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患者女,9岁.右大腿内侧红肿,反复发热4月余,加重1个月.患儿于2007年10月无明显诱因发现右大腿内侧肿物约鹌鹑蛋大小,质硬,无明显触痛,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8℃~39℃,口服退烧药可缓解,2008年1月患儿右大腿内侧肿物处皮肤斑片状破损,患肢活动可,无明显受限.检查:右大腿内侧皮肤可见局部红肿,压之褪色,大小10 cm×12cm,表皮脱落,皮温略高,红肿中心可见8 cm×7cm肿块,质硬,边界不清,轻微压痛,与皮肤粘连,可活动.  相似文献   

2.
病例 男,36岁,因“出生后发现右大腿根部内侧肿块36年”入院.患者于出生后即发现右侧大腿根部内侧约鸽蛋大小肿块,略微隆起,表面颜色正常,偶感局部肿胀,当时未予特殊诊治,近20年来肿块逐渐增大、隆起,表面颜色逐渐转变为紫红色,质地变硬,近半年内增大明显,并逐渐出现局部胀痛不适,偶有破溃出血.入院查体:右臀内侧肿块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20 cm不规则肿块,无明显压痛,突起于皮肤表面.  相似文献   

3.
输精管囊肿1例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4 9岁。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阴囊内上方有一核桃大小肿物 ,生长缓慢 ,无疼痛 ,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患者 2 0年前曾行双侧输精管结扎术。查体 :右侧阴囊内上方扪及一 3.0 cm× 3.0 cm大小的实性结节 ,质韧 ,活动好 ,无明显触痛。超声检查 :右侧阴囊上方精索内侧探及一大小约 2 .6 cm× 3.1cm之圆形肿块 ,边界清楚 ,壁厚不均匀 ,内有不均质强回声光团 ,肿块后方回声增强 ,彩色多普勒未探及血流信号(图 1) ;双侧睾丸及附睾大小、形态、回声未见异常。超声提示 :右侧精索囊性肿块并出血。手术所见 :肿块大小约 3.0 cm× 3.0 cm,包膜…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性,54岁。右侧耳前肿块2个月。查体:右侧耳前约1. 2 cm×1 cm大小的肿块,质地中等偏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口内腮腺导管无异常,咽侧壁无隆起,无面瘫症。MRI检查示右侧腮腺浅叶小结节状异常信号,大小1. 2 cm×1 cm,病灶境界清楚(图1)。常规血液和生化检查均正常。既往无病史。在全麻下行右腮腺肿块及腮腺组织区域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右腮腺送检组织,大小2. 5 cm×2 cm×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1岁。以“右大腿肿块10年,左大腿肿块伴剧烈咳嗽、发热5 0 d”,于2 0 0 2年10月8日入院。患者于10年前发现右侧大腿肿块,缓慢增大,不痛,既往诊断为“纤维瘤”,未治疗。5 0 d前发现左侧大腿肿块并增长迅速,伴疼痛、发热、剧烈咳嗽。查体:全身多处大小不等、质软可移动皮下肿物,右大腿外侧见一14 cm×14 cm×6 cm大小的质软肿块,无压痛,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左大腿根部明显肿胀,可触及30 cm×35 cm×12 cm大小的质韧肿物,皮温及皮肤张力均高,触痛明显,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CT检查显示;左大腿内侧占位累及同侧闭孔内…  相似文献   

