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廖彧  巫建芳  龙贵华  马梅 《海南医学》2014,(24):3678-3680
目的:探讨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常规集束化治疗,同时行PiCCO监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首次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PiCCO指标。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CI、EVLWI、PVPI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与EVLW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743,两者水平评估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能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患者的预后与CI和EVLWI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CCO监测指标与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常规集束化治疗,并行PiCCO监测,比较存活病例和死亡病例的首次PiCCO指标。结果28d存活17例,生存率为47.22%,死亡19例,死亡率为52.78%,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I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CI、EVLWI、PVPI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与EVLW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743,两者水平评估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能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提供依据,其中CI和EVLWI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入ICU第1、3、5天血浆BNP水平,通过PiCCO技术对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反应心功能指标的CI、CFI、GEF和dP/dPmax,并进行APACHEⅡ、SOFA评分,分析BNP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BNP水平与CI、CFI、GE呈负相关(r=-0.339、-0.25、-0.241,P<0.05),与dP/dPmax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09、0.565,P<0.05)。结论 BNP水平不能作为脓毒性休克时考察心功能障碍的指标,但是对病情发展及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技术(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对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笔者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6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在抗感染、营养支持、呼吸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以中心静脉压(CVP)作为指导液体复苏指标,研究组以PICCO监测指标指导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比较两种方法下患者的复苏效果及转归。结果 复苏后6h,对照组与研究组液体入量、血乳酸值、尿量、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4h,对照组与研究组液体入量、血乳酸值、尿量、ScvO2、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达标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的液体复苏的复苏效果及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6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根据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根据PiCCO监测结果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6h复苏治疗后的ScvO_2水平、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时补液量较对照组更多,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肺水肿发生率和28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阐明PICCO和CVP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137例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CVP组(68例)和PICCO组(69例)。CVP组进行CVP监测指导治疗,PICCO组进行PICCO监测指导治疗。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24和48 h后乳酸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CVP,记录PICCO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记录2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28 d死亡率。结果:与CVP组比较,PICCO组患者治疗6、24和48 h后乳酸和BNP水平及HR均明显降低(P<0.05),乳酸清除率、ScvO2、MAP和CVP均明显升高(P<0.05);PICCO组MAP水平明显高于同时间点CVP组(P<0.05),ScvO2在治疗48 h后明显高于同时间点CVP组(P<0.05),而2组患者CVP水平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ODS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ICCO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CVP组(P<0.05)。结论:PICCO监测指导治疗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优于CVP的监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脓毒性休克预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关于其预后评估指标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查阅既往文献,探讨与脓毒性休克预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目前尚无单一生物标志物可以准确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清蛋白(ALB)等已检测到生物学标志物的预后评估价值仍存在争议。多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较单一生物标志物检测的评估准确性更高,应成为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影响不同生存期患者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08例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明确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总死亡率为53.7%,生存期<30 d,30 d~89 d,90 d~365 d患者死亡率分别为27.8%、24.4%与15.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与降钙素原变化率(△PCT)是影响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HR(95%CI)分别为1.105(1.066~1.146)、1.390(1.210~1.596)与0.996(0.995~0.997)。分层分析,生存期<30 d者,预后因素为APACHE-Ⅱ评分(HR=1.104, 95%CI:1.052~1.158)、CCI(HR=1.462, 95%CI:1.204~1.775)、△PCT(HR=0.992, 95%CI:0.989~0.995)与ICU住院时间(HR=0.893, 95%CI:0.841~0.949);生存期30 d~89 d者,预后因素为APACHE-Ⅱ评分(HR=1.102, 95%CI:1.026~1.183)与△PCT(HR=0.996, 95%CI:0.994~0.998)。生存期90 d~365 d者,仅CCI(HR=1.689, 95%CI:1.065~2.679)影响预后。 结论 APACHE-Ⅱ评分、CCI与△PCT为影响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对于不同生存期的死亡患者,其预后因素稍有不同,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PiCCO)指导液体复苏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选择2015至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重庆市中医院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4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PiCCO监测治疗组(P组)32例和PiCCO监测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组(PA组)32例。待液体复苏血压达标后,PA组静脉给予前列地尔10 μg+100 mL生理盐水,缓慢静注,2次/d,连续应用5 d;P组患者以同样方式、剂量及速度静脉给予生理盐水。比较2组复苏6 h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VI)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尿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胱抑素C(Cystatin-C,Cys-C)、2周进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百分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P组和PA组液体复苏6 h的MAP和SVRI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PA组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和GEDVI明显低于P组(P<0.05);液体复苏72 h后PA组血液中的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72 h时PA组尿量较P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72 h时PA组Cys-C明显低于P组(P<0.05)。