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2.
3.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 2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经临床及关节镜检查确诊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4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KDC、Lyrshohn、Ten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IKDC、Lyrshohn、Tengne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kt2000屈膝30度、90度134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明显缩小;治疗组患者的kt2000屈膝30度、90度134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研究过程中未发现相关不良事件,提示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安全性较高。结论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施行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40例,在硬膜外麻醉的情况下,对其施行膝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单束四股移植重建术,通过Lysholm法对关节情况进行判定,以评价手术效果。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术前术后患者的Lysholm的评分存在差距,由术前52分提高至90分,效果显著。结论:实践证明,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单束四股移植术可有效治疗交叉韧带损伤,创伤小,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注射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观察组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玻璃酸钠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关节功能恢复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更好(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钙素、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玻璃酸钠注射应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好,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前交叉韧带四骨道双束重建的解剖学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应用相关解剖结果进行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四骨道双束重建手术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对22个25~45岁的男性健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AMB)和后外束(PLB)的股骨和胫骨止点的足印(footprint)大小和分布、位置及AMB和PLB的纤维走行方向进行了解剖测量.将解剖测量结果用在411例患者的413个膝关节的关节镜下ACL四骨道双束重建中,并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其中左膝222个,右膝191个.平均年龄(27.6±7.2)岁.结果 每例AMB和PLB的股骨和胫骨足印的分布和尺寸都不同.定位AMB股骨骨道可以使用距离髁间窝后拱门12:00向外侧壁下方(7.9±1.4)mm、保留1 mm骨道后壁的方法.PLB股骨骨道中心点在屈膝90°下距离髁间窝外侧壁下软骨缘(5.0±0.8)mm、距离前软骨缘(8.6±1.5)mm、后软骨缘(8.6±1.5)mm的位置.还对两个股骨骨道和两个胫骨骨道的钻取方向进行了解剖测量.将这些解剖结果用在关节镜下ACL双束苇建中,移植物从双束2股到双束9股不等,移植物的股骨端固定以Endo-Button为主,胫骨端固定以可吸收介面螺钉加门形钉固定为主.在使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患者中,95.9%的患者的PLB骨道卣径为5~6 mm,72.8%患者的AMB骨道直径为5~7 mm.对75例患者随访28个月以上的结果显示重建的膝关节稳定.结论 ACL四骨道双束重建的手术技术在骨道定位和骨道方向都应该建立在对膝关节的解剖测量的基础上.在使用自体肌腱时,因为95.9%的PLB股骨和胫骨骨道直径≤6 mm,从翻修手术考虑,ACL双束重建技术是安全的.关节镜下ACL四骨道双束解剖蘑建术可以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保留前交叉韧带组织对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表面再血管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关节镜再观察研究保留的前交叉韧带(ACL)残余组织对重建ACL的异体骨-髌腱-骨(B-PT-B)移植物再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异体B-PT-B移植物重建ACL患者28例,依据ACL残存纤维束量采用两两配对分为两组,A组清理残存ACL纤维,B组保留残存纤维.术后6个月行关节镜检查,探查中松开止血带后连续拍摄移植物数码照片直至10 min,利用Photoshop软件分析移植物表面红色色度值,计算三级红色色度值区域面积随时间变化情况并制作曲线以了解表面血供.结果 A组有14例患者接受再次关节镜探查,B组13例,Photoshop色度法发现B组移植物表面红色色度在松开止血带后各时段均优于A组,B组曲线出现两次明显血供增加的峰值.结论 异体B-PT-B移植物重建治疗ACL部分损伤,术中保留残余纤维束,术后6个月异体移植物再血管化明显优于未保留残存纤维束的病例;异体移植物表面在术后6个月可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治疗后激进康复训练与保守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患者32例,采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内侧副韧带保守治疗,术后行康复治疗,随机分为激进训练组(16例)和保守训练组(16例),分别用保守和激进康复训练法进行术后康复,术后1年检测膝关节肌力、稳定性、活动度及Lysholm功能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与保守训练组比较,激进训练组术后早期肿胀明显、渗液较多。激进训练组15例和保守训练组8例需要关节穿刺抽液,激进训练组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为(49.87±18.96)mL;保守训练组关节穿刺抽液量平均为(18.13±5.72)mL,两组关节穿刺抽液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两训练组患者都有患肢的肌肉萎缩,程度不同,激进训练组程度轻,激进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为(1.41±0.61)cm,保守训练组大腿围度差平均为(3.28±0.79)cm,两组肌肉萎缩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进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膝关节稳定性体格检查均阴性。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正常运动训练所需时间激进训练组8个月,保守训练组1年。结论与保守训练组相比,激进训练组能更早恢复膝关节功能,明显缩短康复时间,获得更好的肌力,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存性,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后移植物应力分布特征,为ACL重建的手术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三维磁共振及CT影像,建立完整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ACL、后交叉韧带;建立ACL重建后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ACL移植物、后交叉韧带。模型采用线弹性材料属性,骨组织材料属性设置为弹性模量17 GPa,泊松比(Poisson’s ratio)为0.36;完整膝关节及ACL重建膝关节的模型中的韧带组织及ACL移植物的材料属性设置为弹性模量390 MPa,泊松比0.4;将股骨固定设置为模型边界条件,施加胫骨前向134 N的拉力为载荷条件,求解分析完整膝关节的ACL及重建术后的ACL移植物的拉应力、压应力、剪切应力、等效应力的受力状态。结果: 重建后的ACL移植物的最大压应力(6.34 MPa)、等效应力(5.9 MPa)、剪切应力(1.83 MPa)均在前侧股骨端,与完整膝关节ACL最大压应力(8.77 MPa)、等效应力(8.88 MPa)、剪切应力(3.44 MPa)位置一致。移植物最大拉应力也出现在股骨端,但位置在后侧,与完整膝关节ACL最大拉应力位置一致,且ACL移植物最大拉应力的值仅为0.88 MPa,小于完整膝关节ACL的2.56 MPa。结论: ACL移植物压应力、等效应力、剪切应力最大值均在前侧股骨端,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股骨端后侧,均与完整膝关节ACL最大拉应力位置一致;ACL移植物的前侧部分承受力较大,后侧部分承受力较小,与ACL的生物力学特性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八股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49例A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8股胭绳肌腱双束双隧道重建ACL。取半腱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前内侧束,取股薄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后外侧柬,做胫骨、股骨双隧道,股骨端采用缝合钢板悬吊固定,胫骨端采用缝合纽扣固定肌腱;或者取一侧的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前内侧束,另一侧的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后外侧束,股骨端用微创钢板(Endbutton)固定,胫骨端用界面螺钉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接受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除1例取腱处感染外,其余48例功能康复满意。