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0):9-12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 β-specific sequence,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ype Ⅰ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3 年3 月~2016 年7 月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60 例作为腰椎骨折组,绝经后骨质疏松无骨折患者60 例作为对照组。测量髋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和血清β-CTx、PINP 水平。结果 腰椎骨折组和对照组髋部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腰椎骨折组血清β-CTx、PINP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β-CTx 和PINP 呈正相关(P<0.05)。β-CTx 阈值为467.68 pg/mL 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23、0.86、0.67;PINP 阈值为29.34 ng/mL 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51、0.89、0.43;β-CTx 和PINP 联合检测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 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91、0.94、0.83。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β-CTx、PINP 水平升高,β-CTx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PINP,两者联合检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两者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进而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合并腰椎骨折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50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骨折患者50例,记录并观察髋部、腰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 N 端中分子(N-MID)、25-羟基维生素 D[25-(OH)VitD]和血清 Ca2+。结果 P1NP、β-CTX 和25-(OH)VitD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 P1NP 呈正相关(P <0.05),25-(OH)VitD 呈负相关(P <0.05),β-CTX 无相关性(P >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 P1NP、25-(OH)VitD 能够很好地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风险,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其中无骨折患者29例(无骨折组),合并腰椎骨折患者31例(骨折组),检测并比较两组髋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和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PINP、β-CTX、25-(OH) VitD、N-MID],分析各骨代谢生化指标与腰椎骨折相关性。结果:两组髋部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PINP、β-CTX高于无骨折组,25-(OH) VitD低于无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N-MID高于无骨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与PINP呈正相关(P<0.05),与25-(OH) VitD呈负相关(P<0.05),与β-CTX和N-MID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PINP、25-(OH) VitD等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相关,加强对各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测,可以为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联合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检测在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绝经后女性100例作为对象,根据DXA测定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每组各50例。测定两组骨密度水平,比较两组的β-crosslaps和PINP值。结果 骨质疏松组髋关节、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水平均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4、13.99、14.13,均P<0.05);骨质疏松组的β-crosslaps、PINP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6、16.19,均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关系密切,DXA联合β-crosslaps、PINP检测可作为预测POP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与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206例,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腰椎和左髋骨密度的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90例)和非骨质疏松组(116例)。测定血清GLP-1、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骨钙素、β-Ⅰ型胶原C端肽(β-CTX)、特异性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运用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数、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及各部位骨密度值),血清GLP-1和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分析绝经后女性血清GLP-1水平与骨转换标志物、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组患者的绝经年数显著增加,体重、腰围、臀围、BMI及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下降,年龄、绝经年龄、身高、腰/臀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骨质疏松组血清GLP-1水平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强骨膏方对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伤科就诊的120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7.67±2.86)岁,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强骨膏方组(60例)和阿仑膦酸钠组(60例),均干预1年。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量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IN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等骨转换指标水平。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测量腰椎、髋部骨密度。采用SF-36量表(中文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评分量表由36个详细条目组成。 结果 共108例患者完成研究,强骨膏方组56例,阿仑膦酸钠组52例。治疗1年后,2组组内患者血清PINP、β-CTX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组间血清PINP、β-CTX水平及其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组内治疗前后患者髋部、腰椎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治疗后组间腰椎(P<0.001)、髋部(P=0.022)骨密度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强骨膏方组优于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前,强骨膏方组和阿仑膦酸钠组患者的SF-36评分分别为(112.38±2.13)分、(111.79±2.06)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2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于治疗1年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强骨膏方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阿仑膦酸钠组。 结论 采用强骨膏方治疗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血清骨转换水平改善腰椎、髋部骨密度,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茂名地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情况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同时确定DXA法测量不同部位诊断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6月于本院行骨密度检查的1884例患者临床资料,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纳入绝经后女性591例。比较绝经后女性各部位骨密度的不同及各部位骨密度与年龄、绝经年限的关系,同时计算不同部位骨密度对骨质疏松诊断的检出率。结果:随着年龄和绝经年限的增长,绝经后女性各部位骨密度值均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纳入研究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总患病率为62.6%,其中腰椎患病率为50.3%,髋部患病率为51.3%。各年龄段及绝经年限组,腰2~4骨密度值明显高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髋部骨密度,其骨质疏松检出率为81.9%;单独检测腰椎骨密度,其骨质疏松检出率为80.3%。结论:茂名地区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高于髋部骨密度,随着年龄和绝经年限增长,各部位骨密度均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升高,腰椎与髋部骨密度扫描诊断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80.3%和81.9%。  相似文献   

8.
