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体外对黑素瘤细胞A375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研究。方法0.5、1、2、4 mg/L丹参酮ⅡA作用黑素瘤A375细胞24、48、72 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A375细胞的增殖活性。1、2、4 mg/L丹参酮ⅡA作用黑素瘤A375细胞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自噬小体的数量,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蛋白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激酶1(p70S6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分析显示,0.5、1、2和4 mg/L丹参酮ⅡA分别作用黑素瘤A375细胞24、48、72 h,均能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能力,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F=2564.12、1235.25,均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1、2和4 mg/L丹参酮ⅡA作用A375细胞48 h后,细胞内自噬小体比例分别为6.91%±0.35%、13.11%±0.73%、25.51%±0.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1%±0.0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印迹显示,1、2和4 mg/L丹参酮ⅡA作用A375细胞48 h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表达水平随丹参酮ⅡA浓度增加而升高,各丹参酮Ⅱ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PI3K?Akt?mTOR?p70S6K1信号通路中PI3K、p?Akt、p?mTOR和p?p70S6K1蛋白表达随丹参酮ⅡA浓度增加而下降,各丹参酮Ⅱ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P13K?Akt?mTOR?p70S6K1信号通路,促进黑素瘤细胞发生自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Ⅰ(PolyphylinⅠ,PPⅠ)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确定PPⅠ诱导的细胞自噬与其促进A375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PPⅠ处理A375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检测PPⅠ对人黑素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观察细胞内自噬标志分子LC3的分布与表达来确定PPⅠ对自噬的诱导作用;采用氯喹抑制细胞自噬后,观察PPⅠ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PPⅠ能抑制A375细胞增殖活力;PPⅠ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活化并促进了A375细胞内Bax和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抑制Bcl-2表达,诱导人黑素瘤细胞发生凋亡;PPⅠ促进了A375细胞LC-Ⅱ/LC-Ⅰ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的升高,下调了p62蛋白的水平,促进了细胞自噬;PI3K/Akt/mTOR通路活化剂IGF-1处理A375细胞后抑制了PPⅠ的上述作用;PPⅠ与自噬抑制剂氯喹联用后,A375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弱。结论 PPⅠ能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与自噬,抑制自噬减少了PPⅠ诱导的人黑素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建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自噬水平改变对与之共培养的A375细胞的体系,进一步明确TAMs自噬在调控A375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迁移侵袭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用PMA和IL-4相继作用于人单核细胞THP-1 72 h诱导其成M2型,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检测鉴定M2表面CD68、CD204、CD206等标志性分子表达情况,鉴定TAMs极化效率。用自噬调节剂雷帕霉素干预TAMs(M2) 24 h,去除自噬调节药物的干预48 h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方法以及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LC3-Ⅱ和Beclin-1表达,确定药物干预后的TAMs自噬水平。将雷帕霉素干预后的TAMs与人黑素瘤A375细胞进行非接触共培养,48 h后加入不同浓度TanⅡA 1 mg/L(低浓度)组、4 mg/L(高浓度)组,继续培养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A375细胞EMT相关因子的表达,并通过transwell检测A375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结果 人单核细胞THP-1经PMA和IL-4先后作用共72 h后,细胞状态由半悬浮变为贴壁,经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2表面CD68、CD204、CD206的表达较M0组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自噬调节剂雷帕霉素干预TAMs 24 h后,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显示,LC3-Ⅱ及Beclin-1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AMs和A375细胞非接触共培养48 h后,不同浓度的TanⅡA作用于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相对于空白组,TanⅡA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Beclin1、LC3-Ⅱ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N-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TanⅡA低浓度组和TanⅡA高浓度组处理后的A375细胞,其迁移、侵袭能力均有所下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雷帕霉素可以诱导TAMs发生自噬,TanⅡA可以抑制自噬TAMs与之共培养的黑素瘤A375细胞的EMT过程,从而抑制其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依巴斯汀对人黑素瘤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黑素瘤细胞A375和M14,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IC50;利用mCherry-EGFP-LC3B双荧光指示系统检测自噬流;采用Western blot验证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及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依巴斯汀可显著抑制人黑素瘤细胞的活力;依巴斯汀明显诱导人黑素瘤细胞中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的产生;依巴斯汀显著上调人黑素瘤细胞中LC3-Ⅱ/Ⅰ的比值以及Beclin1的表达,同时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降低p-AKT/AKT和p-mTOR/mTOR。结论:依巴斯汀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诱导人黑素瘤细胞自噬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黑素瘤A375细胞CXCR7及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黑素瘤A375细胞,经4组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0,1,2,4mg/L)作用后,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VEGF浓度,Real time-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其对CXCR7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处理黑素瘤A375细胞48h后,培养液中VEGF浓度随丹参酮Ⅱ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CXCR7及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随丹参酮Ⅱ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黑素瘤肿瘤细胞内VEGF及CXCR7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提示丹参酮ⅡA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黑素瘤A375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黑素瘤A375细胞,经1、2、4mg/L丹参酮ⅡA处理48 h后,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分别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A375细胞CXCR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2、4 mg/L丹参酮ⅡA处理A375细胞48 h后,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显示,每高倍(×200)视野下迁移穿过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分别为71.00±4.00、51.00±2.00、37.00±3.61,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细胞迁移数分别为301±3.00、253.00±3.61、126.00±7.