49例患者中轴移试验I度阳性3例,Lachman试验I度阳性3例,屈膝90。前抽屉试验I度阳性2例,证实膝关节稳定性良好;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50±7)分提高到术后(9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八股胭绳肌腱双束重建ACL术后膝关节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髌腱复合体和腘绳肌腱联合重建膝关节膝前、后交叉韧带复合损伤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确诊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的患者16例,其中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6例,后外侧复合体损伤4例,半月板损伤6例,于伤后2~6周在关节镜下行自体移植物单束ACL和PCL联合重建术,用髌腱复合体中1/3重建ACL,腘绳肌腱重建PCL,同期用股二头肌腱的1/3重建PLC,界面可吸收挤压螺钉和横穿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3~28个月,平均23个月,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0~22分,平均(8.7±3.1)分,术后升至78~91分(平均86.1±4.8分)。术前16例采用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为异常(C级),术后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14例,接近正常(B级)2例,14例恢复伤前运动水平。术后6~8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12个月可以剧烈运动。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同时联合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探究膝关节镜下应用不同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对患者围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和影像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24例重建AC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使用自体材料进行分组,观察组实施自体腘绳肌腱(半腱肌+股薄肌)移植重建(n=62),对照组实施自体半腱+1/2腓骨长肌移植重建(n=62)。探究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编织后移植物直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影像学变化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编织后移植物直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膝关节X线检查结果的影像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前痛、伸膝受限、切口感染、胫骨骨道偏移、关节肿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与自体半腱+1/2腓骨长肌移植重建相比,对重建ACL患者围术期影响更小,且不影响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常规情况下无需切取腓骨长肌腱来重建ACL,但对于腘绳肌腱比较细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自体半腱+1/2腓骨长肌移植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膝前交叉韧带(ACL)发生损伤后采用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传统单束重建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抽选我院2008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131例膝ACL损伤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65例,采用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和观察组(n=66例,采用关节镜下ACL双束重建),观察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稳定性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IKDC、Lysholm以及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IKDC、Lysholm以及Tegn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KT-1000测定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屈膝90.的移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屈膝90.关节活动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RI及X线复查安全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双束重建比单束重建更能满足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Factors affecting proprioceptive recovery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OU Mou-wang GU Li CHEN Ya-ping YU Chang-long AO Ying-fang HUANG Hong-shi YANG Yan-yan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8,121(22):2224-2228
Background Propriocep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knee movements. Since there ar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overall recovery time of proprioception following surgery,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the factors affecting proprioceptive recovery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reconstruc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prioception and muscle strength. Methods A total of 36 patients who had their ACL reconstructed with a semitendinosus/gracilis graft (reconstructed group: 6 months post-surgery) and 13 healthy adults without any knee injury (control group)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Knee proprioception was evaluated with a passive reproduction test. Isokinetic strength was measured using the Biodex System.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propriocep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group versu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o define causal factors, including sex, hamstring/quadriceps ratio, and the course of injury before reconstruction,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ssive reproduction error and quadriceps index.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oprioception between the reconstructed and control groups (P 〈0.05). When the course of injury before reconstruction was less than 4 months, there was a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proprioception 6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r=0.713, P 〈0.05).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st-surgery proprioception and the quadriceps index at 6 months post-surgery. Conclusions Impaired knee proprioception is observed 6 months after ACL reconstruction. Within 4 months of injury, early undertaking of reconstru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proprioception outcome. Patients with enhanced proprioception have a better quadriceps index.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