6.
正1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发现右侧睾丸无痛性肿物1个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就诊。体格检查:右侧阴囊内可触及大小约5 cm×3 cm×3 cm的肿块,质韧,界限清,活动度可,与阴囊皮肤无粘连,无触痛;左侧睾丸无肿大,无触痛。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大小4.7 cm×3.0 cm×3.3 cm,内部回声不均匀(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75岁,因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6个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左大腿中段内侧见一皮下肿块,触压痛明显,活动性欠佳,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左足第五趾远端跖侧皮肤发黑,脚趾末端见一灰黑、灰白色肿块,质韧,边界不清晰,触痛明显,无活动度(图1A)。超声检查:左大腿内侧脂肪层内见一大小约5.4 cm×5.3 cm×3.5 cm团状低回声肿块(图1B),呈分叶状;CDFI于其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为0.83(图1C)。左足第五趾远端软组织内见一大小约1.5 cm×1.2 cm×1.0 cm不均质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向关节深部浸润,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
  男,18岁。因交通事故致右侧大腿外伤1 h 就诊。患者1 h 前因交通事故致右侧大腿外伤来我院。查体:右侧大腿内侧、右侧腹股沟区、右侧阴囊皮肤大面积挫伤,面积约30 cm ×20 cm,局部皮肤肿胀,皮下淤血,右侧阴囊肿胀。右大腿 X 线检查未见骨折征象,腹部 B 超检查未见异常。以右侧大腿内侧、右侧腹股沟区、右侧阴囊外伤收住我院骨科,予伤口清创、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大腿伤口定期换药,半个月后伤口愈合出院。出院后随着阴囊肿胀消退,患者发现右侧阴囊内睾丸缺失,阴茎皮下有一肿物,但因患者羞涩未及时就诊,3个月后被其父母劝说来我科就诊。查体:右侧阴囊空虚,右侧睾丸缺如,阴茎内可触及一4 cm ×3 cm 肿物。 B 超检查考虑阴茎肿物为睾丸回声。临床诊断:外伤性睾丸脱位。行睾丸复位固定术,术中探查右侧睾丸位于阴茎体部浅筋膜内,睾丸及附睾血运良好,将睾丸于阴茎浅筋膜内游离,重新固定于右侧阴囊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右侧睾丸无萎缩,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左股部平滑肌肉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男.61岁.发现左大腿内侧肿物4个月.逐渐增大.伴有疼痛及行走障碍。查体:一般情况较好.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左大腿内侧可触及13cm×10cm×4cm大小的肿物.质硬界清,与皮肤无粘连。B超示左腹股沟及左股上段,距皮肤深约0.9cm处.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1岁,右大腿内侧无痛性肿块多次复发10余年.10年前第1次发现右大腿内侧肿块,超声检查右大腿内侧探及3.3 cm×2.8cm×2.8啪椭圆形均匀低回声,边界规则清楚,提示右大腿神经纤维瘤.手术见肿瘤大小约3.5 cm×3.0cm×3.0cm,包膜尚完整,形状不规则,质地偏软,有囊性感,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在剥离时肿瘤破裂,溢出浅红色胶样物质.术后病理诊断:黏液性脂肪肉瘤,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1岁,发现右下腹包块1个月。超声检查:子宫增大,不规则,实质回声欠均匀,子宫壁见多个低回声团,边界较清晰,左侧壁较大者为3.5cm×2.5cm×3.5cm。右侧附件区探及大小约6.0cm×5.0em×5.3cm以囊性为主混合性肿块,边界尚清,壁厚,囊壁见稍高回声团,大小约1.3em×1.0cm×1.0cm及囊壁内侧环状强回声。盆腔内探及无回声区,深度约1.4cm。超声提示:①子宫多发性肌瘤;②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块,考虑右侧卵巢占位病变,右卵巢囊腺瘤?  相似文献   

