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肠溃疡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系指结肠粘膜广泛的溃疡形成,以粘膜广泛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和表浅小溃疡或融合成大溃疡为主。临床上应用锡类散治疗较为常见,效果较好,但常有复发。我们运用锡类散加斑蝥、白芨灌肠治疗,不仅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防止其复发有明显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结肠镜诊断早期肠结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结肠镜诊断早期肠结核。方法:对结肠镜诊断的3例早期肠结核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肠结核的结肠镜下特征是回盲部粘膜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糜烂,纤维素样渗出及霜样白苔,回盲瓣红肿变形,无溃疡和结节样、息肉样增生病变,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粘膜内结核。结论:除溃疡型、增生型和混合型外,应增加炎症型。炎症型是肠结核早期病变,符合肠结核病理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增加炎症型使肠结核在结肠镜下的分型更加客观、全面和合理。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属非特异性炎性肠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慢性炎症病变,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重累及整个结肠。临床表现为粘液便,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有的伴腹痛,病程多缓慢,反复发作。笔运用自拟清热利湿汤合云南白药灌肠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运泉 《临床荟萃》1990,5(4):157-158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结肠粘膜表现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从直肠可发现连续性的弥漫性病变,病变区发生糜烂、溃疡;临床表现腹泻、粘液血便为主症,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是一种难治性疾病。1985年日本厚生省统计资料表明,总患病率为10万分之5.31,可见已不是少见疾病。  相似文献   

5.
应激性溃疡是指位于胃十二指肠的急性表浅性粘膜糜烂和溃疡,占上消化道出血20~25%,有较高的病死率.我院3年来收治2例应激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术后经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视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特别是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Lymphoma)的研究十分必要。该文对三十年间在该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消化道恶性淋巴瘤50名患者临床和内镜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3例诊断为MALT Lymphoma。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瘦、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病变分布为单纯累及胃60%、小肠22%、回盲部6%、食管及结肠其它部位各占2%、多灶性分布为8%。病理学检查有19例为B淋巴细胞源性低度恶性淋巴瘤。35例术前内镜检查所见巨大溃疡型40%、结节隆起型20%、弥漫浸润型20%、混合表现型20%。内镜下拟诊本病者均获病理支持,内镜活检确诊率为57%。3例MALT Lymphoma患者均为男性,主要内镜表现1例呈粘膜多发点片状糜烂,病变累及食管、胃底、十二指肠、全部小肠及结直肠;1例食管、末段回肠及结肠多发纵行大溃疡;1例呈胃多发溃疡伴出血,皱壁粗大。总结认为本病在内镜下有一定特征表现,内镜下多点活检或配合粘膜剥脱术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中西药合用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结肠粘膜炎症 ,属中医“泄泻”、“痢疾”范畴。乙状结肠镜检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溃疡 ,从而出现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症状。过去治疗用口服硫氮磺胺吡啶 (SASP)或加用糖皮质激素 ,可暂时控制病情 ,但疗效不巩  相似文献   

8.
药疹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而固定性红斑型药疹又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损害约有80%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皮损特征为红斑、水疱、糜烂、溃疡及疼痛等。现将我科1985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治的140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3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htis,UC)是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towel disease,IBD)的一种,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由于本病在我国较少见,且本病一般呈慢性过程,合理用药后该病可获得长期缓解,故减少误诊的可能,将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现结合临床资料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内容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及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胰液)经贲门反流入食管,使其产生炎症,导致食管出现糜烂、溃疡和纤维化,若反流长期不能缓解,最终将形成瘢痕和狭窄,临床以胸骨后灼痛、烧心、反酸、咽喉不适、吞咽困难、胸脘痞闷为特征。西医在治疗上主要是制酸药、动力药和粘膜保护剂,但有易复发的倾向。传统中医学在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1.
内镜诊断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UC)内镜下表现和特点。方法:行肠道准备后电子结肠镜插至回盲部,观察各段肠管病变情况,若发现病变较重或有息肉、肿块等行病理活检。结果: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常见(85%),病例100%可见粘膜广泛充血水肿,90%见点片状糜烂、溃疡,但溃疡面浅小,未见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结论:老年UC具有病情轻,左半结肠常见,广泛充血水肿、糜烂、浅小溃疡;癌变率低等特点。电子结肠镜应成为诊断老年性UC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形态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形态学特征,以提高该病的内镜诊断水平,方法:对14例肠MALT淋巴瘤患者的内镜,手术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肠MALT淋巴瘤累及末端回肠最多见,形态8学表现呈多样性改变,以结节隆起性病变,溃疡及浸润性病变为主要表现者分别占64.3%,21.4%及14.3%,多数患者表现出较典型的恶性征象,但少数患者仅表现为一般的结节隆起,糜烂或溃疡,无恶性征象,内镜活检有助于该病的早期确诊。结论:内镜检查及活检为诊断肠MALT淋巴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激性溃疡是指在某些危重疾病、严重创伤、感染、大手术后和休克等情况的应激状态下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的急性粘膜糜烂与浅表溃疡。多见于胃底和胃体部,少见于十二指肠,罕见于小肠和结肠。胃粘膜糜烂与浅表溃疡为多发性,一般发生在粘膜也可深达粘膜下层,很少发生穿孔。近年来,由于对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早期死亡率明显降低,患者存活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会。这可能是近年来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似有明显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1应激性溃疡的分类根据诱发应激性溃疡的原发疾病不同,临床上常将应激…  相似文献   