卜秋宁  凌超  刘匀  张钰  马翠花   《四川医学》2024,45(7):703-708
目的 分析绝经后H型高血压(HHT)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正五聚蛋白3(PTX3)、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7例绝经后HHT合并OP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5例绝经后OP患者为OP组,62例绝经后单纯HHT患者为HHT组、60例体检健康的绝经后女性志愿者为健康组。比较4组血清MCP-1、PTX3、GDF15水平、股骨颈和腰椎(L1~4)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CP-1、PTX3、GDF15水平与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CP-1、PTX3、GDF15对绝经后HHT合并OP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OP组、HHT组及研究组血清MCP-1、PTX3、GDF15、BGP、β-CTX、PINP水平均较高,且OP组高于HHT组,研究组高于OP组和HHT组(P<0.05)。与健康组比较,OP组、HHT组及研究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高,且HHT组高于OP组,研究组高于OP组和HHT组(P<0.05)。与健康组比较,OP组、HHT组及研究组的股骨颈和腰椎(L1~4)骨密度均较低,且OP组低于HHT组,研究组低于OP组和HHT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CP-1、PTX3、GDF15水平与股骨颈和腰椎(L1~4)骨密度呈负相关,与血清BGP、β-CTX、PINP、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CP-1、PTX3、GDF15联合诊断绝经后HHT合并OP的AUC值为0.945,高于单独指标诊断。结论 绝经后HHT合并OP患者血清MCP-1、PTX3、GDF15水平升高,且与股骨颈和腰椎(L1~4)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诊断绝经后HHT合并OP患者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123-126+封三
目的分析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号(β-CTX)、组织蛋白酶K(CatheK)、骨保护素(OPG)检测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5例绝经后骨质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分组,将T值-2.5~1.0分的40例患者纳入骨量减少组,将-2.5分的45例患者纳入骨质疏松组。另选取同时期于我院体检且骨质正常的35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正常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β-CTX、CatheK以及OPG检测,统计三组β-CTX、CatheK以及OPG水平,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β-CTX、CatheK以及OPG在诊断骨质疏松的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组β-CTX (8.95±1.74)μg/L、CatheK(35.14±8.41)ng/L骨量减少组[(2.34±0.71)μg/L、(29.85±6.31)ng/L]正常组[(0.53±0.24)μg/L、(21.63±5.41)ng/L](P0.05),骨质疏松组OPG (0.84±0.15)μg/L骨量减少组(1.67±0.18)μg/L正常组(2.08±0.34)μg/L (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血清β-CTX、CatheK水平均呈正相关,与OPG水平呈负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血清β-CTX、CatheK水平升高以及OPG水平降低可能是造成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β-CTX、CatheK、OPG单独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的AUC分别为0.873、0.813、0.885,均0.800,诊断效能均较理想。结论血清β-CTX、CatheK、OPG可初步诊断绝经期骨质疏松,其中OPG诊断价值最高,可为临床制订干预或治疗措施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指数在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143名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进行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测定,同时与OSTA指数筛查出的低危险性、中危险性和高危险性人群进行比较.结果:1.OSTA指数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08和0.478;2.按照OSTA指数分组时,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之间无显著性区别.而按照体重指数分组时,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间存在显著性区别;3.将OSTA指数大于等于0作为低危险性分组时,筛查髋部骨质疏松的效果与骨密度测定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女性糖尿病患者,OSTA指数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以OSTA指数大于等于0作为低危险性分组筛查髋部骨质疏松时与骨密度测定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之间的关系;它与腰椎正位骨密度间是否有联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TGF-β1,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和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CTX)的值,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的骨密度。结果 TGF-β1与sBAP和sCTX呈反向变化,而与腰椎正位骨密度的变化相一致;校正体重指数的影响后,TGF-β1与sBAP和sCTX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46和-0.1104;与腰椎正位的骨密度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TGF-β1在第1和第2四分位数之间、第3和第4四分位数之间时腰椎正位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GF-β1能动态的反映骨转换的变化情况,但在反映骨转换变化的敏感性方面低于经典的骨转换指标。TGF-β1受绝经因素的影响较大,与雌激素缺乏所导致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归丸加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25羟维生素D3[25(OH)D3]、雌二醇(E2)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6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钙尔奇D片,对照组使用阿仑磷酸钠维D3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左归丸加味水煎剂,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骨密度和血清β-CTX、PINP、25(OH)D3和E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对照组的56.3%(P0.01)。