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成药》2019,(12)
目的优化地龙酒制工艺及炮制前后成分比较。方法以黄嘌呤和肌苷含有量为评价指标,加酒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炮制工艺。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kg地龙,加入黄酒12.5 kg,闷润30 min,倒入预热的铁锅中,在80℃下炒制3 min。加酒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酒地龙炮制均具有显著影响。地龙酒炙后,次黄嘌呤含有量增加了30.9%,肌苷含有量下降了29.7%,蛋白质含有量下降了33.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地龙的酒制。  相似文献   

2.
总评归一化法优选山茱萸酒蒸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山茱萸酒蒸炮制工艺。方法:以山茱萸中莫诺苷、马钱苷、多糖、5-HMF、水溶性浸出物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黄酒用量、闷润时间和蒸制时间对炮制工艺的影响,确定酒山茱萸最佳炮制工艺。结果:筛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黄酒用量25%,闷润时间2 h,蒸制时间4 h。酒山茱萸外观色泽为紫黑色有光泽,气味为微有酒香气,炮制品质量稳定。结论:结合酒山茱萸的外观和内在质量,优选得到的酒山茱萸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更好的控制酒山茱萸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酒萸肉蒸制最佳工艺。方法 基于L9(34)正交试验,以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马钱苷、齐墩果酸、熊果酸、多糖、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采用熵权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计算复合评分,考察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萸肉质量的影响,采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寻求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 正交试验筛选的酒萸肉最佳蒸制工艺为黄酒量20%,即每100 kg山萸肉,用黄酒20 kg,闷润1 h,蒸制8 h,正交试验最高复合评分工艺为黄酒量20%,闷润4 h,蒸制8 h;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黄酒量20%,闷润4 h,蒸制7.5 h。BP神经网络优化工艺实际复合评分最高,为97.007 8,与预测值96.358 6较接近,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佳工艺实际复合评分排其次,BP神经网络优化工艺优于正交筛选工艺,且预测结果稳定可靠。酒萸肉最佳蒸制工艺为每100 kg山萸肉,用黄酒20 kg,闷润4 h,蒸制7.5 h。结论 建立的酒萸肉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得到的炮制品质量较佳,为酒萸肉工艺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丁霞  余宗亮  谢东浩  蔡宝昌 《中药材》2006,29(7):658-660
目的:优化酒炖山茱萸的炮制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以黄酒的加入量、闷润时间、炮制时间三因素进行正交设计L9(34)所得9个样品的莫诺苷、马钱素含量,以两苷的总量来评价酒炖工艺的优劣。结果:酒炖山茱萸的最佳工艺为A2B1C2,即净山茱萸肉加20%黄酒,闷润1 h,隔水加热炖6 h,得两苷含量最高。结论:炖制时间对两苷的含量影响显著,加酒量次之,闷润时间影响不显著,可为制定酒炖山茱萸饮片的质量标准及炮制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慧  刘其南  张丽  姚卫峰  丁安伟 《中草药》2016,47(16):2832-2837
目的优选酒炖女贞子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红景天苷、特女贞苷、齐墩果酸,以层次分析法(AHP)、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考察黄酒用量、闷润时间、炖制时间对酒炖女贞子炮制品质量的影响,优选女贞子酒炖工艺的技术参数。结果黄酒用量及炖制时间对酒女贞子成品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闷润时间对结果无显著影响。酒炖女贞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克女贞子加黄酒30 g,闷润30 min,炖制8 h。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合理可靠,为规范女贞子饮片的炮制加工提供了参考,建立的同时测定女贞子中3种成分的定量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女贞子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没食子酸、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含有量及外观性状评分为评价指标,加水量、闷润时间、烘制温度、烘制时间为影响因素,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软化切制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加水量30 mL,闷润时间85 min,烘制温度50℃,烘制时间100 min,没食子酸、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含有量分别为0. 13%、0. 69%、1. 29%、0. 24%、2. 75%,外观性状评分88,综合评分92. 5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软化切制牡丹皮。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20,(7)
目的优化黄芩酒炙工艺,并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酒量、闷润时间、投药温度、炒炙时间为影响因素,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酒炙工艺。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模型,考察生黄芩、酒炙黄芩的抗炎活性。结果最佳条件为加酒量10%,闷润时间30 min,投药温度127℃,炒炙时间17 min,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15.92%、1.80%、2.27%、0.88%、53.95%,OD值0.79。与生品组比较,酒炙品组大鼠足肿胀度改善,在致炎后5 h更明显(P0.0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黄芩酒炙工艺。酒炙后黄芩抗炎活性增强,符合中医传统理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汉派酒当归炮制方法,并与传统黄酒炮制品进行比较。方法以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挥发油、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白酒醇含量、白酒用量、闷润时间对工艺的影响确定汉派酒当归的最佳炮制工艺,并与文献报道的其他4种传统黄酒炮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筛选的最佳炮制工艺参数为白酒醇含量56%,白酒用量20%,闷润时间为36h。该工艺炮制的汉派酒当归制成品与其他4种传统黄酒炮制品在检测综合评分上具有显著差异,而4种传统黄酒炮制品之间评分差异不显著。结论汉派酒当归炮制工艺较传统黄酒炮制工艺操作简单易行、成品片型佳、酒香气浓郁、且阿魏酸、藁本内酯含量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酒白芍的炮制工艺,为该药材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芍药苷含量,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 nm。以外观性状及芍药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黄酒用量、酒炙温度、酒炙时间对酒白芍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炮制工艺条件为黄酒用量10%,酒炙温度90℃,酒炙时间15 min。酒白芍呈微黄色,微有酒香味,芍药苷及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3.79%,37.51%。结论:外观性状是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综合评分法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酒白芍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传统润药法和真空蒸汽润药法对不同产地黄芩饮片质量的影响,并优选真空蒸汽润药法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传统润药法和真空蒸汽润药法分别对8个不同产地黄芩药材进行炮制加工,并对制得黄芩饮片的外观性状、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和黄芩苷含量进行比较;以外观性状评分和黄芩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黄芩药材的最佳真空蒸汽润药工艺。结果:真空蒸汽润药法制备的不同产地黄芩饮片在外观性状评分上均高于传统润药法,具体呈现为深黄棕色、类圆形薄片,切面平整有光泽;水分和灰分值均低于传统润药法,浸出物含量和黄芩苷含量均高于传统润药法。正交试验得到黄芩药材的最佳真空蒸汽润药工艺为真空时间40 min,软化时间30 min,软化温度70℃,3次平行试验证实该工艺稳定可行。结论:真空蒸汽润药法工艺简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黄芩药材软化,制得的黄芩饮片外观性状较佳,含水量低且有效成分含量高,本研究可为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9,(11)
