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本文就黄精饮片的炮制沿革作了较系统的探讨。黄精的炮制以单蒸法最为早见,唐、宋时期又有了“重蒸法”、“九蒸九晒法”,元、明时期又增加了“酒蒸法”等,至清为止黄精的炮制方法达二十余种。现代黄精常用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单蒸、酒蒸、酒 合蒸、复制等。  相似文献   

2.
赵祺  任仙樱  姜程曦 《中草药》2018,49(17):4184-4188
查阅古今文献,对九华黄精的基原植物及药材使用进行本草考证。九华黄精基原植物为多花黄精,叶序类型为互叶型;九华黄精作为药用,其炮制方法主要为九蒸九晒法,近现代九华黄精从药用转为食用,可以进行九华黄精的食品开发,为九华黄精的现代化生产打下基础;但是目前仅能确定湖南、贵州、广西、安徽九华山所产多花黄精为佳,因此需进一步研究从而确定现代九华黄精是否可以成为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3.
秦宇雯  张丽萍  赵祺  鲍康德  姜程曦 《中草药》2020,51(21):5631-5637
九蒸九晒黄精始创于中国古代,发扬于近现代;其炮制工艺历经生用→单蒸→重蒸→九蒸九晒的演变,可达到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改变归经、利于贮存、消灭病菌等目的。黄精经九蒸九晒炮制后化学成分和药性药效均发生显著变化,广泛应用于医药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从九蒸九晒黄精炮制工艺的历史沿革、炮制机制、成分变化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优化九蒸九晒黄精炮制工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建立九蒸九晒黄精的质量标准控制体系奠定基础,也为遵古炮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郑晓倩  徐超  金传山  刘军玲  柳春风  李雷 《中草药》2022,53(6):1719-1729
目的 研究“九蒸九晒”黄精炮制过程颜色变化与炮制火候及内外在质量指标的关联性,为“九蒸九晒”黄精炮制火候判断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在眼睛对“九蒸九晒”黄精样品外观性状主观判断的基础上,采用色差仪对“九蒸九晒”黄精样品颜色进行客观量化,运用SPSS 21.0软件分析颜色与炮制火候和内外在质量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采用三角形面积法建立“九蒸九晒”黄精样品质量综合评价指数(QI)。结果 在“九蒸九晒”黄精炮制过程中,样品表观颜色加深,色度值增加;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样品颜色与炮制火候和内外在质量指标呈显著相关;炮制至“五蒸五晒”时样品QI值最高,达2.61。结论 基于颜色变化能够实现“九蒸九晒”黄精炮制火候的客观判别,将颜色与炮制火候和内外在质控标准有效结合为“九蒸九晒”黄精炮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终点判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泰山黄精九蒸九制前后草酸钙针晶形态及含量的变化,建立泰山黄精刺激性成分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镜观察泰山黄精炮制过程中草酸钙针晶形态变化;HPLC法对其草酸钙针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随着黄精炮制次数的增加,草酸钙针晶的尖端逐渐碎裂,草酸钙含量逐渐减少。结论 经过九蒸九制后,泰山黄精所含草酸钙针晶钝化且含量下降,使其刺激性显著降低,为泰山黄精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精不同九制炮制的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清蒸、酒蒸黄精"九蒸九制"炮制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及性味的变化规律,探索黄酒在"九蒸九制"炮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黄精多糖、黄精皂苷、5-羟甲基糠醛、浸出物含量及性味为指标,比较不同辅料对黄精"九蒸九制"炮制过程的影响。结果 "九蒸九制"过程中,清蒸黄精与酒蒸黄精各成分指标变化规律一致,黄精蒸制后颜色逐步加深,黄精多糖含量下降明显,皂苷类含量显著上升,5-羟甲基糠醛含量随蒸制次数的增加而升高,浸出物含量随蒸制次数的增加而略有下降。相对而言清蒸黄精的多糖、皂苷及浸出物含量均略高于酒蒸黄精,其5-羟甲基糠醛含量略低于酒蒸黄精,酒蒸黄精较清蒸黄精更快达到性状终点。结论通过首次对比清蒸、酒蒸黄精"九蒸九制"炮制过程变化,发现黄酒可加快黄精九蒸九制的炮制过程。  相似文献   

7.
