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昕  李敏  刘路宏 《微创医学》2011,6(6):520-521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价值。方法对53例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手术治疗,激光发射功率1.5~2.0 w,时间1 s,范围180°~360°,点数12~30点。结果观察13~21个月,治疗前平均眼压为(48.7±8.5)mmHg(33.2~64.9 mmHg),最后随诊平均眼压为(19.3±7.6)mmHg(6.8~32.7 mmHg),治疗前后平均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眼压下降≥30%,手术成功率77.3%,疼痛缓解率92.5%;并发症主要是葡萄膜炎及前房出血。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昕  李敏  杨珂 《广西医学》2006,28(9):1344-1346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2例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激治疗,能量1·5~2·0W,时间0·5~1s,范围180°~360°,点数12~28点。结果观察6~10个月,治疗前眼压为33·8~63·7mmHg,平均(49·2±9·7)mmHg;第一次治疗后眼压为(12·1~36·2)mmHg,平均(20·1±6·3)mmHg;最后随诊眼压为10·6~33·4mmHg,平均(19·6±7·2)mmHg,明显低于术前(P<0·01);24例眼压下降≥30%,手术成功率75%,疼痛缓解率90·6%;并发症主要是葡萄膜炎及前房出血。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降眼压疗效确切,疼痛缓解率高,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岳立晖 《当代医学》2011,17(17):103-104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4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眼行810nm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眼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首次激光治疗后,33眼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眼压控制良好,手术有效率78.6%(33/42);9眼眼压控制欠佳,其中绝对期青光眼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眼。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再次治疗后,6眼眼压控制在〈30mmHg,临床症状缓解;3眼眼压控制不良眼压〉30mmHg,行睫状体冷冻术,眼压控制,症状缓解。所有患者术后4~6周平均眼压(25.39±8.01)mmHg,与治疗前眼压(61.92±16.66)mmHg相比,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性。41例(4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术后多数患眼出现不同程度的结膜水肿,前房积血2眼,反跳性眼压升高12眼,葡萄膜炎1眼,但经积极治疗后并发症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显著降低患者眼压,缓解疼痛症状,且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作用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对3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能量1.5~2.0W,时间1s,范围180°~360°,点数12~30点,同时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的临床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手术。结果观察12~19个月,本组病例治疗前眼压为47.6±8.3mmHg(32.7~65.4 mmHg),最后随诊眼压为18.3±7.5 mmHg(6.8~31.6mmHg),明显低于术前(P<0.01);27例眼压下降≥30%,手术成功率为75%;并发症主要是葡萄膜炎及前房出血。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结合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及时发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时处理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集中强化睫状体光凝术及传统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青光眼患者85例共87只眼,其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40~89岁,平均68.7岁。随机分成两组,改良组42例(43眼),眼压为(54.03±12.43)mmHg(1mmHg=0.133kPa),经巩膜集中强化睫状体光凝。传统组43例(44眼),眼压为(52.4±18.63)mmHg,行传统的经巩膜均匀分散睫状体光凝治疗,记录激光能量、光凝的范围及治疗点数。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68±4.43)月,观察指标包括眼压、视力、眼部症状及眼球萎缩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术前平均眼压为54.03±12.43mmHg,术后随访眼压平均为(15.05±4.81)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前眼压平均为(52.4±18.63)mmHg,术后随访眼压平均为(11.32±3.56)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40眼治愈,手术成功率93.02%。传统组37眼治愈,手术成功率84.09%。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组43眼中0眼发生眼球萎缩,传统组44眼中6眼(13.6%)发生了眼球萎缩,两组眼球萎缩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集中强化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晚期青光眼有效且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罗谦  吴峥峥  程依琏  杨影 《四川医学》2009,30(4):485-486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0例药物控制不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810nm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能量1800—2800mW,时间2000ms,范围180-270°,术后随访患者的眼压、视力、症状及用药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术前眼压为(46.3±3.5)mmHg(1mmHg—0.133kPa),治疗后眼压为(17.9±2.1)mnHg,术后眼压明显低于术前(P〈0.01);3眼(10%)眼球萎缩;24眼(71%)视力无变化,5眼(17%)视力下降,1眼(3%)视力提高。术后所有患者眼胀痛缓解,术前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平均为2~4种,随访时减至0-2种。结论经巩膜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采用G-探头810nm波长,功率900~1200mW,时间2s,光凝斑15~35点数。做180°~270°范围。对30例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结果22例眼压≤21mmHg(其中包括第2次手术4例)。治愈率70.3%。8例眼压≥21mmHg,比首诊眼压降低20%~30%。治疗前后平均眼压分别为(47.43±2.13)mmHg,30~71mmHg;(19.74±1.29)mmHg,8.~37mmHg;眼压下降平均15.01mmHg;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Р<0.05)治疗前后视力相同。眼部疼痛缓解28例。术后并发症为早期前房炎症反应20例,前房出血8例,角膜水肿7例。结论虽然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后发生前房出血并发症,但其能显著降低眼压,减少患者痛苦。因其方法简便仍为目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12例(14只眼)均为药物和手术无法控制的青光眼患者采用810 nm波长激光G探头行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结果12例(14只眼)治疗前平均眼压54.23±13.21 mmHg,光凝治疗后1月平均眼压21.14±8.34 mmHg,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保持有用视功能者4只眼(28.4%)。无眼球萎缩病例。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可靠,患者能保存术眼视功能,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7例40眼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高能量和低能量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观察眼压、并发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高能量组眼压由术前(43.45±14.51)mmHg降至(20.47±11.17)mmHg,显效率75%。低能量组眼压由术前(44.55±14.89)mmHg降至(28.53±9.47)mmHg,显效率45%。两组术后眼压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应用较高能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减少重复治疗的次数,对于绝对期或近绝对期的患者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触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CTD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13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半导体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激光能量1050~2000mW,时间1000~2000ms,击射点数7~28点,光凝范围180~360°。