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川崎病(KD)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并了解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KD患儿cTnI的影响.方法检测与比较KD组(59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的血清cTnI含量;并对KD组中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两组患儿早期cTnI含量进行回顾分析与比较;对早期能否及时应用IVIG治疗的患儿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KD组血清cTnI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01).(2)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KD组早期cTnI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KD组,两者差异显著(P<0.001).(3)早期应用IVIG治疗的KD患儿cTnI含量下降显著(P<0.001),且这部分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8%,而早期未能应用IVIG治疗的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0.6%.结论cTnI是一项诊断KD患儿急性心肌损伤的有价值的方法,并可为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减少心血管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川崎病(KD)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并了解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KD患儿cTnI的影响。方法检测与比较KD组(59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的血清cTnI含量;并对KD组中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两组患儿早期cTnI含量进行回顾分析与比较;对早期能否及时应用IVIG治疗的患儿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KD组血清cTnI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01)。(2)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KD组早期cTnI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KD组,两者差异显著(P<0.001)。(3)早期应用IVIG治疗的KD患儿cTnI含量下降显著(P<0.001),且这部分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8%,而早期未能应用IVIG治疗的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0.6%。结论cTnI是一项诊断KD患儿急性心肌损伤的有价值的方法,并可为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减少心血管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血沉(ES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川崎病(KD)患儿发生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21年11月确诊的120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其是否发生冠脉病变分为观察组(KD合并冠脉病变)、对照组(KD病变患儿), 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清ALB、ESR、PLR、NLR值, 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诊断KD患儿并发冠脉病变的价值, 并分析不同冠脉病变程度的KD患儿血清ALB、ESR、PLR、NLR水平。结果 60例KD合并冠脉病变患儿的冠脉病变主要表现为左冠脉主干及左前降支增宽[56.67%(34/60)]、左右冠脉主干及左前降支增宽[20.00%(12/60)]、左前降支增宽[16.67%(10/60)]、左冠脉主干增宽[11.67%(7/60)]。观察组血清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ES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PLR、NLR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A...  相似文献   

4.
32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方法:对32例不完全KD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发热,仅具备川崎病2条主要临床表现14例(43.8%),具备川崎病3条主要临床表现10例(31.3%),具备4条主要临床表现8例(25.0%),外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升高(CRP),血沉增快,8例冠状动脉扩张。结论:对持续发热大于5天,具有2条以上诊断指标,同时具备外周血WBC、PLT、CRP及血沉增高或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提示川崎病,对于疑似病例也应早期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应用,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普通型伴发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手足口病普通型伴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抗炎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在常规抗炎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退热起效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9.77%;观察组患儿痊愈15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退热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足口病普通型伴发热患儿联合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方案,能够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能够缩短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快速退热,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足浴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的发热患儿90例,对患儿采取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分组,每组45例,患儿临床诊断西医均符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医符合小儿外感发热的诊断,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抗炎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加贴退热贴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中药足浴治疗,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指标原则》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小时后,观察组患儿体温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患儿,在治疗36小时后,观察组患儿体温已经恢复正常,对照组患儿体温有所升高,两组患儿体温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外感发热可应用中药足浴治疗,在短时间内可取得较好的退热效果,并可减少退热药的使用次数,并且无药物副作用,有利于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7.
薛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29-1230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IVIG)在治疗川崎病(KD)中的作用。方法:选用52例KD患儿静注IVIG(治疗组),40例KD患儿未用IVIG(常规组)。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短于常规组,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结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阻止KD病情发展,缩短疗程,减少CAD发生率。在使用IVIG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输入时间和速度,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全身状况。  相似文献   

8.
