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粗毛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粗毛淫羊藿地上部分分离出5种黄酮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确定为宝藿甙Ⅳ,苜蓿素,淫羊藿素,icariside Ⅰ和宝藿甙Ⅰ。  相似文献   

2.
从粗毛淫羊藿根的醋酸乙酯部分得到4种已知黄酮甙。由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大花淫羊藿甙A,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甙Ⅱ,2″-鼠李糖基大花淫羊藿甙A和大花淫羊藿甙B。除大花淫羊藿甙A外均为本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类成分在药用植物粗毛淫羊藿不同部位的代谢分布趋势及其与不同生境的相关性,为其栽培管理与药材采收提供实践指导。方法:对4种生境24个样方中的成年植株采样,分为叶、茎、根、根茎4个部位,用HPLC,UV分别测定各样品的淫羊藿苷、总黄酮含量,SPSS 17.0作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淫羊藿苷在叶、根的含量远高于在茎(地上茎、地下茎)中的含量,黄酮类成分在叶含量高于其他器官,其他器官含量则无差别;不同生境对淫羊藿苷在植株不同部位的积累有一定影响,而黄酮类在不同生境下植株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淫羊藿苷在植株中的含量分布具有较明显的部位、生境选择性;黄酮类在植株各部位中的代谢与积累则表现较均匀,且受环境影响不大。从淫羊藿苷、黄酮类成分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和积累比例、不同生境下的生长策略综合考虑,采挖粗毛淫羊藿地上部分,既可保证药材的质量合格,也利于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粗毛淫羊藿常用于治疗阳痿遗精、筋骨萎软、风湿痹痛等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粗毛淫羊藿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在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等方面陆续有新的发现。笔者对淫羊藿属的分类历史,粗毛淫羊藿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粗毛淫羊藿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阐明野生粗毛淫羊藿植物生长周期的形态特征与次生代谢物积累水平。方法: 明确生境,运用形态观察、标本制作、生物绘图记录不同时期植物的形态特征;采用HPLC检测不同生长阶段植株各部位的淫羊藿苷含量。结果: 粗毛淫羊藿生长周期可划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有性与无性繁殖并存阶段。在林缘旷地生境中,植株需经7~8年的营养生长方开花结实,但在良好营养条件下,生长周期缩短至3~4年。植株营养生长期与有性繁殖期的淫羊藿苷总体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营养生长和有性繁殖初期可通过叶部的形态变化判断生长年限,但植株成年、根茎兼行无性繁殖策略后,难以从形态上判断植株年龄。在药材采挖上,药材品质受生长阶段的影响不明显,只要产量(生物量)达到经济合算,各生长阶段均可采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淫羊藿黄酮类物质的制备工艺。方法设计了6种提取工艺对粗毛淫羊藿黄酮类物质的制备进行了研究。结果6种工艺提取物产量顺序为工艺6,1〉工艺2〉工艺3,4,5。不同工艺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有极显著差异,其高低依次为:工艺3〉工艺1〉工艺2〉工艺4〉工艺5〉工艺6。工艺2,4,6提取物淫羊藿苷含量最高,其次是工艺3,均显著高于其余工艺,而工艺1提取物的淫羊藿苷含量最低,平均值仅有0.70%。结论工艺2和3较好,其提取物产量、总黄酮含量和淫羊藿苷含量均较高,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对柔毛淫羊藿14个居群和星花淫羊藿1个居群共128个单株进行ISSR分析,用POPGENE计算相关系数,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及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每个居群叶背主要非腺毛类型和特点。研究发现:非腺毛可分为5个形态类别,分别为长直毛、长卷曲毛、伏卷曲毛、拟短伏毛和长伏毛;筛选出的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9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个,基于ISSR聚类分析结果,15个居群分为3个分支,星花淫羊藿居群并没有单独为一支,应不能独立成种,应并入柔毛淫羊藿或者作为柔毛淫羊藿的种下等级;柔毛淫羊藿居群间遗传关系与地理分布及非腺毛特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柔毛淫羊藿以及淫羊藿属植物的种间关系和成种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提示。居群多样性分析表明柔毛淫羊藿居群的基因流N_m为0.354 4,Nei's基因分化系数为0.585 2,说明居群间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主要原因可能来自柔毛淫羊藿居群自交率高和种子散布范围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粗毛淫羊藿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用UV,IR,FABMS,HNMR和13C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到4个化合物,鉴定为epimedosideA(Ⅴ),二叶淫羊藿甙B(Ⅵ),朝藿定C(Ⅶ),大花淫羊藿甙C(Ⅷ)。结论:均为8-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Ⅵ,Ⅶ,Ⅷ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粗毛淫羊藿根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粗毛淫羊藿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用UV,IR,FAB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到4个化合物,鉴定为epimedosideA(Ⅴ),二叶淫羊藿甙B(Ⅵ),朝藿定C(Ⅶ),大花淫羊藿甙C(Ⅷ)。结论:均为8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Ⅵ,Ⅶ,Ⅷ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从粗毛淫羊藿的地上部分分得3种黄酮甙单体,经化学性质鉴定和紫外、红外、质谱、氢谱等分析,分别鉴定为宝藿甙Ⅱ,淫羊藿甙A和淫羊藿甙。其中宝藿甙Ⅱ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金线莲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颖桢  陈菁瑛  赵云青  刘保财  苏海兰 《中草药》2014,45(15):2230-2234
目的研究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种质资源及其伪品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方法,对24份试验材料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电泳检测。对条带进行"0"、"1"矩阵标记后,应用NTSYSpc软件,计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按照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图。结果采用ISSR技术可以鉴别出台湾金线莲、福建金线莲和公石松。地理分布和形态差异较大的福建金线莲具有相近的遗传关系。结论金线莲野生种质资源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金线莲的品种选育带来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区艾叶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孟娟  赵博宇  董诚明  李询  邢冰  李曼 《中草药》2023,54(13):4306-4311
目的 对不同产区艾Artemisia argyi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艾叶规范化种植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6个不同产区的艾叶样品进行扩增,然后利用POPGENEv1.32软件进行遗传学分析,得出它们的遗传特征系数,用Ntsyspc2.1对艾叶ISSR分子标记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16条引物,共扩增出条带402条,其中多态性条带398条,多态性百分比为99%;在对栽培种和野生种之间遗传距离分析后发现,两者之间的遗传一致度为0.989 1,遗传距离为0.011 0;对按纬度划分的4个区域艾资源进行遗传结构与遗传变异分析,4个区域间基因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Ht)为0.192 7、遗传多样性指数(genetic diversity index,Hs)为0.164 2、遗传变异指数(genetic variation index,Gst)为0.147 9、基因流(gene flow,Nm)为2.881 8,NTSYSpc软件对4个区域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4个区位划分为2大类,且4区位相邻2个之间均具有一定的遗传相似性。结论 艾叶具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栽培种和野生种之间亲缘关系接近、遗传背景差异较小。艾叶其遗传特性随着纬度的变化呈现出一种递进式遗传扩散,其中河南南部居群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为河南中西部和河南中部,北部居群遗传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13.
