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耐药是影响HAART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在干预其他疾病的耐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医药干预HIV耐药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通过对HIV耐药分类与流行病学分析,结合目前我国HIV耐药发生的特点和中医药干预HAART的初步实践,提出开展HAART耐药的中医基础研究,筛选干预HAART耐药有效方药,最终形成中医药干预HAART耐药临床方案并进行推广,拓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HIV感染患者的CD4+T细胞的数量随着病程进展进行性下降。临床实践中对其进行一定时期中医药临床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保持稳定或有所上升。笔者分析提出这样的一种假说,即中医药治疗抑制了HIV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凋亡的进展可能是CD4+T细胞计数保持稳定或有所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中医药抑制CD4+T淋巴细胞凋亡角度进行研究,以揭示中医药治疗是否具有抑制CD4+T淋巴细胞凋亡的现象,探索研究抑制CD4+T淋巴细胞凋亡是否是中医药治疗HIV感染者的可能机制之一,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撑,为研究符合中医药治疗特点的艾滋病疗效评价指标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HIV感染患者的CD4+T细胞的数量随着病程进展进行性下降.临床实践中对其进行一定时期中医药临床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保持稳定或有所上升.笔者分析提出这样的一种假说,即中医药治疗抑制了HIV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凋亡的进展可能是CD4+T细胞计数保持稳定或有所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中医药抑制CD4+T淋巴细胞凋亡角度进行研究,以揭示中医药治疗是否具有抑制CD4+T淋巴细胞凋亡的现象,探索研究抑制CD4+T淋巴细胞凋亡是否是中医药治疗HIV感染者的可能机制之一,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撑,为研究符合中医药治疗特点的艾滋病疗效评价指标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医药干预对HIV感染者血清DAO及LPS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分别检测健康自愿者、HIV感染未治疗者、HIV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者、HIV感染纯中医药治疗者的血清DAO和LPS含量.结果 HIV感染未治疗组、HIV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HIV感染纯中医药治疗组3组患者血清DAO和LPS含量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HIV感染未治疗组相比,HIV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HIV感染纯中医药治疗组患者血清DAO和LPS含量均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中医药干预一定程度可降低HIV感染患者血清DAO和LPS的水平,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应关注中医药对HIV感染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对HIV感染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WHOQOL-HIV量表对157例接受中医药治疗和153例尚未接受任何治疗的HIV感染者进行调查.结果:中医药干预组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非常显著的优于未接受任何治疗组的感染者,并且中医药干预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精神领域5个领域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未接受任何治疗组,而在独立性领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药干预在提高HIV感染者生存质量方面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肺部机会感染是HIV/AIDS的主要合并症,可以发生在HIV感染的整个过程中,HIV感染早期呼吸道症状与正常人群中常见的疾病一样,如发生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细菌性肺炎等,在疾病的晚期,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常见的有病毒、细菌、原虫和真菌等.HIV感染无症状期一般持续6~8年,在此期间,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断下降,而对此期患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思想,通过对无症状期患者进行中药干预正是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所在.本文收集了65例HIV感染者的资料,对其临床特点、T细胞亚群计数、病毒载量和肺部X线表现进行分析,并对HIV感染者肺部影像特征进行小结,进一步探讨中医对HIV感染无症状期患者的辨证论治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最佳CD4+T淋巴细胞水平,以此为依据,提供在国内或更为广泛的地区开展相应治疗。方法:从在红河州中医医院2005年6月-2008年9月间,进行单纯中医药治疗满12个月的HIV/AIDS患者中,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16例,从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用药及入组时CD4+T淋巴细胞水平等几个因素,分析治疗后,上述诸原因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感染途径这几个因素,经治疗后,对CD4+细胞升降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者。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有效率存在中度负相关。结论:性别、年龄、感染途径与中医药治疗对CD4+疗效无显著关联;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中医药治疗对CD4+疗效有显著关联。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止是中医药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AIDS)患者CD4/CD8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数据库"中接受中医药治疗达12个月,治疗前后均做过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检测,人口学数据完整的847例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D4/CD8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小、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较低,中医药介入时已经开始高效抗逆转录治疗(HAART)的艾滋病毒(HIV)/AIDS患者,中医药治疗后CD4/CD8上升的可能性更大;而女性、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较高,中医药介入时已经开始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中医药治疗12个月后CD4/CD8处于正常范围的可能性更大.结论:尽早对患者采用中医药联合HAART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CD4/CD8的恢复,对存在不利因素的HIV/AIDS患者,应针对性地给予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的HIV /AIDS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最佳CD4+T淋巴细胞水平,以此为依据,提供在国内或更为广泛的地区开展相应治疗.方法:从在红河州中医医院2005年6月~2008年9月间,进行单纯中医药治疗满12个月的HIV/AIDS患者中,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16例,从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用药及入组时CD4+T淋巴细胞水平等几个因素,分析治疗后,上述诸原因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感染途径这几个因素,经治疗后,对CD4+细胞升降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者.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有效率存在中度负相关.结论:性别、年龄、感染途径与中医药治疗对CD4+疗效无显著关联;入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中医药治疗对CD4+疗效有显著关联.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是中医药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19)
