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海洋浮游硅藻-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对海水培养基中无机诱变剂镉的吸着与积累,是镉在实验海洋食物链中流动的起始。实验发现,高浓度的镉离子(>0.003mol/l)具有促使褐指藻绒聚并迅速沉淀的急性致毒作用;低于该剂量的镉离子能被褐指藻吸着与积累,并且不具有延缓生长的作用。褐指藻中积累的镉的浓度随剂量增大而增大。培养基中镉离子的减少量与剂量成线性关系。作者就褐指藻对镉离子的生物解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有机诱变剂苯并[a]芘在实验海洋食物链(从浮游藻类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经中国对虾Penaeu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到欧氏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Jordan et Starks)中的流动,并对积累苯并]a[芘的中国对虾和欧氏六线鱼内脏和肌肉进行了紫露草微核(Trad-MCN)的测定,结果如下:①苯并]a[芘具有延缓褐指藻生长的作用。褐指藻中苯并[a]芘的吸着量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大。苯并[a]芯的测定量小于加入量,其损失量与剂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②鱼虾内脏中积累的苯并[a]芘的浓度高于肌肉中的浓度。苯并[a]芘在中国对虾到欧氏六线鱼的传递中浓度减少,在鱼肉中很难检测到。通过显著性t测检发现,处理组和对照组虾肉之间的诱变性差异显著(P<0.05),处理组和对照组虾内脏之间的违变性差异亦显著)P<0.005)。  相似文献   

4.
海洋浮游硅藻——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对海水培养基中无机诱变剂镉的吸着与积累,是镉在实验海洋食物链中流动的起始。实验发现,高浓度的镉离子(>0.003mol/1)具有促使褐指藻绒聚并迅速沉淀的急性致毒作用;低于该剂量的镉离子能被褐指藻吸着与积累,并且不具有延缓生长的作用。褐指藻中积累的镉的浓度随剂量增大而增大。培养基中镉离子的减少量与剂量成线性关系。作者就褐指藻对镉离子的生物解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极谱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镉在三级实验食物链(从褐指藻Phaeodactylcm tricornutum Bohlin经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到欧氏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Jordan et Starks)中的传递,并对积累镉的中国对虾和欧氏六线鱼肌肉和肉脏灰样进行了紫露草微核(Trad-MCN)的测定。结果表明,镉的浓度在从褐指藻经中国对虾得欧氏六线鱼的传递中依次减少。在本实验条件下,镉从褐指藻到中国对虾的传递比例为66.6%,从中国对虾到欧氏六线鱼的传递比例为29.9%。通过t测验发现,处理组对虾内脏与肌肉灰样之间的诱变性差异显著(P<0.01),处理组与对照组对虾内脏灰样之间的诱变性差异亦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化学诱变剂镉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作者设计了从海洋浮游藻类——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到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Lamarok)的实验室食物链,采用极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镉的传递,并对贝肉灰样进行了紫露草微核(Trad-MCN)的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水煎剂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与目的: 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MLA)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MNT)研究五味子水煎剂的遗传毒性。 材料与方法: 在MLA中,设五味子0.97、1.94、3.88、7.77 mg/ml (生药)等4个浓度组,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S9)条件下处理L5178Y细胞3 h;表达2 d,制备基因突变频率平板并培养12 d,计数含大、小突变细胞集落的孔数,计算基因突变频率(MF)和小集落突变百分率(SC%);在MNT中,设3.13、6.25、12.50 g/kg (生药)3个剂量组,每组10只ICR小鼠,雌雄各半,间隔24 h 实施2次小鼠灌胃给予五味子水煎剂,制作骨髓涂片,计数每只小鼠2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MNPCE),计算每组动物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结果: 在-S9条件下,7.77 mg/ml (生药)浓度组诱发的MF是阴性对照组的2倍以上(P<0.01), SC%随五味子浓度增加而升高。 +S9条件下的各浓度组诱发的MF存在剂量-反应关系,7.77 mg/ml (生药)浓度组的MF明显增加(P<0.01),其MF、SC%与阳性对照组相近;五味子水煎剂各剂量组未显示骨髓抑制作用,所诱发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增加(P>0.05)。 结论: 五味子水煎剂在+/-S9条件下均可诱发L5178Y细胞tk位点突变并导致染色体损伤,提示对人体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但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无损伤,经体内代谢活化后未显示遗传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报导了一种自动评价化学物质结构与其诱变性、致癌性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CASE-F)的建立和应用。这种系统能对已经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有机物质的诱变性和致癌性作出预测。这种预测是基于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的。各种化学物质的结构按KF规则编写成一种线性编码后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自动将这些化学结构拆解成含2-10个最小基本单位的片段,按二项式分布处理筛选出与诱变、致癌活性有关的片段,  相似文献   

