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1)
经断前后诸证脏腑失调(肾虚、肝失疏泄、心肾不济)是本源,肾阴虚衰复加精神因素刺激,致肝失疏泄,心火独亢。妇人七七肾气衰退,阴精亏少,水不济火,则心肾不交;水不涵木,则肝肾失调,肾衰累及心肝,阴虚火旺,导致临床症状繁多,病理复杂。治以滋阴益肾,肾水充足,濡养肝木,则相火内寄,静而守位,不致妄动;肾水上济于心,配合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之品,使心火得降,水火相济,则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肝气条达,气机调畅,则情志得畅;肾精充沛,则能化血,心肝气血充盛,则精神饱满,情志安定。阴阳平衡,气血充盛,气机调畅,则诸症自除。此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生活调节、家庭配合、社会关注等辅助疗法,能使绝经期妇女更加平稳地度过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该文总结李伟莉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证诊疗经验。李伟莉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以肾虚为本,精血衰微,肝失条达,郁而不畅,脏腑失调,导致病理产物蓄积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应标本兼顾,以补肾疏肝、清养为要、温补肝肾为治则,同时不忘补虚泻实,综合调理,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建玲主任师从全国妇科名家哈孝贤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韩冰工作室成员,在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方面有独特的用药心得。笔者有幸随师出诊,记录导师临证经验,供各位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针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主要集中于阴虚,多数医家也采用滋阴清热法治疗绝经前后出现的烘热汗出,忽略了阳虚在绝经前后诸证的病理作用。本文整理了历版《中医妇科学》教材关于绝经前后诸证相关病机和辨证分型,及以往绝经前后诸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突出显示了烘热汗出、健忘和性欲减退等症状发生的普遍性,纠正了绝经前后诸证中潮热汗出描述的不准确性,分析滋阴法治疗绝经前后血管舒缩症状的疗效;结合古医集对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温肾阳中药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探究阳虚在绝经前后诸证病机中的重要性,从阳虚论治绝经前后诸证,为临床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陈莹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经验。方法:跟师应诊,整理老师经验。结论:陈莹教授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时注重扶助人体正气,体现整体观念,以补肾为主,辅以养肝健脾,佐以活血化瘀,并根据辨证所涉及的脏腑、见症不同而用药有所侧重,且配合心理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秀云教授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专家,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主持多项中医药科研工作,获得多项科研成果,被辽宁省卫生厅授予“辽宁省名中医称号”。王教授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对绝经前后诸汪的治疗,效果卓著。笔者有幸侍诊,获益匪浅,现将其临床治疗本病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总结周蜻教授诊治绝经前后诸证的临证经验。周蜻主任诊治绝经前后诸证,辨证可概括为4种临床常见证型:肝肾阴虚,虚火上扰型;胆胃失和,痰热扰心型;脾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擅长从“辨证分型与专病专药相结合、补肾为主、调治肝胆、调养脾胃”等4个方面治疗本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绝经前后诸证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发生由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波动或减少导致,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但激素替代疗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及禁忌症。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以肾阴阳平衡失调为主,而膏方作为中医的传统剂型之一,治疗妇科疾病的历史源远,与中药汤剂相比,具有全面调理、易于吸收、便于携带、药力和缓、药效持久等特殊优势。因众医家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各有侧重,故膏方的遣方用药亦各有千秋。膏方在临床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多通过燮理阴阳,使女性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共奏扶羸补虚、治病纠偏之功。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医辨证认为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弱,易使阴阳二气不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因而表现一系列异常证候。特别是肾阴偏虚,颇为多见,天癸属阴精,天癸渐竭,肾阴便见不足,出现肾阴亏虚,阳失潜藏之证。阴虚不能潜阳,虚阳上亢则头目眩晕,面部洪热,汗出,五心烦燥,肾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则心悸,失眠多梦,便秘、尿黄为心肾不交之证。肾阴虚,精血虚则不能填精益髓,故见腰背酸痛,甚至易骨折。肝失涵养则情志不畅,烦躁易怒。阴虚血燥生风故皮肤干燥或搔痒。由于肾阴不足,相火偏旺,损伤血络,任带二脉失调,月经先期或先后不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绝经前后诸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在绝经前后,多因肾气渐衰,冲任亏损,阴阳失调而致绝经前后诸证。其病情因人而异,错综复杂,可持续2~4年之久,日前国内外学者对此虽已关注,但疗效尚不确切,现将我院门诊近2年来用中药治疗绝经前后诸证123例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年龄最小40岁,最大53岁,40~45岁67例占54.47%,46~50岁50例占40.65%,51~53岁6例占4.8%。证见心烦易怒,头昏耳鸣,五心烦熟、口苦咽干,腰背酸痛,失眠多梦,烘热汗出,神疲乏力,纳差便溏等,其中月经紊乱占1/3,还有身痒肢麻,阴痒灼痛、足跟痛、喜怒失常等共29种症之多。病程可持续半年至4年之久。其中以脉细、舌红苔少或舌淡苔薄白为多见,约占70%以上,血压高14例、子宫肌瘤6例。 相似文献
13.
陈霞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以肾阴不足为基本病机,临床上常表现为心火亢盛或肝火偏旺,由于病情迁延或体质等因素,可导致他脏病变及病理产物痰瘀、水湿蕴结体内。治疗上以滋肾养阴为主,重在治本,兼以治标,灵活运用。益坤饮补水降火,调和阴阳,标本兼顾,结合心理治疗,使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可达身心同治之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21,(16)
文章总结罗铨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的临证经验,罗铨教授推崇"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观点,临证重视脾、肾,对于绝经前后诸症的诊疗,形成补肾为主,心肝脾同调的诊治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介绍王娟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经验。王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的基本病机为肾阴不足,治疗上滋肾养阴,兼顾宁心安神、疏肝解郁,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临床获得满意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绝经前后诸证肾虚为致病之本;其治当以补肾气、调冲任为首务。临床治分四型,肝肾阴虚型治以左归饮合大补阴丸化裁;脾肾阳虚型治以异功散合右归丸化裁;心脾血虚型治以归脾汤加减;肝气郁结型治以四逆散合二至丸化裁。 相似文献
19.
绝经前后诸证发病机理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绝经前后,是指月经停闭前后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实际上包括有近绝经期月经紊乱、绝经期月经停止及绝经后进入老年期以前的整个时期,通常指45岁至55岁的这段时间。但亦有个别妇女的绝经期早在40岁以前 相似文献
20.
吴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0):2004-2005
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会出现一些与证候 ,如眩晕、耳鸣、潮热汗出、烦躁易怒、月经紊乱、心悸失眠、头痛忧郁、骨痛尿频、便溏等。在临床上中医主张从肝肾论治 ,西医则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 (HRT) [1]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报道如下。1 对绝经前后诸证的生理病理认识1 1 中医认识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 ,面皆焦 ,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 ,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中医认为妇女七七天癸竭 ,地道不通 ,出现绝经 ,是正常的生理变化 ;然而部分妇女不能适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