黄精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汉深 《中成药》1989,11(7):19-20
本文对黄精炮制历史的沿革、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据史载,黄精炮制以单蒸法较早见于南北朝的《雷公炮炙论》中。唐、宋以后又增加了“重蒸”和九蒸九晒”等方法;元、明、清又增加酒蒸等方法。至清代止黄精炮制方法计有12种之多。现代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单蒸、酒蒸、酒燉合蒸、复制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中药黄精历史炮制沿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黄精饮片的炮制沿革作了较的探讨。黄精的炮制以单蒸法最为早风,唐、宋时期又有了“重蒸法”、“九蒸九晒法”,元、明时期又增加了“酒蒸法等,至清为止黄精的炮制方法达二十余种。现代黄精常用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单蒸、酒蒸。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m L/min,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对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结果 根据所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同时结合色谱保留行为、质谱裂解规律、特征碎片离子、对照品比对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共鉴定炮制前后黄精中的61个化学成分,包括16个甾体皂苷类成分、12个黄酮类成分、5个木脂素类成分、1个香豆素类成分、3个生物碱类成分、4个脂肪酸类成分、3个氨基酸类成分、2个糖类成分、4个酯类成分、1个醛类成分、1个有机酸类成分及9个未知成分。结论 炮制对黄精中的化学成分影响很大,随着炮制时间的增加如成分异构化、原生苷种类以及含量减少、苷元含量的增加等。九蒸九晒黄精增效作用炮制或许与其化学成分变化有关,为黄精九蒸九晒炮制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黄精的进一步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黄精“九蒸九制”过程中滋味变化规律及其与黄精多糖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以九华黄精为研究对象,利用味觉分析系统(电子舌)评价其滋味特征,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等测定黄精多糖结构,并将味觉指标与黄精多糖结构进行相关分析(Pearson法)。结果:随着蒸制次数的增加,黄精的酸味、涩味和甜味增加,而鲜味和咸味减小;多糖和糖醛酸含量下降,分子量排布随炮制次数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相关分析表明黄精的苦味、鲜味与多糖含量(P<0.01)和糖醛酸含量(P<0.05)呈显著正相关,而酸味、涩味与多糖含量(P<0.001)和糖醛酸含量(P<0.05)均呈显著负相关;苦味和酸味的变化可能与大分子量多糖的形成和含量变化有关,甜味的变化则可能与5 kDa多糖含量减少有关。结论:在炮制过程中多糖的结构及含量变化对黄精的滋味有重要影响,探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为黄精类产品食用或药用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花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植物,中药材黄精基原植物之一。近年来,其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对栽培技术的需求已越来越迫切。对近10年多花黄精立地因子、种苗培育、栽培模式等栽培技术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多花黄精转录组SSR位点分析及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鉴别和分析多花黄精EST-SSR位点,开发可用于多花黄精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的SSR标记。方法利用MISA工具从多花黄精转录组126 544条Unigenes中鉴定SSR位点并进行分析;利用Primer 3.0设计SSR引物,随机选择50对SSR引物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从9 982条Unigenes中鉴定出12 317个包含2~6个核苷酸重复类型的SSR位点,SSR的分布频率为9.73%,发生频率为1/5.91 kb;SSR位点中的主导类型是二核苷酸重复,占总SSR的53.14%,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占33.31%。SSR引物的有效性筛选显示,50个SSR引物对中有29个(58%)可从多花黄精中扩增出预期大小的SSR条带。SSR荧光标记的毛细管电泳检测显示在多花黄精的7个SSR位点共鉴定出了9种基因型,进一步验证了SSR引物的有效性。结论多花黄精转录组SSR位点出现频率高,重复类型丰富,多态性较高,这将为多花黄精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候选标记,也可为黄精属内种间物种的分子鉴别、多花黄精优良品种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熟地黄炮制的最佳蒸制次数。方法:对熟地黄按传统黄酒蒸制法进行九蒸九晒,对每次蒸制后的多糖、氨基酸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确定熟地黄最佳蒸制次数。结果:蒸制次数为 1 ~ 3 次,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含量在逐渐升高;第 3次和第 4 次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含量为高峰;蒸制次数为 5 ~ 9 次,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黄酒蒸制熟地黄以蒸制 3 ~ 4 次为宜,九蒸九晒反而为不科学之举。  相似文献   

14.
