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运用《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理论辨治临床诸多疑难杂症,如瘙痒、汗证、臌胀、皮疹、肝癌,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3.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是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共同临床特征的疾病群,而单个病种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医辨治所依靠的证据以临床症状、舌脉表现为主。因此,血液病共性特征可作为辨治的直接依据,这一点已经成为临床辨证的常规。从总体的疗效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也就自然地提出了辨病论治解决各病种之间辨治的差异。如何充分利用中医基础理论,正确分析血液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层次关系,恰当的施用中医辨证和辨病的方法,是解决好血液病中医辨治诊治的关键。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中医辨证过程中的层次观。 相似文献
4.
5.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畴,多由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经久不愈反复发作,逐渐转变,或因损伤治疗不及时及人体素虚、阳气不足、腠理空虚、卫外不固,直接感受风寒潮湿,留住经络、关节、肌肉等部位,缓慢而发生.对于本病的治疗,历代医家各有阐述.多从"行痹、痛痹、着痹"论治.西医多以抗风湿止痛消炎为主.我就临床心得体会归纳为八法. 相似文献
6.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畴,多由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经久不愈反复发作,逐渐转变,或因损伤治疗不及时及人体素虚、阳气不足、腠理空虚、卫外不固,直接感受风寒潮湿,留住经络、关节、肌肉等部位,缓慢而发生.对于本病的治疗,历代医家各有阐述.多从行痹、痛痹、着痹论治.西医多以抗风湿止痛消炎为主.我就临床心得体会归纳为八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慢性盆腔炎辨治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英慧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8):78-79
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常于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反复发作,影响妇女的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可引起不孕症、异位妊娠等疾病,威胁妇女生命安全,给家庭与社会带来负担.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效果尚不理想,中医治疗则有独到之处.笔者总结10余年的临床经验,以自创有补气升阳、活血除湿之功的妇炎灵方加减治疗本病,取得理想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71-1372
目的:总结彭江云教授治疗骨关节炎经验及心得。方法:通过对彭江云教授临床诊治骨关节炎病案总结,分析其在骨关节炎疾病治疗上遣方用药特点及常用中医证型。结果:彭江云教授论治骨关节炎疾病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发作期辨明病邪性质及寒热虚实,主以祛邪通络止痛,治标为先;慢性期辨明气血阴阳亏虚,以调补脾胃、补益肝肾为主,尤重顾护卫气,善用附子、细辛等辛温类药物。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年老肝肾亏虚、劳逸过度等为骨关节炎发病内在基础,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为其发病外在因素。早期防治,愈后调养,祛邪扶正,顾护卫气是其治疗总原则。结论:彭江云教授在风湿类疾病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骨关节炎疾病的治疗,临床效果颇验,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4.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三辨模式”是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与传统的中医辨治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诊疗模式,即“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通过系统整理吴洋教授运用辨病-辨体-辨证诊疗模式诊断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主张临证时首先辨病确定其中西医病名,把握其病因病机;其次辨体预估疾病发展方向,指导临床组方用药;然后辨证确立具体证型,随势辨证。从“三辨”诊疗模式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18.
19.
中医所谓的痹症在临床表现上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而中医经典中对痹症的辨治内容详实,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并不断加以完善。有鉴于此,笔者通过研习中医经典,试从方证角度,挖掘中医经典中有关痹症的辨治内容,以补中医内科教材之不足,且进一步发挥经典理论指导临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周永明教授治疗血液病的经验,周教授认为虚损为本,邪毒为标,痰瘀为变是众多血液病的共有病机,而健脾补肾、泻火解毒、化痰治血则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