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与探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与标准,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入住我院婴幼儿科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0例作为分析组,同时选取5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与观察两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logistic分析两组的患者的病因、临床实际现状、发病机制、诊治情况等,最后总结得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分析两组患者各方面情况,发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临床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围生期病变等[1]。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因此应当对这些因素加以限制与干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降低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系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一月至2013年一月五年期间来我院就诊并最终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275例患者(研究组)和在此期间未出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275例新生儿(对比组)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两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显示在出生年龄、出生体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酸中毒、先天性疾病、母乳性黄疸等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肝炎和围生期病变是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临床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多种样,较为常见的是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围产期及感染性病变,把握本病临床常见危险因素,利于早期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同时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名荣  戴晖  陈新霞 《河北医学》2012,18(3):395-397
目的 回顾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治并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科诊治的4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探讨诊治疗效并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4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后黄疸平均消退时间4.3±2.5d,治愈率98.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有围产期因素(50.5%)、感染性因素(34.8%)、母乳性黄疸(6.9%)、红细胞增多症(4.5%)和ABO血型不合(3.2%).早产、低体重、孕母妊高症、孕母先兆子痫、宫内窘迫、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腹泻、母乳性黄疸、红细胞增多症和ABO血型不合均为新生儿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OR>1,P<0.05),而脐带异常和新生儿脐炎不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危险因素为围产期因素和感染性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唐修芳 《医学文选》1999,18(4):570-571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既有生理性黄疸,也有高危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对高胆的早期认识、早期干预十分重要。现将我院收治的72例高胆作一回顾性分析,对其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72例均因新生儿黄疸诊断入院,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1.2 一般资料 72例中,男性50例,女性22例,男女之比1∶0.44;平均胎龄(38.3±2.1)周(35~40.2周),其中足月儿66例,早产儿6例;平均高胆出现时间(2.6±1.1)天(21小时~5天);胆红素值(277.3±31.6)μmol/L(210.3~349.5μmol/L),为间接胆红素升高。1.3…  相似文献   

5.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中常见,当达到换血指征时,多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光疗、药物不能迅速降低患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换血成为最迅速、有效的方法。2002年1月~2005年8月该院NICU采用换血疗法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20例,取得较好疗效,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惠玲 《中外医疗》2016,(28):34-36
目的:研究换血疗法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60例为调查对象,对患儿进行换血治疗,观察换血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新生患儿TBIL为(428±16.6)μmol/L,DBIL为(37.2±16.6)μmol/L,IBIL为(388.9±20.3)μmol/L;治疗后,新生患儿的TBIL为(189.3±12.2)μmol/L,DBIL为(27.7±11.3)μmol/L,IBIL为(178.8±14.6)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新生患儿的K+(3.8±0.6)mmol/L、Na+(136.8±4.2)mmol/L、Ca2+(2.2±0.39)mmol/L;治疗后新生患儿的K+(3.6±0.9)mmol/L、Na+(139.8±3.6)mmol/L、Ca2+(2.3±0.26)mmol/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患儿凝血功能以及血液中的钾离子、钙离子和钠离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实施换血疗法,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其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血液中的钾离子、钙离子和钠离子水平,还能够帮助新生患儿维持电解质平衡,对新生患儿的凝血功能以及体征无影响,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因素,为预防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将胆红素脑病致使神经功能系统障碍( bilirubin-induced neurologic dysfunction,Bind)评分为7~9分的患儿定义为急性胆红素脑病(ABE)患儿,并将其作为观察组(40例),其余为对照组(169例),对可能影响高胆红素血症ABE发病的相关因素如性别、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喂养方式、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窒息或宫内窘迫、总胆红素峰值、黄疸家族史、RH溶血病、ABO溶血病、出生后1 min 新生儿评分( Apgar评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酸中毒、感染、发热、脱水、低蛋白血症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发现出生体重(OR=3.739,95%CI:1.240~11.880)、总胆红素峰值(OR=6.475,95%CI:1.724~17.419)、RH溶血病(OR=11.473,95%CI:2.708~33.697)及ABO溶血病(OR=9.143,95%CI:2.492~28.513)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胆红素脑病与出生体重、总胆红素峰值、RH溶血病及ABO溶血病有关,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极低出生体重、极高总胆红素峰值、伴有RH溶血病及ABO溶血病患儿的筛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娜  陈永秀  王嵋景  唐瑟 《四川医学》2003,24(11):1193-119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之一。