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假血管瘤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发生于皮肤的假血管瘤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85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皮肤暗红色包块。镜下肿瘤细胞轻度异型,呈血管瘤样结构排列。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AE1/AE3)和CK14强(+),CD34、CD31和FⅧ(-)。Gomori氏网织纤维染色显示单个肿瘤细胞周边(-)。电镜下肿瘤细胞间桥粒连接,细胞质内可见张力丝。结论免疫组化、电镜及临床表现是正确诊断皮肤假血管瘤样鳞状细胞癌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肺假血管肉瘤样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假血管肉瘤样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组织病理、免疫组化观察1例肺假血管肉瘤样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大体检查有典型的肺鳞状细胞癌的形态,界限清楚,中央有坏死。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分支吻合状、乳头状、血窦状的血管样腔隙,衬以明显异型的上皮样细胞,腔内红细胞呈“血液湖”状,肿瘤细胞周围有明显的慢性炎症细胞反应,局部仅见细胞间桥样结构,未见角化珠,肿瘤细胞表达EMA、keratin、CEA和vimentin,而SMA,CD31,CD34,UEA-Ⅰ,Ⅷ因子均阴性。结论 肺假血管肉瘤样癌是罕见的肺肉瘤样癌亚型,它是与肺原发性血管肉瘤具有不同病理性质的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原发性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肝原发性癌肉瘤进行影像学、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上皮性肿瘤细胞和间叶性肿瘤细胞混合构成,包括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细胞癌和肉瘤成分。免疫组化瘤细胞EMA、CKpan、CK7、S-100、vimentin、Glypican-3、CD34、CD10、SMA、CD57和CD99均(+),灶性过渡区域瘤细胞EMA和vimentin(+),Ki-67增殖指数20%。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肺转移。结论肝原发性癌肉瘤是一种极罕见的恶性肿瘤,确定诊断依靠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物。治疗以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为主,但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TLFCK)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TLFCK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肿瘤为境界清楚灰白色肿块,最大直径3 cm。镜下肿瘤周围有一层纤细的假包膜,90%区域的肿瘤细胞排列成甲状腺滤泡样,局灶实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pan、CK19和PAX-2弥漫(+),vimentin散在(+),而TG、TTF-1、WT-1、CD10、Cg A、CD56和villin均(-)。术后随访1年半,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TLFCK是一种罕见类型的肾癌,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需要与转移性甲状腺癌、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畸胎瘤、上皮型肾母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肾透明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2例肾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典型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温和的卵圆形上皮样或梭形透明细胞排列成巢状或条索状,可见多量纤维间质分隔,并伴有特征性的"鸡爪样"小血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bcl-2、EGFR、CD117、CD99和CD10(+),S-100、CK、EMA、desmin、SMA、CD34和P504S(-)。结论肾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肾恶性肿瘤,病理诊断尤其应注意与肾母细胞瘤和中胚层肾瘤鉴别。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与其他肾脏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黏液样软骨肉瘤(PC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发生于左肺上叶的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观察其组织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患者男性,66岁。左肺上叶占位两年,切除标本呈结节状,大小8.5 cm×6 cm×4 cm。镜下见大部分区域为卵圆形及短梭形的细胞,呈条索状及网状排列,瘤细胞异型性明显,胞质嗜酸性,部分细胞胞质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9个/10HPF,可见坏死。局部有横纹肌样及上皮样分化。富于黏液软骨样基质,未见明显钙化。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弥漫强+)、Bcl-2(+)、FLI-1(+)、Syn(+);S-100(软骨部分+)、MyoD1(部分+)、CD117(局灶+)、NSE (局灶+)、Desmin(局灶+)、CK(个别细胞+)、TTF-1(个别细胞+)、EMA(个别细胞+)、CD34(血管+);ERG(-)P40(-)、CK7(-)、CK5/6(-)、P63(-)、Napsin-A(-)、S-100(-)、CK18(-);Ki67(+80%)。最终诊断:肺原发的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结论肺原发的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十分罕见,此类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免疫组化有助于与肺原发的多种软组织肿瘤和肉瘤样癌鉴别。该肿瘤生长缓慢,常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后常复发和晚期可转移,必要时可辅以放疗及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确诊的2例微囊性附属器癌,收集患者临床信息、病理检查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病变均位于额部,组织学检查见肿瘤位于真皮层,向深部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由基底样细胞及鳞状细胞组成,形态温和,呈岛状、条索状或腺管样结构,真皮浅层见大量小的角质囊肿,深部见导管分化结构,局部见神经侵犯。