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来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38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为分娩前拒接受治疗或者未进行抗梅毒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完整规范化抗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新生儿TRUST高滴度≥1∶8、梅毒TRUST低滴度≤1∶4以及血清学TRUST阴性率、新生儿预后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足月分娩率及流产、死胎、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正常新生儿比例、新生儿畸形、胎儿窘迫及围产儿死亡等不良预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新生儿TRUST高滴度≥1∶8、梅毒TRUST低滴度≤1∶4以及血清学TRUST阴性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及时给予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有效及时的抗梅毒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不良预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妊娠梅毒2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以降低围产儿患病率。方法212例经血清学确诊为妊娠梅毒孕产妇,依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127例)及未治疗组(85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1)未抗梅毒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为29.41%,经过抗梅毒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为93.7%,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而死胎死产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未治疗组显著高于经过抗梅毒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治疗组中应用青霉素类发生先天梅毒儿发生率20.69%(24/116),而非青霉素类发生先天梅毒发生率100%(11/11)。结论有效规范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的流行特征、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方法 根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将126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孕期治疗组59例,妊娠前治疗组67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结果 ①妊娠结局:妊娠前治疗组明显好于孕期治疗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②国产儿预后:妊娠前治疗组孕妇分娩正常新生儿的例数明显多于孕期治疗组,且分娩先天梅毒儿、窒息儿、低体重儿、畸形儿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少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孕早期进行常规梅毒筛查尤为重要;妊娠前正规治疗后的梅毒患者所生的胎儿预后较好;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早行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妊娠梅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响妊娠结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6例妊娠梅毒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妊娠梅毒发生率为0.41%.196例予抗梅毒治疗有效.128例新生儿血清和脐带血梅毒常规检查,16例呈阳性.经治疗随访2-7月转阴.结论 早期、有效、规范的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梅毒治疗以及梅毒TRUST滴度对梅毒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太原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妊娠梅毒患者共82例,其中26例终止妊娠,8例失访,48例完成随访。①根据结束妊娠前是否行抗梅毒治疗,将48例妊娠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未治疗组23例,记录各组妊娠结局情况。②将48例妊娠梅毒患者分成TRUST滴度≤1∶4和TRUST滴度1∶4两组,TRUST滴度≤1∶4组患者29例,TRUST滴度1∶4组患者19例,统计各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发生新生儿先天梅毒6例(24.00%),无流产,死胎和死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4.00%(6/25);未治疗组流产2例(8.70%),死胎1例(4.35%),死产1例(4.35%),新生儿先天梅毒12例(52.17%),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达69.57%(16/23)。未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TRUST滴度≤1∶4组的患者7例(24.14%)产生不良妊娠结局,TRUST滴度1∶4组的患者14例(73.68%)产生不良妊娠结局,滴度高的妊娠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滴度低的妊娠梅毒患者。结论: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可预防新生儿先天梅毒,并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妊娠梅毒TRUST滴度的检测有助于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若妊娠梅毒TRUST滴度较高,宜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驱梅治疗的方法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妊娠期合并梅毒孕妇,依据确诊梅毒及首次注射首剂青霉素治疗时间分为3组,其中在妊娠早期(孕周≤12周)24例为早孕组,妊娠中期(12周<孕周<29周)31例为中孕组,妊娠晚期(孕周≥29周)34例为晚孕组,给予规范苄星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观察围产儿预后。结果:早孕组及中孕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8.33%、19.35%,明显低于晚孕组(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孕妇根据初次检测RPR滴度不同分组,其中滴度≤1∶4者53例,滴度≥1∶8者36例,滴度≤1∶4者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为7.55%,明显低于滴度≥1∶8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2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分别为3.22%、2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孕妇分娩新生儿RPR阳性率为20.83%,先天性梅毒患病率为0,中孕组分别为19.35%、3.23%,晚孕组分别为70.59%、26.47%,早孕组及中孕组RPR阳性率、先天性梅毒患病率明显低于晚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采取驱梅治疗时机与围产儿的预后及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密切相关,早期正规进行驱梅治疗能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善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并探讨恰当的治疗时间,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方法将我院41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非治疗组16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及先天梅毒患儿发生情况。结果足月分娩率治疗组为84.00%(21/25),未治疗组仅为56.25%(9/16),治疗组孕妇妊娠结局明显好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预后明显好于非治疗组(P<0.05);治疗孕周与非正常儿的发生率成正比,即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非正常儿的发生率越低(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可能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但在孕早期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预后,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梅毒妊娠期患者抗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梅毒妊娠期患者74例,将其中接受规范抗梅毒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因各种主客观原因未能接受抗梅毒治疗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发生早产、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8.3%)显著低于对照组(46.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新生儿存活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6%),而新生儿RPR阳性率、TPPA阳性率和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35.4%、54.2%和4.2%)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100.0%和22.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梅毒妊娠期患者进行抗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RPR阳性率、TPPA阳性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梅毒患者100例,根据患者产前有无进行抗梅毒治疗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比2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及新生儿预后.结果 治疗组产妇妊娠结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新生儿病死率低,低体重、窒息、先天梅毒发生率小,正常新生儿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检查可有效发现早期梅毒,产前抗梅毒治疗对于改变产妇妊娠结局、提升新生儿预后有积极意义,临床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善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评估。方法:对2006~2009年呼和浩特市地区妊娠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梅毒儿的发病情况。结果:2006~2009年妊娠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足月妊娠率93.15%,早产、死胎的发生率分别是14.98%和1.00%,高于李佳纹[1]的81.32%、23.08%和72.00%。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治疗组先天梅毒儿发病率分别为28.08%和7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梅毒防治工作的力度,对妊娠梅毒患者及早诊治,足量规范全程给与青霉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梅毒的结局和围产儿预后,从而降低梅毒儿的发生,全面实施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提倡婚前梅毒血清学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杨腊枝  胡美霞  陈丽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50-151,153