结果:术前眼压25~82mmHg,平均(58.40±19.43)mmHg;术后1个月眼压15~35mmHg,平均(25.30±6.02)mmHg。术后短期内所有病例均有眼部胀痛感及球结膜充血,3例发生前房炎症反应,2例发生少量前房出血,无其它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CTD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相对安全、简便、副作用少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半导体激光接触式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2例34只眼滤过手术失败,或预计滤过手术不成功伴有严重眼部疼痛的难治性青光眼,施以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术后随访时间为12个月,进行视力检查,眼压测量及眼部情况观察。结果术前及术后眼压经自身配对t检验,t=13.73。P<0.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术前术后视力检查无变化,除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易发生前房出血外,眼部无其他显著并发症。结论半导体睫状体光凝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技术.方法 4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人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其中2例进行了2次光凝.结果 40例治疗前平均眼压(57.234±10.66)mmHg,光凝后三天平均眼压(30.63±6.47)mmHg,光凝后一周平均眼压(20.66±8.51)mmHg,光凝后一月平均眼压(23.32±8.93)mmHg,术后视功能保持不变,一例外伤病人视力提高,术后前房出血11只眼,眼球萎缩5只眼.结论 810 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43例(46只眼)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前眼压4.57~14.53kPa,平均(8.41±2.12)kPa.10~80岁,平均53.4岁.术前视力30只眼为无光感,另16只眼为光感~0.04.激光参数功率1.5~2.0W,时间2s,在360°范围击射20~49点,术后追踪随访,记录症状、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性眼痛反应轻,持续2~3h.术后第1天眼压降低26%~80%,平均52%,术后14~30d达最低值,14d以后有70%以上的眼压在0.67~2.80kPa.有6只眼因术后眼压仍高于5.33kPa需重复治疗,其中5只眼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眼痛缓解率为100%.并发症主要有虹膜睫状体炎和前房积血.结论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降眼压效果快,眼压控制率和眼痛缓解率高,可作为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尚存一定视功能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4.
810nm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32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施行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后随访1~6个月,激光能量1200~2000mW,时间2000ms,击射范围270°,击射点18~20点.结果 经1~2次睫状体光凝,治愈率81.25%,好转率93.75%,未愈率6.25%.结论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相对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眼痛,保存眼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09年11月门诊诊断为难治性青光眼的患者64例(64只眼),随机分成2组,光凝组32例,冷冻组32例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并将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光凝组低于冷冻组,视功能损害、术后并发症、眼球萎缩率及再手术率等光凝组明显低于冷冻组。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0例(32眼)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接受治疗,分析术后末次治疗后第三个月的眼压、视力和眼部症状.结果 术前眼压28-64mmHg,平均(34.56±14.63 mmHg),末次光凝术后第三个月眼压(26.47±6.52 mmHg),4眼需要二次手术,并发症:3眼(9.37%)有前房出血,12眼(37.50%)有前房闪辉反应,5服(15.63%)有角膜后沉着物.结论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有较其它治疗方式而言,是治疗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要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收治的41例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比较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和视力情况。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显著低于术前,P〈0.05。疼痛缓解率为97.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4%,无眼球萎缩病例出现。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较为安全简单,能保持术眼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810nm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 procedures,TCP)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810nm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的36例青光眼患者(40只患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这些患者进行了3-6个月的随访,分析其术后的眼压、视力、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结果:术后这些患者眼痛的症状均获缓解。术前其平均眼压为45.52±2.51mmHg,末次随访时其平均眼压为13.87±4.69mmHg,其术后的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光凝术后在40只患眼中有4眼(10.0%)的视力得到提高,有31眼(77.5%)的视力无变化,有5眼(12.5%)的视力下降。所有术眼均有前房炎症反应,发生前房积血的有3眼(7.5%),无玻璃体积血的术眼。远期随访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用810nm半导体激光TCP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有效降低眼压,缓解疼痛,且对视功能损害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路  吴栋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21-121
目的:讨论不同能量半导体激光经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绝对期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的绝对期青光眼42例42眼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高能量和低能量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观察眼压、并发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高能量组眼压由术前65.42±15.55mmHg降至20.45±10.15mmHg,低能量组眼压由术前63.53±15.85mmHg降至28.55±8.45mmHg,差异显著,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应用高能量半导体激光经观膜睫状体光凝术降眼压效果显著,对于绝对期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赵昕  李敏 《微创医学》2004,23(6):809-811
难治性青光眼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无晶体或人工晶体眼青光眼、葡萄膜炎性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等,治疗很棘手,手术预后较差.20世纪60年代采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产生的并发症如眼球萎缩较多;70~80年代用YAG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由于激光系统庞大的体积和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90年代发展的半导体激光系统(diodc lascr,DL)体积小,费用不高,功能可靠.1992年Gassterland和Poilack[1]首先将DL经巩膜睫状体光凝(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TSCPC)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以降低眼压,解除眼球疼痛,挽救部分视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同行报道逐渐增多,成为难治性青光眼治疗的研究热点,现对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DLTSCPC)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