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特应性皮炎(AD)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就诊的60例AD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中药熏蒸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2组患者均外用地松樟薄乳膏。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瘙痒时间占夜间睡眠的百分比(PIT)、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PIT、SCORA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试验组治疗后PIT低于对照组(15.13±3.47比20.46±3.12,P<0.01),SCORAD评分也低于对照组(15.79±7.63比20.57±8.80,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比60.00%,P<0.05)。结论 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AD血虚风燥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瘙痒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干燥与瘙痒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病例,记录患者皮损的干燥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的瘙痒程度,用修正SCORAD评分(把SCORAD评分中与瘙痒有关的条目去除)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研究皮损干燥程度、病情严重程度与瘙痒的相关性。结果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瘙痒程度与皮损干燥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均相关,其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瘙痒程度与皮肤干燥正相关,因此,在治疗时应常规使用保湿剂,以缓解皮肤干燥,减轻患者瘙痒。  相似文献   

3.
目前认为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不清,可能具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在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皮肤的蛋白、脂质等的代谢出现异常,进而出现皮肤屏障结构的异常,导致天然保湿因子、抗菌肽减少、经皮失水率增加和pH值的升高等病理生理改变。本文将对皮肤屏障结构异常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参归煎剂合湿毒膏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归煎剂合湿毒膏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参归煎剂合湿毒膏组)和对照组(氯雷他定合1%丁酸氢化可的松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评分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75.8%,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参归煎剂合湿毒膏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一个重要的屏障。特应性皮炎患者存在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同时其细胞因子的组成与健康人不同。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中发现的许多细胞因子能够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和角化过程。本文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相关细胞因子的最新进展及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这些结果有利于了解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并可能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润肤止痒乳膏对特应性皮炎(AD)患者及小鼠模型的皮肤屏障修复作用及机理。方法将105例AD患者随机分为3组:润肤止痒乳膏组、基础乳膏组、丝塔芙乳膏组。共外用相应乳膏12周。于用药前、用药第12周测各组患者皮损处角质层含水量及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0.5%DNFB激发法造模,除空白组、模型组(只造模)不作干预外,其余3组分别在脱毛区外用润肤止痒乳膏(润肤止痒乳膏组)、基础乳膏(基础乳膏组)、丝塔芙乳膏(丝塔芙乳膏组),连续使用2周,处死后将背部皮肤处理,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Cer含量、Filaggrin基因的表达和蛋白的含量。结果用药12周后,润肤止痒乳膏组与基础乳膏组、丝塔芙组比较,角质层含水量明显升高(t=4.16、2.95,均P0.01),TEWL明显降低(t=3.22、2.86,均P0.01);润肤止痒乳膏组、基础乳膏组、丝塔芙组角质层含水量较用药前均增加(t=9.43、6.34、6.02,均P0.00),TEWL明显降低(t=10.16、5.82、6.51,均P0.00)。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神经酰胺(Cer)、丝聚蛋白(Filaggrin)基因、Filaggrin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1);基础乳膏、丝塔芙乳膏及润肤止痒乳膏均可增加模型鼠皮损处Cer、Filaggrin基因Filaggrin蛋白含量(均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润肤止痒乳膏在升高模型鼠皮损处Cer、Filaggrin基因上与其他2组比较有优势(均P0.05)。结论润肤止痒乳膏对AD患者及小鼠模型的皮肤屏障功能均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遗传、环境、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及免疫相互作用的结果.中间丝蛋白基因是表皮分化复合物基因簇的成员之一,与细胞膜形成及表皮终末分化密切相关.中间丝蛋白基因突变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易患因素之一,中间丝蛋白的减少和缺失,可能是引起特应性皮炎等十燥性皮肤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在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皮肤的屏障功能降低,其保持皮肤水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受到影响,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等表现,引发或加重AD。神经酰胺是皮肤屏障细胞间脂质的主要成分,其代谢异常可使皮肤屏障出现障碍,外用含神经酰胺润肤剂可以显著改善AD患儿皮肤屏障功能,为恢复AD皮肤屏障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的水通透屏障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的生理指标包括皮肤的水通透屏障功能、角质层的水分含量以及皮肤表面的pH值等,这些生理指标反映了机体和皮肤局部的生理状态。除角质层的水分含量降低以及皮肤表面的pH值升高外,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明显降低。这一变化是AD表皮病变所致,其可影响表皮和真皮的功能。皮肤生理的改变程度与病情有关,通过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可以缓解AD病情。因此.正确地了解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变对于病情的判断和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病因复杂,涉及患者与环境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皮肤屏障是一种机械性和免疫性的屏障,在阻止微生物及过敏原渗透以及免疫监视、保持动态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涉及皮肤屏障功能与结构的破坏及功能的缺陷。该文对维持特应性皮炎皮肤屏障功能所必需的成分改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鹏软膏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招募12名小腿伸侧皮肤干燥的女性志愿者,青鹏软膏涂于右小腿伸侧(青鹏侧)、青鹏软膏基质涂于左小腿伸侧(基质侧),用药7d.分别于用药前、用药3d及用药7d测定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指标,如,经表皮失水量(TEWL)及角质层含水量.2,4-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背部产生特应性皮炎样改变,分别外用青鹏软膏基质(基质组),50%、75%、100%青鹏软膏治疗(50%、75%、100%青鹏组),每天2次,用药2周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查,背部皮褶厚度、TEWL的测定,免疫组化测定表皮丝聚蛋白,外皮蛋白及激肽释放酶7含量.结果 志愿者外用青鹏软膏及其基质,3d、7d后均较治疗前TEWL显著下降(青鹏侧f=2.651、3.615;基质侧t=2.996、3.586,均P<0.05),含水量显著上升(青鹏侧f=9.029、13.842;基质侧f=5.830、11.299,均P< 0.001).