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CK7、CK5、EMA,肿瘤细胞巢周围细胞p63阳性,而中央的细胞阴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结论 微囊性附属器癌是一种独特的肿瘤实体,具有毛囊和汗腺双向分化,以局部浸润为主,需与圆柱状毛母细胞瘤、汗管瘤、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等鉴别,治疗常为Mohs显微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3例胃原发性癌肉瘤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胃原发性癌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主要由癌和肉瘤两种成分构成。癌成分为腺癌,其中1例伴有鳞状分化及神经内分泌分化,免疫组化CK、EMA和CK20(+);肉瘤成分为弥漫分布的梭形细胞,局部区域有横纹肌肉瘤和骨肉瘤分化,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和myoglobin(+),局灶性EMA(+)。结论胃原发性癌肉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排列,炎细胞背景中散在分布多少不等的肿瘤细胞,瘤细胞胞质丰富,呈淡嗜酸性,胞核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核染色空淡,可见细小的核仁,常见多核或单核瘤巨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多见。瘤细胞EBER(+)。免疫组化:CD21、CD35和D2-40(+)。结论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不确定性。明确诊断需要结合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等检查,同时要与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霍奇金淋巴瘤、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胃肠间质瘤、特别是炎性假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CASTL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分析2例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进行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肿块,肿物活动度差、质硬,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镜下肿瘤细胞成片状、巢状、岛状排列,肿瘤细胞间常伴有淋巴细胞浸润,颇像原发于甲状腺的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CD5、CD117和bcl-2均(+)。结论CASTLE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非常少见,常常被误诊为发生于甲状腺的鳞状细胞癌,故将两者鉴别开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胆囊癌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3例胆囊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合文献探讨胆囊癌肉瘤的发生、组织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光镜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3例胆囊癌肉瘤标本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例胆囊癌肉瘤患者均为成年女性。肿瘤呈菜花状或息肉状突入腔内,表面有坏死出血,肿瘤平均直径为55cm。光镜下胆囊癌肉瘤由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及间叶源性恶性肿瘤混合组成,上皮成分多表现为腺癌或鳞状细胞癌,间叶成分则表现多样。免疫组化显示上皮源性恶性成分表达上皮细胞标记(如CK),而不表达间叶组织标记(如vimentin、SMA、CD68),间叶成分根据构成不同而表达不同的间叶组织标记,但不表达上皮细胞标记。术后随访,2例复发,3例存活时间分别为20天、8个月和9个月。结论胆囊癌肉瘤是一罕见的高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由癌和肉瘤两种成分混合组成,需要与肉瘤样癌及癌伴间叶成分化生鉴别,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伴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由支持细胞瘤样结构和经典型子宫内膜样癌组成,部分肿瘤细胞成巢状或索状排列,其间可见中空的小管状结构,类似卵巢支持细胞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ER和PR(+),CD99灶状(+),Ki-67阳性细胞数5%,而a-Inhibin、Cg A、Syn和CD56均呈(-)。结论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是罕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亚型,与卵巢的支持细胞瘤易混淆,应充分取材,仔细寻找镜下经典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结构,并结合免疫组化与子宫性索样肿瘤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 对1例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复习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伴宫颈肿物.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器官样结构,瘤细胞比小细胞癌大,细胞呈多角形,核大、胞质少,核染色质粗,核仁明显,核分裂活跃.局部可见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yn、CD56和CK8(+),CK5/6、CD10、CD15、desmin、S-100、CD20、vimentin、CD3、p53、SMA、D2-40、HMB45和TTF-1(-).结论 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需与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低分化腺癌、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及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肝样腺癌(HA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发生于乙状结肠的肝样腺癌,观察其组织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总结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患者男性,31岁。