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转移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65例中男性30例(46.2%),女性35例(53.8%),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54.1岁。CT示多发结节型38例(58.5%)、单发结节型27例(41.5%)。其中17例为转移性乳腺癌(26.2%),14例为转移性结直肠癌(21.5%),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12.3%),其余为转移性骨肉瘤、胸腺瘤、恶性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癌、平滑肌肉瘤等。转移性乳腺癌需与肺腺癌鉴别,前者ER、PR(+),TTF-1(-),对鉴别诊断有意义;转移性结直肠癌需与肠型肺腺癌鉴别,前者CK20、CDX2(+),CK7、TTF-1(-),对鉴别诊断有意义;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需与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的肺腺癌、肺透明细胞性鳞状细胞癌、肺透明细胞癌(肺大细胞癌亚型)、肺透明细胞瘤("糖瘤")鉴别,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vimentin和CK(+),TTF-1(-)。结论肺转移性肿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食管颗粒细胞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颗粒细胞瘤(EGCT)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要点及组织发生。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分析4例EGCT,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EGCT均有明显形态学特征,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圆形或梭形,胞质丰富,嗜酸性胞质由PAS强(+)的颗粒构成,细胞核小,细胞巢间见少量纤维组织分隔。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100、NSE和CD68(+),SMA、CK、Mac387、calretinin和inhibin(-)。结论食管颗粒细胞瘤比较少见,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低分化胃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肿瘤的认识。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罕见的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低分化胃腺癌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肿瘤细胞弥漫片状或腺泡状排列,侵犯胃壁全层。肿瘤细胞黏附性差,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丰富,强嗜酸性,可见红染均质包涵体,核泡状、偏位,核仁突出,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弥漫(+),CAM5.2部分(+),Muc-5AC灶状(+),Ki-67增殖指数80%。结论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低分化胃腺癌是极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3例罕见的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5岁。患者因影像学检查示脾占位就诊。大体观察均为局限单个边界清楚肿物。镜下均可见大量血管内皮泡沫样细胞、血管增生及扩张。免疫组化:CD31和CD34(+),CD68局部(+),SMA(■),CK(-)。结论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具有细胞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瘤细胞并呈血管内皮标记物阳性是该病病理诊断的两个重要特征。需同脾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Paget’s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例食管Paget’s病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患者男,73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镜下观察中底层鳞状上皮间见胞质透亮或淡染的大细胞成簇或单个散在排列,局部累及黏膜、黏膜下导管,但并未突破基底膜;肿瘤细胞大,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透明或淡染;核大,圆形或不规则,核染色质粗糙,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Paget细胞CEA、EMA、CK7、CK8/18(+),CK20、CK14、p63、CK5/6、HMB45、Malan-A、S-100(-)。结论食管Paget’s病罕见,需要与原位鳞状细胞癌、浅表型恶性黑色素瘤、腺癌、Paget’s样Bowen病及淋巴瘤等鉴别,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滑膜肉瘤(PPSS)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PPSS临床资料,观察并检测其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征及SYT-SSX基因易位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界限清晰,部分由梭形细胞构成。梭形成分形态较一致,核深染,有的形成腺管样腔隙。部分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立方形,胞质丰富、淡染,细胞界限清楚,核较大,空泡状,可见核仁。免疫组化:vimentin、EMA、CD99和bcl-2均(+),CK7、CK19、CK20、TTF1、PCK、CD117、Dog-1、S-100、CR、CD31、CD34、desmin和SMA均(-)。FISH检测示SYTSSX基因融合。病理诊断为肺原发性滑膜肉瘤(双相型)。结论肺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应与肺梭形细胞癌、恶性间皮瘤、纤维肉瘤及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等疾病相鉴别。