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由产毒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霉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研究表明AFB1广泛存在于农作物、食品、饲料甚至中药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建立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基质中AFB1的多种快速检测技术,为预防和控制食品与药品的安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小分子免疫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各种检测形式的AFB1免疫快速技术被开发利用到现场快速检测领域,该文系统综述了我国现行有效的AFB1检测相关标准及近年来一些地区和国家等对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情况,这些限量标准主要针对食品、饲料及一些易污染中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而研究表明除了限量标准进行规定的中药材品种外也存在一些药用植物及其产品也有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情况。并对AFB1抗原抗体制备技术,以及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亲和色谱法、荧光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新型免疫传感器法的开发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对比。以期为中药规范化种植、中药集散贸易市场、药店医院、中药质量监管等方面形成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技术标准提供参考,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林方芬  郑志勇  黄剑  陈红 《江苏中医药》2016,48(12):65-66,69
目的:建立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测定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的方法 ,了解中药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对30种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测定了中药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其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一致。所检测的温州市中医院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均符合要求。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范妙璇  傅欣彤  陈奕菲  陈思妮  陈晶  张婷  陈有根 《中草药》2021,52(17):5275-5286
目的利用三线胶体金侧流向免疫色谱技术,针对中药特点对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曲线进行研究,建立快速、准确的定量测定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总量的方法,迅速检测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程度。方法利用胶体金免疫亲和法建立《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限度的24种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对60种中药饮片,共计195批次样品进行分类测定。同时利用液质联用(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对上述样品进行定量检测,并比对2种检测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法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加入其他真菌毒素对试纸条的特异性进行考察。结果通过胶体金侧流向免疫色谱技术测定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胶体金方法和液质联用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无显著性差异,加样回收率为80.3%~119.7%,与黄曲霉毒素M1和M2、赭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等其他真菌毒素没有交叉反应。单独研究黄曲霉毒素B1与B1、B2、G1和G2总量之间无交叉干扰,且其含量测定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标准检验要求。结论胶体金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定量、快速检测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该方法具有简单、快捷和低毒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结合柱后光化学衍生化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建立同步检测常用中药材及染菌中药制剂中间体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洗脱结合柱后光化学衍生手段,建立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分析方法,并分别对14种中药材及染菌中药制剂中间体进行检测.结果:黄曲霉毒素B2和G2,B1和G1分别在0.15 ~ 6.0和0.5 ~2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准确稳定.所选的14种中药中川芎和柏子仁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而以染菌中药川芎所制备的5种提取物中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结论:采用此方法检测常用中药材及其制剂中间体中的黄曲霉毒素无干扰性杂峰,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黄曲霉毒素是花生,玉米等农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危害性很大的污染物。30余年来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开展了许多研究,各国先后制定了食品、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我国原来的一些食品标准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已不适应国际上新的限量规定,已有文献报道一些中药中也检测出黄曲霉毒素,现行药典尚未制定有关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综述了黄曲霉毒素分析方法,可供从事中药和食品卫生检测工作者参考,重点介绍了免疫亲和柱净化,结合柱后衍生化HPLC分析法。黄曲霉毒素可以特异性的吸附在免疫亲和柱上,然后被有机溶剂洗脱,是检测草药中黄曲霉毒素时最好的固相萃取净化法。样品通过各种衍生化反应,用带有荧光检测器的HPLC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密度,是各国普遍使用的方法。作者的研究也证明,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衍生化HPLC分析法是适合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及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调查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汤扬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7):437-438
中药大多为天然植物药,在采收贮藏过程中极易发霉,污染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质。因此对中药污染黄曲霉毒素含量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其限度标准提供依据,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调查实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 [1] ,对中成药及中药材进行抽样检测,检测了不同剂型4 4个品种114批中成药,以及2 4个品种51批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1 仪器和材料DG30 2 2型酶联免疫检测仪(华东电子仪器厂)。AF....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及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调查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大多为天然植物药,在采收贮藏过程中极易发霉,污染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质。因此对中药污染黄曲霉毒素含量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其限度标准提供依据,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调查实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1],对中成药及中药材进行抽样检测,检测了不同剂型44个品种114批中成药,以及24个品种51批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1 仪器和材料DG3022型酶联免疫检测仪(华东电子仪器厂)。AFB1标准品、AFB1抗原结合物、AFB1抗体(Ⅰ抗)、酶标羊抗兔辣根过氧化物酶(Ⅱ抗)、聚苯乙烯酶标板,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检测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方法。方法样品经过70%甲醇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采用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器检测中药材黄曲霉毒素含量。对疑似成分进行液质确认。结果黄曲霉毒素G2和B2,G1和B1分别在0.75~22.5 pg和5~75pg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准确稳定。检测的34批次药材中,3批酸枣仁检出黄曲霉毒素,其中1批酸枣仁黄曲霉毒素B1超过5μg·kg-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中药材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甘草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赭曲霉毒素A的免疫亲和柱净化-在线柱后光化学衍生-HPLC- FLD测定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水(80:20)超声提取后,用免疫亲和柱净化和富集;以甲醇和0.5%乙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柱后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器测定.结果:黄曲霉毒素G2,G1,B2,B1和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限分别为0.02,0.06,0.015,0.03,0.25μg·kg-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76.0%~103%,RSD低于13%.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甘草中同时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建立光化学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 HPLC) -荧光检测器测定保和系列制剂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方法.方法 70%甲醇提取样品,免疫亲和柱净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由光化学柱后衍生,通过荧光检测器测定.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黄曲霉毒素G2、G1、B2、B1分别在0.064 6~3.230 ng、0.1992 ~9.960 ng、0.0684~3.420ng、0.1954~9.770 n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回收率在85.5% ~ 114.6%之间,RSD>8.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对68个生产企业生产的3个剂型148批保和制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作为保和系列制剂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保和制剂黄曲霉毒素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中药品质生物评价的历史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寒冰  吴宿慧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2017,48(14):2809-2816
生物评价(biological assay)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功效的多样性特点,依靠化学成分理化分析的方法对中药进行品质评价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日益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从中药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药品质生物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自古有之,尤其是近年来我国CFDA及美国FDA强调了生物评价在中药或植物药新药注册与评审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这标志着生物评价已成为国内外中药和植物药质量评控发展的共识性方向,当前正进入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时代。从回顾历史与展望发展的视角,对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总结,提出了以生物评价为核心的"中药整合质量观"。  相似文献   

12.