乙状结肠隆起型肿物,大小4 cm×3 cm×2. 5 cm。镜下见低分化腺癌,肿瘤全部为肝样分化区域,无典型腺癌区域;瘤细胞在肠壁内弥漫浸润性生长,大部分区域呈实性片状分布,细胞中等大小,分化差,异型性明显,胞质淡嗜伊红色,部分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似幼稚的肝细胞,可见瘤巨细胞;部分区域瘤细胞排列呈梁索样,细胞多角形,胞质嗜酸性,核仁明显,似肝细胞癌,胞质内外可见散在分布、数量不多、大小不一的圆形或卵圆形淡嗜酸性均质半透明体;局部瘤细胞分化极差,核分裂象多见,局灶20个/HPF,局灶见假菊形团样结构;肿瘤间质局部血管丰富,可见坏死及广泛脉管内癌栓,并见脂肪变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及CK18(+),vimentin、SALL4部分(+),GPC-3灶状(+),GATA-3、Villin小灶(+); CK20、CDX-2、p504S、PSA、CK7、PAX-8、CD56、Syn、Cg A、Dog-1、CD117、S-100、CD30、Desmin、Myo-D1、TFE-3、SMA、Melan-A、Calretinin、D2-40、WT-1、HMB45、h-caldesmon、Hepatocyte、FIL-1、h CG及AFP(-); LCA(-,淋巴细胞+),CD34(-,血管+),CD31(-,血管+);Ki-67阳性指数25%。特殊染色:肿瘤细胞PAS(+)。最终诊断:乙状结肠肝样腺癌。结论结、直肠肝样腺癌是一种罕见类型的腺癌,是结、直肠腺癌中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特点,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及与转移性肝细胞癌、卵巢肝细胞样癌、肝细胞型卵黄囊瘤及胎儿型胃肠道腺癌等鉴别。该肿瘤转移及复发率高,预后差,应手术扩大切除并进行必要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放、化疗效果不明确。目前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误诊,需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新辅助化疗后食管癌组织、癌旁食管组织及周围淋巴结的形态学改变,并提出相关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新辅助化疗病例85例,治疗前均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明确。回顾分析新辅助化疗后切除标本的组织形态,观察癌组织、癌旁食管组织及周围淋巴结在治疗后的改变。结果肿瘤组织大体形态和肿瘤细胞形态发生较多改变。肿瘤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及间质纤维化等改变,肿瘤细胞出现分化更差的形态改变。淋巴结萎缩,转移灶可发生与原发灶相似的治疗后改变。癌旁鳞状上皮组织表现为棘层肥厚、棘层松解,气球样变和角质囊肿形成。退变的肿瘤细胞、合体癌细胞等需与泡沫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AE1/AE3、MNF-116、CD68等)有助于诊断。结论食管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形态学改变会造成诊断困难,回顾治疗前胃镜病理切片、充分取材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上皮样肉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镜下肿瘤由上皮样细胞或梭形细胞构成,呈结节状排列,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CK、EMA、CD34呈阳性。结论:上皮样肉瘤,临床少见,因此缺乏对其认识,从而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提高对上皮样肉瘤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神经束膜瘤的病理形态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例正中神经恶性神经束膜瘤(MP),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复习文献。结果肿瘤来自神经束膜细胞,呈上皮样排列,局部可见旋涡状排列方式,在肿瘤周边可见残留的神经轴索;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上皮标记物,CK和EMA均强(+),CD34(+),而S-100(-)。结论恶性神经束膜瘤罕见,预后较差,临床需注意与恶性神经鞘瘤、丛状神经纤维瘤、上皮样肉瘤、滑膜肉瘤鉴别,可以根据其形态学特点及与神经的关系结合免疫组化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心脏副神经节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和临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组织呈器官样结构,肿瘤细胞由主细胞及支持细胞构成。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S-100、CD56、CgA、Syn(+),而CK、CD68、GFAP(-),Ki-67阳性指数约5%。术后2年零3个月,无复发。结论心脏的副神经节瘤是罕见的副神经节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透明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肺透明细胞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查体胸透时偶然发现肺肿物,直径4.5 cm,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未见异常。大体见圆形结节一个,边界清楚,切面淡红色,质较软、细腻。镜下肿瘤由一致的胞质丰富透明或略嗜酸的圆形、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界限清楚,围以薄壁的血管和血窦样腔隙。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HMB45(+),CK、S-100、Syn、NSE和CD56(-);肿瘤细胞间薄壁血管CD34(+)。结论肺透明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完整切除肿瘤即可治愈。  相似文献   

20.
结肠肉瘤样癌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智  张洵  苏勤  杨琳  孙耘田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3):202-204,i0011
目的探讨结肠肉瘤样癌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方法对结肠肉瘤样癌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学表现.结果发生于右半结肠的肿瘤为盘状隆起型,主要为梭形细胞组成的肉瘤样结构,部分呈软骨样分化,局部为小细胞癌成分;肿瘤表面为小细胞癌和管状腺癌成分,两种成分有移行.梭形细胞成分vimentin、CD99和CD117呈强(+),局部CK18(+).结论结、直肠肉瘤样癌极为少见,该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