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祥 《医疗装备》2020,(2):41-4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诊治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均利用160mm宽体探测器CT行全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CT血管造影,比较镜像区和感兴趣区的CT灌注成像参数及影像学检查的符合情况。结果感兴趣区造影剂的平均通过时间长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兴趣区脑血流量低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兴趣区脑血容量低于镜像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患者CT灌注成像异常率高于血管未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诊断中,CT灌注成像可反映其脑灌注状态,而CT血管造影可检测血管病变状态,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联合使用可为诊断、明确病因等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定量分析颈内动脉斑块成分,并经CT灌注(CTP)测量颈动脉供血区血流灌注情况,探讨斑块成分、管腔狭窄程度与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西苑医院收治的68例经超声和CTA筛查确诊的单侧颈内动脉斑块及血管重度狭窄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和CTP检查。使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试验(NASCET)法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利用GEAW4.7后处理工作站对斑块成分进行能谱及脑灌注分析,得到斑块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同时测量病变侧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在68例患者中共测量68处符合条件的斑块,其中易损斑块(包块脂质斑块及混合斑块)44处、稳定斑块(纤维斑块)24处。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的能谱曲线平均斜率分别为(0.45±0.45)和(1.15±0.39),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3,P<0.05);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平均有效原子序数为(7.21±1.06)和(8.01±0.63),两者比较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MRI血管及灌注成像在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6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常规MR平扫、磁共振血管造影、灌注成像检查结果分成异常组与正常组,30例/组,均属于2015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将异常组按照血管狭窄程度分组(闭塞组与狭窄组),对异常组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和灌注成像检查.对比灌注成像参数比值和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正常组患者中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异常,异常组中狭窄组磁共振血管造影、灌注成像准确率分别为86.67%和93.33%,闭塞组为100.00%.闭塞组和狭窄组的rTTP、rMTT存在较大差别(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灌注成像以及MRI联合用于诊断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采用双源高分辨螺旋CT颈部血管造影诊断临床价值,以探究脑梗死有效诊断方法,为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年6月—2021年9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诊断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参照组50例,参照组患者均进行彩超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均进行双源高分辨螺旋CT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下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不同部位颈动脉血管斑块情况、颈动脉斑块类型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血管、颈外动脉血管斑块检出数量均更高;观察组患者检查方法对软斑块以及溃疡斑块检出数量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临床早期诊断十分关键,采取双源高分辨螺旋CT对其进行颈部血管造影诊断价值较高,可较好了解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情况、不同部位颈动脉血管斑块情况、颈动脉斑块类型情况,利于临床诊断,值得深入研究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内动脉硬化闭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患者斑块形态、回声部位以及官腔的狭窄程度,并对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多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内动脉硬化闭塞诊断中,能够取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患有脑梗死的患者会出现IMT显著增厚、低回声软斑增多、颈动脉狭窄率升高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呈现出低灌注以及高阻力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的诊断操作非常方便,检查的准确率非常高,对于早期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郑刚  王新波  李刚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53-2753
目的 探讨分析CT对脑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脑肿瘤患者,其中恶性脑肿瘤患者25例(观察组),良性脑肿瘤患者25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 观察组各项灌注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各项灌注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组的BV、PS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BF、MT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对脑灌注成像能够反映脑肿瘤的血液动力学情况,能够有效的鉴别诊断恶性脑肿瘤和良性脑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63例,均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临床诊断,其中观察组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对照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观察两种方式检查的准确率。结果:分析两种方式检查的准确率,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轻度狭窄的检查率高于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以及闭塞的检查准确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似冠心病患者入院诊断期间,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能够降低临床不适感,提高检查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联合扫描血管成像对TIA患者血管综合性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TIA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等情况,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动脉伴颅外颈动脉狭窄16例(45%),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3例(36%),单纯颅外动脉狭窄7例(19%)。36例TIA患者所累及血管中,轻度狭窄5例,中-重度狭窄甚至闭塞31例。共有26支血管发现斑块,其中软斑块4处,中等斑块8处,钙化斑块6处,混合斑块8处。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部联合动脉血管成像能够准确显示TIA血管病变发生的部位、类型、程度,对TIA早期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rrjk》2017,(16)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对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斑块、狭窄及闭塞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患者动脉血管内径与对照组对比,前者明显小于后者,P0.05;前者血流量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频谱宽度与对照组对比,前者明显宽于后者,P0.05。结论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对诊断糖尿病下肢病变意义重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选取本院接受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总结10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100例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腹主动脉粥样硬化表现。100例患者中合并腹主动脉瘤患者6例,髂总动脉狭窄患者26例,髂内与外动脉狭窄患者28例,闭塞患者6例,股动脉狭窄患者46例,闭塞患者7例,颈前后动脉狭窄患者23例,多动脉多发节段型狭窄患者26例。