治疗组在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血清β-CTX、25(OH)D3和E2含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血清β-CTX、25(OH)D3和E2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治疗前后血清PINP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左归丸加味可以通过升高雌激素和25(OH)D3水平并抑制骨转换标志物β-CTX含量,改善肾阴虚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针对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骨质疏松组: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59例,平均年龄28-80岁;非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平均年龄31-79岁.入组患者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股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骨质疏松四项,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BMI)、腰椎骨密度、股骨骨密度、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25羟基维生素D(VitD),骨钙素(BGP)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及对引起股骨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股骨骨密度下降明显,伴有PINP与BGP的升高(P=0.015、0.011、0.042).骨质疏松组中股骨骨密度下降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负相关(P=0.002、0.009);与糖化血红蛋白,β-CTX、PINP、VitD、BGP无显著相关(P值>0.05).结论 T2DM患者中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与骨质疏松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恒  赵曙光  陆金红  王毅  张凯 《黑龙江医学》2014,(12):1348-1352
目的研究骨转换指标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变化,探讨骨转换指标测定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0例绝经后妇女为受试对象,包括58例骨质疏松患者,21例正常对照者和11例骨量减低者,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骨转换指标。结果正常对照组与骨质疏松组相比PINP(血清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OC(骨钙素)和Sclerostin均有显著性差异,并与骨密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单项指标中OC具有最佳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8.7%和72.4%;OC和PINP联合检测具有最佳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76.5%和88.2%);OC、PINP和Sclerostin联合检测具有最佳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81.8%和69.2%)。结论骨代谢指标可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骨代谢三项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N端骨钙素(N-MID)、β-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对60岁以上原发性骨关节炎(OA)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2例60岁以上OA女性患者的骨代谢及其骨密度(BMD)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年龄组OA患者(60~70岁组,70岁组)血清骨代谢结果的差异。以骨密度为标准,OA患者分为非骨质疏松组和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之间骨代谢结果的差异。结果在60~70岁组和70岁组的OA女性患者中,血清PINP、N-MID、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中,血清PINP、β-CTX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ID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INP和β-CTX分别单独预测60岁以上OA女性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截断值(cut-off)分别为48.120 ng/mL、0.491 ng/mL。其中PINP检测灵敏度为57.3%,特异性为69.6%;β-CTX检测灵敏度为65.6%,特异性为69.9%;联合PINP、β-CTX检测灵敏度为68.8%,特异性为67.9%。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INP、β-CTX有助于对60岁以上OA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预测和早期诊断,PINP、β-CTX联合检测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文皓  荣长仙 《重庆医学》2022,(18):3175-3179
目的 探究血清雌二醇、4D同型二聚体(SM4D)、骨钙素、铁调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09例PMO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临床相关资料,并选取同期67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组,行骨代谢、骨密度检查及雌二醇、SM4D、骨钙素、铁调素水平检测,比较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分析雌二醇、SM4D、骨钙素、铁调素水平与骨代谢、骨密度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PMO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SM4D水平更高,L1~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D[25-(OH)D]、钙离子及雌二醇、铁调素、骨钙素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雌二醇、铁调素、骨钙素水平与PINP、N-MID、β-CTX水平呈负相关,与25-(OH)D、钙离子、L1~4骨密度、左股骨颈骨密度水平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SM4D水平与PINP、N-MID、β-CTX水平呈正...  相似文献   

17.
