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身抗体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诊断指标,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价值。但自身抗体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认真面对和逐步解决。当前自身抗体临床检验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手工操作主观性强,检验质量有待提高;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之间缺少沟通,临床医生对自身抗体检测技术和结果的认识不够;新技术、新方法引入临床的必要性和复杂性等。本文初步探讨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并预测了自身抗体临床检验未来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2.
自身抗体检测的应用与质量保障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每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都伴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患者血液中存在高效价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病的特点之一,也是临床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依据,自身抗体检测在判断疾病的活动程度、观察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和预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些血管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一种自身抗体的存在不能作为确诊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惟一标准。对自身抗体的检测及结果运用,必须与临床资料一起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身抗体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抗体筛选新技术的应用,更多种类的自身抗体被发现,其应用范围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外,已扩展至神经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生殖及移植等领域。目前,自身抗体检测仍存在试剂参比溯源、检测过程一致性、结果同质互认等问题。制订试剂溯源及标准化操作规范将会引导自身抗体检测向自动化、微量化、智能化、高敏感、高通量的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4.
因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称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有40余种疾病被归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按疾病累及器官组织的范围将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非器官特异性和器官特异性两大类。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表达与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于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通常在疾病初期即可查及,该抗体可伴随整个疾病过程。这些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自身抗体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标志物。有些自身抗体检测已纳入疾病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曾东良  姜焕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9):1262-1263,1266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临床症状出现前数月或数年即呈现自身抗体为特征的慢性病,可见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也存在着“潜伏期”转化为症状明显性疾病的问题,在这种转化中宿主免疫反应相互作用中的某些因素发生了改变。参与这种相互作用和变化的可能因素有自身抗体与其靶抗原的亲和力、自身抗体滴度、可改变免疫反应的其他自身抗体的存在以及其他因素,如基因、激素、感染等。  相似文献   

6.
IgG4自身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IgG4-AID)是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总称, 包括膜性肾病、天疱疮和重症肌无力等。该病主要特征是患者存在IgG4亚类抗原特异性自身抗体。目前发现了多种IgG4-AID相关自身抗原, 其主要存在于肾脏、皮肤、中枢以及外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或血管系统等部位。相比IgG型自身抗体, IgG4型自身抗体对部分IgG4-AID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IgG4型自身抗体在IgG4-AI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免疫监测是免疫检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从细胞到生物分子等多种指标.在此重点讨论3个问题:首先,T淋巴细胞是所有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对其进行检测,对了解免疫相关疾病非常重要.在临床检验中应根据实验室条件(如流式细胞仪)和检测目的 (如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数量或功能)选择不同方法.其次,自身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指标;有些自身抗体甚至可预测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肿瘤患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有可能对肿瘤诊断、治疗肿瘤靶分子的筛选提供帮助.另外,检测细胞因子是了解疾病免疫学机制的重要途径;细胞因子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活动程度,但不具有器官或组织特异性;应加强细胞因子检测的质量控制,以提高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质量.  相似文献   

8.
蛋白芯片技术在检测自身抗体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蛋白芯片技术对自身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在1张芯片上同时检测8项自身抗体),对21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并与免疫印迹法比较。结果检测抗Rib-P以蛋白芯片法的敏感性高于免疫印迹法(P〈0.05),检测抗-SSB以蛋白芯片法的敏感性低于免疫印迹法(P〈0.05),而抗-dsDNA、抗-Smith、抗-RNP、抗-SSA、抗Scl-70、抗J0-1的敏感性与免疫印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8项抗体的特异性均为100%。结论蛋白芯片法可同时检测8项自身抗体,操作方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之一,是检测出疾病特异性或相关性自身抗体^[1]。这些抗体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可提取的核抗原抗体(抗ENA)谱。及时准确地检测到这些自身抗体,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提供了重要依据。笔者对12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了ANA、抗dS-DNA、抗ENA谱检测,对3个项目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其在临床诊断及应用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尹培达  刘亚光 《新医学》1994,25(9):491-492,490
风湿性疾病第四讲 自身抗体在风湿病中的临床意义(1)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尹培达,刘亚光在风湿病中有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测定这些自身抗体不仅能了解其发病机制,而且对疾病的诊断和活动性及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疾病相关自身抗体是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重要实验室指标,还可以用于疾病治疗反应的监测和疾病预后判断.但是,自身抗体存在显著异质性、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的一致性及标准化程度不理想等因素,因而导致自身抗体检测在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检测结果解释也存在不少困难.寻求新的可用于临床诊断的自身抗体,建立自动化综合检测平台,并进行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实施规范的大样本临床评估等是今后自身抗体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血清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的检测法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血清抗S100B蛋白自身抗体的方法,探讨抗S100B自身抗体对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意义。方法 用间接ELISA检测112例健康人及101例精神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抗S100B自身抗体。结果 建立的ELISA有较高的特异性。批内与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6%和12.1%。抗S100B自身抗体阳性率,癫痫为46.67%(14/30),多发性硬化为45.83%(11/24),帕金森病为63.64%(14/22),抑郁症为40.0%(12/25)。结论 该法可有效地检测抗S100B自身抗体;某些精神病患者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抗S100B自身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3.