我院儿科 1996~ 2 0 0 2年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5 0 1例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5 0 1例 ,男 10 5 2例 ,女 4 49例 ,黄疸发现时间 ,最早生后 3h ,最晚生后 2 5d ;早产儿4 35例 ,足月儿 10 6 6例。1 2 诊断标准 :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①生后 2 4h内出现黄疸 ,胆红素浓度 >10 2 μmol/L ;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 >85 μmol/L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 >2 2 0 μmol/L ;早产儿 >2 5 5 μmol/L ;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 >2周 ,早产儿 >4周 ;或黄疸消退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病因.方法:对3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感染因素130例,围产因素65例,母乳性黄疸40例,早产因素40例,溶血因素18例,代谢性疾病7例.治愈288例,未愈12例.结论:感染因素仍居首位,在非感染性黄疸中,母乳因素及早产因素均增加.但因患黄疸的早产儿死亡率下降.对具有高胆红素血症致病因素的新生儿及早寻找病因、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58-60
目的研究与分析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应用换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换血治疗。观察比较换血前后患者的血液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换血后,60例患者中治愈出院58例,治愈率为96.67%(58/60),2例患者由于处于痉挛期而放弃治疗。60例患者换血后,其DBIL(结合胆红素)、IBIL(未结合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PLT(白细胞)、WBC(血小板)、RBC(红细胞)等与换血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换血前后患者Hb、Na+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应用换血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既能达到较高的治愈率,又能改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从而避免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吴起武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678-1678,1681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治疗早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 方法采用蓝光照射等非换血疗法治疗35例血总胆>342μmol/L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结果33例痊愈,占94.3%;2例好转,占5.7%;有效率达100%,均未出现胆红素脑病. 结论光疗治疗早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新生儿小时胆红素曲线结合临床风险因素评分,建立联合风险量化矩阵模型,预测贵州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方法选取该院产科出生的5 250 例足月儿和近足月儿,连续记录其出生后168 h的经皮胆红素(TCB)值。将出生后72 h内对应的危险区TCB测定值作为预测指标,建立联合风险量化矩阵。结果使用二次方程对TCB 曲线进行二次曲线拟合,结果显示,TCB 水平在24~48 h内上升速率最快,而后逐渐降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及喂养方式与72 h后TCB 高危险区有关。多因素结果显示,72 h后TCB 高危险区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及喂养方式有关联。胎龄为36.01~39.99周的研究对象处于72 h后高危险区的可能性是胎龄≥40.00周研究对象的1.73 倍;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与顺产比较,处于高危险区的可能性可降低51%;与混合人工喂养相比,人工喂养的研究对象处于高危险区的可能性较大[OR=2.173(95%CI:1.267,3.683)]。建立联合风险量化矩阵模型,分 12 个区。通过释然比水平高低,将12 个区组分为4 个风险水平,用以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的发生可能性。结论基于联合风险量化矩阵和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数曲线,将新生儿分为4 个风险水平,可对新生儿TCB水平变化开展精准随访,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 023例新生儿(产科新生儿4 442例及新生儿科高胆红素血症病例58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及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民族、胎龄、出生体质量、胎膜早破、头颅血肿、喂养方式、缺氧、产前抗生素应用、母子血型不合、开奶时间、胎便排出时间、同胞中有高胆红素血症12项为影响因素。(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氧、产前抗生素使用、胎便排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胎龄、出生体质量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保护性因素;胎膜早破、头颅血肿、喂养方式、母子血型不合、开奶时间、同胞中有高胆红素血症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P<0.05)。(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和出生体质量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保护性因素(P<0.05),母子血型不合、开奶时间、同胞中高胆红素血症、胎膜早破为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多种相关因素有关,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诊治方案,积极预防感染,重视产前相关检查及产后胆红素监测,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蓝光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进行蓝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值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5%,治愈率61.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0%、治愈率38.7%,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两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值均较治疗后第1天及第2天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值分别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蓝光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相关因素,及对其并发症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分析和换血治疗的疗效。方法统计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 0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回顾性分析各病例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检查化验结果数据。