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6例疑似子宫内膜病的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阴道超声、宫腔细胞学检查,对单独阴道超声、宫腔细胞学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析,以诊刮术获取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经分段诊刮术检查发现,86例患者中59例患者为正常内膜,10例为内膜良性病变,4例为癌前病变,13例为内膜癌。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内膜、内膜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0%、69.6%,宫腔细胞学预测癌前病变与内膜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7%、94.4%,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0%、98.6%。结论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高,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风险,能作为临床筛查癌前病变、内膜癌的主要方法,降低临床诊刮率。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细胞学涂片筛查子宫内膜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宫腔细胞进行细胞学涂片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以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在苏州市母子医疗保健中心进行妇女病普查以及同期妇科、计划生育科就诊妇女445例为筛查对象,采用宫腔刷直接取材进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涂片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癌,将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可疑内膜癌作为阳性结果,分段诊刮后送病理检查确诊;分析阳性结果与患者年龄、孕产史、绝经与否、绝经后宫腔是否有出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使用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为91.7%(408/445),筛查结果阳性率为1.5%(6/408),阳性结果中66.7%(4/6)经诊断性刮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妇女年龄50岁以上、绝经、绝经后宫腔出血、阴道排液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结论宫腔细胞学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癌具有操作方便、取材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准确性较高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无症状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应用阴道B超、宫腔镜及病理检查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153例绝经后妇女阴道B超检查出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41例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行宫腔镜下手术及诊断性刮宫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子宫内膜息肉1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增生8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炎6例,其他5例。对其中19例行宫腔镜直视下手术,17例行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率为90.3%。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可初步筛查诊断,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检结果诊断符合率较高,对绝经后妇女无症状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具有可靠的诊断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02例于2012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第四医院,绝经1年以上无症状但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 mm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断性刮宫术,部分患者可疑部位活检,均送病理检查。比较不同子宫内膜厚度状态下的子宫内膜病理类型。结果102例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子宫内膜厚度4~8 mm者,符合绝经后改变20例(43.48%)、良性病变25例(54.35%)、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例(2.17%),子宫内膜癌0例(0.00%)。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符合绝经后改变5例(8.93%)、良性病变46例(82.14%)、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例(5.36%)、子宫内膜癌2例(3.57%)。两组子宫内膜病变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以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为主。但是对于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潜在恶性病变及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增加,建议进一步宫腔镜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女性宫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阴道超声筛查出宫腔积液的绝经后女性,对能接受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的患者取子宫内膜细胞,将其结果与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子宫腔内膜细胞学检查标本取材满意率91.07%(102/112);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病理学检查者标本取材满意率86.61%(97/112)。2在筛查出的112例患者中,共有94例患者既有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结果又有组织病理学结果。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子宫腔刷)未见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细胞87例(92.55%),良性增生性改变1例(1.06%),子宫内膜细胞不典型增生2例(2.13%),子宫内膜腺癌4例(4.26%)。病理检查结果仅为单纯子宫腔积液、宫腔积脓,未见异常的患者57例(60.64%);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炎)30例(31.91%);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2.13%);子宫内膜腺癌5例(5.32%)。结论绝经后妇女经阴道超声发现宫腔积液,应密切监测子宫内膜。对药物、手术的耐受性低、治疗风险大的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是一种较好的筛查子宫内膜病变和引流子宫腔积液的方法。尤其是难以刮出足量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时,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可用于术前筛查子宫内膜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84-3586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绝经后子宫出血进行分段诊刮并病理诊断的80例老年妇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检查与分段诊刮病理结果符合率,恶性病变患者(恶性组)与良性病变(良性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情况。结果:①超声检查结果异常64例,正常16例,异常率80.00%,超声异常显示其中宫腔占位31例(38.75%),子宫内膜增厚22例(27.50%),宫腔积液11例(13.75%)。②病理检查恶性病变患者13例,良性病变6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产次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主要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为主,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良性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涂片后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到2007年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0例妇女为筛查对象,采用宫腔刷直接取材于子宫内膜学涂片筛查子宫内膜癌,将非典型细胞增生、可疑子宫内膜癌作为阳性结果,分段诊刮送病理检查确诊,分析阳性结果与患者年龄、绝经后出血、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的关系。结果使用宫腔内膜采集器取材满意率100%,筛查结果阳性为12%,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癌为5%。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年龄50岁以上、绝经后出血、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存在一定的联系。结论子宫内膜学涂片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取材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准确性高等优点,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9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病理学检查及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细胞采集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分段诊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宫腔镜、病理学对比均具有正相关性,0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子宫内膜恶变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523例绝经后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根据其宫腔镜检查病理结果,分析其子宫内膜恶变的风险。结果 52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病理诊断结果为正常子宫内膜24例(4.6%)、子宫内膜息肉268例(51.2%)、子宫内膜炎44例(8. 4%)、粘膜下子宫肌瘤16例(3.1%)、宫腔粘连53例(10.1%)、良性子宫内膜增生89例(17.0%)、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13(2.5%)、子宫内膜癌16例(3.1%)。BMI≥25、有阴道出血或排液症状、内膜厚度≥10mm是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重视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进行必要的宫腔镜检查及早发现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同时减少无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有创操作,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系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子宫内膜细胞诊断学研究目的主要是对子宫恶性肿瘤的早期及癌前期,特别是对临床无症状的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提供细胞学诊断依据,并为研究子宫内膜病变以及绝经前、后妇女接受性激素替代性治疗的管理进行细胞学随诊。