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喂养加腹部按摩预防极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腹部按摩治疗,对照组患儿于出生1天后开始微量喂养,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胎粪排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25±2.13)天、(10.46±1.33)天、(3.68±1.28)天、(35.64±13.5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13.56±1.95)天、(14.52±1.61)天、(5.26±1.56)天、(51.45±16.69)天(P<0.05)。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46.67%(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可加快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的恢复,并降低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早期胃肠母乳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胃肠母乳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胃肠耐受的影响,为早产儿的早期胃肠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早期胃肠母乳喂养组)32例及对照组(生后24h后开始喂养组)30例,对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与胃肠耐受、并发症进行监测。结果:患儿体重开始恢复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生后15天体重、胆红素水平、对喂养耐受情况、并发症等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可促进胃肠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并发症少,安全有效,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乳库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8例早产儿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配方乳喂养,研究组采用母乳库母乳喂养,比较两组的生长发育及喂养情况、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生长发育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喂养耐受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库母乳喂养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将主要针对早产儿应用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护理对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4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家长意见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护理,比较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6人,发生率为16.21;对照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18人,发生率为48.64%,两组喂养不耐受指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早产儿开奶时间、开奶量、恢复正常体重时间、两周体重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喂养及发育指标,两组指标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情况,开展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早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及对医院感染的影响,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2月于山东菏泽市立医院诊治的208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进入试验资格评估,筛选排除后随机分配,最终研究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早产儿标准配方奶喂养,研究组患儿接受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对比两组的喂养耐受指标(每日进奶量、胎粪排尽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复奶后7d内总胃残留次数(GRV1)、复奶后全天胃残余量/全天预计奶量比(GRV2)、生长发育指标(体重、头围增长速度)、并发症发病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理性黄疸、大便潜血阳性或便血)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喂养耐受指标除每日进奶量(t=5.037)高于对照组外,胎粪排尽时间(t=9.217)、达全胃肠营养时间(t=15.833)、GRV1(t=6.737)、GRV2(t=9.95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重增长速度(t=2.454)、头围增长速度(t=5.46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坏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住院早产儿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母乳喂养组(母乳组)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配方奶组),在生后记录喂养状况,并于3、14及28天时分别留取患儿大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结果母乳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例(16.7%),配方奶组为13例(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组在14天时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8.62±1.35)cfu/g、(9.10±1.33)cfu/g,配方奶组分别为(7.32±0.80)cfu/g、(7.62±1.22)cfu/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组在28天时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9.43±0.26)cfu/g、(9.97±0.54)cfu/g,配方奶组分别为(8.31±0.58)cfu/g、(8.54±0.53)cfu/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及肠道菌群的形成有明显影响。母乳喂养组患儿肠道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同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产儿母乳喂养组和早产儿配方喂养组,观察在达到全肠道营养前后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和纠正胎龄至40周时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并作组间比较,同时还经较两组早产儿对喂养耐受精情况.[结果]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显著优于母乳喂养组(P<0.01),身长,头围增长及神经行为发育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母乳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明显少于早产儿配方奶喂养(P<0.05).[结论]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早产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能达到与母乳喂养早产儿同样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1)及NE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孕30~32周早产儿124例,随机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对照组)64例,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喂养组(干预组)60例。对照组于生后6~24 h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干预组于生后6~24 h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性降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儿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该院儿科收治的早产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外周静脉营养治疗,且观察组在给予外周静脉营养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早期微量肠内喂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足量喂养所需时间、体质量平均增加情况,检测血糖、尿素氮、血清前白蛋白、总胆红素等血清学指标,并比较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足量喂养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体质量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糖、尿素氮、血清前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儿营养支持既能保证早产儿的能量、营养需求,又有锻炼早产儿胃肠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早产儿喂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2016年榆林市星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86例随机分为母乳喂养组56例、配方奶粉喂养组69例、肠外营养组61例,观察不同组别早产儿体格指标、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喂养不耐受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配方奶粉喂养组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及5、10 d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早产儿,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母乳喂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肠外营养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肺部感染的比例明显低于配方奶粉喂养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早期配方奶粉喂养可以有效促进生长发育,但喂养不耐受、并发症发生风险高。