HIV/AIDS免疫重建不良是艾滋病目前治疗的难点之一,肠道菌群失调与HIV/AIDS感染者的免疫重建密切相关。中医药干预疾病以多途径多靶点为主。肠道菌群有望成为中医药治疗HIV/AIDS免疫重建不良的新靶点。此文通过文献查阅、归纳、总结中医药促进免疫重建和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为中医药促进免疫重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对HIV/HCV重叠感染者病毒载量、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8例HIV/HCV重叠感染病人予中药扶正抗毒胶囊治疗12月。观察治疗前后HIV-RNA、HCV-RNA、CD+4T淋巴细胞记数和肝功能变化。其中22例肝功能异常。结果 38例治疗前和治疗12月后比较HIV病毒载量无显著变化,HCV病毒载量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改善或稳定。结论中医药治疗能抑制HIV/HCV重叠感染者HCV-RNA的复制、稳定HIV-RNA,纠正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重建免疫功能,对肝功能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难治性传染病。现代医学认为,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的CD4+T淋巴细胞,从而导致大量免疫细胞破坏,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细胞、基质细胞(包括免疫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外基质及各种分泌因子组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转归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对肿瘤微环境的干预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主要涉及中医药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主要的免疫细胞,是一类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特殊的巨噬细胞群体,与传统巨噬细胞不同,研究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不仅失去了抗肿瘤活性,反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针对中医药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对中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主要概述了中医药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抗肿瘤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调查美沙酮维持HIV/AIDS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基本情况,了解这类患者对中医药干预的需求性,为探索戒毒与艾滋病中医药治疗并行的可行性及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对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影响效果,评估中医药治疗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云南省从2005~2015年采用中医药治疗的HIV/AIDS患者5560例,对患者治疗初始(0个月)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6、12、18、24、30、36、42、48、54、60、66、72、78、84、90、96、102个月)的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中医药治疗对HIV/AIDS患者降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和升高卡洛夫斯基积分有明显疗效,中医药治疗后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的变化而稳定或升高,12、18、24、30、36、42、48、54个月时与治疗初始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D8+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的变化而稳定或下降,12、18、24、30、36、42、48、54、60、66、72个月时与治疗初始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升高,24、54个月时与治疗初始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影响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可阶段性地稳定或减缓CD4+T淋巴细胞下降速度,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进而对延缓艾滋病病程进展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血管局部缺血缺氧,继而激活血管内炎症反应,最终产生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反应,在脑损伤和神经修复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中性粒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双重作用,既能释放炎症介质加重脑损伤,又能释放神经营养物质和抗炎因子产生脑保护作用。通过整理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内炎症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机制,以及中医药对相关免疫细胞的干预作用,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证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现HIV-1病毒基因调控蛋白功能和特性与HIV病毒复制、感染、细胞毒性等密切相关,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观察均显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较好疗效。我们推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对HIV病毒基因中某些调控蛋白基因的干预作用有关。本文通过对39例无症状HIV感染者的HIV-1基因调控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横断面检测分析,观察比较空白组与治疗组、治疗短期组与治疗长期组之间HIV感染者体内HIV-1病毒基因调控蛋白tat,rev,nef,vpr,vpu,vif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情况,分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与其干预HIV-1病毒基因调控蛋白变化情况是否有相关性,为阐明中医药体内抑制或稳定HIV-1病毒的作用机制提供一些临床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对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期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干预无症状HIV感染期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识到无症状HIV感染期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艾滋病疫毒之邪侵袭机体,邪毒渐进而正气渐弱,处于正邪伏争状态,邪毒多为湿与热,正虚以气虚多见,涉及肺、脾、肾;中医辨证治疗以治未病、审机论治和整体辨证为主线;以症状体征计分和生存质量量表作为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深入地揭示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机制,为研发干预无症状HIV感染期的中药新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艾滋病是一种极其复杂难治性疾病,具有复杂性科学研究特点。信息熵函数和阴阳状态函数均表达开放系统的生命体通过与外界之间通过能量、物质、信息进行交换,抵消和减缓生命体不可逆转的衰老和死亡,从而维持生命体的有序化。方法:中医阴阳函数U=Ep+Eq表达生命体系不仅与生命能量E密切关系,也与生命系统无序度p和有序度q有着密切关系。由于p和q均与熵密切相关,中医阴阳状态函数与熵函数密切相关。中医阴阳理论的"从"和"逆"、"传"与"不传"与熵理论"有序"和"无序"内涵不谋而合。结果:由艾滋病、生命熵、生命熵变关系可知,从感染HIV到AIDS,具有临界熵H0(HIV转为AIDS)和最大熵HM(AIDS死亡熵值)。当HXH0,HIV感染者生命熵变幅度较小,处于维持中医药干预的稳定时区;当H0HXHM,HIV感染者生命熵变幅度较大,处于强化中医药干预的熵警时区;当HXHM,HIV感染者熵变突增产生陡变,处于中医药临终关怀干预的死亡时区。讨论:中医干预HIV/AIDS的核心目的是减少HIV/AIDS熵积(机会性感染)和抵消HIV熵增(代谢失衡),降低HIV转化为AIDS的不确定性,延长HIV无症状期。熵变理论与中医阴阳整体和传变理论相吻合。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采用信息熵函数计算HIV/AIDS熵变,将为临床评价中医干预HIV/AIDS提供新角度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论治早期干预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无症状期HIV感染者133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例约2∶1。受试者入组后,根据中医辨证结果服用相应药物,试验组给予相应证型中药制剂,对照组给予相应证型中药制剂的模拟剂,每月辨证1次,每次根据辨证结果选用相应药物,试验周期18个月。观察安全性指标和疗效性指标。结果:中药组在降低发病率和升高CD4+计数方面优于安慰剂组,在降低病毒载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对133例无症状期HIV感染者早期干预疗效显著,为优化形成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中医药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