目的优化肉苁蓉高压蒸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闷润时间、加酒量、蒸制时间、蒸制压力为影响因素,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含有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高压蒸制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肉苁蓉加30%黄酒闷润4 h后,于0.025 MPa压力下蒸制3 h,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含有量分别为0.995 5%、0.285 9%、0.907 1%、0.258 1%,综合评分为98.4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易于控制,可为酒苁蓉饮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酒黄芩炮制工艺及饮片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黎明  秦雪梅  张丽增 《中成药》2007,29(4):545-547
目的:筛选酒炙黄芩的炮制工艺条件并建立饮片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酒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作为内在指标,以外观性状为辅助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酒炙黄芩进行工艺优选。结果:加酒浓度10,焖润时间6h,炒药机转速600r/min,炙炒温度200℃,炙炒时间8min为最佳炮制工艺。结论:最佳工艺炮制品黄芩苷含量比生饮片有显著的提高且饮片色泽均匀,各批次质量稳定均一。酒炙黄芩炮制参数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建明  陈彬  陈建真 《中成药》2010,32(12):2121-2122
目的:研究桑枝的酒制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以黄酒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酒桑枝的炮制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优选的桑枝酒制工艺为:加药材20%量的黄酒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中,于130℃炒制9 min,取出,放晾。结论:优选出的桑枝酒制工艺条件合理可行,为酒桑枝的炮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莉  杨磊  李玉星  肖望重  于慧  戴冰 《中医药导报》2021,27(11):74-77,90
目的:优选出酒制山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酒萸肉的规范化炮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酒酒精度、黄酒用量(液料比)、闷润时间和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莫诺苷、马钱苷、獐芽菜苷的含量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山茱萸酒制工艺.结果:山茱萸最佳酒制工艺为辅料黄酒的酒精度为14%vol,黄酒用量为药材的24%,闷润时间为160 min、蒸制时间为215 min.结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的山茱萸最佳酒制工艺稳定,预测模型效果良好,为基于辅料黄酒因素的山茱萸酒制工艺规范化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正交试验优化熟地黄酒炖法炮制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性状评分及毛蕊花糖苷、5-羟甲基糠醛、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指标,以闷润时间、黄酒用量、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综合指标评分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评价,优选熟地黄酒炖法炮制工艺,并进行炮制工艺验证。结果:优选的熟地黄酒炖法炮制工艺参数为每100g生地黄,加黄酒50g,隔水炖制8h;验证试验中3批样品的综合评分分别为89.73、82.28、86.34,RSD为4.33%。结论:优选的熟地黄酒炖法炮制工艺合理,可为熟地黄酒炖法炮制工艺提供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女贞子黄酒蒸制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女贞子炮制工艺,为提高酒女贞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分析方法,测定酒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以乙腈-0.5%冰醋酸(90∶10)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考察黄酒稀释倍数,闷润时间,蒸制压力、温度及时间对酒女贞子质量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不同炮制工艺得到的酒女贞子样品外观及指标成分测定比较,表明取药物质量20%的黄酒,用黄酒质量50%的水进行稀释搅匀,闷润2 h,在压力80 kPa、温度105℃条件下,蒸制2.5 h(大档)或2 h(小档),效果最佳。结论该炮制工艺稳定可靠,为更好地控制酒女贞子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酒蒸仙茅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加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仙茅酒蒸炮制工艺。结果:仙茅酒蒸最佳工艺为取生仙茅饮片适量,置密闭容器内,加入黄酒(每100 kg饮片加入黄酒20 kg)拌匀,闷润1 h,置锅中蒸制1 h,取出放凉,50℃干燥。结论:优化所得酒蒸仙茅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仙茅酒蒸后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于仙茅生品和酒炙品,酒蒸工艺优于传统酒炙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酒当归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和阿魏酸含量为指标,以黄酒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酒当归的炮制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用HPLC法测定阿魏酸含量。结果:优选出的酒当归最佳炮制工艺为:黄酒用量10%,闷润1h,140℃炒制15min。结论:优选出的酒当归炮制工艺合理可行,为酒当归的炮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考察酒蒸沙苑子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沙苑子苷含量,水浸出物,总黄酮含量为测定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考察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加酒量3个因素对酒蒸沙苑子的影响。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闷润1h,蒸制3h,加酒量为30%。结论:优选出的酒蒸沙苑子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酒白芷隔水蒸制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黄酒加入量、闷润时间和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香豆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_9(3~4)正交设计,优选酒白芷的炮制工艺。结果:黄酒的加入量为每100 kg白芷加入黄酒20 kg,闷润时间为0.5 h,蒸制时间为5 h。结论:该工艺合理、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酒白芷炮制品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