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辐射防护的研究使得在临床治疗中将辐射的健康危害降低到合理的最低限度。方法通过分组对时间屏蔽及距离屏蔽完成检测得出结论。结果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周围人群所受到的131I年受照剂量均远低于20 mSv的年剂量限值,健康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医务人员只要按照相关的辐射防护原则以及按照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的原则进行操作,就可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31)I治疗的辐射防护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甲状腺癌手术,对其进行~(131)I治疗与辐射防护。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患者辐射防护前后生存质量。结果 125例患者在经过~(131)I治疗一段时间之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0%(9/125),其中食欲减退、恶心5例(4.00%),多梦、失眠3例(2.40%),腮腺肿胀伴轻微疼痛1例(0.80%),经对症处理后,以上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缓解或消失。防护后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等生存质量评分高于防护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31)I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防护措施,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应积极探讨、总结、应用有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甲状腺癌患者行放射性核素碘131(131I)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全方位、个体化的悉心护理,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自身疾病。在68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胃肠道反应,治疗有效率为95.6%。结论在131I治疗中配合全方位、个体化的护理效果显著,最大程度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的护理措施.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2年05月至2013年04月收治的100例首次接受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给予特殊性护理措施,在对照组中给予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恢复程度等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对首次接受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特殊化护理措施后,不仅能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而且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雷艳  吴维敏 《现代保健》2011,(26):82-83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型甲状腺癌再分化后接受^131I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出现去分化后接受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后再分化接受^131I治疗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无放射性肺炎、喉头水肿、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等病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从服药前的准备、开放型放射性^131I防护、服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出院指导等四个方面进行精心专科护理配合是本组患者顺利接受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临床就诊经验,对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的相关护理进行研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9月某院接诊的58例术后接受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个人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并给予患者科学周密的临床护理。结果:58例患者经131I治疗,并发颈部轻度水肿者共计5例,并发尿道炎者共计3例,4例患者出现呼吸不适,经对症干预后症状均已消失。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对131I辐射的危害性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增强对并发症的防范意识,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量饮水起始时间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碘-131(131I)治疗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9例DTC患者,按照131I治疗后大量饮水起始时间分为3组,即12h组(28例)、24h(32例)、36h组(29例)。对比3组治疗后6、12、24、36、48和72h时距腹部、颈部1m处当量剂量率及可出院率。结果 3组治疗后6、12、48和72h腹部当量剂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12h组治疗后24、36h腹部当量剂量率低于24h组和36h组,3组各时点颈部当量剂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h组治疗后36和48h可出院率均高于24h组和36h组,24h组治疗后36h可出院率均高于36h组。结论 DTC患者131I治疗后12h开始大量饮水,能减少早期周围辐射当量剂量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早期出院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量~(131)I治疗甲癌过程中病人周围辐射场的空间分布和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趋势,为甲癌治疗病房的屏蔽设计和该类项目的辐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主动测量结合被动测量。结果病人服药5 min后,其胸前1 m处剂量率达到393μGy/h,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剂量率大幅衰减;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对距其最近的监测点处产生的累积剂量达到2.6 m Sv;对于病房内各个累积剂量监测点,前24 h产生的剂量占整个治疗过程所产生总剂量的57%~80%,前48 h产生的剂量占整个治疗过程所产生总剂量的80%~95%,治疗后期对总剂量贡献很小。结论测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131)I治疗整个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病灶过程中所产生辐射场的源强和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联合131I核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诊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55例患者均采取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术后均接受甲状腺激素和131I核素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为首次接受手术治疗,5例为第二次手术治疗,手术并发症主要为喉返神经损伤9例、永久性声音嘶哑2例、低钙血症抽搐3例,有14例患者同时接受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的血清肿瘤抑制基因(P53)、细胞凋亡信号受体(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术后即刻(P0.05),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术后即刻(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血清P53、Fas、TNF-α、Cyclin E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随访,失访5例,5年复发率4.00%(2/50)、远处转移率2.00%(1/50),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41个月时复查出现复发,1例于56个月时出现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手术联合131I核素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能降低Cyclin E蛋白水平和提高血清P53、Fas、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确保医用辐射安全,对使用131I治疗甲状腺癌工作场所进行辐射防护设计。