郑雪辉  章幽芳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647-1649
目的 总结<6月龄婴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KD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本院住院32例<6月龄KD患儿临床资料,并选1~5岁32例KD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及诊疗情况.结果 <6月龄婴儿组较1~5岁组草莓舌发生率低,皮疹出现时间晚,卡痕红肿发生率高,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高,发热持续时间长,首次使用IVIG有效率低.结论 <6月龄婴儿KD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其持续发热无KD临床表现,应寻找炎症反应证据及动态观察冠脉是否存在病变,以利早期诊治,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病理进程中患儿血清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KD病理机制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病院收治的住院KD患儿30例为KD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30例).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将KD组患儿分为KD冠状动脉损伤(KD-CAL)组(12例)与KD非冠状动脉损伤(KD-NCAL)组(18例);根据KD病理变化,将KD组患儿分为病程在1~9天时的KD急性期组与病程在10~31天时的KD缓和期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HSP27和HSP70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KD急性期组、KD缓和期组及对照组的血清HSP27和HSP7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7、7.65,P<0.05);KD急性期组分别与KD缓和期组及对照组的血清HSP27和HSP7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23、14.32、16.72、13.75,P<0.05);KD缓和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HSP27和HSP7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36、13.75,P<0.05).KD-CAL组急性期与KD-NCAL组急性期的血清HSP27和HSP7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34、14.65,P<0.05);KD-CAL组缓和期与KD-NCAL组缓和期的血清HSP27和HSP7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3、13.72,P<0.05).结论 KD急性期患儿血清中HSP27和HSP70水平显著增高,其均在KD急性期抑制了血管炎性反应;KD缓和期患儿血清HSP27和HSP70水平持续较高,其对血管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可以维持至病程的缓和期.KD-NCAL组患儿血清HSP27和HSP70水平较KD-CAL组明显升高,其在KD冠状动脉病变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兴珍  田向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217-521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治疗组选择本院确诊KD患儿34例,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14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20例;正常对照组选择年龄相仿的门诊体检健康儿童l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KD患儿经IVIG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结果:KD患儿治疗前急性期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比较,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清TNF-α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经IVIG治疗后KD患儿恢复期血清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TNF-α水平在KD患儿急性期、尤其有冠状动脉损伤时明显升高;血清TNF-α可能参与KD冠状动脉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发烧、痉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8例和杭州市儿童医院2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48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路径救治,观察组在对照组救治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就诊时、首次治疗后1 h、3 h、6 h体温及Ashworth痉挛等级的变化,恢复正常体温和痉挛等级为0级的时间。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高热惊厥复发率并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发作持续时间、入组时体温、意识、抽搐评分、痉挛评分、家族病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1 h、3 h、6 h时体温、Ashworth痉挛等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1 h、3 h、6 h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Ashworth痉挛等级0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痉挛等级为0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完成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收集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苯巴比妥可有效缩短患儿体温及痉挛恢复正常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对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细胞因子/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指标变化,并探讨其对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KD合并MP感染患儿102例为KD合并MP组,根据心脏彩超有无CAL分为CAL组和无CAL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KD患儿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P65、NF-κB/P50、NF-κB抑制蛋白(IκBα)以及IκB激酶(IKK)β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KD合并MP感染患儿CAL的相关性,评估各指标诊断KD合并MP感染患儿CAL的效能。结果 KD合并MP组患儿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P<0.001),IL-17、IL-1β、TNF-α、NF-κB/P65、NF-κB/P50、IκBα以及IKKβ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P<0.001);CAL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无CAL组(P<0.001),IL-17、IL-1β、T...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激素序贯疗法治疗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宝鸡高新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IVIG+甲泼尼龙(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IVIG+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用药后热程和住院时间,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随访期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WBC计数和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WBC计数,PLT计数,血清CRP、ALB、ALT水平均显著改善(均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热程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激素序贯疗法治疗IVIG无反应型KD患儿,可促进临床症状消失,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与川崎病(KD)预后的关系。