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单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研究组实施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和滤泡形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滤过泡形成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内压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优于单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5)。对照组行单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及眼内压进行测量统计,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视力、眼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及眼内压均得到显著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5.58%(P<0.05)。结论单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后者较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两种不同方式对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患者80例,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单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双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 2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相比,差异较小(P0.05)。实验组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联合双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安全性更高,可促进患者眼内压力的降低,改善其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3mm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1.8mm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术后视力、眼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技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5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51例。研究组应用超声乳化技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裸眼视力、再次粘连、散光度、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和4周后,研究组散光度、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裸眼视力、前房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4周内并发症率和再次粘连率分别为13.73%(7/51)和3.92%(2/5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10/44)和15.91%(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技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优于超声乳化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术后随访半年视力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半年眼压单切口组从平均(33.28±4.51)mmHg降为(15.26±4.51)mmHg,双切口组从(35.33±3.98)mmHg降为(14.48±4.11)mmHg,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半年后功能性滤过泡数量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1例患者术中出现脉络膜暴发性出血外,其余病例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单切口或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切口和常规切口超声乳化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82例(87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41例,43眼)和观察组(41例,44眼),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散光、眼压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眼压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散光程度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确切,视力改善明显,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李晓东 《中外医疗》2016,(12):174-17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择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采取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分别为(12.86±3.27)mmHg、(3.05±0.34)mm和(0.36±0.08),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应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和眼压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切口和常规切口超声乳化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10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眼压、散光、视力等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均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散光恢复与术后视力改善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76%)比对照组(12.9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硬核白内障患者8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1周、3个月视力水平与术后散光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2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B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度数、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术后3天后B组的视力均要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视力对比,A组的视力均要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术前视力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A、B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散光度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3)A、B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33%(11/60),23.33%(14/6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其效果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接近,且手术费用低、操作简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适合于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性青光眼36例、4 2眼。结果:术后随诊3~6个月,37眼的眼压控制在15 .88±4 .0 9mmHg。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改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01~2011-06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56眼与改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51眼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相关数据。比较两种术式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散光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别。结果两种手术对眼压、滤泡成功率效果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对术后视力恢复更好。结论因术后患者并发症少,眼压控制好,视力恢复更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在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70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为单眼症状,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视力及眼压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水平为(0.75±0.08)明显高于对照组(0.29±0.07)(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水平(12.02±1.68)明显低于对照组(18.29±2.56)mmHg(P<0.05);观察组术后前房深度(3.60±0.16)mm高于对照组(3.09±0.35)mm(P<0.05).结论 超声乳化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比较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对于患眼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姜红 《海南医学》2011,22(4):152-15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2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及问题。方法 对56例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48眼,占85.7%;0.1-0.4者6眼,占10.7%;0.1以下者2眼,占3.6%。结论 利用显微手术方法,使用粘弹剂,控制眼内炎症,选择好手术时机,可使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右江医学》2019,(2):126-129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4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均予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术后观察视力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的眼压,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采用A超声仪检查中央前房深度变化,并进行前房角镜检查,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视力水平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时,术眼眼压显著降低,前房深度显著加深,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房角镜检查显示,术后前房角显著增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时,有31例(33眼)房角开放,7例(9眼)粘连范围在90°以内,仅2例(2眼)粘连范围在90°~180°之间;术中有4眼在进行房角分离时出现前房积血,对手术无较大影响,术后1 d出血消失。术后有5眼角膜出现不同程度水肿,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能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和开放房角,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手术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对本院3年来29例(35眼)接受白内障超声经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另30例(35眼)同期接受白内障普通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结果 超声乳手术使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获得人良好的视力,显著地降低了受术眼术后早期角膜内皮水肿,前房渗出,瞳孔变形和虹膜萎缩后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与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后自然状态下高阶像差、调制传递函数值(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的变化,为白内障患者术前手术方式方案选择以及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山东潍坊眼科医院就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随机选取且随访资料完整白内障患者82例100眼,按手术方式分组:实验组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组45例52眼,对照组为传统超声乳化手术组37例48眼。术后1天、1周、1月分别测量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使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两组术眼自然状态下取瞳孔直径为3 mm的高阶像差(总眼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及总高阶像差下的MTF。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组的BCVA在术后1天、1周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的BCVA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1周、1月实验组术眼自然状态下取得瞳孔直径为3 mm全眼的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三叶草像差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高阶像差下MTF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1周、1月实验组术眼全眼总高阶像差均值低于对照组,两组都随时间变化呈递减趋势,且两者均值随时间变化逐渐接近。术后1天、1周、1月实验组术眼总高阶像差下的MTF均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都随时间变化呈递增趋势,且两者均值随时间变化逐渐接近。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视觉质量。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术后早期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