从古今炮制方法演变探讨何首乌毒性的潜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何首乌致肝损伤报道快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但综观本草文献,记载何首乌毒性者寥寥。为何古代记载何首乌的毒性很少,而现在有关何首乌毒性的报道却很多?古代强调何首乌"制非九次,勿寝其毒",作为典型的生熟异治中药,何首乌临床效用的安全发挥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炮制工艺的规范性与可靠性。何首乌古代炮制强调九蒸九曝,而现代工艺已简化为仅蒸制一次,这其中的差异环节是否为何首乌肝损伤事件增多的潜在诱因?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将为其毒性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线索。为此,该文在整理历代医籍中收载的何首乌炮制方法的基础上,对比现代炮制规范及相关研究,探讨何首乌炮制减毒的影响因素与关键问题,以期为针对性建立何首乌炮制减毒工艺规范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品质形成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黄精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布局、引种栽培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6个产区31个产地的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质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形态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纬度、海拔、年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及无霜期对多花黄精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纬度和年均温对多花黄精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纬度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和株高、叶长、叶宽及根茎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温与叶宽呈负相关,7月均温和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数量和日照时数、积温及无霜期呈显著性负相关,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有利于黄精株高、根茎和叶片的生长,水解性氮含量与叶长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分与地下根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进行多花黄精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应注意海拔、温度、无霜期、土壤酸性、生长期温度、磷肥及钾肥施用等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栽培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解决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组培苗移栽后成苗率低、长势差和叶部病害危害等问题。方法 以多花黄精组培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福建地区生产上常用的2种商品基质和以泥炭土、珍珠岩、蛭石、沙、菌渣、草木灰为原料自行配制的6种基质,其中T5和T7基质中添加专用的育苗营养液。测定不同基质的理化特性,研究不同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成苗率、生物学性状、生长量、壮苗指数、叶部病害发病率的影响,探索不同栽培基质理化特性与多花黄精组培苗生物学性状、生长量、壮苗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的栽培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的成苗率、形态指标、生长量、评价指标和叶部病害发病率影响较大,不同基质容重与多花黄精组培苗株高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基质有机质含量同多花黄精组培苗全株鲜质量、干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自行配制的T5基质处理的多花黄精组培苗成苗率、形态指标、壮苗指数优于其他基质,植株生长健壮,未发现叶部病害。结论 自行配制的T5基质可作为多花黄精组培苗栽培基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蔡媛  刘浩  孔文平  钟灿  谢景  王勇庆  黄建华  张水寒 《中草药》2021,52(13):4023-4030
目的通过分析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内生菌菌群结构多样性及其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多花黄精内生菌对其药材品质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产地多花黄精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内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测定多糖、总皂苷等有效成分含量,通过双因素关联分析探究菌群多样性及其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5个产地15组多花黄精样品共得到1 183 635条有效序列,划分为59 47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其中细菌分19门,47纲,120目,201科,419属;属水平上,泛菌属为优势菌群,最大占比达到61.1%。真菌分7门,27纲,70目,132科,187属;属水平上,子囊菌门一未鉴定属、赤壳属为优势菌群,其中赤壳属的最大占比达到10.7%。在丰度前10的内生真菌和细菌中,共有10个菌属与有效物质含量呈显著相关,其中真菌有2个菌属呈负相关,1个菌属呈正相关;细菌2个菌属呈负相关,5个菌属呈正相关。结论通过分析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内生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掌握了多花黄精内生菌资源状况,分析发现内生菌与有效成分之间存在关联,这为深入探讨多花黄精内生菌与其品质的相关性,进而采用生物施肥策略提升品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