为配合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子宫内膜癌防治推广项目”的顺利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妇女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处理。方法:对256例绝经后无症状、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 mm妇女行孕激素试验(PCT)、宫腔镜检查或治疗、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结果:171例妇女PCT阳性,活性内膜167例(97.66%),其中单纯性增生9例,复杂性增生5例,不典型性增生3例,子宫内膜癌1例,4者占总数的6.64%;85例PCT阴性,活性内膜19例(22.35%),无1例子宫内膜增殖症或子宫内膜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妇女应行PCT检查,PCT阴性者可免于行诊断性刮宫,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就诊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的150例具有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活检的患者,应用宫腔刷刷取子宫内膜进行液基细胞学诊断,同时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活检进行病理诊断。以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诊断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15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癌前病变13例,子宫内膜癌12例;宫腔刷采集子宫内膜进行液基细胞学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6.0%,敏感度95.2%,特异度96.9%。宫腔刷不仅可用于液基细胞学诊断,同时对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物也可进行组织学诊断。结论宫腔刷刷取子宫内膜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宫腔刷刷取的组织物组织学诊断有望为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提供组织学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彩超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 0 1 3年8月-2 0 1 5年9月期间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受诊断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 0 0例,对患者均采取阴道彩超诊断,测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并与诊断性刮宫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阴道彩超诊断结果与诊断性刮宫或手术病理比较,准确率为9 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子宫内膜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无血流信号,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相比,其血流指数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阴道彩超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应用,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有效鉴别子宫内膜癌与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可以自生殖年龄到绝经以后,发病高峰为55~69岁[1],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及卵巢癌,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第3位.对于宫颈癌现在已有了一套完整的三阶梯筛查方法,而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筛查方法.以往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是分段诊刮术,刮出组织送病理检查,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每个病人都能刮出组织,而病人承受的痛苦是比较大的.所以,寻求一个具有价廉、简便易行、无痛、准确性高的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方法已迫在眉睫.该研究采用北京塞普九州SPA-Ⅰ子宫内膜采集器,刷取子宫内膜细胞分别做成涂片和液基薄层细胞涂片,并同时诊刮送病理,观察宫腔细胞学在筛查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均行TVCDS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TVCDS检查的符合率,比较不同病变类型的TVCDS检查结果和图像表现。结果TVCDS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0%、92.68%、91.67%。与子宫内膜癌比较,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的血流阻力更高,宫腔积液比例更低(P<0.05);与子宫内膜息肉比较,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血流显示、子宫内膜增厚>10 mm比例均更高(P<0.05)。结论TVCDS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准确判断病变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鹤壁市妇女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体检患者进行妇科检查,对所有体检患者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回声及声晕、厚度与宫壁间的关系。并且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高危因素。结果:在健康体检患者中共检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67例,占总检查数的57.86%。其中无临床症状者38.45%,有出血等症状者61.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次、产次、糖尿病、高血压、年龄≥60岁、BMI≥25 kg/m2、恶性肿瘤家族史是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次、产次、年龄≥60岁、BMI≥25 kg/m2、恶性肿瘤家族史为子宫内膜病变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妇女随着绝经时间的增加,部分子宫和子宫内膜会出现萎缩性改变。制定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筛查策略时,需进一步研究针对高危因素人群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马萍 《职业与健康》2004,20(8):111-112
目的观察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利用日本阿洛卡-630超声诊断仪对4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进行诊断,并经诊刮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诊断为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为18例,并经诊刮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另外22例确定为因药物引起的出血.结论阴道超声是预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建兴  王肖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180-3181
目的:探讨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2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妇女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内膜厚度、回声及血流,及周围附件情况,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绝经年限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内膜厚度<5mm 99例,病检萎缩性子宫内膜75例,子宫内膜炎24例;子宫内膜单纯及复杂增生83例,子宫内膜息肉2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3例,内膜厚度为5~12mm;子宫内膜癌20例,内膜厚度10~22mm,彩色多普勒显示R10.42±0.04,1例内膜癌误诊;另见3例为卵巢输卵管肿瘤引起子宫出血。并随着出血距绝经年限的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高。结论:超声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超声结果不明确者,应进一步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阴道超声测量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可用于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方法:对87例绝经前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行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于检查当日或次日行分段诊刮术,将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诊刮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超声测得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为(27.3±11.0)mm,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为(15.5±4.8)mm,均明显大于子宫内膜生理改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9.8±4.3)mm,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以10mm为临界值阴道超声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57.9%、74.6%和91.7%。结论: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以10mm为临界值可以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病理类型分析。方法:分析190例绝经后经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4 mm,并行诊断性刮宫及(或)子宫切除妇女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①190例患者中,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 lacem ent therapy,HRT)者68例占35.8%,高血压者37例占19.5%,应用他莫西酚者15例占7.9%。此3项是影响子宫内膜增厚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有吸烟、不育、糖尿病;②子宫内膜厚度4 mm者48例,以萎缩性子宫内膜表现为主,未见有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子宫内膜厚度57 mm者62例,以内膜增生、内膜增殖症为主,不典型增生2例,内膜癌6例;子宫内膜厚度89 mm者42例,其中内膜癌11例,非典型增生4例;子宫内膜厚度≥10 mm者38例,其中内膜癌15例,不典型增生6例,内膜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结论: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的增厚有密切相关性。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4 mm者应行诊断性刮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