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5.33±6.51、332.00±6.24,均P<0.05),且丹参酮ⅡA对A37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随丹参酮ⅡA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显示,1、2、4 mg/L丹参酮ⅡA组CXCR7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0.04、0.44±0.02、0.31±0.0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73±0.015、0.416±0.011、0.260±0.05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02、0.9000±0.010,均P<0.05),且丹参酮ⅡA对A375细胞CXCR7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能力随丹参酮ⅡA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均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可通过下调CXCR7表达抑制黑素瘤A375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成的维A酸CD437与阿维A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周期阻滞作用及对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CD437及阿维A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药物诱导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细胞爬片SABC免疫细胞化学分析两种药物对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干预24h后,10-5mol/L维A酸CD437和阿维A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抑制率(PIR)和凋亡率分别为58.6%和43.25%,28.03%和17.13%(P<0.05),CD437促A375细胞G0/G1期阻滞,而阿维A无此作用;两药均上调A375细胞Bax蛋白表达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但CD437组与阿维A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阿维A相比较,CD437更有效抑制人黑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及更明显的凋亡诱导和G0/G1期阻滞作用;在辅助治疗黑素瘤方面,CD437比阿维A可能更具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eclin1的过表达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自噬及EMT过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只转染试剂,无质粒)、NC组(转染空质粒)、转染组(转染携带Beclin1质粒),3组细胞分别接种于3组裸鼠皮下,观察成瘤后21 d各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Beclin1、LC3Ⅱ、Vimentin、N-cadherin和E-cadheir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3组接种A375细胞的裸鼠成瘤率100%,转染组肿瘤生长速度低于空白组和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空白组与NC组比较,各基因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空白组与NC组,转染组Beclin1、LC3Ⅱ和E-cadherin的mRNA表达均升高,Vimentin和N-cadherin的mRNA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空白组与NC组比较,各基因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空白组与NC组,转染组Beclin1、LC3Ⅱ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eclin1的过表达可促进黑色素瘤细胞发生自噬,并抑制其EMT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elecoxib(塞来考昔)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诱导和周期阻滞作用及对A375细胞表达Cox-2和分泌型MMP-1蛋白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Celecoxib对A37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诱导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作用;细胞爬片SABC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elecoxib对A375细胞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法分析Celecoxib对A375细胞分泌型MM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80μmol/L的Celecoxib明显抑制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凋亡率35.91%)和G2/M期阻滞,减少A375细胞表达Cox-2蛋白和分泌型MMP-1蛋白。结论人黑素瘤A375细胞表达Cox-2蛋白和MMP-1蛋白,Celecoxib是一种有潜力的抑制黑素瘤增殖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人PKCI-1/HINT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在人黑素瘤A375细胞株中的表达并检测其对A375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 以人黑素瘤细胞A375的总RNA为模板,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PKCI-1/HINT1基因序列,将PKCI-1/HINT1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CDNA3.1(+)-PKCI-1/HINT1重组体.将PCDNA3.1(+)-PKCI-1/HINT1表达载体瞬时转染黑素瘤A375细胞,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PKCI-1/HINT1在细胞内的表达,并以PCDNA3.1(+)空载体转染细胞作为相应对照组.噻唑蓝(MTT)检测PKCI-1/HINT1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变化,Hoeche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GFP-LC3)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PKCI-1/HINT1对细胞自噬的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PKCI-1/HINT1对细胞内caspase 3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CDNA3.1 (+)-PKCI-1/HINT1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成功,并能够在细胞内有效表达.MTT检测发现PKCI-1/HINT1能够明显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与PCDNA3.1(+)对照组相比,在48 h,72 h及96 hPCDNA3.1 (+)-PKCI-1/HINT1组活细胞数分别减少17.0%,25.6%、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oechest 33258染色显示PKCI-1/HINT1可促进A375细胞内凋亡小体形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PKCI-1/HINT1的过表达可使A375细胞内GFP-LC3B的点状聚集增加.Western印迹发现,PKCI-1/HINT1可促进细胞内caspase 3及beclin1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PKCI-1/HINT1并在细胞内有效表达PKCI-1/HINT1.PKCI-1/HINT1的高表达可以抑制A375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同时可引发A375细胞的自噬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楼提取物单体重楼皂苷Ⅱ在体外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375人黑素瘤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重楼皂苷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IC50值;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重楼皂苷Ⅱ干预后A375人黑素瘤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重楼皂苷Ⅱ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4h的IC50值为12.04μmol/L。