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证明产品的质量一致性和临床疗效一致性,是中药创新与发展探索的重要方向。由于中药天然存在的异质性,有必要在现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生物效价方法,以更全面地保证药品质量。拟从中药生物效价研究现状出发,系统总结和分析现行国内外法规对植物药/中药生物效价建立过程的要求与建议、现阶段研发的难点及探索,并对基于中药药动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特点的适宜效价方法的开发思路进行探讨,为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促进国际药政管理部门对中药质量标准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大质量观及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药质量标准问题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长期以来,"找成分,测含量"一直是中药内在质量标准研究的基本方式,而"量而不准,难关药效,难控难评"一直是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主要困局。为了寻求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新突破,提出并论述了面向临床的中药标准研究模式和方法,即中药标准"大质量观"的研究思想和模式,以期进一步丰富中药标准研究的内涵,创新中药标准研究的思路,为实现"量而又准,关联药效,可控可评"的愿景提供新的视角、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肖小河  鄢丹  袁海龙  王伽伯  金城 《中草药》2009,40(9):1345-1348,1488
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了探寻中药药效物质与质量控制标准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基于成分敲除/敲入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设想,以期为又快又准地辨识中药药效关键组分,实现中药质量标准"关联药效,量而又准,可控可评"的愿景,提供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体系.  相似文献   

15.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  龚莉虹  郭朝成  何林峰  赵兴桃  李芸霞 《中草药》2019,50(24):6125-6134
与哺乳动物相比,斑马鱼在药物药效筛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已受到医药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对斑马鱼的探索已延伸和扩展到中药领域,特别是对我国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作用的传统单味中药、复方和中成药等药效物质的筛选。作为一种完整的动物模型,斑马鱼可以对中药中发挥作用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研究,进而实现对中药药效物质进行便捷、快速和高通量的筛选。结合国内外近5年文献报道,综述了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药效物质筛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从筛选心血管药物、调脂保肝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炎药物和其他药物6个方面和独特优势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及为研究人员在中药新药研究方面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质量稳定可控是保证其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前提.为体现中药质量评控标准与临床使用的关联性,拟从临床功用角度,探讨中药质量评控格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出“功用-格局-模式-方法”为主线的中药质量评控格局与适宜模式的研究设想,以期为中药质量标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药物筛选新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物筛选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以快速、微量、大规模为特点,应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是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最新技术,讨论了药物筛选新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探讨了在中药活性成份、中药理论、中药复方、中药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中,药物筛选新技术的应用可能性和已有的尝试,从方法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药物筛选新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物筛选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以快速、微量、大规模为特点,应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是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最新技术,讨论了药物筛选新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探讨了在中药活性成分、中药理论、中药复方、中药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中,药物筛选新技术的应用可能性和已有的尝试,从方法学的角度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供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药标准汤剂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白明  宋亚刚  郭晖  苗明三 《中草药》2018,49(17):3977-3980
中药汤剂具组方及用法、用量可随实际情况灵活变化的特点,经过几千年的应用,仍为目前中医最常用的剂型。但缺乏对中药"汤剂"的质量品质内涵的研究,有学者提出"标准汤剂"这一概念。中药标准汤剂作为一种标准物质和标准体系,不仅确保临床用药的疗效,还可用于标化衡量临床用药的其他剂型。从影响汤剂"标准"因素综合分析探讨,规范煎煮过程,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疗效的一致性,也为配方颗粒、经典名方、中药复方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药肾毒性机制研究现状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晓  王萌  朱彦  刘洋  郝彧 《中草药》2015,46(23):3581-3591
中药是传统医学宝库重要的组成,近年来中医药在特定优势病种上取得的功效使其作为补充及替代医学在世界各地日益受到重视。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药物应用的两大准则,针对中药的临床应用,仅仅强调其治疗作用是不够的,对其毒副反应的研究应更加关注。由于对中药安全性问题认识存在不足,自行、盲目、长期、大量服用中药导致的中药药源性损伤事件近期逐年增多,尤其是服用中药后引起的肾脏损伤。通过检索近20年国内外有关中药引起肾损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献,对中药肾毒性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针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归纳并展望了较为前沿的中药肾毒性评价方法,并分析了其优势和可行性,以期为中药肾毒性的早期发现和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