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并结合影像学资料,必要时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物,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70岁。因间断右下腹痛3月余入院。B超示右中下腹可见4.3 cm×1.6 cm大小盲管状低回声,不可压瘪,未见明显蠕动,提示右中下腹异常回声为肿胀阑尾可能。术中见阑尾尖端膨大、充血水肿,与周围黏连;纵形剖开阑尾见尖端阑尾壁增厚,腔内可见黏液样物。镜下见阑尾尖端黏膜层至深肌层大量肿瘤细胞浸润,单个、条索状或3~5个肿瘤细胞呈簇状弥漫分布,无特殊排列结构,无腺管状结构;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淡染,嗜碱性,可见细小空泡或大的黏液空泡,胞核形状不规则、深染,位于胞质一侧,似印戒样。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X2、CK20和CEA(+),E-cad、CD56、Cg A、Syn和NSE(-)。本例手术后1个月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肿瘤细胞,未行化疗,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是一种阑尾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多以急慢性阑尾炎就诊。依据其特有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现,与其他原发性及转移性肿瘤鉴别,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肾型透明细胞癌(RTC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发生于前列腺的肾型透明细胞癌进行病理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分析。结果前列腺肾型透明细胞癌的癌细胞胞质丰富,空亮,呈泡巢状、腺管状乃至实片状弥漫排列,须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及前列腺透明细胞癌相鉴别。免疫组化:AE1/AE3、低分子质量角蛋白(LMWCK)、EMA、PSA、P504S/AMACR和PSMA均(+),vimentin、CD10部分(+),高分子质量角蛋白(HMWCK)、CK7、PAX8和RCC(-)。结论前列腺肾型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前列腺癌。正确诊断需要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结合影像学检查及血清PSA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甲状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甲状腺肿瘤质地硬,镜下由卵圆形、多角形肿瘤细胞组成,胞质丰富,可见核仁,并见多发脉管内癌栓.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K5/6、p63和p40,不表达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血管球瘤(G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外科治疗的肺血管球瘤患者临床病理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2~58岁。组织学上,肿瘤组织由小血管及周围的肿瘤细胞组成,瘤细胞丰富,圆形、卵圆形,形态较一致,胞质丰富红染或透亮,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象,间质明显黏液变性、水肿。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vimentin、SMA(+),Cg A、Syn、CD34、CD99、HMB45和CK(-)。结论肺血管球瘤非常罕见,临床表现为肺内占位性病变的相关症状或体征,该肿瘤的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角蛋白阳性的间质网状细胞肿瘤(CIRCT)的认识.方法 对1例CIRCT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IRCT是一种罕见肿瘤,以成年男性为主,好发于淋巴结.肿瘤细胞中等至较大,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胞质丰富,核圆形或椭圆形;部分瘤细胞界限不清,胞质浅嗜酸呈“合体细胞样”.瘤细胞呈弥漫束状或旋涡状,部分巢团状排列.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8、CK18和vimentin弥漫(+),SMA和desmin灶性(+),p53(+),Ki-67阳性率为43%.超微结构示细而长的细胞突,不成熟细胞连接和核周包绕成束的中间丝.原位杂交EBV(-).结论 CIRCT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有赖于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的综合分析.p53过表达、转移和复发提示愈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PA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结果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上腹部不适、疼痛。胃镜示肿物向胃腔内突出。镜下肿瘤在胃壁之间呈结节状、丛状生长,与胃壁平滑肌交错排列,肿瘤富于小的薄壁血管,细胞间富含黏液样或纤维黏液样基质;瘤细胞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轻度嗜酸性,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MA、MSA和h-caldesmon(+),个别细胞PR(+),CD117、CD34和S-100(-)。电镜示肿瘤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结论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有小管形成的膀胱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应用常规HE和免疫组化染色及光镜观察1例伴有小管形成的膀胱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通过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48岁。首发症状为全程肉眼血尿。镜下可见圆形或多边形的小管状结构弥漫分布,排列不规则,偶可见巢状结构;肿瘤细胞形态温和,中等大小,圆形居多,胞质丰富;胞核异型性小,核浆比轻度升高,稍大于正常细胞,核深染少见,未见病理性核分裂象,染色质纤细,核仁不显著;肿瘤细胞浸润至肌层,细胞异型性增加,呈多边形,核增大,核染色质变粗;肿瘤周围可见间质纤维化;无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侵犯。