重楼皂苷Ⅱ对人A37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另外重楼皂苷Ⅱ引起A375黑素瘤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重楼皂苷Ⅱ对A375人黑素瘤有潜在的抗癌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黑素瘤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NHERF1)及β联蛋白在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印迹法对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及黑素细胞中NHERF1及β联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使用MTT法对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及黑素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NHERF1及β联蛋白在黑素细胞中同时表现为细胞膜阳性表达,而在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中均出现膜表达的缺失,同时呈现不同程度的胞质和(或)胞核阳性表达。在3株黑素瘤细胞系中,MV3细胞中的NHERF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仅呈少部分胞质弱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HERF1的mRNA表达水平最低,免疫印迹法中未见NHERF1蛋白表达条带,而其在MTT法中检测到的增殖速度最快,明显高于另外两株细胞。A375细胞中的NHERF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胞质及胞核的强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HERF1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免疫印迹法中可见NHERF1蛋白最强阳性表达,而其增殖速度却慢于MV3细胞。β联蛋白在MV3细胞中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细胞质及细胞核的强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免疫印迹法检测到蛋白最强阳性表达;而A375细胞及M14细胞中,β联蛋白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相对弱的细胞质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较低;免疫印迹法中的蛋白表达较MV3中的表达低。结论 黑素瘤细胞胞质中NHERF1表达量可能与细胞的增殖速度相关,NHERF1在黑素瘤细胞中表达程度越低细胞增殖越快。黑素瘤细胞中的NHERF1与β联蛋白存在着差异性表达。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 β连环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典自噬诱导剂西罗莫司和饥饿处理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431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A431细胞和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分为对照组(单纯DMEM培养基处理)、二甲基亚砜(DMSO)组、20 nmol/L西罗莫司组、80 nmol/L西罗莫司组、平衡盐溶液(EBSS)组。作用4 h后,Western印迹检测A431细胞和HeLa细胞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A/3B(LC3A/B)、重组人γ?氨基丁酸受体相关蛋白(GABARAP)的表达水平。吖啶橙染色分析细胞自噬体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对照组与DMSO组A431细胞中LC3A/B?Ⅱ与LC3 A/B?Ⅰ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 nmol/L西罗莫司组、80 nmol/L西罗莫司组、EBSS组LC3 A/B?Ⅱ与LC3 A/B?Ⅰ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eLa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与A431细胞类似。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HeLa细胞中LC3A/B?Ⅰ与GABARAP表达呈正相关(r = 0.869,95% CI:0.807 ~ 0.999,P = 0.051),LC3A/B?Ⅱ与GABARAP表达呈负相关(r = -0.742,95% CI:-0.982 ~ 0.406,P = 0.042);A431细胞中LC3A/B?Ⅰ与GABARAP表达亦呈正相关(r = 0.837,95% CI:-0.173 ~ 0.989,P = 0.037),LC3A/B?Ⅱ与GABARAP表达呈负相关(r = -0.684,95% CI:-0.977 ~ 0.500,P = 0.047)。吖啶橙染色显示,A431细胞自噬阳性细胞比例在西罗莫司组(23.750% ± 0.260%)与EBSS组(32.450% ± 0.488%)同样高于对照组(15.987% ± 0.242%,均P < 0.05);HeLa细胞自噬阳性细胞比例在西罗莫司组(33.307% ± 0.715%)和EBSS组(66.097% ± 1.141%)高于对照组(14.117% ± 0.295%,均P < 0.05)。结论 经典自噬诱导剂西罗莫司和饥饿能够上调A431细胞的自噬水平, GABARAP蛋白可能与LC3A/B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NHERF1)及B联蛋白在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印迹法对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及黑素细胞中NHERF1及13联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使用MTr法对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及黑素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NHERF1及β联蛋白在黑素细胞中同时表现为细胞膜阳性表达,而在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中均出现膜表达的缺失,同时呈现不同程度的胞质和(或)胞核阳性表达。在3株黑素瘤细胞系中,MV3细胞中的NHERF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仅呈少部分胞质弱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HERF1的mRNA表达水平最低,免疫印迹法中未见NHERF1蛋白表达条带,而其在MTT法中检钡4到的增殖速度最快,明显高于另外两株细胞。A375细胞中的NHERF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胞质及胞核的强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HERF1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免疫印迹法中可见NHERF1蛋白最强阳性表达,而其增殖速度却慢于MV3细胞。β联蛋白在MV3细胞中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细胞质及细胞核的强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免疫印迹法检测到蛋白最强阳性表达;而A375细胞及M14细胞中,β联蛋白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相对弱的细胞质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较低;免疫印迹法中的蛋白表达较MV3中的表达低。结论黑素瘤细胞胞质中NHERF1表达量可能与细胞的增殖速度相关,NHERF1在黑素瘤细胞中表达程度越低细胞增殖越快。黑素瘤细胞中的NHERF1与β联蛋白存在着差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miRNA-21对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90 nmol/L miRNA-21抑制剂,经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转染A375细胞系;用RT-PCR检测A375细胞BRAF和p27基因mRNA表达;蛋白印迹检测A375细胞BRAF和p27蛋白表达。结果:经转染miRNA-21抑制剂的A375细胞中BRAF和p27基因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BRAF蛋白表达下降了31%,p27蛋白表达上升了48%。结论:miRNA-21可能在转录后水平间接调控BRAF和p27基因表达而促进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增殖。  相似文献   

16.