针对早产儿营养支持治疗,建议在鼓励坚持母乳喂养的同时适当给予配方奶粉喂养,对于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可以适当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喂养对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早产低体重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处理、部分静脉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喂养;而对照组先给予静脉营养,并禁食1~2天,待患儿出现吸吮反射后给予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结果 两组患儿在加奶速度、胎便排空时间、发生黄疸后光疗时间、平均体重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到达足量喂养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31、4.511、4.310、5.611、5.710、10.071,均P<0.05);低血糖、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20、4.671,均P<0.05).结论 早期喂养可以促进早产低体重儿胃肠功能成熟及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研究,将体重小于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别随机分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喂养组(观察组)及早产儿配方喂养组(对照组),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和出生后4天、10天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1观察组胎便排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3),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2),自主排便次数较对照组多(P=0.027),生后4天及10天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早产儿配方喂养相比,早期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喂养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生长发育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捏脊联合腹部按摩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腹部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捏脊法。比较两组的喂养不耐受症状持续时间、恢复完全胃肠喂养时间以及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症状持续时间、恢复完全胃肠喂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8%(P <0.05)。结论捏脊联合腹部按摩有助于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住院期间开奶时间及出院后喂养方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张掖市人民医院102例早产儿,其中7天内禁食者45例,生后72 h经母乳喂养或早期微量喂养者67例,出院后纯母乳喂养者64例,早产配方奶喂养3月者13例,生后即足月配方奶喂养25例。所有早产儿出院后3月、1岁、3岁分别测量体重、身高、头围3项生长指标,按7日内开始喂养、7日后开始喂养和母乳喂养、早产配方奶喂养、足月配方奶喂养分类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不同开始喂养时间和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结果:住院期间7日内开始喂养的早产儿出院后3月时的体重、身高和头围明显高于住院期间7日后开始喂养的早产儿(P<0.05);出院后采用早产儿配方奶、母乳喂养和足月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其3月及1岁时的体重、身高和头围依次降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检验进一步显示,早产儿配方奶、母乳喂养和足月配方奶喂养者体重、身高、头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组3岁时体格生长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住院的早产儿,开始喂养时间早,可以促进3月内的婴儿的体格生长,出院后的用早产儿配方奶能促进1岁内的体格生长,优于母乳喂养,而母乳喂养优于足月配方奶喂养,出院后首选早产儿配方奶或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降低早产儿NEC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于20 min后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并使用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营养及生长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开奶时间、2周后平均日增长体重、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EC、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的营养及生长具有较大的有益作用,能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龚小莲 《现代保健》2014,(35):12-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患儿5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干预组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缓解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胃残留量、肠道全量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可有效缓解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新生儿肠内喂养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104例需给予肠内营养的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误吸率、病死率以及肠内喂养并发症(呕吐、喂养不耐受、吸入型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误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及肠内喂养并发呕吐、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型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肠内喂养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误吸以及肠内喂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韩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90-2292
目的:探讨适合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方式及其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在NICU住院的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出生后24 h内开始微量喂养,每天的奶量用微量输液泵通过胃管持续间断注入,喂奶时间为2 h喂1次,滴入2h后暂停2 h,当VLBWI每次奶量增加至15~20 ml/kg体重时将2 h喂养1次改为3 h喂1次。两组喂养时间均直至患儿有吸吮和吞咽能力、能经口喂养后停止鼻饲。比较并记录两组:①每次喂奶量及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例数。②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给予早产极低体重儿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组的早产极低体重儿过渡到经口喂养时间快,胃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减少,促进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是VLBWI简便而有效的辅助喂养方法,对VLBWI的早期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早期微量肠内喂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5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给予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肠道外营养,对照组26例给予肠道外营养。对比观察两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胆汁淤积、血糖与血脂异常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达全肠道喂养时间(12.81±4.62d)、住院时间(18.6±5.7d)比对照组全肠道喂养时间(17.67±6.30d)、住院时间(26.9±4.2d)明显缩短,观察组的低血糖(15.4%)、高血脂(7.7%)、胆汁淤积(19.2%)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血糖(42.3%)。高血脂(30.8%)、胆汁淤积(61.5%)。结论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而且能使早产儿更快的过渡至全肠道喂养,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在早产儿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2周,随后改为普通早产儿配方奶,对照组始终采用普通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两组早产儿均需予以胃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排便、肠内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出院时生长发育指标、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周生长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22.00%)显著低于对照组(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每日排便次数(2.45±0.13)次显著多于对照组(1.74±0.1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的住院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及肠外营养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的出院体重、出院头围、出院身长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周体重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在住院期间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进行喂养,能明显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排便,短期使用并不会对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