12.
刘海良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6):428-428,i0015
患者男性,70岁。右侧乳腺外下象限肿块2个月,近1个月来显著增大。查体:右侧乳腺外下象限可触及一个4 cm×4 cm大小的肿块,质较硬,活动度差,肿块与皮肤粘连,乳头无凹陷,皮肤色泽无改变,无橘皮样外观。右腋下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行右侧乳腺肿块单纯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皮下与胸肌无粘连。病理检查巨检:附带皮肤的肿块一个,4·3 cm×3·7 cm×2 cm大小,肿块与皮肤粘连,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切面实性,灰黄色,质脆,鱼肉状。镜检: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湮没乳腺组织(图1)。瘤细胞主要有2种:透明细胞和非透明细胞(图2)。前者占多数,…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83岁,5年前左大腿下端内侧皮肤表面无明显诱因出现一约黄豆大小的赘生物,无红肿热痛,赘生物生长缓慢,现约核桃大小,2 d前赘生物表面出现流脓结痂,疼痛明显,遂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左侧大腿下端内侧可见一约4 cm×2 cm×2 cm突出皮肤表面赘生物,呈菜花状,质较软,边界清楚,赘生物皮肤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50岁,发现右侧睾丸肿物3个月。无疼痛等不适。查体:阴囊皮肤及温度均正常,右侧睾丸可触及一大小约4cm×3cm×4cm肿块,质硬,无压痛,挤压后不见缩小,左侧睾丸及附睾正常。腹股沟区及全身其他部位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大小约4.4cm×2.7cm×3.5cm,形态饱满,体积增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5岁,因"发现右侧腋窝肿块6+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双侧乳腺未扪及肿块,无乳头内陷、无皮肤破溃、无橘皮征、酒窝征改变,双侧乳头未见溢液;右侧腋窝扪及大小约2~3 cm肿块,质硬,边界光滑,活动度差;左侧腋窝未扪及肿块。超声检查:于右侧腋窝皮下探及一大小约25 mm×17 mm×22 mm肿块。  相似文献   

16.
钟××,男,11个月。偶然发现患儿右耳内侧缘一肿物,当时只有1×1cm大小,肿块以耳朵为中心逐渐增大,无痛疼,无发热。三周后发现患儿腹部两测肿块,无压痛,精神较差,伴牙龈出血一次。体查:双上肢皮肤可见散在性针尖样瘀点,颌下,颈部,腹股沟等可扪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右侧耳部肿胀,拟可触及一4×4cm大小包块,质较硬,边界清。不活动,无波动感。腹膨隆,左右肋下均有一约10×5cm肿块,边缘清、质硬,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性,45岁。3年前发现左大腿近端前内侧肿物,约杏仁大小,肿物逐渐增大,现直径5 cm,局部无疼痛及其他不适。专科检查:左髋关节屈曲时于左大腿近端前内侧可见一肿物,局部皮肤隆起,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局部无肿胀,触之肿物大小约5 cm×5 cm×3 cm,中等质地,边界尚清,可推动,局部触之无压痛。双下肢活动正常,双下肢血运感觉未见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7岁,20余年前发现背部肿块,因无不适感且肿块无明显增大一直未行诊治.近6个月来患者自觉肿块明显增大并逐渐出现背部疼痛,疼痛与休息、昼夜等无关联,服用止痛药物后无明显好转.查体:右侧肩胛间区可扪及约10 cm×10 cm×5 cm大小肿块,质硬,无明显压痛,固定不能推动,边界不清,无波动感,与皮肤无黏连.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44岁。半年前发现右大腿内侧肿物,大小约1.0cm×0.8cm,局部皮肤无红、肿、热、痛。就诊外院考虑脂肪瘤,建议观察,期间肿物逐渐增大,来我院就诊。查体:右大腿中下1/3内侧可见一肿物,约3cm×2cm大小,质稍硬,活动度尚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超声检查:右大腿内侧皮下脂肪层探及一低回声团,大小约4.4cm×2.8cm,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回声欠均匀,上下两端与条状低回声(考虑变性增粗的神经)相连(图1)。彩色多普勒示低回声团周边及内部可见少许散在短棒状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右大腿内侧皮下脂肪层低回声团(考虑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患者行右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40岁,因右大腿内侧无痛性肿块10年余,进行性增大伴间歇性疼痛2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右大腿中下段内侧扪及4 cm×4 cm×3 cm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伴有轻压痛。超声检查:右大腿中下段内侧皮下软组织内见一大小约44 mm×43 mm×31 mm低回声包块,距体表约5 mm,边界不清,呈毛刺状,形态不规则,内部呈极低回声,后方回声衰减;CDFI:包块周边见稀疏点状血流信号,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