自身抗体是一类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通过参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成分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导致机体损伤,诱发疾病。近年来,自身抗体诊断技术持续发展,一方面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 ID )及其并发症的诊断、预后评估方面逐渐体现出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作为A ID风险预测指标,对健康人群或者有遗传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进行预测评估。然而自身抗体检测在临床应用发展面临瓶颈,包括检测方法学、评价研究标准化、诊断策略及质量管理、检测结果解释等方面。本文就当前自身抗体诊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逐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人血清中脑自身抗体改变. 方法用 3月龄 Wistar大白鼠脑组织冷冻切片作固定抗原,用 FITC-山羊抗人多价免疫球蛋白与人血清标本中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判断人血清脑自身反应抗体阳性反应. 结果无神经系统疾病老年人血清脑自身抗体阳性率(++ 36.8% ; + 52.6%)均显著高于年轻人 (++ 0; +10.5% ; 均为 P< 0.01). 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在即使无神经系统疾病老年人血清中脑自身反应抗体也明显增高.提示脑自身反应抗体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人血清中脑自身抗体改变.方法用 3月龄 Wistar大白鼠脑组织冷冻切片作固定抗原,用 FITC-山羊抗人多价免疫球蛋白与人血清标本中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判断人血清脑自身反应抗体阳性反应.结果无神经系统疾病老年人血清脑自身抗体阳性率(++36.8% ; +52.6%)均显著高于年轻人 (++0; +10.5% ; 均为 P< 0.01).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在即使无神经系统疾病老年人血清中脑自身反应抗体也明显增高.提示脑自身反应抗体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一类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泛指机体免疫效应细胞或免疫效应分子针对自身组织或细胞产生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由自身免疫反应参与发病机制,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深入研究,医院已广泛开展了抗核抗体(ANA)和自身抗体的检测。其中ANA 主要用于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而自身抗体则主要针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11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20名健康人的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结果 ANA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检出率最高,阳性率为95.1%。其次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83.3%)、干燥综合征(81.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5.0%)及系统性硬化(75.0%)。抗核抗体谱中的各种自身抗体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ANA有助于临床诊断,但缺乏特异性,只能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初筛试验,抗核抗体谱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谱型范围广,自身抗体多样化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的自身免疫应答失控,反应过度造成机体的正常结构成分相应的抗体或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作用后引起器质性病变及功能性障碍的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血循环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核抗体(ANA)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泛指机体免疫效应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或免疫效应分子(补体、抗体、细胞因子等),针对自身组织或细胞产生病理免疫应答反应,导致自身组织损伤的一大类疾病。目前,AID的诊断需根据临床症状的一种或多种高效价的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确定,检测自身抗体的方法有多种,但免疫荧光法仍是检测自身抗体的经典方法。利用Hep-2细胞及灵长类肝组织基质联合检测,通过免疫荧光法,对不同抗原的抗体在不同的生物基质上同时检测时,获得较高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一组以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一种或多种成分,从而导致器官和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该病是以遗传因素为发病基础,多种环境因素包括吸烟、食品、化妆品、细菌、病毒、紫外线等为诱发因素的复杂疾病[1]。自身抗体(AAB)是自身免疫应答和AID的重要特征,自身抗体对于AI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活动度判断、病情评估、疗效观察和指导用药都具有重大价值,多种自身抗体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