陈杨畅  李素蘋  项光博  金珍木 《浙江医学》2018,40(22):2466-2469
目的观察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前臂骨密度(BMD)的变化,探讨前臂BMD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RA患者193例,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非受力(左)侧前臂远端1/3处BMD,并测量中轴部分[正位腰椎(L2~4段)及左髋部]BMD。根据中轴部位BMD值,将RA患者分为正常及异常者,比较不同患者前臂BMD、骨矿含量及T值。采用ROC曲线分析前臂BMD对不同部位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结果中轴BMD值异常164例,其中骨量减少71例,骨质疏松74例,严重骨质疏松19例;中轴BMD值正常仅29例。前臂BMD值异常146例,其中骨量减少60例,骨质疏松67例,严重骨质疏松19例;前臂BMD值正常47例。中轴BMD正常者年龄明显小于异常者,前臂BMD、骨矿含量及T值均明显优于异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腰椎、左髋部BMD正常者年龄均明显小于异常者,前臂BMD、骨矿含量及T值均明显优于异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显示:前臂BMD诊断腰椎骨质疏松的AUC为0.932,最佳T值为0.355,灵敏度为0.814,特异度为0.951;前臂BMD诊断左髋部骨质疏松的AUC为0.955,最佳T值为0.365,灵敏度为0.776,特异度为0.973。结论前臂BMD对腰椎、左髋部骨质疏松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作为诊断绝经后女性RA患者椎体、髋部骨质疏松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绝经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密度(BMD)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了解绝经前SLE患者中骨量减低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评价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在绝经前SLE患者合并骨质疏松(O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76例绝经前SLE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BGP、PINP及β-CTX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绝经前SLE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BM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绝经前SLE患者中骨量减少的发生率28.9%,OP发生率9.21%.绝经前SLE患者的血清BGP、PINP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而血清β-CTX水平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绝经前SLE患者较同龄健康女性更易发生骨量减少和OP,检测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GP和PINP对早期预测绝经前SLE患者合并OP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20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六味地黄丸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1年。检测治疗前后骨转换标志物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表达水平和腰髋部骨密度。应用SF-36量表评估,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变,2组组间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的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NP:t=-12.902,P<0.001;β-CTX:t=-3.646,P<0.001;腰椎:t=13.814,P<0.001;髋部:t=21.606,P<0.001),六味地黄丸组优于对照组。入组时,六味地黄丸组和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01),...  相似文献   

20.
曾小洁  范小雪  谢玉玲 《西部医学》2022,34(8):1213-1217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血清Gremlin-1、脱磷-未羧化-基质Gla蛋白(dp-ucMGP)水平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确诊的139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为病例组,纳入同期本院142例男性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Gremlin-1、dp-ucMGP水平以及相关骨代谢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remlin-1、dp ucMGP水平诊断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探讨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ALB、HDLC、LDLC、TC、TG、TP、收缩压、舒张压、BMI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Gremlin-1、dp-ucMG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Ⅰ型胶原氨基酶端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N-端骨钙素(N-MID)、骨钙素(OC)以及骨密度(BM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emlin-1、dp-ucMGP与PINP、β-CTX呈负相关,与25-(OH)D、N-MID、OC以及BMD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Gremlin-1、dp-ucMGP预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95%CI:0.768~0.943)、0.833(95%CI:0.748~0.924),两者诊断骨质疏松的灵敏度、特异度相近(x2=1.563、1.21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remlin-1、dp-ucMGP、25-(OH)D降低,β-CTX升高均为老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及95%CI:2.18(1.17~4.08)、4.14(1.58~10.81)、5.62(2.06~10.32)、3.06(1.54~6.08)]。结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Gremlin-1、dp-ucMGP降低,且Gremlin-1、dp-ucMGP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密切相关;Gremlin-1、dp-ucMGP降低均为老年男性出现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