姜黄素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姜黄素抑制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黑素瘤A375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姜黄素可使A375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变圆;姜黄素对人A375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nnexin V/PI双染法证实姜黄素可以诱导A375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姜黄素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7.
携带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诱导黑素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携带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IL-24)诱导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PCR方法鉴定ZD55-IL-24,并大量扩增、纯化和病毒滴度测定。将ZD55-IL-24感染人黑素瘤A375细胞。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毒性,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Western印迹检测溶瘤腺病毒E1A、IL-24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PCR鉴定表明ZD55-IL-24包含IL-24基因且没有野生型腺病毒污染;结晶紫染色结果表明ZD55-IL-24对A375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效应。MTT法结果显示,ZD55-IL-24对A37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效应。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ZD55-IL-24能在A375细胞内高效表达E1A、IL-24基因。结论 溶瘤腺病毒ZD55-IL-24能携带IL-24基因在黑素瘤A375细胞中高效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菌丝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自噬流的影响。方法 白念珠菌菌丝分别体外诱导BMDM细胞0.5、4、12 h,以不加菌丝处理的0 h组作为对照,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时间点自噬关键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向LC3-Ⅱ的转换及磷酸化雷帕霉素机制性靶蛋白(p-mTOR)的表达。白念珠菌菌丝分别联合4种溶酶体阻断剂,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64d + 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巴弗洛霉素-A1(BAF-A1)、氯化铵及氯喹,体外诱导小鼠BMDM细胞4、12 h,观察白念珠菌菌丝对BMDM细胞基础自噬流的影响。统计分析采用非配对t检验、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 白念珠菌菌丝体外处理小鼠BMDM 0.5、4和12 h后,与0 h组(0.983 ± 0.030)相比,LC3-Ⅰ向LC3-Ⅱ转换均增加(1.254 ± 0.118、1.629 ± 0.391、1.598 ± 0.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75、2.856、2.804,均P < 0.05),但各组p-mTOR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白念珠菌菌丝联合E-64d + pepstatin体外处理BMDM细胞4和12 h后,LC3-Ⅱ的蓄积水平较E-64d + pepstatin单独处理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3.691、6.648,均P < 0.05)。与相应溶酶体阻断剂组相比,白念珠菌菌丝联合BAF-A1、氯化铵或氯喹4和12 h后,LC3-Ⅱ的蓄积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 < 0.05)。结论 白念珠菌菌丝体外诱导可增加小鼠BMDM细胞基础自噬流中LC3-Ⅰ向LC3-Ⅱ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1,LRP1)与黑素瘤转移的关系。方法沉默黑素瘤细胞A375的LRP1基因,测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组织芯片上正常皮肤组织和黑素瘤皮肤组织的LR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黑素瘤A375细胞中沉默LRP1基因后,黑素瘤A375细胞的迁移能力和转移能力减弱;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LRP1蛋白在黑素瘤皮肤组织中相对于正常皮肤组织表达增高。结论 LRP1蛋白可以促进黑素瘤A375细胞的转移;LRP1蛋白可能成为黑素瘤潜在的肿瘤标记物以及黑素瘤诊断治疗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血管紧张素Ⅱ(AngⅡ)2L其特异性受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表达的影响.方法 放免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人恶黑细胞株A37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Ⅱ表达水平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细胞AT1R表达的影响.结果 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后,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后,AT1R在A375细胞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参与对恶性黑素瘤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控.其调控机制不是通过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效应,而是通过抑制AT1R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