结论: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方面的作用明显,并且对患者的辐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及预测脑卒中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患者根据脑卒中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能谱CT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的斑块(狭窄)检出情况、斑块类型,记录观察组的斑块成像特征,分析斑块性质与脑卒中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钙化斑块、纤维斑块、脂肪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钙化斑块、纤维斑块、脂肪斑块以及混合斑块的能谱CT成像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纤维斑块、脂肪斑块、混合斑块与脑卒中发生率关系密切。结论 能谱CT成像技术可准确鉴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预测脑卒中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血管造影探讨对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对脑血管疾病需血管评估的患者行血管造影,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患者进行检查,设为对照组。查找危险因素,进一步明确病因诊断。结果血管造影134例,造影结果显示:正常26例,脑动静脉畸形6例,脑动脉瘤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7例,有大动脉粥样硬化者61例,亚组分析在1-2级血管中,动脉狭窄大于50%者:颈内动脉11例,大脑中动脉8例,大脑前动脉8例,椎动脉10例,大脑后动脉1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2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血管造影相比,在诊断率方面,对照组低于观察组明显(P〈0.05)。结论血管造影临床操作非常简单、迅速以及可靠等,可以使误诊发生率降至到最低,是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3T核磁血管成像(MR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3T核磁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脑动脉瘤38例,脑动脉畸形2例,3T核磁血管成像检出脑动脉瘤34例,脑动脉畸形2例,且瘤体的大小存在差异;脑动脉狭窄或闭塞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21例,3T核磁血管成像检查26例,血管狭窄的程度也不一致。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检查中,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与3T核磁血管成像技术均为无创性血管检查,CTA对于脑动脉瘤准确率较高,但颅底位置容易漏诊。MRA对于过小动脉瘤容易漏诊;CTA对钙化和软斑块显示比较好,M RA可以较好的显示血流方向以及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诊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完成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及手术的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64排CT薄层图像实施三维重建。结果在血管病变方面,轻度狭窄17段、中度狭窄20段、重度狭窄19段、闭塞32段。责任血管均经CT血管成像明确显示出来,与术后血管检查结果比较,准确率100%。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中,使用64排cT可以了解到病变的具体情况,明确病变范围,为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缺血性脑卒中分组,将100例存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00例不存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斑块稳定性、IMT、CAS斑块面积、狭窄度、颈动脉血流量及脑血流量。结果观察组不稳定斑块形成率较对照组高,稳定斑块形成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中膜厚度(IMT)及CAS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ICA)、颈总动脉(CCA)及椎动脉(VA)的狭窄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A、CCA、VA及脑血流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密切联系,通过高频超声可有效评价斑块及狭窄程度,判定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3例患者进行检查,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对照组21例,实验组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5%,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7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通过血管后重建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血管情况,准确判断椎动脉狭窄、闭塞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超声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7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于我院体检的87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使用超声仪器对颈动脉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颈总动脉IMT及颈内动脉IMT,评估颈动脉硬化超声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 <0.05)。ROC曲线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924,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 <0.05)。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均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P <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病变,临床使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CT特征与血清脂蛋白(a)[LP(a)]、脂联素(ADP)、五聚素3(PTX3)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102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均采用128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血清LP(a)、ADP、PTX3水平。比较CT特征中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CT值)患者血清LP(a)、ADP、PTX3水平,分析血清LP(a)、ADP、PTX3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 102例CHD患者的CT特征:轻度狭窄34例,中度狭窄42例,重度狭窄21例,闭塞5例;软斑块40例,钙化斑块34例,混合斑块28例。观察组血清LP(a)、PTX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ADP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LP(a)、PTX3水平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呈升高趋势,ADP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血清LP(a)(r=0.681)、PTX3(r=0.730)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ADP(r=-0.646)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混合斑块患者血清LP(a)、PTX3水平高于钙化斑块、软斑块患者,ADP水平低于钙化斑块、软斑块患者(P<0.05);血清LP(a)(r=0.790)、PTX3(r=0.844)与斑块性质呈正相关,ADP(r=-0.566)与斑块性质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LP(a)、ADP、PTX3与CHD患者CT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重要生理病理改变因子,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与颈部血管超声(CDU)联合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病的患者186例,将MR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TCCS与CDU联合检查对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析颅内血管狭窄伴有交通支是否开放对脑实质损害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TCCS与CDU联合检查对颅内血管狭窄、颈部血管狭窄、斑块情况检测率与MR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管狭窄伴有交通支开放组对脑实质损害明显低于未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采用TCCS与CDU联合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更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明确患者病变程度,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于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4月间接收的50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评估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64排螺旋CT对于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