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全身性传染病,我市从2000~2009年,布病疫情呈上升态势,经流行病学调查,与地域相关性不大、与季节相关、与从事的职业相关。今后要提高认识、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宣传和培训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一般资料自2014年7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患者310例,其中20岁以下11例,21~60岁269例,60岁以上30例;女性患者99例,占总人数32%,男性患者211人,占总人数的68%。内蒙古地区布病患者以牧民居多,男性接触牛羊机会较多,故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青壮年劳动力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人群。目前布病疫情迅速上升的原因,首先是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被调查者在牧业生产活动中没有采取个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8-2009年我市布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和趋势,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新发疫情县(市)疾控中心的调查资料及报告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对疫区的重点人群进行线索调查,密切接触者采集血样,共106份,琥红平板试验均为阳性3例。畜牧部门对存栏羊只进行检疫,采集血样169份,阳性16份。对查出的病羊进行扑杀、深埋处理。结论咸阳市在2000年到2007年间未发生过布病疫情。近几年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饲养户增加(以圈养为主),家畜市场交易活跃,由于市场监管和畜间检疫、免疫措施不到位,未经检疫的奶山羊大量流入我市,对病羊进行屠宰或者饲养而感染布病,引起疫情,目前我市布鲁氏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散发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轮台县重点人群布鲁菌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为制定布鲁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对凡有布病可疑临床症状、体征或与牲畜及畜产品接触密切的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查。全部样品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SAT可疑和阴性样品做抗人球蛋白凝集试验(Coomb’s试验)。结果用布鲁菌虎红平板凝集反应初筛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19%,查出布鲁菌病人1l例。有必要在全县开展布鲁菌病监测,在重点职业人群中开展布鲁菌病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以控制布鲁菌病流行。  相似文献   

5.
布病是一人兽共患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一、目的: 为准确掌握我县人间布病疫情现状,流行动态,加强布病防治能力建设,初步建立布病防治监测技术和实验室平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实现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有效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米脂县2008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动态及趋势,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最终达到布病的及时控制.方法:对确定的调查对象进行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近期有接触史和疑似布病体征者,以及皮变阳性者采静脉血做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结果:我县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传染源仍存在.结论:布病监测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它不仅需要各级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更主要的是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我们还应广泛宣传布病防治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我市实施连续十多年监测,掌握布病疫情动态.材料与方法: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监测,按照W S 269-2007 标准执行.结果与分析:2009年对全市12县区28392人监测.重点接触人群、疑似病例做个案调查、试管凝集试验检查4890人,阳性779人,阳性率15.93%,患病率2.71%.结论: 从2001年开始榆林市布鲁氏菌病疫情逐年上升,从结果提示榆林市布鲁氏菌病仍呈现高发大范围流行态势.应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有效控制人、畜间布病流行与蔓延.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不仅对人群健康造成危害,也严重阻碍了畜牧业发展,对流行区的经济带来重大损失,而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对该病流行的预防、治疗、控制给予支持。本文讲述近3年蒙西医结合治疗布鲁氏杆菌病情况及预防措施,尽早控制布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简称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的流行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情况下,牧区感染率高于农区。牧区牲畜多,人与之接触频繁,感染机会多,虽牧区人群居住分散,但病人分布广,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发生流行的趋势日益明显。从季节上来看,一年四季各月均可发病。但羊种布氏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高峰。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易形成慢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慢性布病患者逐年增多,而且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按急性期布病方法治疗始终不能治愈,我们采用“补肾壮力胶囊”治疗139例慢性布病患者并进行跟踪观察,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属职业病、地方病,俗称"懒汉病"。布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及肝脾肿大或睾丸肿大等。慢性期最常见的是骨关节受损,常表现为腰痛,骨关节肿痛,缠绵不愈,反复发作,患者十分痛苦。部分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致残。笔者采用针灸配合药浴治疗慢性布病引起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俗称懒汉病、羊杆菌病等.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它主要的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如羊、牛、猪、马等)及其产品、排泄物,或者排泄物污染的土壤、水源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掌握内蒙古某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以启示现在和未来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整理该县历史以来相关疫情资料并加以对比。结果:具有以下流行特点:布病呈点状分布和流行,以国营牧场、牧区、牧民中20岁以上男性发病居多,在牧区呈蔓延之势。6~7年左右出现一流行高峰。结论:60~80年代,疫情较活跃,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较高;80年代后期显著下降,90年代初达到国家"稳定控制布病"的标准。跨世纪后,布鲁氏菌病疫情活跃,阳性率恢复至70年代初期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下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地方性传染病。迁延缠绵不易治愈,严重地损害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自1984年7月,我们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对19例慢性布病患者进行三个疗程(3个月为一疗程)的治疗,经过近二年的随访观察,认为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变态反应性乙类传染病。又称地中海驰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布氏杆菌所引起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特点。蒙医认为布病属"瘟病"范畴,称"新赫如呼"病,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之一.自2001年以来,我县患病人数猛增.根据患者急慢性期的不同症状,本病与中医学中"湿温"、"痹证"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不但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国内外有关治疗布病的药物及方法很多,但因人而宜制订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案才是至关重要的.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选用中药对慢性布病病人进行了治疗并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病人普遍反映较好,故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此中药方剂对急性期布病病人的短期效果及远期疗效,分别采用中药布病灵胶囊加抗生素和单独抗生素对373例急性期布病病人进行了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1]。本病是病原菌从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也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各种传播途径传染给人而使人感染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以发热、多汗、骨关节疼痛、睾丸肿痛、肝脾肿大为临床特征。我院2012年7月~2014年9月共收治布病患者310例,在治疗康复过程中,笔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使治疗达到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掌握畜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以把握、制定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整理该县历史以来相关疫情资料并加以对比。结果:具有以下流行特点:布病呈点状爆发和流行,为传入疫区。以国营牧场和牧区的羊、牛感染、流行为主;经过多年反复的尤其是对羔羊和犊牛的检疫和免疫,采取"查、免、分、管、治"等措施,控制了疫情,并于九十年代初达到国家"稳定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标准。结论:跨世纪后,布鲁氏菌病疫情活跃,阳性率恢复达七十年代初期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病情况分析,找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8—2007年发病的布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7年共发病964例,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1.47%,发病年龄集中在30~55岁组,占70.44%,男女发病性别比为3.23:1,发病呈春夏季高发的特点,占发病总数的76.45%。结论:目前白城市布病发病集中在农村,防治措施应以加强畜间检疫、免检,提高广大农民自我防病意识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