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108-111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期间94例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干预,观察组予以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模式,疗程6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后检测脑卒中量表(NIHSS)、独立生活能力指数表(B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BI评分均较前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PSQI评分较前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三位一体康复模式干预治疗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佳,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92-95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康复干预对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化疗SCLC患者94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均予以EP方案(足叶乙苷+顺铂)进行化疗。对照组予以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及饮食干预等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康复干预。两组均干预4周。观察两组干预期间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并比较干预前与干预4周后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4周期间,干预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40.43%)明显低于对照组(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P0.05)。干预4周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不同程度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同时两组躯体、心理、社会和物质功能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认知行为康复干预用于SCLC化疗患者不仅可缓解或减轻化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而且可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化疗的肺癌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肺癌化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后评估癌性疲乏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PE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用于肺癌化疗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干预,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癌性疲乏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69-72
目的探讨肺康复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疗效、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的肺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肺康复干预。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痰菌转阴率,并比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FEV1、FVC、PE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肺康复干预治疗肺结核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95-98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干预对痛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痛风患者共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痛风药物治疗及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系统化康复干预,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痛风急性发作次数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痛风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干预能有效提高痛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痛风的急性发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92-95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干预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就诊的NVAF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与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康复干预,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并在干预前后检测两组的生活质量和疗效的差异。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Morisky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干预用于NVAF患者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而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72-75
目的探讨性康复干预对瘢痕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心理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瘢痕妊娠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术后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性康复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分别在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及性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患者更显著(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SFI量表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患者更显著(P0.05)。结论性康复干预应用于瘢痕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神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依从率、CSS 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94-97
目的探讨睡眠和运动联合干预改善肝癌治疗患者癌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的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后癌性疲乏患者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安慰和饮食干预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睡眠和运动联合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性疲乏程度与生活质量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Piper疲乏评分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同时两组Spitze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前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睡眠与运动联合干预用于肝癌TACE术后的效果较确切,不仅可有效缓解癌性疲乏症状,而且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观察两组的睡眠质量及血压晨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SQI得分与血压晨峰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SQI得分与血压晨峰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其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服务模式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预防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时应用家庭跟进服务模式实施干预,2组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2组病人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病人吞咽功能锻炼依从性、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各组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适应性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适应性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跟进式护理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应用常规性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肢体功能运动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病人肢体功能运动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干预后病人肢体功能运动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干预前水平(P<0.05~P<0.01)。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赵肖  崔颖  赵振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520-1522, 1526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管理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反馈式健康管理,比较2组病人干预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量表各项评分(康复锻炼管理、情绪管理、饮食管理、用药管理、疾病管理、社会和人际管理、生活管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项评分(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采用反馈式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机体各项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肺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对于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术仍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腔镜技术的广泛运用,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逐渐成为了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方式[1]。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是指通过循证医学证据,采取一系列围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的医护宣教平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出院患者430例,按信封法抽取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每组2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的医护宣教平台,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比较2组出院前、出院3个月和出院6个月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改善等情况。 结果 干预3个月后和6个月后2组患者m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6个月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总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生存质量总分升高,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微信的医护宣教平台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延续护理中,有助于降低其mRS评分,改善肢体功能预后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康-护-养”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提高养老机构脑卒中后遗症期病人生存质量和生活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2016年期间深圳市福田区3家养老机构的164例脑卒中后遗症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脑卒中二级预防管理,观察组给予“医-康-护-养”一体化管理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以及运动功能等进行评估并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较干预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生存质量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较对照组干预后也均明显提高(P < 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6个月Fugl-Meyer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 0.01)。结论“医-康-护-养”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以及运动功能等,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15-118+122
目的探讨运动程序的感觉输入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运动程序的感觉输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7,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788,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9,-0.497,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下肢肢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616,-8.093,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6,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22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8、-0.39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108、5.985,P0.05)。结论运动程序的感觉输入治疗较常规康复运动训练可明显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医养结合模式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医养结合模式的康复训练,比较2组近期疗效、术后恐动症发生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2组治疗后12 h疼痛强度、72 h睡眠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恐动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恐动症发生率(20.00%,P<0.05)。2组治疗后6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1.58±8.12 vs. 81.24±8.04,P<0.05)。2组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12±1.53 vs. 16.86±1.67,P<0.05)。 结论 采用医养结合模式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近期疗效,降低术后恐动症发生率,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