目的探讨妊娠期筛查和治疗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筛查、诊断和治疗妊娠期梅毒的时机分为A、B、C三组,A组孕周≤16周;B组16周〈孕周≤28周;C组孕周〉28周,比较分析三组新生儿先天梅毒感染的情况。同时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34例未治疗的妊娠期梅毒孕妇的资料,与治疗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筛查孕妇11679例,诊断妊娠期梅毒70例,其中Ⅰ期梅毒1例(1.43%),Ⅱ期梅毒2例(2.86%),余均为潜伏期梅毒67例(95.71%)。A、B、C三组新生儿先天梅毒感染分别是0例、3例和6例,感染率分别为0、11.11%和25.00%,三组新生儿先天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早产、新生儿梅毒感染、胎儿生长受限、先天梅毒儿、围生儿死亡等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期梅毒为主。孕期及时筛查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较好控制新生儿先天梅毒感染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邓玉艳  彭滨 《西部医学》2010,22(6):1069-1070
目的评价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的疗效。方法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木里县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用苄星青霉素行抗梅毒治疗,将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 10年间医院分娩总人数10682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81例,发生率9.2‰。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0%及12.5%,先天梅毒分别为8.33%及55.60%,死胎发生率为0.0%及23.3%。结论妊娠期梅毒是严重危害围产儿的合并症,孕期有效的苄星青霉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DHC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抽样法,选取合并不同类型DHCP孕妇168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的正常孕妇168例为对照组,详细记录、统计并分析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不良结局。结果观察组围产妇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48.81%,对照组3.57%。2组产妇除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产妇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产妇合并2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0.01),而2组产妇合并3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58.42%,对照组为6.90%。观察组胎儿死亡、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胎儿合并2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0.01),而2组胎儿合并3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46.55%,对照组为4.93%。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新生儿合并2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0.01),而2组新生儿死亡及合并3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和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围产妇胎盘早剥、胎儿死亡、新生儿死亡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CP严重影响围产妇母婴预后,且随着疾病进程的发展,影响逐渐增加。临床应加强筛查,尽早发现和干预,改善母婴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本地区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趋势及围产儿感染梅毒高危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4月本院重症孕产
妇救治中心住院的孕产妇及其妊娠合并梅毒围产儿进行多因素分析。统计指标包括孕妇年龄、孕产次、梅毒血清学结果、苄星
青霉素治疗、居住地区、配偶梅毒血清学结果、分娩方式、新生儿梅毒血清学结果(1.1.2)。结果2009~2013年我院孕产妇妊娠
合并梅毒平均发病率2.55‰,2009、2010年年发病率分别为3.08‰和3.13‰,与1994~2000年广州地区妊娠合并梅毒平均发病
率1.51‰相比显著升高(P=0.0039)。经过规范抗梅毒治疗,孕产妇的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率55.81%,配偶无感染梅毒的
新生儿梅毒检测阳性率54.348%,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和配偶为梅毒患者组(P<0.05)。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中,配偶
系梅毒患者占82.14%,流动居民80.36%,多次孕产史78.57%。结论对本院21 920例孕产妇调查显示,近5年妊娠合并梅毒发
病率呈线性增长趋势,但是,近3年的发病率遏制在全国发病率2‰~5‰的下限。未接受抗梅毒治疗和配偶为梅毒患者系新生
儿梅毒检测阳性的高危因素;流动居民、配偶系梅毒患者和多次孕产史是孕产妇感染梅毒的高危因素。改善围产期医疗条件将
有效降低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建立孕产妇及配偶双方同时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的医疗渠道将有效降低新生儿梅毒检
测阳性率和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梅毒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尹虹  苏卫东 《浙江医学》2010,32(6):856-857
目的 研究梅毒孕妇的抗梅毒治疗与先天性梅毒患儿病情及预后间的关系,以提高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治疗水平并改善预后.方法 65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按照孕期是否接受正规抗梅毒治疗分为正规抗梅毒治疗组(A组)及未接受治疗或治疗不正规组(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器官受累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A组中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器官受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梅毒孕妇的抗梅毒治疗能减轻先天性梅毒患儿的病情、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应用,并检验其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3月妊娠梅毒患者253例开展干预,随机分为观察组177例,运用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包括一对一的诊疗服务、健康教育咨询、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性伴通知、随访等干预策略;对照组176例,仅进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常规检查与治疗。观察妊娠梅毒患者的依从性及围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配合规范化治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的依从性[97.7%(173/177)]远高于对照组[79.5%(140/17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先天梅毒的同生儿12例,少于对照组的41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9.59,P〈0.01)。结论妊娠梅毒患者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应用可提高妊娠梅毒患的依从性及降低围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对控制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西岚 《河北医学》2011,17(6):785-78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行抗梅毒治疗,将113例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全疗程治疗组(64例)和未治疗组(4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足月分娩率90.62%,而未治疗组仅为69.39%(P〈0.01);治疗组早产及死胎的发生率分别为4.69%及4.69%,明显低于未治疗组20.41%及10.20%(P〈0.01);治疗组分娩的正常新生儿者占76.56%,而未治疗组仅占16.93%(P〈0.01)。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及早、规范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苄星青霉素对妊娠合并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6月在该院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妊娠期梅毒的孕妇60例,分为孕期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在孕期使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抗梅毒治疗1~2个疗程,对照组患者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孕妇在使用苄星青霉素后,妊娠结局比对照组好。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治疗组分娩出正常新生儿的例数要多,且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概率要低,流产和死胎的发生率也比较低。两组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梅毒的患者在孕期使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后,有效地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概率,是一种对于妊娠期梅毒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