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保险与医院改革第二讲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同模式(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医疗保险制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或模式),即国家(政府)保险型、社会保险型、商业保险型、储蓄保险型,就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可能同时存在几种医疗保险制度,但一般都有一种主导模式可作为该国(地区)的代表。1 国家(政府)医疗保险模式 国家医疗保险或称政府医疗保险,是指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通过税收形式筹措医疗保险基金,采取预算拨款兴办国立医疗机构的形式,向本国居民直接提供免费  相似文献   

2.
国际医疗保险制度模式比较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四种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即国家(政府)保险型、社会保险型、商业保险型、储蓄保险型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述了各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基本原则、运作方式,旨在对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提供借鉴。本文介绍前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融合发展对完善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国际上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启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发挥各自优势、加快社商融合,多举措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加强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
“统账结合”医疗保险模式是在总结我国基疗保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随着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全面铺开,在“集账结合”制度模式与统账分开管理的运行机制下,如何对其本医疗集保险门诊特殊病种进行监控与管理,从而既能保障参保人员权益,减轻其门诊慢性病诊疗费用负担,又能控制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出风险,拿出适宜政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逐步覆盖城镇所有劳动者的改革模式,即横向的社会统筹共济保险与纵向的个人储蓄积累自我保险相结合,以社会统筹为主,形成一种“T”型医疗保险结构。为什么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选择了这种模式呢?这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分析了国际医疗保险模式后,参考新加坡改革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确定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发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医保监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的保险机构都有健全的保险监管模式。我国医疗保险改革以来,医保监管不断完善,但与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还有差距。如何根据市场需要建立完备的、适当的、可行的医保监管模式,既能维护医疗保险市场的正常发展,又能防止过度监管使医疗保险市场失去活力,是现阶段医保监管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典型地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障作用,为促进普惠型商保的健康发展、构建更有效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地区为代表开展案例研究,基于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报销政策和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方案,试算不同医疗费用水平下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的报销情况。结果:普惠型商保在发生高额医疗支出时发挥补充保障作用,保障作用与其方案设计和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的特点紧密相关。结论:各地应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的保障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的责任范围和待遇水平,进一步发挥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的补充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医疗保险基金筹集、收支状况、基本医疗保障、医疗费用控制、社会反映等方面,对深圳市医疗 保险新旧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新模式优于旧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认识 医疗保险在我国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参考国外和国内公费、劳保医疗经验,社会医疗保险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社会统筹共济保险;一种是社会统筹个人积累自我保险。深圳等地曾进行过以社会统筹共济保险为主的职工医疗保险试点。镇江、九江等地正在进行建立社会统筹医疗  相似文献   

10.
在对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医疗保险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进城务工人员社会医疗保险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结合商业健康保险的优势,探讨在当前形势下,以商业健康保险的形式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医疗保险,基本保险模式为政府主导、健康保险公司具体承保的政策性健康保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的对比分析,明确双支柱、依附和混合3种模式的发展背景。考虑到我国作为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可借鉴德国、日本长期护理作为独立险种的经验,由试点期长期护理保险依附于医疗保险的模式逐步发展为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独立保险的模式,从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缓解医疗保险负担。  相似文献   

12.
解决好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社会医疗保险问题,对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其社会医疗保险应该以就业集中城市为切入点,结合其就业与流动特征,采取适宜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首先是储蓄式基金筹集模式提高其参保率并实现基金安全管理;其次是采取工伤、生育与医疗等3种保险相结合的小综合医疗保险模式,重点解决大病保险,允许储蓄基金异地购买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内药品;打破地域限制,实行输入地集中区域内统筹,并在适当条件下实行输入地与输出地异地定点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方法:查阅三地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法规,从参保对象、保障项目和待遇、筹资机制、缴费安排、关系衔接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上海和北京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分别由过去的综合保险模式和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模式转变为统账结合保险模式,最终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并轨,为农民工提供门诊和住院费用的报销。深圳市在2014年起除对参保缴费进行结构性调整外,将农民工纳入地方补充医疗保险,享受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待遇。结论:三地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的变革对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险待遇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还需根据农民工的特点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际医疗保健模式的比较和国内社会医疗保险及商业健康保险的分析,并结合高端医疗服务的现状,提出建立适应上海高端人群医疗服务特点的上海商业健康保险新模式。基本医疗服务由社会保险给予支付,高端医疗服务通过分类给付办法,即在社会医疗保险支付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基础上,其余费用由商业健康保险给予支付。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健康保障办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通过对现有献的综述,认为我国未来农村健康保障办法应根据各地的经济水平,因地制宜发展不同模式。归纳起来应该有4种类型:(1)与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结合型;(2)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合作医疗保险;(3)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4)健康救助计划。  相似文献   

16.
城市职工医疗保险试点地区采用的是国家、单位和个人多渠道集资,建立个人医疗帐户与社会共济医疗帐户相结合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其优点,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上步的探讨与完善,其发展方向为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混合型医疗保险模式。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尚处于探索之中,其发展有政策依据,并逐步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我国医疗保险将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保险机制而存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医疗保险中需要与可能关系的分析,论证了我国建立“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医行保险模式的必要性,同时应在实践中坚持从可能出发的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稳定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商业医疗保险对于抑制因病支出型贫困的效果,为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商业医疗保险对于因病支出型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结果]家庭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可以显著抑制因病支出型贫困的发生,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家庭的因病支出型贫困发生概率较未购买家庭降低了4.1%。[结论]商业医疗保险可通过增加家庭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进而抑制因病支出型贫困的发生,且对于缓解高保险深度地区和农业户籍人群的因病支出型频率发生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改革,对人民的健康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窄、公平性差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原因在于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缴费模式设计中是以职业为唯一依据.通过对当前制度缴费方式的分析,文章提出缴费模式可以考虑依据收入状况,实施不同缴费制度的方案.就此打破就业、福利、保险三位一体的城乡医疗保障体制,使保险与就业相分离,转变成保险与收入相结合,构建功能互助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上海市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有两种保险模式:一种是新加坡和美国的“保大放小”模式,只对高风险基本医疗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另一种是德国和法国的“全统全保”模式,对所有基本医疗均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上海市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目标模式应该是“大病保险社会化、补充保险体系化、医疗救助制度化”。上海市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险内容应该是职工住院医疗,高费用门诊医疗和退休职工一般门诊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