检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可疑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比较其与真菌培养法的差异。结果 50例可疑深部真菌感染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经真菌培养阳性结果 26例,阳性率为52.0%;血浆1,3-β-D-葡聚糖测法阳性35例,阳性率70.0%,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χ2=7.11,P〈0.05)。深部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为(83.64士31.85)ng/l,健康对照组浓度为(5.097±0.2548)ng/l,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利用G试验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方法简便,结果稳定,阳性率高,可用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1,3-β-D-葡聚糖在非血液标本中对放射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肺癌患者放疗后血液、气道分泌物、胸水中1,3-β-D-葡聚糖(1,3-beta-D-glucan,BG)表达差异。结果不同标本G试验检测结果对放射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诊断效能存在差异。血液标本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均最高;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最优为胸水标本。结论在G试验阳性判断阈值为≥10pg/mL的条件下,胸水和气道分泌物标本的G试验检测结果能够检测肺癌患者放疗后肺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浆(1, 3)-β-D-葡聚糖检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48h以上, 临床确诊均为肺部真菌感染的3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 以33例无真菌感染的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抽取静脉血做(1, 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 将试验结果与病原学诊断结果相比较, 计算G试验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浆(1, 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有32例阳性, 血浆(1, 3)-β-D葡聚糖含量为96.10±12.31pg/ml;对照组患者血浆(1, 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有3例阳性, 血浆(1, 3)-β-D-葡聚糖含量为4.30±1.77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1, 3)-β-D-葡聚糖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性为94.11%、90.90%;血浆(1, 3)-β-D-葡聚糖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为91.43%、93.75%。结论 血浆(1, 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具有快速、可靠等优点, 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及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真菌培养阳性且结合临床确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有82例阳性,阳性率为94.25%,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65.0±21.25 pg/ml,阴性对照组为4.0±1.84 pg/ml。两组数据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具有早期、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优点,可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血浆β-1-3-D-葡聚糖检测(G试验)与真菌培养结果比较,了解β-1-3-D-葡聚糖(G试验)在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查阅我院ICU重症患者和肺病科患者住院病历,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有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留置胃管等疑似肺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169例,对同一时期患者的痰液、肺泡灌洗液进行真菌培养和静脉血G试验。结果痰及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有78例真菌生长(阳性率47.9%),而G试验阳性的有118例(阳性率69.8%)。血浆G试验阳性率远高于真菌培养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6,P0.01)。结论与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相比,G试验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测方法,因操作简便、报告时间较快以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成为肺部真菌感染非常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但在确诊深部真菌感染时仍有必要结合真菌培养结果及胸部影像结果互相结合、互相印证以提高诊断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1-3)β-D-葡聚糖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本院确诊治疗的侵袭性肺部感染患者100例作为感染组,依据病原菌性质分为真菌组42例和细菌组58例,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员30例作为健康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3)β-D-葡聚糖水平(G试验),ROC曲线分析血浆及BALF的G试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血浆、BALF的G试验情况。结果:真菌组患者血浆、BALF的G试验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和细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ALF的G试验以10 ng/L为临界值时,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6.83%、89.73%、84.59%;血浆G试验以20 ng/L为临界值时,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47%、91.68%、84.43%;两者联合时,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92%、96.41%、93.28%。在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比较,BALF的G试验血浆G试验两者联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及BALF的G试验水平变化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有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具有更为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新生儿早期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疑似IPFI新生儿260例作为真菌感染组,选取同期本院117例细菌感染新生儿作为细菌感染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新生儿54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进行G试验,比较三组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以真菌培养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IPFI与非IPFI患儿的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分析G试验在IPFI新生儿早期筛查中的价值。结果: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均高于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P0.05)。真菌感染组中,IPFI患儿214例,非IPFI患儿46例。IPFI患儿的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高于非IPFI患儿(P0.05)。214例IPFI患儿致病菌均为念珠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比较高。G试验对IPFI诊断的敏感度为88.32%、准确度为88.08%、特异度为86.96%。结论:G试验在IPFI新生儿早期筛查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对IPFI的早期预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1,3)-β-D glucan,BG]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临床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抽血作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同一时间抽取患者血液和留取患者的痰或中段尿标本进行真菌培养。结果:血浆(1,3)-β-D-葡聚糖的阳性率66.0%,真菌培养阳性率5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比真菌培养更早、更灵敏地反映深部真菌的早期感染。  相似文献   

20.
杨军  廖志勇 《吉林医学》2013,34(15):2863-2864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对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疑似真菌感染新生儿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清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比较其与真菌培养法的差异。结果:46例可疑深部真菌感染新生儿,真菌培养法20例阳性,阳性率为43.5%;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28例,阳性率为60.9%,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法检出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χ2=8.0000,P=0.0047)。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6.46±23.68)pg/ml与(38.24±19.35)pg/ml;F=117.8,P=0.0000),而且培养阳性组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亦明显高于培养阴性组(t=-5.5375,P=0.0000)。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是一种早期、快速诊断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