10.
赤藓糖醇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赤藓糖醇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方法: 按照《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介绍的方法。 结果: 赤藓糖醇对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半数致死量(LD 50),雌雄两性均大于21.5 g / kg,属实际无毒级。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赤藓糖醇为实际无毒,未显示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与方法:为保证保健食品正衡片应用的安全性,进行了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大鼠传统致畸试验。结果:4项遗传毒性试验均为阴性致畸试验未对大鼠母体及胚胎毒性。结论:在本受试剂量范围内,正衡片对遗传物质无损伤,对胎鼠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环氧乙烷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氧乙烷的遗传毒性张龄综述余应年审校上海职工医学院上海200237浙江医科大学1.前言环氧乙烷(ethyleneoxide.Eto)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易燃气体,4℃时冷凝为液体,沸点为10.4℃,在室温下通常是无色,但当其浓度高于700ppm(1pp...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方法 :为保证保健食品正衡片应用的安全性 ,进行了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大鼠传统致畸试验。结果 :4项遗传毒性试验均为阴性致畸试验未见对大鼠母体及胚胎毒性。 结论 :在本受试剂量范围内 ,正衡片对遗传物质无损伤 ,对胎鼠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铅及其化合物均有毒性。宋代的《洗冤录》和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铅中毒的论述,但所记载的症状均为急性铅中毒。只是在近一百多年里才发现铅作业女工不育、流产、死胎较多,而且即使为活胎,也易在出生第一年内死亡。近年来发现人或动物模型在接触铅后生殖能力降低与铅的遗传毒理效应有关,这使该领域的研究更加引人注目。本文拟以国内外近期文献为基础,对铅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作一综述。 1.铅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对不同类型乳腺癌基因表达谱研究的深入,表观遗传调节剂用来调控乳腺癌异常表达基因而应用于临床。初步结果表明,DNA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包括耐药性乳腺癌)均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本文从体外实验研究、临床试验方面,分别对将来可能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表观遗传调节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二甲基亚砜在λDNA重包装法中的遗传毒性研究曹阳,曾佳,胡维民(广州华南农业大学蚕学系5106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分子毒理学实验室630038)二甲基亚砜(DMSO)是化工行业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和试剂,在突变研究中被广泛用作化学受试物的有机溶剂,历来...  相似文献   

17.
用双核微量核法对三种煤尘亚硝化前后的致突变性进行检测,结果未经亚硝化时,三种煤尘均呈现致突变作用;而在酸性条件下被亚硝化后,二种烟煤表现出了致突变性能。试验提示,在检测煤尘致突变作用中,体外细胞双核微核法的灵敏度高于传统微核法。  相似文献   

18.
SOS/umu法检测苯胺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赵晓红,闫春生(兰州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兰州730000)苯胺类化合物是现代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及医药工业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原料和化工合成的中间体,且仍在不断研制和引进新的化合物,因此本文用SOS/umu法检测此类化...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择武汉市蔬菜基地之一,位于巡视河附近的板桥.南湖地段蔬菜地的水、土及生产的蔬菜为检测对象.试验采用我们研究建立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MCN)监测系统,并配合主要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分析.由于巡视河沿岸工厂.企业废水的排放。近年来河水受刊一定程度的污染。它又是附近蔬菜地灌溉用水源。  相似文献   

20.
SOS显色试验条件的研究刘昌顺,王治乔,黄春倩(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军事医学教研室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SOS显色实验在1985年12月法国里昂召开的关于致癌物质短期测试会议上被国际癌症机构确认为有价值的新方法加以推广应用。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