青鹏侧及基质侧TEWL、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外观、皮褶厚度及组织病理看,基质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皮炎程度差异不大,各青鹏组小鼠皮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基质组、青鹏组TEWL均较模型组下降(P<0.05),而基质组与青鹏组TE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质组、青鹏组KLK7表达均较模型组下降(P<0.05),但各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鹏软膏基质有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儿与健康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的差异。方法 0~7岁的AD患儿和健康儿童各60名,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成2组,0~2岁组和2~7岁组各30例。依次进行角质层含水量、pH值、经表皮水分丢失量(TEWL)的测量,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0~2岁、2~7岁AD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角质层含水量除前臂无差异外,前额和颊前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皮肤表面pH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2岁的AD患儿TEWL值除前臂无差异外,前额和颊前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2~7岁AD患儿TEWL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AD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皮肤屏障功能存在障碍。表现为角质层含水量、皮肤表面pH值、TEWL值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上海两个社区特应性皮炎(AD)患儿及健康对照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及AD皮损严重程度与皮肤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3 ~ 12岁AD患儿169例和健康对照儿童142例来自上海长宁新泾社区和嘉定菊园社区,检测前臂伸侧、屈侧及脸颊、胫前4个部位非皮损区的角质层含水量和经皮失水量(TEWL)。并用欧洲AD评分标准(SCORAD)对AD患儿临床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AD患儿前臂伸侧、屈侧及脸颊、胫前四个部位的TEWL值均高于健康对照儿童(P < 0.05),角质层含水量在前臂伸侧和胫前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儿童(P < 0.05)。AD患儿SCORAD与TEWL均值呈正相关,与角质层含水量均值呈负相关。结论 皮肤屏障功能可以作为评价AD临床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治疗中作用.方法 将67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外涂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2周后隔日1次,治疗4周,观察8周;治疗组33例,同时将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涂于患处及皮肤特别干燥部位2次/d,连用8周.分别于治疗后第1、2、4和8周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第1周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皮肤干燥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与对照组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复诊时,2组临床治愈患者治疗组7例复发,对照组10例复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玉泽皮肤屏障修护剂在儿童特应性皮炎治疗中明显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遗传学因素是特应性皮炎的重要发病因素。已发现的特应性皮炎易感基因主要分为参与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因子、以及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终末分化的蛋白等两类。编码中间丝聚合蛋白(filaggrin)基因是特应性皮炎最强的遗传易感基因并成为关注的焦点,但该基因突变并不是特应性皮炎发生的必要条件。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这一特应性皮炎的重要特征,不仅与基因相关的皮肤屏障先天缺陷密切相关,也是皮肤异常免疫所致的结果,两者交互作用共同推进特应性皮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梅花针刺络放血疗法联合贝复新凝胶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营口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2019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79例纳入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38例,研究组41例。对照组单纯外用贝复新凝胶治疗,研究组采用梅花针对特定穴位(血海、曲池、膈俞)及局部皮损进行刺络放血联合贝复新凝胶外用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及疗效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LQ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6.32%,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7.32%)显著低于对照组(31.58%,P<0.05);2组患者疼痛、继发感染、内分泌紊乱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梅花针刺络...  相似文献   

17.
特应性皮炎中医称为"四弯风""顽湿".我院著名中医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创立的内服汤剂--健脾润肤汤,具有健脾燥湿,养血润肤的作用,联合外用甘草油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好,复发率低[1].我科于2007年3月-2008年10月.应用健脾润肤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了36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脾渗湿颗粒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其对复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共纳入特应性皮炎患者25例,分治疗组(14例),安慰剂组(11例),治疗28d,并随访6个月,追踪其复发情况。结论治疗组有效率达85.7%。在改善患者瘙痒、睡眠、皮损严重度及降低SCORAD分值等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治疗组治疗后观察半年未见复.发,与服药前比较复发时间明显延长,治疗前后复发时间间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健脾渗湿颗粒治疗脾虚证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特应性皮炎(AD)是目前最常见、反复发作、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免疫性皮肤病之一.IL-33是IL-1家族成员之一,上皮细胞会因机械创伤、细菌和外源性蛋白酶等触发因素释放IL-33,IL-33通过长型血清刺激因子-2(ST2)和多种细胞上的IL-1受体附件结合,并激活第2组固有淋巴细胞(ILC2s)、Th2细胞、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情况,并分析其与水闸蛋白1(claudin-1)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AD患者和健康人各11例。应用皮肤经表皮失水率测定仪和皮肤高频超声检测仪测定受试者经表皮失水率、表皮厚度与表皮致密度,并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中脱落claudin-1表达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相关参数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不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AD患者皮疹部位经表皮失水率为(36.9 ± 34.2) g·m-2·h-1,非皮疹部位为(9.1 ± 6.0) g·m-2·h-1,均高于健康对照[(4.4 ± 3.1) g·m-2·h-1];AD患者皮疹部位表皮厚度(0.23 ± 0.04) mm,显著高于非皮疹部位[(0.18 ± 0.03) mm]和健康对照[(0.18 ± 0.02) mm]。AD患者皮疹部位有其特征性表皮下低回声带。AD患者claudin-1表达量为(0.80 ± 0.88) ng/ml,显著低于健康人[(1.73 ± 1.85) ng/ml];claudin-1与表皮厚度显著负相关(r = -0.61),与经表皮失水率的倒数显著正相关(r = 0.44)。 结论 AD患者损伤的皮肤屏障功能与claudin-1表达相关,屏障功能状态可用经表皮失水率、经表皮失水率倒数和表皮厚度进行定量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