方法调研我国现行的使用131I治疗甲状腺癌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设计需要遵循的标准和防护情况。结果列举使用131I治疗甲状腺癌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设计需要遵循的各项标准,屏蔽设计的推荐值,放射性废气、放射性废液、放射性固体废物的辐射防护设计要求,工作场所平面布局、室内表面及装备结构要求。结论遵循中国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给出了使用131I治疗甲状腺癌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碘-131(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辐射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置方法。方法选择经手术后病理确诊并完成131I治疗的DTC患者100例,其中男22例,女78例,年龄9~75岁。在131I治疗实施期间先采取预防措施;对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诊断处理,对照疗效,建立辐射并发症的解决方案。结果 100例患者的298次131I治疗中发生各种辐射并发症199例次,占全部治疗次数的68.9%(199/289)。其中局部辐射反应最常见,共发生141例次,占全部并发症的70.9%(141/199),而大部分(100/141)发生于第一次治疗中;放射性胃炎发生31例次,占15.6%(31/199);涎腺炎发生22例次,占11.1%(22/199);骨髓一过性抑制发生4例次,占2.0%(4/199);放射性皮炎发生1例,占0.5%(1/199),此例患者疼痛剧烈。以上辐射并发症经处理后均痊愈。其他并发症在本组病例中未发生。预防与准备均在治疗前、中实施。结论 131I治疗DTC确有辐射并发症发生,多数症状轻微,对症处理后能够很快缓解痊愈。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小,但起病重,预防是关键。如有发生,则应及时诊治,不使其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甲状腺癌(DTC)患者在服用大剂量131I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便携式γ辐射仪对患者进行不同距离、不同时间的γ辐射剂量率测定。结果患者辐射剂量率的大小明显与服药的剂量、距离及时间关系密切,而铅屏的使用可使辐射剂量率至少衰减50%以上。结论服药剂量≤3.7GBq的患者,在其服药48h后可以解除隔离,而服药剂量≤7.4GBq的患者,在其服药72h后也应该解除隔离,在与患者接触时,只要保持1m的距离即可。  相似文献   

13.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由于甲状腺合成和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而引起身体全身状态、神经、心血管、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甲亢患者常常感觉怕热、多汗、手抖、消瘦、情绪易激动、心慌、多食善饥等;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四肢无力、皮肤潮湿瘙痒;育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31I联合碳酸锂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疗效。方法将88例发生远处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131I联合碳酸锂治疗,对照组采用131I治疗,每组各44例。所有患者服131I后第6天行全身显像,治疗组停服碳酸锂后复查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淋巴结转移、肺转移及骨转移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73.9%、50.0%及33.3%,对照组分别为43.5%、9.1%及0,两组各部位转移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52例,治愈率为53.9%;滤泡状癌36例,治愈率为2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31I联合碳酸锂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疗效优于单用131I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颈部软组织转移特点及大剂量^131I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1年至2010年在本科接受^131I治疗的122例DTC术后患者,其中13例(10.7%)合并颈部软组织转移灶。结果13例颈部软组织转移与109例无颈部软组织转移患者存在远处转移的比例分别为48.1%和25.8%(P〈0.05);大剂量^131I治疗颈部软组织转移治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37.4%、58.3%和4.3%o。结论DTC术后颈部软组织转移合并远处转移的可能性较高;大剂量^131I治疗颈部软组织转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核素动态显像对~(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损伤程度的评价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入我院进行~(131)Ⅰ放射性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46例,依据病理程度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23例,均清除残余甲状腺,应用低剂量~(131)Ⅰ治疗;研究组23例,均清除残余甲状腺并治疗转移病灶,进行高剂量~(131)Ⅰ治疗。患者唾液腺损伤程度应用核素动态显像进行测定。对比两组患者唾液腺-腮腺99T_C~mO_4~-显像结果唾液腺-颌下腺99T_C~mO_4~-显像结果以及~(131)Ⅰ治疗前后唾液腺功能指标状况。结果两组患者~(131)Ⅰ治疗前唾液腺-腮腺、唾液腺-颌下腺的最大浓聚率(MAR)和酸刺激后最大分泌率(MSR)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1个月后MAR与MSR比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治疗3个月后均有所恢复,且研究组恢复效果显较对照组差(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唾液腺功能排泌率(ER)、排泌时间(EP)、排泌分数(EF)、UR20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ER、EF、UR20均比对照组降低,EP比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应用~(131)Ⅰ首次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会在短时间内损伤患者的唾液腺功能,且唾液腺的受损程度跟~(131)Ⅰ的应用剂量存在相关性,用药剂量越大,对唾液腺的损伤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91例手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术后治疗时间分组,观察及分析131I治疗效果.结果 91例DTC术后患者首次131I清甲治疗成功50例(54.9%).其中不同病理类型组间首次清甲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组间清甲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甲状腺全切除术组清甲成功率最高(79.3%).按131I治疗距离手术时间将91例患者分为三组:<3个月组(3M组)、3~12个月组(3 ~ 12M组)、>12个月组(12M组),与3M组(68.0%)比较,3~ 12M、12M组首次清甲成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131I清甲治疗对DTC预后有重要意义,甲状腺手术方式及131I治疗时机影响DTC患者首次131I清甲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一、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有哪些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炎症、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几种。其中甲亢最常见。二、甲状腺病有哪些表现甲亢主要表现是怕热、多汗、多食易饿、大便次数增多、消瘦、乏力、心慌、手抖、易激动、甲状腺肿大和突眼,严重的可引起甲亢性心脏病。有的病人以长期慢性腹泻,恶病质,肌病,或反复发作的周期性四肢不能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20.
刘剑锋  谢敏  刘然  王京津 《职业与健康》2010,26(9):F0002-F0002,F0003
目的了解甲状腺癌患者服用不同剂量的131I治疗后辐射剂量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32例服用131I〔剂量3.7~7.4Bq(100~200mCi)〕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进行1和2m距离不同时间的辐射剂量率的测定,连测6d。结果不同剂量的辐射剂量率在服药后1h均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剂量越大下降越快。2m距离的辐射剂量率较1m距离明显偏低(P0.01),下降曲线相似。1m距离第6天、2m距离第5天不同剂量的辐射剂量率与本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服用不同剂量的131I后,辐射剂量率的升高和下降与剂量有明显关系,但随时间延长辐射剂量率均逐渐减少,至第五六天与本底值已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