结果在1 082例高胆红素血症中,最主要是由于早发母乳性黄疸30.3%、晚发母乳性黄疸25.1%和感染因素占17.4%。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的病因中,感染性黄疸易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42.4%),其次是溶血性及其他因素性(均24.2%),母乳性黄疸不易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对符合换血疗法的2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治疗前后TSB及B/A值为(582.3±220.5)μmol/L,(294.6±82.1)μmol/L;(9.61±2.69)×10-3,(5.32±1.31)×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中,母乳性黄疸占主要部分,其次是感染性黄疸。换血疗法能迅速降低间接胆红素和减低间接胆红素对脑组织的损伤,可作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和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于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HFMD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HFMD轻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3岁、抽搐、颈抵抗、体温> 39℃大于3d、血糖>9 mmol/L、意识障碍、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外周血WBC>12×109/L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呕吐、皮疹平均天数>7d、口腔溃疡、肌酸激酶升高方面,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D重症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体温>39℃大于3d、血糖>9 mmol/L、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8%,病死率为4%.结论 早期检测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可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红素氧化酶中配位氨基酸对保持酶活性的重要性和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并评价胆红素氧化酶突变体能否作为一种更好的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试剂。方法 胆红素氧化酶突变体I402G和C457S通过聚合酶链反应获得,并经氨基酸序列测定加以证实。钌搀杂的突变体C457S通过变异体与钌配合物的直接反应得到。研究了重组胆红素氧化酶及其变异体的光谱学性质,以及重组胆红素氧化酶和变异体I402G的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结果 变异体I402G和C457S被成功的表达和纯化。变异体I402G表现出较低的活性(1.67U/mg),C457S则完全失去了活性(0U/mg),但是钌搀杂的突变体C457S表现出较高的活性(5.50和6.42U/mg)。光谱学实验结果表明I402G突变体在较低的pH时第一类铜呈+1价态,即还原态;突变体C457S中失去第一类铜,使得突变体无法保持完整的活性中心,从而失去了酶活性。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实验显示重组胆红素氧化酶和变异体I402G动力学参数kcat分别为235.8min-1和6.9min-1,说明重组胆红素氧化酶具有很高的催化能力。结论 配位的氨基酸对保持重组胆红素氧化酶及其变异体活性中心的完整性和酶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组胆红素氧化酶远比突变体I402G和C457S的活性高,说明突变体I402G和C457S不适合作为诊断试剂。钌搀杂有助于在突变体C457S中形成新的完整的活性中心,从而产生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红素氧化酶巾配位氨基酸对保持酶活性的重要性和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并评价胆红素氧化酶突变体能否作为一种更好的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试剂方法胆红素氧化酶突变体1402G和C457S通过聚合酶链反应获得,并经氨基酸序列测定加以证实.钌搀杂的突变体C457S通过变异体与钌配合物的直接反应得到。研究了重组胆红素氧化酶及其变异体的光谱学性质,以及重组胆红素氧化酶和变异体1402G的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结果变异体1402G和C457S被成功的表达和纯化变异体1402G表现出较低的活性(1.67U/mg),C457S则完全失去了活性(0U/mg),但是钌搀杂的突变体C457S表现出较高的活性(5.50和6.42U/mg).光谱学实验结果表明1402G突变体在较低的pH时第一类铜呈+1价态,即还原态:突变体C457S中失去第一类铜,使得突变体无法保持完整的活性中心,从而失去了酶活性.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实验显示重组胆红素氧化酶和变异体1402G动力学参数kca.分别为235.8min^-1。和6.9min^-1,说明重组胆红素氧化酶具有很高的催化能力结论配位的氨基酸对保持重组胆红素氧化酶及其变异体活性中心的完整性和酶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组胆红素氧化酶远比突变体1402G和C457S的活性高,说明突变体1402G和C457S不适合作为诊断试剂.钌搀杂有助于在突变体C457S中形成新的完整的活性中心,从而产生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陈小兰  王勇  潘磊 《北京医学》2016,(10):989-993
目的 分析老年重症肺炎合并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回顾性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筛选老年重症肺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度本院内科年龄≥65岁,重症肺炎合并DVT患者50例为病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与病例组2:1比例随机选取同时期的老年重症肺炎无DVT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相关资料,采用Caprini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及VTE危险度分级.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凝血功能、炎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DVT风险因素,及VTE危险度分级与重症肺炎患者VTE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两组临床表现中,DVT组卧床、下肢水肿及中心静脉置管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指标显示DVT组D二聚体值(1718±140)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923±76) mg/L(P<0.05),炎性指标显示DVT组的C反应蛋白值(87.75 ± 6.78)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56.29±4.43) mg/L(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值(117±26)g/L显著高于DVT组(105±22) g/L (P<0.05),且对照组的抗凝治疗率明显高于DVT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D二聚体值与血栓发生显著相关(P<0.05).DVT组Caprini评分均值(8.92±2.72)显著高于对照组(7.16±2.15) (P<0.05).极高危组和高危组对比,随着评分等级的增加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明显增加,评分≥9分的极高危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高危组的3.313倍(P<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及D二聚体值与血栓发生显著相关.Caprini风险分级能够有效的预测重症肺炎患者血栓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