14.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现代医学认为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以及细菌或病毒感染、饮食失调、过度疲劳、腹部受凉、精神刺激等诸多因素有关。临床以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特点。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和远段结肠。肠粘膜呈现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少数可波及整个结肠。其病程缓慢。现代医学对本病虽有多种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柳氮磺胺吡啶片、免疫抑制剂、激素及其他对症治疗,甚至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等,但疗效均不理想,复发率较高,而且还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从1999-2006年,我们用中药配合按摩治疗6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它是仅次于抗生素产量的第二类药物。而相伴随的副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报导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增加胃肠粘膜糜烂、溃疡的发病率,并有引起胃肠道出血及穿孔的可能。我们自2001年4月——2002年3月连续观察109例内镜下胃肠粘膜损伤病例,结合用药情况,回顾分析NSAIDS与胃肠损伤的关系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应激性溃疡,早在1772年Jahn Hunter在尸检时发现一种“胃软化症”认为是生前的病变。1842年Curling在烧伤病人的尸检中发现十二指肠有急性溃疡。1855年Rakitansky等人在颅内肿瘤、胰腺炎、肠梗阻、兰尾炎病人的尸检中发现有胃软化溃疡及胃十二指肠穿孔病变。此种疾病的名称目前医学界学者提法不一,如急性胃粘膜病变,急性胃粘膜糜烂,出血性胃炎,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综合征。笔者认为还是称应激性溃疡为好,以突出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特点。名符其实,简单明确。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特发于直肠和结肠的炎症性肠病,病变的丰要侵犯粘膜层和粘摸下层,常形成糜烂、溃疡,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或脓血便为特点。目前正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我院于2001年至2005年应用口服自制“肠炎宁”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急性消化道粘膜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非甾体消炎药及某些抗生素引起消化道粘膜损害的情况。方法 :跟踪观察 1 1例服克林霉素、3例服泰诺、4例服感康后的消化道症状、内镜下消化道粘膜的改变及病理改变。结果 :药物性急性消化道粘膜损害主要表现为食管、胃、末端回肠粘膜糜烂、溃疡及出血。药物性消化道损害大多与个体对药物反应有关 ,也不排除与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酸碱度及抗原性有关。结论 :对药物引起的消化道粘膜损害 ,要尽早发现 ,立即停药 ,并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口咽粘膜炎症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口咽粘膜炎症是导致放疗中断乃至失败的常见原因。作者对25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口咽粘膜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不同的反应级别,选择了合适的口腔护理工具和合理的口咽粘膜护理方式:软牙刷刷牙、双氟牙膏涂牙釉面、漱口液含漱、口腔喷药等,并全身抗感染、支持治疗,明显减轻了口咽粘膜的急性放射反应,缓解了口腔疼痛,使放疗顺利进行,提高了肿瘤的局控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侵及直肠结肠黏膜层,常形成溃疡、糜烂,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大肠炎症性疾病[1]。本病主要侵及直肠、乙状结肠,亦可向上扩展至升结肠和降结肠,甚至全结肠和回肠末端,以黏液血便、腹痛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