免疫组化示MOC31、BreEp4灶状(+),CK7、CK5/6、p63、CK34betaE12及p53均(+), CK20、Villin、CDX-2、TTF-1、PSA、P504S、 PAX-8均(-),Ki-67增殖指数为10%。结论伴有小管形成的膀胱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是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一种罕见变异型,与膀胱的非肿瘤性病变难以鉴别。确诊主要依赖于生物学上呈现出的不规则浸润模式,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这类病变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心原发性卵黄囊瘤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发生于心的肿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组织特征。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立方、柱状,核深染,大小不一,有异型。瘤细胞形成微囊、乳头状结构,可见SD小体、透明小体及出血、坏死。免疫组化显示CK、PLAP、AFP和AAT(+),PAS亦(+)。结论心原发性卵黄囊瘤非常罕见,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乳腺小细胞癌伴鳞状细胞分化病例进行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6岁。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状、巢状,大部分肿瘤组织由小细胞构成,核深染,胞质稀少,呈圆形、短梭形、不规则形及燕麦状,弥漫成片,染色质呈椒盐状,无明显核仁,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灶状坏死。部分区域呈典型鳞状细胞分化,细胞胞质丰富红染,见角化珠形成。肿瘤与纤维组织交界处局部可见少许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成分,并可见少许导管原位癌成分。免疫组化示小细胞癌成分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D56、Syn、Cg A(+),而ER、PR均(-); Her-2(-)。结论乳腺小细胞癌比较罕见,依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探讨原发性乳腺外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49例原发性乳腺外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患者男性36例,女性13例,年龄47~93岁,平均68.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湿疹样改变或新生物,并有瘙痒、疼痛等表现,多累及生殖器或肛周等会阴部位。大体见皮损呈湿疹样红斑、融合性丘疹并可伴渗液、糜烂等改变。镜下表皮全层内见数目不等的Paget细胞浸润,呈单个散在、巢团状或假腺样分布,部分病例可见病变累及皮肤附属器,小部分病例可见肿瘤浸润真皮;Paget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上皮样,胞质丰富,淡染或透明,核大有异型。免疫组化:49例CK7均(+),部分p16(+),CK5/6和p63(-)。32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复发8例。结论乳腺外Paget病发病率低,好发于老年男性会阴部,临床需与良性皮肤病鉴别。Paget细胞具有特殊的组织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可以帮助鉴别诊断其他多种表皮内原位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3例胃原发性癌肉瘤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胃原发性癌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主要由癌和肉瘤两种成分构成。癌成分为腺癌,其中1例伴有鳞状分化及神经内分泌分化,免疫组化CK、EMA和CK20(+);肉瘤成分为弥漫分布的梭形细胞,局部区域有横纹肌肉瘤和骨肉瘤分化,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和myoglobin(+),局灶性EMA(+)。结论胃原发性癌肉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骨釉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组织发生。方法对1例长骨釉质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长骨釉质瘤的特征性改变为兼具上皮样细胞和纤维样梭形细胞2种成分,两者以不同的比例和形态相互交织排列。免疫组化示上皮样细胞CK、CK5和CK19(+),CK7和CK8/18(-);梭形细胞vimentin(+),bcl-2和CD99均(-)。结论长骨釉质瘤为双向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形态多样,需结合肿瘤的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对其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IO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总结1例发生在肝内胆管的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3岁。腹痛寒战1个月。CT显示左侧肝内胆管内可见3 cm×3 cm大小结节。镜下肿瘤位于扩张的囊腔内,呈分支状乳头结构,乳头被覆复层嗜酸性细胞,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免疫组化:CK8、CK18、Hep Par-1和MUC5AC(+),CK7、CK20、MUC1和MUC2(-);Ki-67增殖指数为25%。结论肝原发性导管内嗜酸性乳头状肿瘤为罕见肿瘤,以男性患者居多,肿瘤一般体积较大(平均最大径12 cm),非浸润型完整切除后、可长期生存,而浸润型整体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胃原发性成人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发生于胃的成人卵黄囊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组织特征。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立方、柱状,核深染,大小不一,有异型。瘤细胞形成微囊、乳头状结构,可见SD小体、透明小体。免疫组化显示CK、CAM5.2、AFP(+)。结论胃原发性成人卵黄囊瘤非常罕见,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