方法:选自2005年5月~2010年5月于该院儿科诊治的、发热7天以内的KD患儿,共271例,均符合第3届国际川崎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将271例KD患儿分为重症感染组和非重症感染组〔参照小儿危重症评分法(草案)〕。重症感染组73例,包括重症肺炎44例(其中17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滴度≥1∶160),病毒性脑炎20例,败血症9例。非重症感染组198例。结果:重症感染组年龄<1岁的人数与非重症感染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性别为男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血小板<350×109/L、血沉>60 mm/h,C-反应蛋白>45 mg/L人数明显高于非重症感染组(P<0.05);而红细胞压积<0.35、血清清蛋白<35 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36 h后,重症感染组热退例数少于非重症感染组(χ2=13.155,P<0.05);1个月内存在冠状动脉(冠脉)扩张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0,P>0.05);6个月后残留冠脉扩张者,重症感染组高于非重症感染组(χ2=4.595,P<0.05)。结论:①重症感染患儿其冠脉病变危险因素的几率较高,提示重症感染可作为KD预后不良的早期指标之一。②KD合并重症感染患儿对IVIG治疗反应较差,并易发生冠脉扩张。因此,对KD合并重症感染患儿应提高认识,及早治疗,警惕其发生冠脉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中抽取4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小儿推拿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95.00%/80.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体温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0.5h、1.0h、1.5h,观察组患儿体温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 0.05)。结论:小儿推拿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效果更为显著,在治疗外感发热患儿时可积极运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水平与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KD患儿作为KD组,5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CAL将KD患儿分为CAL组(16例)和非CAL组(76例)。检测各组血清SDC-1、CTRP1水平,分析SDC-1与CTRP1的相关性,以及SDC-1、CTRP1与KD合并CAL的关系,判断SDC-1、CTRP1诊断KD患儿发生CAL的价值。结果 KD组血清SDC-1、CTR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953、26.649,P<0.05),CAL组血清SDC-1、CTRP1水平均高于非CAL组(t值分别为3.763、4.200,P<0.05)。KD患儿血清SDC-1水平与CTRP1呈正相关(r=0.597,P<0.05)。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开始时间≥10d、IVIG无应答、高SDC-1、高CTRP1是KD合并CAL的危险因素,OR及其95%CI值分别为:10.549(3.3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肾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64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肾脏损伤患儿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除常规治疗外,两组患儿均给予地塞米松5天,治疗组加用IVIG 0.5g/(kg.d),连用3天,检测两组的相应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①至入院后第15天统计,治疗组治愈病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008,P<0.05)。②第10天时治疗组胸片和尿常规有较大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164,4.791,P<0.05)。第15天时临床症状和尿常规转为正常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692,5.316,P<0.05)。③两组患儿的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第5天时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测定值第5天、第10天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8,2.364,P<0.05)。结论:IVIG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肾脏损害能显著减轻组织破坏,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不同时间血液常规指标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判断预后的客观依据。 【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KD患儿48例,冠状动脉损害组18例,冠状动脉正常组30例,2组按入院当日或次日,入院1周、2周分别检测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细胞压积(H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对比。 【结果】 冠状动脉损害组、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在入院当日或次日分别检测WBC、PLT、CRP、ESR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周、2周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当日或次日,入院1周、2周分别检测Hb,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在入院当日或次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1周、2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0.05)。 【结论】 WBC、PLT、CRP、ESR可作为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指标之一,HCT的变化是评价KD患儿危险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与川崎病(KD)急性期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KD急性期患儿126例,设为观察组,再依据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分为冠脉损伤组(CAI)32例和无冠脉损伤组(NCAI) 94例;选取体检健康儿童5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入院次日、恢复期治愈后检测血浆D-D、CRP,超声检测冠状动脉;对照组仅于体检当日检测血浆D-D、CRP,分析结果与相关性.结果:KD患儿血浆D-D、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AI组患几血浆D-D、CRP水平均高于NCAI组;恢复期CAI组和NCAI组血浆D-D、CRP水平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但CAI组血浆D-D、CRP水平仍高于NCA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AI组患儿血浆D-D、CRP水平与冠脉内径变化率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炎症反应、凝血/纤溶系统活性失衡等可能均参与了KD的发生发展,急性期患儿血浆D-D、CRP水平较高,且与病变呈趋势一致的动态变化,与冠状动脉损伤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郦江英  陈丹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253-5254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诸暨市红十字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7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儿采取思密达及常规补液治疗,观察组38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用于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可起到显著的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