患者2周行CRRT治疗百分率和住院28 d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指导液体复苏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能更好地达到早期液体复苏目标,但不能降低肾脏替代治疗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AKI患者112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PiCCO液体复苏策略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液体复苏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24 h、48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脑钠肽(BN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复苏6 h、24 h、48 h液体平衡量和尿量,比较两组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情况、机械通气(MV)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治疗后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24 h和48 h的HR、MAP、CVP、Lac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HR、MAP、CVP、Lac有差异(P <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休克合并重度ARDS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PiCCO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达标时间、6 h及24 h达标率、输血情况、24 h补液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肺功能指标、代谢指标、60 d总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达标时间及治疗期间输血例数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6 h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24 h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补液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ICU治疗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乳酸水平及肌酐水平治疗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察不同舌色的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差异,为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医舌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6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舌色将其分为白舌组22例、紫舌组25例及红舌组20例。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方法测定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心排血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 CI)、总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ner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VI)、胸腔内总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 ITBV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EVLWI)等,并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评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留置天数及28 d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CVP、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红舌及白舌组比较,紫舌组CI明显降低(P<0.05),GEDVI、ITBVI、EVLWI明显升高(P<0.05)。3组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CU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紫舌组ICU留置时间明显多于红舌组(P<0.05),白舌组和红舌组ICU留置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休克患者舌色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对指导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集束化治疗在重症医学科实施情况及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8例,根据患者是否完全实施集束化治疗分为两组。将完全实施6 h集束化治疗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完全实施集束化治疗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死率和住院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APACHEⅡ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可以较好地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应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入RICU的4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测定入住RICU后0、6、24、48 h动脉血乳酸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入住RICU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随治疗开始乳酸水平逐渐降低,存活组患者入院后0、6、24、48 h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较高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差,入院ICU后6 h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114-116+121
目的 研究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在脓毒性休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收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的脓毒性休克伴心功能不全的4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联合重症超声(20例),对照组采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20例)。观察达到复苏目标液体总量、去甲肾上腺素剂量、血管外肺水、全心舒张末期容量、外周灌注指数、心率、CRRT使用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复苏液体量(1.13±0.27)L及去甲肾上腺素剂量(4.28±1.20)μg/(kg·min),对照组复苏液体量(1.52±0.42) L及去甲肾上腺剂量(5.82±1.10)μg/(kg·min),较对照组低;观察组血管外肺水(4.70±0.85)mL/kg较对照组(5.32±0.72)mL/kg少,观察组全心舒张末期容量(636.92±61.34)mL/m2较对照组(735.09±56.05)m L/m2低、观察组PI(2.98±0.58)较对照组(2.44±0.39)增加,观察组(87.00±13.60)次/min心率较对照组(101.10±10.03)次/min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对照组(20%)相比,CRRT使用无差异(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5%)和对照组(15%)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观察组可减少液体量及去甲肾上腺剂量,全心舒张末期容量低,肺水减少,组织灌注更佳,较少引起心动过速,不降低CRRT使用率及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白蛋白比值(lactate dehydrogenase to albumin ratio,LAR)与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中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伴AKI患者,根据30天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并根据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时危险比(hazard ratio,HR)为1时的LAR值(13.53)将患者分为低LAR组和高LAR组,比较两组30天累计生存率的差异;通过RCS分析来比较两组30天死亡风险的差异,进一步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AR与患者30天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289例患者。通过比较发现,死亡组LAR较生存组更高(P<0.05);RCS分析显示,LAR与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30天全因死亡风险整体呈非线性趋势关系(c2= 62.530,P<0.001)。随着LAR的升高,患者30天住院期间全因死亡风险随之升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与低LAR组比较,高LAR组30天累计生存率更低(log-rank检验,c2= 58.880,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高LAR(≥13.53)是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30天全因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入ICU时高LAR(≥13.53)是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30天全因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结论仍需更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床旁超声与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CU)诊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超声组、PiCCO组,每组15例。超声组采用床旁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期容积,并计算每搏输出量(SV);PiCCO组通过PiCCO测得SV,分析超声与PiCCO测得SV的相关性。将SV在被动直腿抬高试验期间升高值(ΔSv)≥10%定义为容量有反应性,<10%定义为容量无反应性,分别进入液体复苏阶段。以28 d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治疗后6 h和12 h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乳酸、补液量及尿量为次要观察指标,分析两种方法在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上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28 d病死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PiCCO组(P <0.05)。床旁超声测得SV与PiCCO测得SV呈正相关(r=0.983,P=0.002)。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