张旻桓  金晓玲  成仿云  卢惊鸿  吴莎 《中草药》2016,47(7):1193-1198
目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湖南产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生物技术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7条,对源自湖南省内牡丹种质资源及部分实生后代共47份样品DNA进行扩增实验。结果共扩增获得77条带型完整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7条,多态位点比率为87.01%,表明湖南产牡丹种质资源多态性较高,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经计算机软件计算结果分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95 4,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48 0,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85 9;各品种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介于0.532 5~0.961 0,平均为0.751 5。UPGMA作图法将47份材料划分为2个类群3个亚类,很好地将不同来源的品种区分开来。结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湖南产牡丹品种间亲缘关系及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耐湿热牡丹的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石斛属种质资源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24份不同产地石斛属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对24份石斛属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 从10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6条多态性稳定、清晰的引物,24份石斛样品共扩增出847个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41个DNA片段,其多态性为100%.结论 24份不同产地石斛样品被划分为6个类群,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老鹳草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海波  王吉华  涂秀文  朱明慧  姜海燕  钟鸣 《中草药》2013,44(22):3206-3211
目的 从DNA水平对老鹳草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建立老鹳草稳定的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及单因素梯度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老鹳草ISSR-PCR反应体系,对我国20个主要分布区的老鹳草进行ISSR-PCR扩增与检测,扩增结果转化为“0”、“1”矩阵后,利用Popgene32及Ntsyspc-2.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聚类法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 15条引物共得到207条清晰可辨的扩增条带,其中有197条呈现多态性,占94.6%,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201 8~0.939 4。20份样品分为2大类,聚类较为复杂,大多种质遗传多样性与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我国老鹳草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筛选优质种质奠定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晓彤  罗点  陈高  王孝勋  吴思宇  杨丹丹 《中草药》2017,48(19):4051-4056
目的分析不同居群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对叶百部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OPGENE32进行亲缘关系分析,NTSYSpc-2.10E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 7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74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多态性位点74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24 4,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14 6,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78 6,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950 2,平均值为0.416 3。结论从分子角度揭示了对叶百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居群间亲缘关系与地理环境有一定的相关性,实验结果将为后续对叶百部引种栽培及根用药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特异生物碱的筛选及其运用于化学分类,以及对叶百部道地药材产区的科学选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菘蓝ISSR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稚颖  姚辉 《中草药》2014,45(22):3323-3326
目的应用ISSR-PCR标记技术探讨不同产地菘蓝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鉴定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采自全国不同地区的菘蓝及其变异类型的23份样本进行ISSR-PCR分析,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按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建立所研究类群的系统聚类图。结果 10条引物共扩增出109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8条,占总扩增条带数的80.7%,菘蓝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聚类分析图可以看出,所研究样本聚为3支,第1支包括绝大多数样本,第2支为一被毛变异类型,第3支相距最远,从相似度0.62处即被分开,表明为一独立类群。结论 ISSR标记可以为菘蓝的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关系分析及栽培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药用三角叶黄连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野生三角叶黄连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通过ISSR技术对8个野生三角叶黄连居群共9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28条清晰条带,其中94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3.4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92 5,Shannon's多样性指数I=0.302 8,遗传分化指数G_(st)=0.7212,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085 8~0.231 4,0.804 6~0.942 5.结论:三角叶黄连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问,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ISSR可以作为研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19.
基于ISSR的甘肃不同产区栽培当归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田田  晋玲  张裴斯  李应东  杜弢  何子清 《中草药》2015,46(23):3549-3557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产区栽培当归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41个居群的栽培当归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8条引物共检测到15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7.27%。栽培当归居群间的H为0.222 9,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37 4,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683 9,基因流(Nm)为0.2311,遗传距离变化范围0.042 9~0.327 8。结论甘肃栽培当归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较高;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居群内;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大,且基本无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