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推拿按摩配合针灸用于面瘫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2日—2018年8月22日面瘫患者100例(实施奇数偶数法分组模式),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推拿按摩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进行推拿按摩配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眼轮匝肌(0. 38±0. 15)分、流泪(1. 25±0. 32)分、味觉障碍(0. 58±0. 19)分、食物残渣(0. 24±0. 15)分、鼓腮漏气(0. 68±0. 21)分、口角歪斜(1. 23±0. 32)分、鼻唇沟变浅(1. 05±0. 12)分、眼裂大小(0. 43±0. 22)分、额纹深浅(0. 19±0. 03)分、面神经功能总分(4. 51±1. 36)分、总有效率(98. 00%)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面瘫患者实施推拿按摩配合针灸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面瘫患者采取中药腧穴外敷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就诊我院的72例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面瘫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面瘫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腧穴外敷治疗。比较2组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面瘫患者的住院时间(21.05±9.76)d、治疗时间(10.22±3.2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3.18±0.61)d、(18.02±4.38)d,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面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腧穴外敷结合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显著,且见效较快,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面瘫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表面肌电图(s EMG)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应用温针灸联合中药辨证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价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结束后采用s EMG观察患者面部肌群恢复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H-B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治疗后14 d、21 d、28 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颊肌群、口轮匝肌群、额肌群及鼻肌群RMS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同时s EMG可客观准确地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炎,可出现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露齿时口角向健侧歪斜等一系列症状.笔者运用麻黄升麻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现举验案二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加味牵正散辨证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蔡剑飞  徐君君  袁淑芬 《新中医》2015,47(8):231-232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灸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等西医常规治疗,针灸组则根据不同分期给予相应针灸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2组患者口角歪斜、面部表情、眼睑闭合等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并评价针灸组患者病变不同时期的治疗效果。结果:针灸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1.43%、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86%、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静止期及恢复期针灸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5.83%和61.54%,3期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面部神经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越早进行针灸干预疗效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瘫是发病急速,突感一侧面部板滞、麻木,不能皱眉蹙额、露齿、鼓腮,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少数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还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针灸配合甲钴胺,治疗单纯周围性面瘫5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联合西药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0.0%、83.3%,痊愈所需时间分别为(13.69±2.57)d、(17.72±2.35)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敷联合西药与针刺联合西药对周围性面瘫均有疗效,但前者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面瘫的治疗以激素多见,但其毒副作用多,笔者运用七叶皂苷钠联合超短波、分期针刺等疗法治疗面瘫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8岁,因"右侧眼睑肿胀2d,口角歪斜1d"于2019年9月15日就诊.现病史:患者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睑肿胀,1d前出现口角歪斜,门诊以"右侧周围性面瘫"收入院.患者自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8例2017年2月—2019年4月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中医医院治疗的面瘫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单纯的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面部功能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治疗时间。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95.45%)优于对照组(79.55%)(P0.05);在面部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方面,2组治疗前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12.34±2.76) d短于对照组(18.25±3.08) d(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面部功能的恢复,治疗时间比较短,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牵正复瘫汤治疗陈旧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8例陈旧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牵正复瘫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29.55%,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治愈率为50.00%,有效率为88.64%,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积分、FDIP积分、FDIS评分和额纹消失、鼻唇沟歪斜、鼓腮漏气、口眼歪斜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苗同贺  路玉  王慧 《河南中医》2015,35(1):148-149
目的:观察采用天蚕片(面正康)联合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天蚕片(面正康)联合透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的透针疗法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额纹深浅、眼裂大小、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食留残渣等5项指标自身积分差值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天蚕片(面正康)联合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牵正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温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牵正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温针灸治疗。比较治疗效果、面部运动Portmann评分,检测面神经运动诱发动作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采用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面瘫程度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1.11%(P<0.05)。治疗7 d、14 d观察组患者的面部运动Portmann评分(10.44±0.88)分、(17.18±1.2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33±0.74)分、(11.04±1.05)分(P<0.05)。患者治疗后的面神经运动诱发动作电位的波幅有所升高,潜伏期有所缩短; 组间比较,以观察组的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但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牵正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辨治利于改善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面肌功能及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针刺健侧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围性面瘫属于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 ,亦称面神经炎 ,是由于面神经管的面神经炎症所致的面肌瘫痪。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 ,如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蹙额、皱眉、鼓气不能等。笔者近几年来采用急性期针刺健侧的方法治疗面神经炎3 2例 ,并设对照组 3 3例进行疗效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 5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 ,已排除脑血管意外、手术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中枢型面瘫。按急性期即就诊的面瘫患者奇偶顺序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 3 2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8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5.
<正>周围性面瘫是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以病侧眼裂变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针灸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干预方法,临床疗效确切,尤其是透刺法相对于单纯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该院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前组接受中医针灸方法治疗,后组接受西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76.67%;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治疗1个疗程以及2个疗程症候积分为(1.02±0.30)分、(10.30±1.86)分、(5.29±0.65)分,对照组得分(3.05±0.81)分、(12.89±1.54)分、(9.31±1.02)分。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能够缓解急性期症状,面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更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62岁。因左侧口眼歪斜15天就诊。15天前晨起,发觉左侧口角歪斜,发音不清,左侧眼睛不能闭合,即到当地诊所求医,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给予针灸治疗,每天1次,共11次,虽有好转,但症状仍较明显,遂来我处诊治。又诉此是第3次发病曾分别于5年、7年前患过此症,均发生在左侧,经针灸、中药治疗后痊愈。另有糖尿病史3年。检查见左眼闭合不全,约留3mm 空隙,左侧额纹比右侧低,额纹变浅,不能作抬眉皱额动作,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口角下垂,时有口水流出。人中沟向  相似文献   

18.
<正>面瘫西医临床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学称"口僻"、"歪嘴风"等范畴。通过临床观察及相关数据文献的查阅可知周围性面瘫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造成精神和生活上的痛苦。周围性面瘫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临床上以口角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病初以一侧面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或者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鼓气或吹哨时漏气,口内存饭等症状,或伴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部分可见  相似文献   

19.
拔药罐法治疗贝尔氏面瘫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2 7例 ,其中男 19例 ,女 8例 ;年龄 16~5 0岁 ,平均 34 .2 3岁 ;左侧面瘫 18例 ,右侧面瘫 9例 ;病程 1~ 2 8d,平均 8.0 3d。对照组 2 6例 ,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15~ 5 2岁 ,平均 35 .0 2岁 ;左侧面瘫 16例 ,右侧面瘫 10例 ;病程0 .5~ 30 d,平均 8.2 1d。 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贝尔氏面瘫的诊断标准 :具有一侧眼睑闭合不全 ,皱眉额纹消失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不能做鼓腮、吹口哨等动作 ,嗽口漏水 ,食物残留在齿颊之间等特点。无味觉、听觉、泪液、唾液等异常改变。大…  相似文献   

20.
罗禹珩  樊同涛  王光义 《新中医》2019,51(8):321-322
<正>周围性面瘫是一种面肌瘫痪疾病,由非特异性面神经炎症导致,临床上也将其称为面神经炎,属中医"口喎"范畴[1-2]。此病最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指出:"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口喎唇胗",临床表现为患侧面肌瘫痪,额纹消失或变浅,闭眼不能合,鼻唇沟平坦、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部分患者发病初期可伴有耳后疼痛,或有舌前2/3的味觉减退甚至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目前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